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首詩是什麼意思?

醉墨客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這首佛偈出自《六祖壇經》,是六祖惠能為回答禪宗五祖弘忍大師考驗眾人的一道題而作。


這首佛偈的意思不在字面上,它跟菩提沒關係,跟明鏡沒關係,跟塵埃也沒關係;要理解這首偈不用去思考什麼是菩提,什麼明鏡,因為大可以把這些物換成另一種物,只不過換一個叫法而已。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所闡述的意思是萬物無常,世間萬物沒有恆定不變的。有人把“菩提本無樹”理解為“四大皆空”,豈不知空不是永恆的,只是暫時的空,色不是永恆的,只是暫時的色。從空到色,從色到空,無常恆定不變。

六祖慧能看到萬物無常的真相,即說出了:“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這和空即色,色即空一個道理。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本來無一物,不是在說“四大皆空”,而是承接上一句所說;既然看到了萬物無常的真相,這世間已沒有我執著的一物了,心無所求,無所執,無所爭,清清靜靜,又何來的煩惱呢?

連起來大概含義就是:萬物無常,我無所執,無所求,內心清清靜靜,煩惱妄想就不會再有。
道家說法是:宇宙萬物雖然都在變化,我不欲以靜,順應自然而為,為而不爭,功成身退而不居其功,沒有自身的私慾,還能有什麼禍患呢?《道德經》雲:“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吾無身,吾有何患?”惠能大師的這首佛偈同時也體現了“無我”的境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