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因何安排周瑞家的送宫花

初读《红楼梦》,读到第七回周瑞家的送宫花,觉得很没劲,也没故事情节,流水账似的,先给了谁,又送了谁,再给了谁等等。唯一惹眼的是,林黛玉嫌弃宫花最后给她,不高兴了,说了句“别人不挑剩下也不给我”,给黛玉“赚”了个刻薄的名声。可是一遍又一遍地再读后,渐渐悟出了曹雪芹的用意。

在第六回,作者从千里之外,芥豆之微,与荣府略有些瓜葛的王狗儿家写起,引出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一段故事。然后,又用周瑞家的送宫花,把读者视线拉回到贾府诸人身上,随笔写来,如行云流水,自然而然,毫无刻意感。

自从宝黛初会后,文中未再对荣国府诸钗进行具体描摹,周瑞家的这一送花,就像一根穿珠子的线,把诸人一一带到,初步展现了个人的不同性格,简直就是红楼诸钗判词的补充。而且,草蛇灰线,伏脉千里,为后文埋下了多少伏笔。

周瑞家的送走刘姥姥后,去向王夫人复命。这时王夫人正在梨香园和薛姨妈闲话家常,于是周瑞家的就到梨香院来了。

曹雪芹因何安排周瑞家的送宫花


周瑞家的不敢打扰薛、王二人谈话,很自然地就到宝钗房中了。这是宝钗的第一次正面出场。不亏是“山中高士晶莹雪”,宝钗不爱奢华,着家常衣服,在做女红。借着宝钗和周瑞家的对话,介绍了奇药冷香丸。宝钗胎中带来一股热毒,需要用“冷香”压制。所谓“热毒”,乃凡心偶炽,孽火齐攻也。一年四季,风花雪月,却用黄柏煎服,众生皆苦。

薛姨妈让周瑞家的捎带着把宫花送给各位姑娘,这拿宫花的是香菱,带出了金陵十二钗副册第一人。香菱年龄、身世皆已忘记,可怜可叹。还进一步讲明了宝钗清冷, 不爱花儿粉儿的。脂本甲戌双行夹批:可知周瑞一回,正为宝菱二人所有。

周瑞家的携花至王夫人正房后头来,迎春探春二人正在下围棋。周瑞家的将花送给她们,说明缘故。二人忙住了棋,都欠身道谢。

惜春正同水月庵的小姑子智能儿一处顽笑,周瑞家的将花送上。惜春笑道:

“我这里正和智能儿说,我明儿也剃了头同他作姑子去呢,可巧又送了花儿来,若剃了头,可把这花儿戴在那里呢?”

一语成谶,惜春最终会“独卧青灯古佛旁”。这一段脂本甲戌眉批:闲闲一笔,却将后半部线索提动

曹雪芹因何安排周瑞家的送宫花


那周瑞家的又和智能儿劳叨了一会,便往凤姐儿处来。穿夹道从李纨后窗下过,[甲戌双行夹批:细极!李纨虽无花,岂可失而不写者?故用此顺笔便墨,间三带四,使观者不忽。]

曹公一支笔,任谁也不漏,顺带一笔,提到李纨。

周瑞家的到了凤姐院中,丫鬟丰儿示意她到东屋里去,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年龄最小的十二钗之巧姐。

从周瑞家的角度看贾琏戏熙凤,乃是“柳藏鹦鹉语方知”。王熙凤此时正值人生最得意的时候。掌管家事,大权在握,夫妻恩爱,意气风发。

平儿拿了四支花儿,凤姐又吩咐送两支给秦可卿。一方面一人不漏,另一方面也透漏凤姐和秦氏的亲厚,又埋下了后文秦氏托梦叮嘱后事及“协理宁国府”的伏笔。

曹雪芹因何安排周瑞家的送宫花


周瑞家的最后来到黛玉处。平缓的送花过程起了波澜。

黛玉问道:“还是单送我一人的,还是别的姑娘们都有呢?”周瑞家的道:“各位都有了,这两枝是姑娘的了。”黛玉冷笑道:“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

这一段素有争议。有说周瑞家的势利的,薛姨妈安排了送花的顺序,周瑞家的不听,故意怠慢黛玉,最后送给她。其实我认为薛姨妈并没有安排先后顺序。咱们看看看原文:

“……你家的三位姑娘,每人一对,剩下的六枝,送林姑娘两枝,那四枝给了凤哥罢。”

薛姨妈先提到了三春姐妹,再提到黛玉,最后提到凤姐,有人认为这就是安排送花的顺序。但我觉得这只是说话习惯而已。姊妹四人每人两支花,所以放在一起并列说,给王熙凤四支,最后说。如果说周瑞家的想巴结,应该先给凤姐才对,不应该先给三春姊妹。其实三春姊妹还不如黛玉受宠呢!黛玉在贾府中下人是不敢小觑的。你看别人接到花的态度。

(迎春、探春)二人忙住了棋,都欠身道谢,命丫鬟们收了。


说着,大家取笑一回,惜春命丫鬟入画来收了。


(平儿)次后方命周瑞家的回去道谢。

而黛玉只就宝玉手中看了一看,她说了怨怼之言后,

周瑞家的听了,一声儿不言语。

周瑞家的作为下人,对黛玉不敢多说什么。而黛玉突发小脾气,很可能和宝玉有关。说不准正和宝玉闹小别扭,周瑞家的撞到了枪口上。

曹雪芹因何安排周瑞家的送宫花


更妙的是,这一段文字还有更重要的作用。宝玉向周瑞家的问及宝钗,周瑞家的说宝钗身上不大好,下文过渡到宝玉梨香院探病,引出“比通灵金莺微露意,探宝钗黛玉半寒酸“”的一大段妙文。

送花过程中,还有一段小插曲。周瑞家的女婿与人争吵,起了纷争,要递解还乡。女儿向周瑞家的说了此事,

周瑞家的听了道:“我就知道呢。这有什么大不了的!你且家去等我,我给林姑娘送了花儿去就回家去。此时太太二奶奶都不得闲儿,你回去等我。这有什么,忙的如此。”


周瑞家的仗着主子的势利,把这些事也不放在心上,晚间只求求凤姐儿便完了。

甲戌双行夹批:

又生出一小段来,是荣、宁中常事,亦是阿凤正文,若不如此穿插,直用一送花到底,亦太死板,不是《石头记》笔墨矣。

此段小插曲,为以后贾府败落又埋下了一股引线,也是凤姐“弄权铁槛寺”的前奏。

一回送宫花,贾府中的十钗皆扫描到。就像展开一幅画卷,慢慢露出端倪。甲戌眉批:

余阅送花一回,薛姨妈云“宝丫头不喜这些花儿粉儿的”,则谓是宝钗正传。又出阿凤、惜春一段,则又知是阿凤正传。今又到颦儿一段,却又将阿颦之天性,从骨中一写,方知亦系颦儿正传。小说中一笔作两三笔者有之,一事启两事者有之,未有如此恒河沙数之笔也。看似不经意的送宫花一回,竟藏有大丘壑。

牵三挂四,周瑞家的送宫花,送出这么多用意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