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和發揮制度優勢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堅持和發揮制度優勢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十九屆四中全會聚焦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第一次系統描繪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圖譜,總結了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13個方面的顯著優勢。其中一個顯著優勢,就是堅持各民族一律平等,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實現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國家統一之基、民族團結之本、精神力量之魂。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依靠完善的制度保障。

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基礎和前提。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基礎和前提,是實現各民族大團結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根本保證。歷史和實踐雄辯地證明,正是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只有堅持黨的領導,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增強各族人民的責任感和歸屬感,畫好最大“同心圓”,才能從根本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作為我國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制度保障。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中國共產黨準確把握我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基本國情,做到統一和自治相結合、民族因素和區域因素相結合,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係的偉大創舉。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在解決我國民族問題方面取得的舉世矚目的成就表明,這項制度是符合我國國情的成功的制度,是實現民族事務治理現代化的重要保障。要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堅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堅持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

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法治保障。

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日趨成熟定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不斷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制度和法律制度需要堅持好、實施好,也需要不斷完善和發展。要始終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進各項工作,把我國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提供良好的法治保障。制度的生命力在於執行,要堅定製度自信,把制度的執行和監督貫穿到治理全過程。要堅持社會公平正義,將其作為增進各族人民福祉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落實到立法、執法和司法等各個方面。

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化制度建設,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精神支撐。

中華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各民族都對中華文化的形成和發展作出了貢獻。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推動各民族文化的傳承保護和創新交融,樹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華文化符號和中華民族形象,增強各族群眾對中華文化的認同。要推動理想信念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大力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加強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教育,加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要深入挖掘中華文化的思想精髓,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更多文化滋養。

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物質保障。

解決好民族問題,物質方面的問題要解決好,精神方面的問題也要解決好。要把各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確保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同全國一道實現全面小康和現代化。要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發展,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提高把“綠水青山”轉變為“金山銀山”的能力,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族人民,不斷增強各族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完善差別化的區域政策,優化轉移支付和對口支援機制,實施好促進民族地區和人口較少民族發展、興邊富民行動等規劃,謀劃好“十四五”時期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發展,讓各族人民共創美好未來、共享中華民族新的光榮和夢想。

堅持和完善統籌城鄉的民生保障制度,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民生保障。

民生保障是建設平安中國、確保人民安居樂業的著力點。要在發展中補齊民生短板、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民生福祉,從各族群眾最關心、最操心、最煩心的問題入手,紮紮實實解決人們在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困難,切切實實地滿足人們多層次、多樣化的服務需求,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提供堅實保障。

(文:馬冬梅 廣東技術師範大學民族學院教授 )

謝謝閱讀

監製:魏旭文 審核:馮銳 編輯/製作:郭明

甘肅省民族事務委員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