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團動態」寒冬覓歸人——國家記憶尋訪團三次走訪

資料卡片

王同生

出生於1930年,山東省乳山市人(現居威 海),1945年7月入伍, 1946年-1949 年參與國共內戰,在華東野戰軍27軍擔任軍醫(孟良崮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1950年-1953年參加抗美援朝,任鐵道第一師衛生隊指導員,第一搶救隊隊長。

崔維民

出生於1925年,原籍山東臨沂莒縣(今屬日照),現居煙臺。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爭和解放戰爭。作戰期間彈片穿過頸部,險些穿破喉管。所屬部隊番號為83軍112師。

兩次走訪王同生爺爺

“水上浮萍飄飄落落,不知何日落在何方,有心久待如意之人,可惜寥寥無幾時光。”

——王同生爺爺自作詩送友人於抗美援朝時期

2018年1月16日及18日,我們尋訪團成員去看望了王同生爺爺。爺爺現在雖已是89歲高齡,但身子骨依舊健朗。爺爺年輕時曾參加過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同時還是醫學方面的學霸,每次考試都是第一名。與其說看望爺爺,不如說爺爺給我們上了一節課,令我們深受啟發。

​ 爺爺一心為國,曾寫下詩句“昔日投筆去從軍,沙場臨危誰惜生”從詩中可看出爺爺的一片為國之心。不僅如此,爺爺多項精通,家裡有許多爺爺自己寫的字畫,會寫不同體的英文,會說英文和日語,並向我們展示了武功。爺爺對自己評價說“樣樣精,樣樣疏”,對自己的要求是“一來不順手,提頭辨是非”,並且以“堂堂正正地做人,兢兢業業地做事”作為自己的人生格言。爺爺不愧是真正的英雄。
「社團動態」寒冬覓歸人——國家記憶尋訪團三次走訪

「社團動態」寒冬覓歸人——國家記憶尋訪團三次走訪​​ 爺爺給我們講述了那個年代的故事,一講就是兩個多小時。1945年,在幹部學校的號召下,年僅15歲的爺爺投筆從戎。一開始他被分配到劇臺,不甘心的他轉而報了軍醫大學,在經歷了幾個月的醫護培訓後便成為軍醫上了前線。作為華東野戰軍的一員,他跟著部隊從南到北,經歷了孟良崮戰役,淮海戰役和渡江戰役。1949年,爺爺又進入軍政大學學習,接受擒拿射擊刺殺等專業訓練。作為一名軍醫,他的槍法勝過許多戰鬥人員。畢業後不久,抗美援朝戰爭爆發,爺爺奔赴前線,在朝鮮的一個鐵路樞紐負責搶救工作。那時候空襲的頻率很高,美軍為了破壞志願軍和朝鮮軍隊的交通線,幾乎每天都有派出飛機轟炸這個鐵路樞紐。轟炸一來,大家趕緊尋找彈坑和戰壕,四下躲避。飛機一走,鐵路上的工人們就又爬起來搶修,爺爺他們趕緊去搶救傷員。就這樣修了又炸,炸了又修,大家憑著頑強的精神,冒著生命危險進行著一場特殊的戰鬥,保證了交通線的順暢。爺爺還給我們講了他在搶救傷員時把傷員按照重傷、中傷和輕傷分類,使救治工作井井有條的故事。因此爺爺在十八歲就成為了搶救組組長。

爺爺還給我們解釋了很多哲理性的問題,爺爺問我們說什麼是學習,我們說學習就是不斷的接收各種我們需要的技能,讓自己進步。可爺爺一句話就概括了,爺爺說讓我們的精神得到滿足就是學習;爺爺又問我們說什麼是疼痛,爺爺說疼痛就是最基本的自我保護的方式。爺爺還對我們說我們很幸運,因為我們有許多自由的選擇。如果沒有爺爺們那輩人的無私的奉獻,何來我們今天的自由,後輩之人更應常懷感恩之心。

雖說爺爺在那個時代有許多生不由己的選擇,但爺爺卻從來不埋怨,而是從容的對待,正如爺爺以“愚蠢的開始,失敗的告終”來定義失敗,爺爺也將此話送給我們。這次的走訪讓我們一行人受益匪淺,爺爺說他特別感謝我們在放假之後還特意的去看他,但這聲“謝謝”應該是我們對爺爺說,因為這些道理有著爺爺一生的智慧。爺爺待我們如親人,傾囊相授,寄託了無限的希望。
「社團動態」寒冬覓歸人——國家記憶尋訪團三次走訪

「社團動態」寒冬覓歸人——國家記憶尋訪團三次走訪「社團動態」寒冬覓歸人——國家記憶尋訪團三次走訪
「社團動態」寒冬覓歸人——國家記憶尋訪團三次走訪​​​​走訪崔維民爺爺

2018年1月17日,尋訪團成員看望了崔維民爺爺。爺爺和兒子兒媳住在一起,子女對爺爺很孝順。儘管爺爺已經九十三歲,仍保留著在部隊生活時的好習慣,為了疊出規整的被子每天花上十幾分鍾,自己的房間也收拾地很整潔。雖然聽力在慢慢地下降,但卻不能影響他關心國家大事。每天一定會準時坐到電視前看新聞,聽不到新聞播報員的聲音,就看電視上的字。雖已至暮年,仍堅持讀書看報。爺爺房間的一個儲物櫃下面,是一摞整整齊齊的報紙,床上也有好幾本書,還有放大鏡和眼鏡。爺爺的生活過得很充實,可謂是“活到老,學到老”。

我們與爺爺進行了親切的交流,詢問了爺爺的基本情況。並介紹了自己,怕爺爺聽不清,我們就把隊服上印著的名字給爺爺看。爺爺非常認真地看著我們的名字,嘴裡還喃喃地重複一遍,最後和我們每一個人都握了手。由於爺爺耳背較嚴重,大多數情況下是爺爺的兒子在回答我們的問題。但不難看出,爺爺是很開心的,那是昔日的英雄在得到他人認可之後所流露出來的由衷的高興。

走訪接近尾聲的時候,我們跟爺爺約定以後經常來看他,他笑著說好。最後我們要走了,爺爺不停地揮著手,向我們說謝謝。其實爺爺哪裡需要說謝謝呢,最應該說感謝的是我們。感謝老兵爺爺們在戰爭年代的浴血奮戰,感謝他們用熱血換來的和平。我們能做的,便是憑藉微不足道的一己之力,為更多的老兵們帶去關愛。

寒冬已至,情繫老兵,溫暖如春。尋訪路上需要我們後輩以感恩之心守護這些昔日浴血奮戰的英雄,傳承歷史,面向未來。見證真實的老兵生活,體會那份未曾改變過的家國情懷,不僅是對老兵的尊重,更是一名中國人對中華民族歷史應承擔的責任。國家記憶尋訪團,在這個寒冬,將愛送給老兵,陪伴他們安享晚年。

「社團動態」寒冬覓歸人——國家記憶尋訪團三次走訪「社團動態」寒冬覓歸人——國家記憶尋訪團三次走訪

「社團動態」寒冬覓歸人——國家記憶尋訪團三次走訪「社團動態」寒冬覓歸人——國家記憶尋訪團三次走訪​​​走訪成員:常婷婷、丁吉超、桂麗文、謝沁儒、成曉雨、陳曉琳(王同生)、李穎琦、陳安君、宋俊、桂麗文(崔維民)。

排版:國家記憶尋訪團宣傳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