高考古詩詞鑑賞命題啟示:在閱讀教學中滲透思維訓練

《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閱讀是蒐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思維是智力活動的核心,學生學習語文不僅要習得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和發展思維。在高中古詩詞閱讀教學中應該重點發展學生的哪些思維能力,以及如何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我們可以從高考古詩詞鑑賞命題中獲得一些啟示。

高考古詩詞鑑賞命題啟示:在閱讀教學中滲透思維訓練

1.比較思維的訓練

在教學中,教師應當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對閱讀材料進行多方位多層次的比較,將課文放到文學史的背景中去認識,以達到對課文更深層次的理解,提高學生的鑑賞評價能力。 比較思維有助於學生形成自己的評價標準,這對提高學生鑑賞評價能力非常重要。葉嘉瑩先生說:“我以為在批評、欣賞、學習中國古典詩歌這方面,最重要的一個問題,也是大家常常討論、常常傷腦筋的一個問題,就是你究竟怎樣衡量判斷,哪一首詩是好詩,哪一首詩是壞詩?這不僅在中國,在西方也是很成問題的一件事情。

你要給學生一首詩,告訴他作者是莎士比亞,他就盲目崇拜,認為是莎士比亞的作品就一定都好。如果你不告訴他作者是誰,你就給他幾首詩,他就很難判斷,那究竟是好詩還是壞詩。”這種現象在高中階段的學生當中更為普遍。學生們以教材為學習範本,在課堂上學習的、生活中接觸的都是名家名篇,教師一般都是從欣賞的角度引導學生去認識古詩詞內容情感之深刻、藝術手法之特美,對於作品的好壞並沒有評價的標準。即使學生通過學習知道一些詩歌評價的標準,也難以將它運用到閱讀實踐當中去。而比較思維能夠很好地應對這個問題。

高考古詩詞鑑賞命題啟示:在閱讀教學中滲透思維訓練

例如古籍版本差異比較的題目,它的提問方式一般是:有版本作“X X",與本詩相比你更喜歡哪一種?請簡要說明理由。這類提問不僅要求學生從文本內容、情感主旨、藝術手法上去細加分析,還要在分析的基礎上比較兩種說法的高下優劣,作出評價。在這個分析比較的過程中,學生會主動地用上已經學過的詩歌評價標準,熟練之後甚至會調動自己多方面的知識積累,形成自己的評價標準。即使只要求學生比較異同,學生也會在比較中形成評價的意識。 高考古詩詞鑑賞比較類命題為學生的比較思維訓練提供瞭解決方案。學生的比較思維訓練,總的來說應該從易到難,從單一到綜合,循序漸進。

第一,先從不同類作品入手,再到同類作品。先從不同類作品之間的比較入手,比較對象之間的差異較為明顯,如詩詞曲等不同體裁作品的比較,可以讓學生有初步的體裁意識,瞭解到不同體裁之間的差別以及體裁對思想內容的表現、情感意志的表達有什麼樣的影響。然後是同類作品的比較,分析同類作品之間較為細微的差異。

第二,重點練習異中求同比較和同中求異比較。同異比較是比較思維中最基礎的方法。黑格爾說:“假如一個人能見出當下顯而易見之異,譬如,能區別一支筆與一個駱駝,則我們不會說這人有了不起的聰明。同樣另一方面,一個人能比較兩個近似的東西,如橡樹與槐樹,或寺院與教堂,而知其相似,我們也不能說他有很高的比較能力。我們所要求的,是能看出異中之同,或同中之異。”

第三,從單一比較,再到綜合比較。教師可以先給出提示,給學生一個支架,讓學生按照規定的角度去做異中求同或同中求異比較;熟練之後逐步撤掉支架,在沒有提示或提示較少的情況下,讓學生去作同異綜合比較。也可以先對研究對象的某一方面的屬性進行單向比較,熟練之後再讓學生對研究對象同時進行多方面的比較。

高考古詩詞鑑賞命題啟示:在閱讀教學中滲透思維訓練

2.批判性思維的訓練

批判性思維強調不要盲目接受現成觀點,要學會思考、質疑、批評、選擇,然而在高中古詩詞閱讀教學的課堂上,學生在解讀作品時常常會出現“人云亦云”的現象,質疑、批評很難開展。教材中的古詩詞作品皆為公認的名家名篇,在教學中,教師在引導學生解讀文本時,常常會以教師教學用書中的解讀作為定論,對學生進行觀點的灌輸。這樣很容易讓學生接受現成的觀點,從而在閱讀鑑賞其他作品時墨守成規。而高考古詩詞鑑賞命題中考查批判性思維的命題要求學生對他人的評價作出評價,這在一定程度上能觸發學生對他人的觀點進行批判性思考,同時也是對自己的“成見”進行批判性思考。

高考古詩詞鑑賞命題中我們可以看到,要形成批判性思維,首先要有質疑精神,敢於將前人甚至是名家的觀點拿出來質疑。沒有質疑的膽量,就不會有突破。這種質疑應該是三方面的,也是三個層次的。第一層是對評論家解讀教材作品的觀點的質疑,第二層是對教材作品的質疑,第三層是對自己的質疑。第一層是最基礎的,也是最容易實現的,對於教材中的名家名篇,有不同時代的不同人物進行過解讀,有褒讚,也有貶抑,這些都是可以拿來供學生訓練批判性思維的資源。在對他人觀點有了全面的瞭解和研究之後,再審視教材作品,對作品本身進行質疑。在對他人和對作品本身的質疑過程中,學生會形成一種有別於以往“成見”的全新認識,這時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對自己的思維方式進行反思,最終完成從對他人到對自己的批判性思考。

高考古詩詞鑑賞命題啟示:在閱讀教學中滲透思維訓練

3.逆向思維的訓練

採用逆向思維,將鑑賞評價與名句默寫結合起來,這是高考古詩詞鑑賞命題在近兩年作出的新的嘗試。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採取逆向思維的學習策略,將課內知識融會貫通。人的思維是有方向性的,學生在學習時,一般採用的是正向思維的學習策略,按照常規的路徑去學習。在學習古詩詞閱讀鑑賞時,遵循的是從辨別詞句到理解內容,再到參悟情感、學習手法的路徑。

其實,採用逆向思維能讓知識更加融會貫通。我們可以從某一個藝術手法、某一種情感、某一個意象出發,對作品進行聯想,將多個作品綜合起來進行學習、歸納。用這樣的策略進行學習,不僅能極大地調動頭腦中的詩詞積累,更能調動學生的學習活力,養成善於總結歸納的習慣。在這種逆向思維的學習中,學生可以採取“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學習方式,成為“學習和發展的主體”。

高考古詩詞鑑賞命題啟示:在閱讀教學中滲透思維訓練

逆向思維可以運用在高中古詩詞閱讀的教學實踐中,比如在作煉字鑑賞時,正向思維的提問方式一般是:這句詩中哪個字是詩眼,它有什麼樣的表達效果。採用逆向思維,我們可以換一種全新的方式來鑑賞。將詩眼拿掉,把殘缺的詩句拿來讓學生填空,這時的提問方式變成:你認為這句詩中可以填入什麼字?為什麼?讓學生作自主探究、討論辨析,最後再將原字列出,在對比當中完成對詩眼的鑑賞。在學習比喻、對偶等藝術手法時,也可以用這種方式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