織密立體防護網“天網”加“地網”構建平安網

在運用科技實現對黑惡勢力的精準打擊及防範預警的同時,武漢市還將科技手段運用到社會綜合治理過程,營造平安穩定的社會環境,減少黑惡勢力滋生的土壤,從源頭做好防範。

位於光谷南部繁華區域的光谷理想城小區是一個2011年建成的拆遷還建房小區,一萬多個住戶中,有七成都是租戶,曾經這裡小區膠囊房多,治安、消防等隱患突出,電動車被盜、入室盜竊、詐騙等警情時有發生。去年5月,東湖高新區公安分局在該小區推進物聯智慧小區建設,通過智能視頻監控設備,居民進出小區大門可以刷卡或刷臉,而一旦有可疑人員尾隨進出,或是他人在小區出現異常行為,社區民警手機的後臺系統平臺則會立即接到預警。同時智慧小區還具備電量、煙感、消防栓、單元門感應功能,如監測到住戶用電量異常偏高,某一戶辦理門禁卡數量異常,則可能存在膠囊房隱患,有助於民警及早發現處置。在高科技的護航下,小區治安環境變好了,居民滿意度、幸福感提升了,物業管理更規範了,警務實戰效率更高了。

目前,武漢市正全面加速推進“打、防、管、控、服”實戰一體化的物聯網“智慧平安小區”建設,小區監控探頭、樓棟門禁、小區窨井蓋、住戶用電量、水壓、各樓層煙感設備等信息,全部接入物聯網,可實時進行信息採集,海量數據匯入公安信息系統後,警方可掌握小區各項情況,進行有效分析應對,及時發現可疑人員、矛盾隱患、涉黑涉惡線索。

同時,武漢提速“雪亮工程”建設,到2019年6月底,武漢市公共安全視頻監控總量,將從目前的100萬個增至150萬個,密織視頻“天網”,新增監控點位,構建“1+2+N”聯網架構,全面提升反恐防暴、城市管理、社會治理能力和水平。雪亮工程的目的就是提升安全係數,讓城鎮道路交叉口無死角、主要道路節點無盲區、人員密集區域無遺漏、重點要害部位、案件高發區域、治安複雜場所主要出入口視頻全覆蓋,充分發揮視頻監控系統的作用,推進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

“網格員你好,我們這裡有個問題……”近日,武昌區東亭社區居民魏千橙打開手機,在“武漢·微鄰里”內的“網格群聊”中向社區網格員求助。網格員第一時間收到留言,迅速聯繫相關部門處理問題,令魏千橙非常滿意。

按照武漢市深入推進“紅色引擎工程”拓面提質、走好新時代網上群眾路線的要求,武昌區委在水果湖街東亭社區試點打造“武漢·微鄰里”微信公眾號,這是一個集處理社情民意、提供居民服務、引領社區治理於一體的社區服務平臺,居民可通過掃描二維碼進入自己所在網格群。網格員和職能部門下沉到網格的工作力量都在群內。上月,該公眾號正式上線。

打開“武漢·微鄰里”,公眾號含“我要說事”“服務導航”“網絡群聊”三個欄目,居民可輸入居住信息綁定相應社區網格,可以與網格員一對一信息互通,或在網格群裡提需求和建議,所有信息都會在後臺留下記錄,相關問題會被社區追蹤督辦。

通過城市天網、社區物聯網、社區網格員,織密全市治安的立體防護網,對犯罪分子、黑惡勢力形成強有力的震懾作用,令其不敢輕舉妄動。

撰文:陳勇 舒翔宇 黃河 楊槐柳 張四維 王維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