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本而來!“武漢本來就是英雄城市”,向前推150年尋找答案


由本而來!“武漢本來就是英雄城市”,向前推150年尋找答案

逆行的醫護人員

(一)風口浪尖下的特殊武漢

去年底,新型冠狀病毒在華中大地引發肺炎疫情。非常時期,全國大部分百姓都在家中度過了一個特殊的春節。作為疫情的首發地和重災區,湖北武漢更是做出了封城的決定,為給亂殺濫吃野味的少數人買單,全國人民尤其是武漢人民做出了巨大的犧牲。誰也不想看到災難,但總需要有人替我們負重前行。在抗擊災難中,湧現出無數平凡而又偉大的英雄,他們彰顯了中華兒女自古就有的、萬眾一心的凝聚力和奮鬥精神。危急時刻來自五湖四海的人們齊聚武漢,共同拯救這個城市,這不是正是多難興邦的最好體現嗎?

由本而來!“武漢本來就是英雄城市”,向前推150年尋找答案

眾志成城 戰勝疫情

(二)鍾老口中的“英雄武漢”

武漢沒有讓大家失望,在各處兄弟的幫助下,人民也在自覺隔離積極防治。高級專家鍾南山在一次採訪中,紅著雙眼說道:武漢本來就是一個很英雄的城市。只要這股勁兒上來了,全國大家幫忙,我們一定能過關。鍾老的話一點沒錯,“武漢本來就是一個很英雄的城市”。本來本來,由本而來。根據考古驗證,早在6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我們的祖先就曾在武漢這塊沃土上生存。不需要多翻,我們只用向前推150年就足以找到答案。

由本而來!“武漢本來就是英雄城市”,向前推150年尋找答案

鍾南山含淚談疫情

(三)150年的3件事

①洋務運動促經濟發展

150年前的中國大地在晚清政府腐朽統治下,面臨著內憂外患,炎黃子孫再次遭遇民族危機。然而清政府愚鈍不代表中國人無能,一大批開明博學的有志之士試圖拯救這棟搖搖欲墜的大廈。以曾國藩、李鴻章、張之洞、左宗棠等晚清四大重臣為代表的地主階級開啟了自救行動,史稱“洋務運動”。

由本而來!“武漢本來就是英雄城市”,向前推150年尋找答案

晚清四大名臣

他們通過開設工廠、興辦實業、發展交通、設立學堂等方式,積極向完成工業革命的西方國家學習。而武漢則是洋務運動的核心城市之一,當時的武漢在時任湖廣總督張之洞的帶領下,走上了近代化的快車道。

由本而來!“武漢本來就是英雄城市”,向前推150年尋找答案

漢陽鐵廠影視形象

張之洞是地方實權派同時也是極具抱負的開明人士,在他的大力推動下,大批重工業工廠在武漢落地。其中最為著名的當屬中國第一家鋼鐵企業——1890年張之洞親自督辦的漢陽鐵廠。這座位於武漢的、當時最大的鐵廠,為各行各業尤其是軍隊提供了大批鋼鐵,甚至在半個世紀後的抗日戰爭中,還有很多士兵使用“漢陽造”槍械。

由本而來!“武漢本來就是英雄城市”,向前推150年尋找答案

正在生產的兵工廠

除官用的重工業外,武漢還建立了民用的輕工業。1892年有2500名工人的湖北織布局投入生產,該局生產的商品精美受到市場歡迎,除本地熱購還在湖南、四川等地暢銷。武漢人為全國提供了大量布匹衣料。後來洋務派為籌集經費,還曾在武漢開辦過民用工廠。但無一例外,史學界對這些措施都評價很高,褒獎其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推動了中國的近代化。

由本而來!“武漢本來就是英雄城市”,向前推150年尋找答案

湖廣總督張之洞

雖然洋務運動最終失敗,但當時其給政府、社會的作用永不能磨滅。

這,是晚清時期,武漢人給全國作出的貢獻。

②武昌起義變政治體制

如果說承辦洋務運動的武漢並不是唯一,那麼在這件事上,武漢就是當之無愧的全國唯一:武昌首義。

由本而來!“武漢本來就是英雄城市”,向前推150年尋找答案

武昌起義紀念雕塑

我們承接上文說起,洋務運動最終失敗,意味著器物層面上的變革沒有動搖清政府的腐朽根脈。這棵生長了300年的大樹已經千瘡百孔,根本無法承擔炎黃子孫的美好生存,只待一陣大風將其吹倒。而這場風,就刮在武漢。

公元1911年10月10日,農曆辛亥年八月十九,這是一個註定被寫進歷史教科書的日子。

由本而來!“武漢本來就是英雄城市”,向前推150年尋找答案

《辛亥革命》影視資料

當天夜晚,湖北新軍工程第八營的革命黨士兵打響了起義第一槍,由此拉開了轟轟烈烈的辛亥革命序幕。起義軍奪取楚望臺軍械庫,對晚清駐湖北軍隊發起猛烈攻擊。經過一夜酣戰,義軍攻佔都署等城內各處要塞,湖廣總督瑞澄等官員敗逃。

兩天後,武漢三鎮中的漢陽、漢口也被革命人士佔領,武漢完全被起義軍掌握。後面的事就是大家所熟知的:深受壓迫的各省紛紛宣佈獨立脫離晚清統治,革命形勢如燎原般一片大好。兩個月後的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又過了兩個月的1912年2月12日末代皇帝溥儀宣佈退位,至此2000年的封建帝制在中國徹底劃上了句號,中國革命也進入了新紀元。

武漢人振臂一呼,北京城瑟瑟發抖。說這座城市是近代化的英雄,應該不過分吧。

③武漢會戰捍國家尊嚴

由本而來!“武漢本來就是英雄城市”,向前推150年尋找答案

日軍侵華

時間繼續向前,背景換到抗日戰爭。自1931年日本關東軍發動918事變侵佔我國東北地區後,就逐步蠶食中國: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後,侵佔我中原地區;1937年8月13日淞滬會戰後,侵佔我華東地區;1937年9月11日太原會戰後,侵佔我晉綏地區;1938年10月12日廣州會戰後,侵佔我華南地區。

我們絕不否認前期抗戰的犧牲精神和意義影響,而是要說下前期4大會戰(淞滬、太原、廣州、武漢)中的最後一個:武漢會戰。

由本而來!“武漢本來就是英雄城市”,向前推150年尋找答案

紀念武漢會戰雕塑

淞滬會戰後國民政府首都由南京臨時遷到武漢,武漢位於華中,當時聚集了四方逃難的百姓和無數物資。面對敵強我弱的狀態,武漢會戰必須要打,即便是失敗也要以空間換時間,最大程度地為百姓向後方轉移、物資向川蜀轉運爭取時間。

1938年6月武漢會戰正式打響,到1938年10月結束,在這4個多月中,我軍100多萬將士在以武漢為中心的廣大地區同30萬裝備精良的日軍展開慘烈的搏鬥。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兵員眾多並不能說明強大。相反,正因為我們弱小,所以才用人數彌補裝備的不足。說白了,就是用血肉之軀保衛武漢,保衛中國。

由本而來!“武漢本來就是英雄城市”,向前推150年尋找答案

武漢會戰前期局勢圖

雖然最終戰敗,但我軍打出尊嚴打出血性,是4大會戰中規模最大、時間最長、殲敵最多的戰役,為齊聚武漢的工農商學等各類人員和工廠、軍需等戰略資源爭取了寶貴的轉移時間,同時爭取國際同情和支援。而日軍同樣損失慘重,有生力量被極大消耗,其速戰速決的陰謀被打破。至此4大會戰全部結束,抗日戰爭進入到戰略相持階段。

由本而來!“武漢本來就是英雄城市”,向前推150年尋找答案

武漢會戰的中國士兵

(四)回到當下

熟悉了150年曆史上的這3件大事,想必我們更能理解鍾老的那句話:“武漢本來就是一個很英雄的城市”。而這3件事,只是英雄武漢的一個縮影,還有太多太多的事蹟值得歌頌褒獎。回到當下,面對兇猛的疫情,武漢同樣發揮著骨子裡的英雄氣概。沒有一個冬天不會過去,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戰疫成功只是時間問題。

由本而來!“武漢本來就是英雄城市”,向前推150年尋找答案

武漢加油,天佑中華

若干年後,當再談論起這場災難時,大家抿嘴一笑:什麼疫情?在英雄面前一文不值!

參考資料:《武漢歷史文化風貌叢書》《中華上下五千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