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国猪价涨幅再放缓,静待南方市场需求启动

今年第49周正值岁尾,我国北方地区新一轮上涨行情展开,加之猪源供应量不大,整体市场价格底部上行。相对而言,南方市场仍在消化之前的低价肉,市场供需状况没有出现明显失衡,南方地区猪价缓涨。

2019年第49周,我国毛猪均价35.25元/公斤,周比上涨8.3%。生猪盈利区间1800-2700元/头,猪粮比价为18.3:1,周比上升8.9%。据JCI观察,我国生猪市场将会一直坚挺到明年的春季期间。

1、北方“强涨”,南方“缓涨”,猪市整体偏强运行

由于北方地区前期的局部ASF疫情和猪价承压下滑迫使北方地区大猪出栏量增加,并且局部地区疫情复发区域出现了病死猪肉“流亡”南方市场,因而在北方地区猪源明显减少的情况下,其猪价率先出现“强涨”,而南方市场则继续“消化”社会库存。如图:

近期我国猪价涨幅再放缓,静待南方市场需求启动

不过,正如JCI上周所预测的那样,我国猪价在经过11月的持续下滑行情后,养殖端的抵触情绪日渐转浓,这也是推动近期国内猪价走强的最重要因素。此外,南方市场需求尚未完全启动,12月中下旬市场行情仍然值得期待,但目前来看,猪价突破10月新高的概率并不大,毕竟宏观调控政策正在发挥其作用。

2、农业农村部《加快生猪产能发展三年计划》出炉,执行效果或喜忧参半

今年我国猪肉价格的飞涨对于CPI的影响十分明显。加之猪肉价格上涨已经影响到整体畜禽产品价格,因此,加快生猪产能恢复也成为当前政府的重要工作任务。如图:

近期我国猪价涨幅再放缓,静待南方市场需求启动

12月4日,农业农村部制定了《加快生猪生产恢复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其中,要求尽快遏制生猪存栏下滑势头,确保明年元旦春节和全国“两会”期间猪肉市场供应基本稳定;确保2020年年底前产能基本恢复到接近常年的水平,2021年恢复正常(JCI解读:2020年末的生猪存栏量应恢复到4.0~4.1亿头,全年出栏量为7.0~7.1亿头;2021年生猪产能较2020年增长2%~3%)。此外,还要求要落实规模化补助、财政支持、保障用地、帮扶中小养殖、生态宽松等一系列的扶持要求。

从史上政策的影响效果来看,一系列的扶持措施对于饲养积极性有着极大的提振,且相对丰厚的补贴资金也是吸引养殖业扩张/复养的条件,但我们担忧的是促养政策的出台时间往往已经是市场本身产能已经开始进入恢复期,此次“用力过猛”之后,我国生猪养殖业还是将面临新一轮的下行周期。当然,在此次政策之中,对于科技扶持、定点屠宰、疫情防控、加大金融保险支持等政策对于我国生猪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有利政策。我们期望,当前市场各方不要盲目进行扩张补栏,毕竟当前产能恢复已经进入一个相对良性的循环过程中,现阶段在进行补栏和扩张,2年后的周期性亏损也许比以往来的更猛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