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父亲是个怎样的人,做过什么事或说过什么话令你最难忘?

千寻的小伙伴


我的父亲是个性格很古怪的人,现在我都不想和他去说话,如果不是有妈妈在中间牵绊着我,我可能都不会去看他。我爸年轻的时候也是吃过很多苦的,他们那个年代是最苦的时候,有时候我也很同情他也很想去孝顺他,但他的脾气让我接受不了,动不动就对我妈大呼小叫,什么事都要管着连我妈做个饭都要在旁边指手画脚,做什么你就吃什么得了一个大老爷们怎么那么多事啊,还特别节俭虽然这是好事但过头了就让人烦了,他也是不分场合的对我也是一通乱骂,有次我都准备睡觉了他一个电话过来就因为一件小事把我损的一文不值,我都蒙圈了,后来挂了电话回想起来气的我一晚上没睡着,第二天早上我就打电话过去把他说一顿,我是你亲闺女啊至于嘛为了这么件破事那样说我,你就没想过我心里有多难受吗把我说啥也不是,我爸也觉得自己过分了给我道歉了,但我好几天都过不去,可能我在他眼里就像他说的那样吧啥也不行,现在我回娘家主要就是看我妈,这么个爹我也是真无奈,再怎么样也是爸呀,祈祷他别再有下次了,我心脏受不了呀




农村阿梅mei


回答悟空提问:说起父亲。终生无法回报,也无法用语言文字来形容和表达。我是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从小就是抓鱼捉蛙,放牛,打柴,玩蚂蚁抓蟋蟀打斗长大。是地地道道的老实巴交农民后代。我爸妈生我们兄弟四人,四兄弟长大都已成才。父母身下到现在也将近80人,工作地处省内外。我是最小的,农村俗话“落窝蛋”,自小得到父母和兄长的宠爱。从小勤奋好学,心知肚明只有读书才能改变命运。深知日出而耕,日落而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村实况。一代不变,代代不变,永远只有“田”字封口。是勤奋攻读才改变了前途和命运,在城市娶妻生子建家立业。父亲老实巴交,忠厚老实,纯朴善良。吃苦耐劳,性格内向,沉稳少言。一生奔波劳禄,勤俭节约,从不舍得为己花钱,大病熬到轻,小病熬到好。只为家为四个儿子无怨无悔默默奉献。父亲是我一生中最敬重的人,也是我一生的骄傲。时时处处以其衡量自己,作为自己的榜样标杆。用顽强的意志来形容,也许不为过。一件事可以透释全文。一次上树砍枝做柴,不小心从一丈多高的树上摔下,被树枝划裂了男人要处,深透见骨。那时我在外地读书,全然不知此情。就连我妈他也不告诉。每到晚上只有自已偷偷用温水加盐清洗作为消炎。一拖就熬了一个多月。后来妈见他走路觉得不自然,问他那里不舒服,他说没有什么?只是脚底被刺刺了一下。时间又一天天过去,觉得他走路越来越不对劲。母才电告孩子,因为父亲不管怎么逼都不愿离开家乡,不愿在城市过日。是兄长及时赶回,才用车硬逼拉他到医院外科检查治疗。到医院才知道伤处己乌黑红肿流脓。手术清除封药后医生问他,喜欢吃中药还是吃西药。他说一生中没有吃过药,不知什么是中药西药?是的。我们从小到大,从不见他吃过药,也从不听他说过感冒。更没有听他说过,吃什么凉热身体受不了。曾记得他常说的一句话:“钉,除了黄牙木钉,耙,除了铁齿耙”。从不听他说过什么不能吃,什么不能消化。他平时和爷爷奶奶常对我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做人要有志气,遇事要沉着坚定,要懂得感恩。要永远感恩毛主席,不忘共产党。我们历代都是穷人,没有靠山也没有背景。没有毛主席和共产党,就没有我们的今天。人人当父母,人人当子女,君子一代传一代。父母生儿育女,只能置千年手脚,不能置万年衣着。长大走什么路,做什么工作吃什么饭只能靠自己。要想过上好日子,就只有勤奋读书”。我们就是尊循为父的叮嘱,四兄弟从小立志,相互鉴督,互勉共学,作为人生的座标共进退,不断进取。我爷爷奶奶生我爸也是四兄弟,爷爷被国民党征兵,奶奶一个寡妇拉扯四个孩子,吃的是“半缸水”,(是烂了的水缸用一边来装水)夜无过粒粮。爷爷奶奶逝世,我没有见父亲流过泪。但在诉苦会上,他嚎啕大哭,呼天唤地。我们从小受到前辈老人的教育和影响,对毛主席的恩情刻骨铭心。感恩发自内心作为终生的奋斗和动力。到父亲病危,我正好在国外考察。没有及时赶回见上一面,父亲就静静闭目离开了人世。这是作为儿子终生无法弥补的遗憾。清明年年没有起步回老家就泪流满面。年年清明携妻带子到他墓前祭拜,心情沉重,步覆维艰,潸然泪流……。再多祭品不如生时奉杯清茶。烧尽金山银山,小车洋房比不上生前叫声亲爸。做儿不能为父膝前尽孝,永远无法表达内心的愧疚和哀思。生不能尽孝,死又何义?“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就是内心追忆已故亲人,最真实的写照。



龍游四海15


我爸爸对我说:我这辈子搞了三次传销。

反正没笑死我,都是亲戚朋友拉他去的。

期间也花了不少钱,有一段时间我压力也挺大的。

我老爹是个开车的,开了20几年车。

他平常没事喜欢唱歌,拍抖音,而且还有很多粉丝。

右手纹了一只下山虎,胸前纹了一只老鹰。

平常逢年过节可以叫两桌的兄弟过来吃饭。

他精通多地语言,是个社会人。

幽默风趣,生性豪爽,喝酒都是用大碗,可以喝好几大碗。

我在妈妈的关怀下,却是个妈宝男。



散发阳光的大帅宝宝


我的父亲就是地地道道 本本分分的农民!真是靠双手辛苦一辈子供应我们姊妹六个!我是七零后,那时候计划生育好严,爸妈为了生个儿子付出了太多,再苦再累再穷他没向别人借过一分钱,一直告诉我们,不要轻易去借钱,只要自己努力,什么都不会缺的。



弘扬日记


我的父亲是一位勤劳、善良宽容、热心的人。

父亲勤劳能干。从我记事起,我从没有看见父亲睡过懒觉,天不亮就起床,扫院子,打水,下地干农活,父亲一生不辍劳作,直到八十岁去世。他年纪大了,我们不让父亲劳动。父亲勤劳惯了,父亲给我说:“我觉得蹲在大街上玩儿不得劲儿,还是干点活儿好。”

父亲善良宽容。这是我后来听父亲给我说的。有这样一件事:村里有个人去赶集,集上有人借了这人一块钱,结果这人认错了人,认为是我父亲借的,给父亲要钱,父亲给这人说没去赶集,更没有借过钱。这人硬说父亲借的。父亲就给了这人一块钱。后来,借钱的人还了钱,这人又把钱给了父亲。我听后就觉得很气愤。不在于钱多钱少,而在于你没给他借钱,凭什么给他钱!这事我是做不到的,不知你们是否做到?

父亲还是个热心的人。村里的红白喜事,父亲都要去帮忙。谁家有家庭矛盾,父子不和、兄弟不合、老人赡养、邻居矛盾,父亲都要去给说和调解。

父亲在我心中是一个伟大的父亲。他高尚的人格一直影响着我。

在我小时候,父亲就教育我们说“:要有生活的本领,要掌握生活更好的技能!”


小荷风采


我的父亲是一个不太爱说话的人,但是他说起话来道理是一套一套的,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还有就是我父亲特别孝顺,我的爷爷在我初中的时候去世的,身体不好的那段时间他经常不顾店里的生意(父母在宁波做生意)回家看爷爷,给他买吃的,陪伴他,爷爷去世后就剩奶奶一个人了,父亲就把奶奶接回我们家了(之前爷爷奶奶有自己的一间小屋),一有空就回来看奶奶,奶奶晚上起夜怕她不方便,父亲就和奶奶一起睡。

父亲对我说过让我印象最深的话就是我高考的时候,我压力非常大,怕自己考不好,辜负他的期望,他对我说:“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考不上没关系,考不上还有你爸爸在,你不优秀,我们也爱你。”



阿星别闹127


我的老父亲已经去世八年了,父亲是一个老革命,曾经参加过解放战争,解放后一直为党工作,记得母亲说过,文革时父亲也被批斗过,父亲任劳任怨,批斗父亲也不争辩,是母亲嘴碴子好,硬把父亲给救回来了,父亲没事了,还继续为党工作,我记得母亲说过,当时的父亲从来没有从国家往家拿一点东西,而是把家里的东西往外拿,母亲说起这个事情时,总是很激动,说父亲有点傻,父亲一辈子大公无私,鞠躬尽瘁为国家工作,从来没犯过错误,是一个光明磊落的一个人,我记得我刚参加工作时,正好单位领导挺重用我,给我安排了一个很有油水的工作,父亲语重心长的和我说,咋家可是祖祖辈辈贫下中农,清清白白的,咋们可不能犯错误呀!就这句话,我就听透了父亲话的含义,我没有说什么,但是我明白怎么做,我记得当时有个人曾经给我20万的好处,让我帮他办一件事,我当时手都吓哆嗦了,20多年前,那时候20万是什么概念,就相当于现在200万,我看都不敢看他了,说你赶紧走,我不会帮你的,我甚至有点发怒的样子喊他走,他走了,因为有父亲的话一直在我耳边响,我害怕,那时候年纪还小,后来在工作中也遇到过这样的事情,但是每次遇到时,我都会想想父亲对我说的话,我都会婉言拒绝,所以在工作中从来没有犯过大的错误,也曾经被同事说过,我傻,哎,傻就傻吧,起码说我现在活的坦然,可能受父亲的影响吧,父亲对我们也很严厉,记得我家当时孩子多,只要父亲一回家,我们都马上安静下来,都认认真真写作业,父亲曾经说过,我没有文化,我不能让我的子女和我一样,因为当时父亲有时候去外地开会,不认识几个字,有时候连路标都不认识,很苦恼,开会时记会议记录,父亲都是用他自己才能看懂的方式记,很多字不会写都用圈⭕代替,有时候拿回来我大哥大姐就念着念着就哈哈大笑,父亲就很尴尬,很害羞😳的样子,那时候的父亲最可爱了,母亲就会在旁边训示他们,说你的父亲就吃了没有文化的亏,所以才希望你们好好学习,这件事情对我们影响很大,所以我们兄妹基本都考上了大学,当时老师和乡亲们都说,我家孩子脑袋瓜好使,其实也不尽然,也许与父亲的教导有关,父亲最大的特点是能吃苦,不挑吃不挑穿,因为我家孩子多,父亲对母亲也好,每次吃饭,父亲都不吃菜,把菜留给我们吃,父亲有时候也给母亲夹菜,可能是怕母亲也舍不得吃吧,可是他自己却不吃,我记得父亲总是穿那件黄色的旧军服,还有一件兰色的中山装,脚上一双黄色的大棉靴,我刚上高中时住校,那时候就有很多同学穿皮鞋了,每次看到人家在哪儿打鞋油,擦皮鞋,我就想,我也想有双皮鞋,黑亮亮的多好看呀,有一天,父亲骑自行车骑了60多里路来看我了,给我带来妈妈做的好吃的,还给我带了一双我梦寐以求的黑皮鞋,我高兴坏了,可是父亲还是穿着那双都快坏了的黄胶鞋,我很感动,下决心一定好好读书,报答父亲母亲,父亲老了,也还是那样简朴,记得当时我们姐几个都住楼了,唯有父亲和母亲还住在地房里,每次回家,早上很早父亲就起来烧暖气,等我们起来时屋子已经烧暖和了,后来二哥从外地回来,说什么也不让父亲母亲再住地房了,给父亲母亲买个二楼,父亲母亲才搬到楼上住,可是父亲母亲却说住不习惯,父亲就是这样一个人,看似平平淡淡,但是他身上所具有的品德,却让人敬畏,是我们现在很少看到的那种高大上。虽然父亲一辈子没少吃苦,没少挨累,但是父亲乐观,心态好,活到八十一高寿,每每我们兄妹到一起,谈起父亲,都会说,咋们都不如父亲伟大。



木子晓雯


我的父亲是个很要强的人,他很有担当,无论是对家庭,还是对自己的兄弟姐妹都很好,他对朋友也是坦诚相待,喜欢帮助别人,记得以前他经常和我们说,做人要正直善良,讲诚信,说到要做得到,才能在这个社会立足,所以这才赢得了更多人对我父亲的尊重。

我的父亲他也很勤俭节约,他为了给我们更好的物质生活,他平时都是省吃简用,抽烟喝酒都不沾的,所以我们家有的东西,别人家都没有,我们家是第一家有黑白电视机的,到后来的音响设备,这些都是父亲买给我们的礼物,当时的我们开心得不得了……

还有一件最难忘的事,就是小时候每到大年初一,父亲总会牵着我的小手去逛街,然后买玩具给我,我在家里排行最小,我还有两个哥哥,所以父亲最疼我,我要什么,他都会满足我的要求。哥哥们都说我爸爸偏心,只疼我一个人。

记得父亲在他生病很严重的那段日子里,他总对我说,他最放心不下我,我的父亲个性比较急,他要我在他离开这个世界之前,找一个一生一世可以照顾我的人,可没想到是,我结婚不到半年,父亲就真的走了,他走得很安祥,他也了他的心愿,还交代了很多事情,父亲最后和我们说,要懂得未雨绸缪,生活更要勤俭节约……

一提起父亲,我就会不由自主的想听筷子兄弟唱的那首歌《父亲》,里面记忆深刻的歌词是这样的《多想和从前一样 牵你温暖手掌 可是你不在我身旁 ……》如果可以我愿用我一切 换您岁月长留,父亲是在2015年的4月14日过世的,不知不觉快六年了……亲爱的父亲,我很想您,也想对您说,您牵挂的孩子长大啦!您所说的每一句话,将会是我这一生最难忘的,我一定会牢牢记住的!



惞雨沁語


我父亲是红土地上的一个老兵,他已别我而去四年多了。在父亲的革命生涯中,他九死一生。父亲做过的事,说过的话,很多事情他在世时我无法理解。父亲去世多年后,他言传身教的影响,才慢慢的重塑我的品格。我慢慢的开始理解了父亲。

八十年代初父亲平反后,我随父亲迁粤西鉴江小城。父亲的工资级别虽高,大年初一,一群吹喇叭的乞丐到我家门囗讨利事,别人家都是给了利事后马上烧炮送乞丐走,而父亲却把乞丐请进客厅座下,并将家中大年初一煮的汤圆糖水每人一大碗招呼他们。邻家见了说大年初一将乞丐请进门吃汤圆不吉利。父亲却说无所谓,热情的同乞丐拉家常,乞丐们食饱尽兴后父亲用朗朗的笑声送他们才离开。

记得小时候,我们家生活在农村,天天食白稀粥,异常艰苦。我的一个叔叔摆结婚酒。邻家的小孩都高高兴兴的随大人去饮酒,父亲却将我们兄妹六人锁在家中,只是和母亲出席。望着我们失望的眼神,父亲只是淡淡的说,不能让你们出席去增加叔叔的负担。那时,我无法理解父亲的行为。

改革开放初期,粤西属落后地区,就业非常困难。每年地区市局领导都会到鉴江小城慰问父亲,并诚恳的问父亲,我家是否有就业困难需单位帮助解决,父亲却每次都说,感谢单位的关怀,但我家小孩都中学毕业,自强自立、不需帮助。就因为父亲这样的性格,我们兄妹都需从零起步去打工创业。每一步都异常艰辛。我甚至在心里埋怨父亲。埋怨父亲铁石心肠,不够爱我们。

父亲退休后不久,将户口迁回鉴江小城。每月领到工资后,父亲第一件事就是到管区交党费,十年如一日,父亲中风出院后,行走不便,但每个月仍扯着拐杖一步又一步的到管区交党费,管区书记说从没见过这么坚持的人,甚至私下劝父亲不要来了,但父亲不为所动。直到第二次中风出院无法再走动后,仍叫母亲每月准时到管区交党费。近三十年风雨不改。父亲说,我是党培养出来的,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建国六十周年,管区工作人员将入党超五十年的荣誉章送到父亲手中,我终于懂得了父亲的坚持。

父亲一生对钱财看得很淡,他曾组织近万人去修鹤地水库,但分文不收,退休后,常骑着一辆旧自行车,到老游击战士联谊会,将一些群众的来信转到市委信访局。他做的都是一些“无用”的事。父亲习惯到小城大塘边让失业人员帮剪头发。他从不讲价,每次例牌多给一元钱,在家中听到大塘边有农村口音的人挑菜卖,即使家中有菜,他仍会买一大把回来,并多付一元或几毛。父亲就是一个这样的人,习惯帮助别人。他不需要别人的理解,甚至嘲笑也无所谓。

岁月如歌,人生几许风雨。如今,父亲已离我而去,我亦成了别人的父亲。因为父亲一生看淡钱财,不擅动用关系,我们六兄妹的人生之路充满艰辛。但也因此而变得自強自立。以前,我不理解父亲。待父亲永远的别我而去,他做过的一些事、说过的一些话才慢慢的影响浮现。我终于明白:像父亲这样品格的人,是这个世界上的少数。父亲的一生很少能得到一般的理解,甚至更多的是嘲笑。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回顾父亲在红土地上战斗半生,知行合一一生的足迹,我明白了一个老兵的大爱。








瑞坤朋友圈


看到这个题目,马上做了收藏。

回味以往,小学作文当中曾经多次写过我的母亲,但从来没有写过我的父亲,或许这是我内心一隅的遗憾。感谢题主的机会。

我的父亲今年已经78岁,身体还算硬朗。爷爷奶奶一生育有七个儿子,一个女儿,父亲排行老四。这个大家族是典型的贫农家庭,或许在那个年代是他们沾沾自喜的资本。愚昧的贫穷限制了追求,爷爷奶奶反对儿女们出门谋生,做买卖。贫穷的家境导致孩子们娶媳妇都成了问题,最终我的三伯一生未娶。

而父亲也是三十四岁才和母亲结婚。母亲是四川人,目不识丁,也是因为山区的贫穷养活不了人,由舅舅带着来到河北平原,报着平原日子富裕的愿景,经人介绍半袋小米,十几斤粮票就嫁给了比她大十岁的父亲,熟不知这些都是爷爷奶奶向邻里八家借来的。其实我的母亲更是一个可怜的女人。

父亲对爷爷,奶奶是十分孝顺的人,对叔叔大伯也是很重感情,但对母亲脾气很是不好。听母亲说我小时候因为生病输液,她忘了一个药液瓶没拿回家,挨了父亲一顿打。现在想想都是穷闹的。

其实,我七岁以前,一直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估计怕母亲带我走了吧😂。所以这段时间无论是对父亲还是对母亲印象很是模糊,和他们的记忆零零散散。一直到上小学,我是被母亲连拖带打的,回到了自己的家。

在我印象里,父亲和母亲总是吵架,经常把家里锅碗瓢盆砸得一塌糊涂,我和小我三岁的妹妹蜷缩在角落里流泪。我的脾气不好,我想也是受他们当时的影响。那几年,父亲为了生计,常年也会去外边工地上干活,可母亲说没有哪一年能从外边拿回大钱,招工的人说的挺好,但最终给不了钱,上当受骗。所以在我小学四五年级时候,基本上靠地里收支维持生计。父亲好像有点不靠谱,因为拆卸未响的哑炮,把左手炸的血肉模糊,失去两根半手指,这更注定了父亲一辈子在土里刨食。

当我有把力气的时候,每逢休息,就会跟着父亲去地里干农活儿。父亲是村里人公认的农活行手,但他总没有丁点儿耐心教我怎样去做,总是这儿不行,那儿不好的批评,所以大人干活我总留心去看,生怕父亲挑出我一堆的问题。我想他总认为自己儿子理所当然应该会的。

父亲念过两年小学,会写自己名字。但从来不读书看报,所以我也不知道他认识多少个字。只记得一次考试老师让家长写意见和签字,我央求躺在床上看电视的父亲给我写两句,最后逼急的父亲拿枕头朝我扔了过来。也就因为那次以后,每次的家长意见和签字,都是我偷偷代笔交差。

父亲从来不过问我的学习,但是时时会偷偷塞我零花钱。我在小学五年级转到县城一所小学读书,我甚至怀疑父亲根本不知道我上几年级。小学毕业后,我考取了县里最好的中学。一个月后,父亲从乡亲那听说我在最好中学读书,高兴的不得了,买了一大袋西瓜那是他特有父爱的表达吧。

上了初中,因为家里条件有限。莫名其妙地报考了中师,那时的我根本不知道中师是干什么的,只知道不是高中(母亲不同意我上高中)。在外地中师三年,父亲又淡出了我的视野。只记得后边几年家里疯狂的种了好多药材,尤其到了收获时节,需要一锹一锹的把地整个翻过来。印象当中,劳累的父亲坐在地头,猛吸几口旱烟,皱纹已悄然布满父亲的脸。

毕业后,我分配到偏远的乡村小学教书,平时吃住在校,只有假日回到家里,帮父母做些农活儿。几年后,父亲张罗了我和妹妹的婚事,我也已为人父。此时的父亲愈显苍老,腰已不再挺直,步子也开始变得蹒跚,父亲真的老了。不知从何时起,父亲大事小事总是问我,你说怎么办?

时光匆匆,父亲成了这个大家族中最长寿的人。一路走来,虽然你我平平淡淡,但每每想到有父亲在,我很心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