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墳地怎樣完善?

糖糖284378591


父母安息在故鄉的土地裡已分別三十年、十年。現在,回故鄉最大的理由、動力就是給他們、還有爺爺奶奶上墳了。為了紀念,也是家鄉人的一個風俗,大家對此普遍是高度重視,很虔誠。

正因為這一經歷,我對農村的墳地早有一些想法。在此說給讀者聽聽,希望能引起討論、批評:

一、應是土葬,要有墳頭。

我老家是從1976年開始實行火化的(這事我記得很清楚,奶奶就在實行火化的頭幾天去世,是村裡最後一個沒“爬大煙筒”的)。當時村裡建起了骨灰堂,專門盛放骨灰盒,不允許再土葬。堅持了很長時間,但後來骨灰堂不用了,村裡又劃了一塊地,各家的骨灰盒重新埋進了土地,建起了墳頭。

現在農村普遍的做法都是這樣,該火化的火化,但最後都是埋起來,做個墳頭。我說不上為什麼發生了這樣一次變革,但這麼辦是大家都希望的,倒是真的。入土為安。人活一世,最終又回到大地、回到大自然,符合漢族人的心理習慣。對此,還是應該予以尊重的。

前幾年,因為修路,村裡最早的墳地被佔用了。從此,新去世的,加上被佔用墳地移遷的,都要葬在新建的跟城裡差不多樣式的公墓裡。整齊劃一,佔地很小,全是水泥、石頭,沒有了墳頭。

父母的墳還是傳統的樣子,爺爺奶奶已經搬到現代化的公墓了。新公墓建設質量較差,管理又跟不上,很快就有了破舊的感覺。兩相對照,我還是喜歡父母墳的樣子。老式墳很自然,與大地、樹木、野草融為一體。

二、要集中埋葬,搞好配套設施。

老家在這方面做得比較好,一直是專門劃出一塊不太好的地,給本村的逝者集中使用。從我記事到現在,已經有三個區域了。近年來,村裡條件好了,專門硬化了通往墳地的路,方便村民上墳。墳地裡還栽植了好多樹木。為防火,為文明、衛生,專門修建了燒紙池子。這些做法,都頗受好評。

這不像有的地方隨意埋葬,甚至買到自己的承包地裡。

三、節約土地,對墳頭的規模做嚴格限制。

這方面老家做得不好。記得一開始骨灰盒入土建墳的時候,村裡對墳頭的大小是有限制的,明顯比最早埋棺材的墳小很多。但每年的清明節農村都要給墳填土,逐步逐步,墳頭被後人改造得越來越大。再後來,新墳乾脆就埋成了大墳。有的村民有爭強好勝、相互攀比的心理,最終墳越建越大。如此這般,節約土地的初衷已經蕩然無存。

農村建新式公墓還剛開始,大部分地方還是要造墳的。對墳地的佔地規模、大小一定要做出嚴格限制。

四、如果有條件,就立一塊碑。

立碑的好處很多,便於標識、記錄歷史等等。還有一個重要作用是傳承文化。書法、雕刻都是中國的傳統文化,墳前的一塊塊墓碑可是重要的載體。

當然,立碑的成本很大,各家必須量力而行。


懂得36699


每年清明節前後去上墳的時候會發現,有些村裡的墳墓埋的亂七八糟,根本沒有聚集在一起,很多都是將骨灰埋在自己家的耕地或者承包的果園裡面。不但佔用了耕地,而且天天去地裡幹活,都要面對自己的親人,心裡會非常的難受。我們對門的孃家媽去世以後,就埋在她弟弟的果園裡面,而她自己每年秋天又都要回去幫助弟弟摘蘋果。她說她非常不願意去果園裡幫助弟弟幹活,因為只要去果園裡面,就要面對母親的墳墓,心裡特別的難過。


有人說把墳墓埋在耕地裡面,就是死人跟活人搶飯吃。話說的有些難聽,但事實上也有幾分道理。我覺得我們村對墳墓的處理方式,應該算是比較合理。既避免了浪費耕地,又能夠做到清明節和寒衣節上墳的時候控制火災,教育大家文明祭祀。下面就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們村對墳墓的管理方式。




由於我們村比較靠近縣城,所以幾年以前,就把村裡所有的墳墓全部遷走了,遷移到了離我們村幾十里路的山上。村民自己遷移各家的墳墓,每口墳墓所需的費用由村裡統一發放。由於墳地離家太遠,村民去上墳很不方便,所以每年清明節和寒衣節上墳所需的交通費用,也由村裡年底的時候統一發放。墳墓的排列方式是,從輩分最大的開始往前排,自家親人的墳墓都挨在一起,包括我們這一代人,墳墓已經提前準備好了。村裡讓遷墳的時候,我特意去看了一下自己那個永遠的家。






為了避免上墳的時候發生火災,村裡在離開墳地不遠處的一個角上,安放了一個四方的大鐵籠子,如果有人想焚燒紙幣的話,必須在大鐵籠子裡面燃燒,嚴禁各家各戶到墳頭焚燒紙幣。這樣即使是颳風的天氣,燃燒著的紙幣也不可能飛出鐵籠子,有效避免了因上墳引起的火情。

每年的清明節或者是寒衣節,村裡的大喇叭就會提前通知大家要文明祭祀。當天鎮政府的工作人員和村裡的幹部們,都輪流在墓地值班,每一個墳墓統一發放一支鮮花,教育大家儘量不要焚燒紙幣,如果有人想焚燒紙幣的話,必須在村裡規定的地方焚燒。我覺得我們村對墳地的管理還算是比較合理,既不破壞我們的傳統祭祀方式,又能夠儘量做到讓大家文明祭祀,用鮮花代替冥幣。從我們村遷墳以後,從未發生過一次因上墳引起的火災。


靈子


問:農村那些墳地該如何完善呢?

「富修墳,窮算命」,但實際上,無論是有錢人還是窮人,都很在意墳地的修繕與維護,因為墳地是先人安息的地方。

點擊右上角紅色按鈕關注【刺楸】,瞭解更多農村趣聞趣事。

墳地不完善,輕則長滿雜草而難以祭掃,重則墳頭自然平整消失而不復尋見。當然,墳地再完善,也過不了百十年。最簡單的例子就是單單一個村子在幾千年來不知埋過多少人,但就是見不了幾座古墓,大部分墳頭都在歷史的長河中消失了。那墳地該如何完善呢?



一、墳地可能出現的狀況

不同地區,農村墳地的現狀不一樣。在平原地區,別說山了,就連一個小山坡都難見到,就更不用說荒地荒山了。刺楸曾去過平原地區,看到好些墳地就直接埋在農用田地裡,特別顯眼。


有的麥田裡就孤零零的一座墳頭,而有的麥田裡則出現了較為集中的墳堆堆。雖多在農用田地裡,但時間久了照樣會是「不見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作田」,最好的例子就是宋太祖的皇陵,現在只能見到幾隻石獸、石像,而周圍則成了農民的農田。

現在山區和丘陵地區,好些墳地則是依山而建,更多的是利用荒山荒坡,真正埋在農用田地裡的很少。荒山荒地容易長草和樹,若不去管理,年歲一久就容易找不著而上錯墳頭。

二、墳地如何完善?

不說遠了,上五代的墳墓應該去打理,即天祖的墳地也要完善好,畢竟即便古代的皇帝都有「天子之廟七世而祧」的做法,普通老百姓祭掃上五代的先人應該沒問題吧?

完善先人墳地,至少要知道墳地所在地,有條件的可以樹碑,在墳頭前做一塊擺放貢品的石板,但墳地最好不要硬化。此外,現在最好的方式就是把墳地周圍綠化一下,比如刺楸這邊有栽種墳頭草的習慣,即在墳頭上栽種斑茅草之類常年不易枯萎的禾本科植物,再可在墳地周圍種上松柏之類的常青樹。



通過綠化,可避免墳地長滿雜草,這樣在祭掃的時候,既不會上錯墳頭,也不用費時費力地去清理墳頭上的雜草。

以上就是刺楸對農村墳地如何完善的建議,如果覺得回答的還行,就點個贊並順便關注一下吧,謝謝。

刺楸


我們這裡是平原地區,墳地多在農戶們的耕地裡,以前人們的家族觀念很強,不僅是居住的地方根據家族來劃分,墳地也是按照家族的輩分來依次排開。近幾年人們的家族觀念越來越淡,居住的地方也越來越分散,很多人還會將在家族中的墳地移到自家地裡方便以後祭祀。

在農村墳地管理的確很鬆散,一般家裡有老人去世以後都會埋在自己家的地裡,平時去地裡幹活的時候還可以清理一下墳墓上的雜草,如果墳地在別人家的地裡的話,平時老去地裡修繕墳墓肯定不方便,再加上現在都是機械化種植、機械化收割,農村的墳地多是比平地高一些的“土堆“,稍微不注意就會將墳墓削一些下去。

近幾年農村進城買房的越來越多,很多人在城市裡定居以後,只有清明忌日能回來給逝去的老人去世,在前幾年我們這裡就發生過一件回鄉上墳的人找不到自家墳墓的事情。張哥在十來年前就做生意,做生意掙了一些錢後就帶著妻子孩子在城裡買了房,家裡老人去世後便埋在了祖墳裡,埋祖墳的地方是別人家的耕地,這家人在前幾年覺得種地不掙錢便將地租給了外鄉人,在一起秋收玉米時,收割玉米的機器因為沒看到墳地就把墳地給剷平了(墳地因為很長時間沒人修繕本身就比平地稍微高一些),等張哥第二年清明回家上墳時按照記憶中的位置去找墳墓,結果放眼望去全是麥子(我們這裡種植冬小麥),為了找墳地也不能將麥子全部都割了,只能等到夏收以後張哥才找到了墳墓。為了避免這樣的事情在發生,張哥便將老人的墳墓移到市裡的公墓。那一年也有很多人將原本在別人家耕地中的墳墓遷到自家耕地裡。

在農村的墳地多是建在耕地裡,如果像城市中一樣有專門公墓的位置,那麼要建的公墓肯定也是佔用村子裡的耕地,是很不靠譜的一個辦法,像現在自家的墳墓在自家的耕地上還是很合理的。我家的墳墓在前些年遷到自家耕地中,目的就是為了能更方便祭祀和修繕。


悠悠鄉村路


從五六年以前,我們村就有新規定,村民們不準亂圈亂佔墳墓地盤,所有在祖墳之外重新佔用的墳地,必須經過村委審核批准才行。

我們村有五大姓氏,分別是:蘭,張,魏,馮,劉,每個姓氏都是以家族形式佔有一個山頭用以埋葬去世的親人,在以前各個姓氏守著各自山頭倒也相安無事。

但後來幾年,村裡因為有了選礦廠,那些尾礦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往山溝裡排放,於是有兩姓宗族的部分墳墓被尾礦逐漸侵襲,無奈只好搬遷。

搬遷祖墳的這部分人希望能搬遷到風水更好的地方,於是會在村外山巒田野四處尋找心儀之處,有人就瞅準了別人家的莊稼地或者果園,於是會用先斬後奏的方式在夜裡把墳遷過去,第二天拿著錢到人家家裡說好話賠禮,一般情況下那些土地主人都會衝著同村人的面子,只好無可奈何答應下,因為不答應也沒辦法了,不答應的話,會兩家鬧個臉紅脖子粗,又不好給人家強行挖出來,畢竟村裡缺德的人少。

但被遷墳到地裡的農民會有抱怨,也有人把這些事反應給村幹部,後來村幹部發現有的村民把墳墓圈佔很大的地方,甚至出現了很多活人墓,於是為了杜絕各種亂佔亂圈甚至佔用耕地的現象制止,村領導制定村規民約,以後村民圈佔墳地需要村委批准,耕地果園禁止圈佔。

這幾年村民們再沒有人把墳地遷到耕種地裡和果園裡,農民如果有需要遷墳地的,需要跟村裡彙報,只准在指定場所尋找合適土地,基本上都是集中在一起,村裡幾個小山頭被墳墓佔領。

暫時我們村墳地還沒被完善過,山裡松樹很多,墳墓也很多,想完善到公墓那樣整齊是很不容易的,只要村民不要亂圈亂佔,別對耕地和果園造成農民種植上的影響,那就沒啥大問題。


悠然見東山


土葬是幾千年傳下來的風俗習慣,人死之後入土為安,為自己選擇一塊好的墳地是農村老人的一個願望,有的地方老人一過六十就會給自己準備棺材和選好墓地。

像我們這有些家庭條件好的老人,看中了那塊地,就會把那圈起來或者建一個活墓把那塊地佔著,等到百年之後就葬在那裡。所以農村的墳是倒處都可見的,這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農村的墳雜亂無序,不僅讓人看起來不舒服,還對耕地資源造成浪費,對於這種現象農村墳地該如何完善?

一、統一規化墳地

農村是沒有統一的墓地的,一般老人過世都是葬在自家的山上或者田地裡面,所以就會有走到這裡一個那裡一個,這樣不僅佔用了資源還不方便回來掃墓。

如果農村像城裡一樣有統一的墓地,那樣不僅節約資源,而且每年清明節回來掃墓也比較容易找到,不用掃個墓跑來跑去還找不到墳墓在哪。

二、建公墓

農村很多荒山是閒置在那沒什麼用處的,可以從這些山裡挑一個位置比較好的荒山建一個公墓,讓散落在到處的墳地能集中在一起,這樣就可以解決了佔地問題,能夠更加合理的運用土地資源。

這幾年就聽說我們這裡要建公墓了,公墓選址是在隔壁村那一處荒山,那裡不僅交通方便環境也好。這樣建成公墓之後還有專人管理,清明掃墓的時候就不用費勁的到處跑,也不用擔心在拜祭先人時留下火災隱患。

三、鼓勵火葬

現在農村人的思想覺悟還是挺高的了,如果實施火葬也不會被大部分人牴觸,人死之後早晚都是化為塵埃,只是時間的問題。實行火葬可以節約資源為子孫後代謀福,這也是功德一件。

而且農村每個村裡都會有自己的祠堂,老人過世之後的牌位都是供在祠堂裡,如果農村實施火葬,把骨灰盒統一放在祠堂裡,不僅方便拜祭,也為後代子孫造福。


總結:土葬是農村千百年來的風俗習慣,小唐覺得對那些不願意火葬的農村可以進行墳地集中,或者是建成公墓,這樣就不會造成對土地資源的浪費,看起來也更美觀。


小唐話三農


大家好!我是農村武粑粑!

今天我來談談農村墓地的事,墓地是人死後的安葬之所,每個人都會有自已的一塊地方。但是農村的墓地都是由歷史上祖祖輩輩傳下來的,每個家族在一塊,按照輩份排列,祖墳排在最後,下面依次是兒子兒媳,孫子孫媳的墓。依次類推。

但在實行責任田後,如果誰家地裡有一大片別人家的祖墳,就不樂意讓死再埋他地裡,因為墳頭佔地方,影響種植和收入。所以現在我們這裡誰家有死人都葬在自己責任田裡,叫拔新營,一來墳在自家田裡便於照著,省得墳頭長得荒草胡棵,二來讓人家省得生氣。其實這樣一來墓地更亂,基本上家家戶戶責任田都有墳頭,

更不利於耕種。

墓地最好的完善方式就是建公墓,幾個行政村建個大的公墓,設置好地址和麵積,依次排列,一塊墓地固定多大的面積,公墓裡能祭祀,便於後輩人上墳祭祖。由於受傳統的觀念,公墓在推行過程中,多少受到老百姓的牴觸,所以在推行公墓安葬的時間,一定要順應民意。

好了這個問題就聊到這裡,網友們有什麼好的建議,希望大家留言加關注。






鄉村減肥師


每當清明上墳時,村裡的塋地五零十散,東一片西一簇,張姓在東山,蘭姓在西山,而且各自有各自的方向,各自有各自的大小。題主提出的問題,還真是對農村的陰府管理有好處,對人間的上墳也有利。山村玉石來與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觀點。

前幾天,去妹夫家裡去燒七。過去只是在村頭的地邊,可是今年卻要開車走出七八里路,到一座山上。一到山下,就看見山上已經用石頭砌成了一層層的地塊,一片圍成一圈。聽親戚們說,這是開發區在這裡集中建的公墓,周邊十個村的墳地都要集中搬遷到這個公墓。


據說是每個村一片,村裡按照家庭來劃分區域,然後自己家庭按照幾個支,再按照輩分家庭具體劃分墳地。公墓統一在大門處設立各村的區域圖,告訴人們燒香拜祖的位置,集體統一種植片松、冬青,進行綠化,統一規定樹碑的規格,規定不準樹豎碑,只能樹臥碑,統一在各村的墳地最前面建起焚燒的小屋,集中焚燒,規定了誰家有燒七的,要及時通知村裡的防火隊,到現場督陣,一有火情,立即消滅,可以有效地避免引發山火。另外,提倡文明祭祀,上墳燒七提倡拿鮮花,逐步消除過去的燒紙、燒馬、燒庫等紙製品,真正實行文明祭祀。


農村的地能集中建立公墓,統一規劃管理,統一綠化,逐步廢除紙製品的焚燒,既節約了財力,又省去了往山上拉,同時還能避免引發火災。


山村玉石


隨著農村現在不斷的發展,而且房子建的也越來越多,以前農村的房子大部分是建在山腳下,和現在越來越多的房子直接建到山上去了。在我們當地,是丘陵地區,因此山地比較多,把以前的人們,大部分都會將自己先人的墳墓修建在山上。隨著現在,房子建的越來越多,有些房子甚至邊上就是別人的墳墓,想想就覺得挺可怕的。

以前在農村地區有一定的年份的,他們的墓碑基本上都已經不一味的,而且甚至有些墳墓已經夷為了平地。因此經常有一些人在建房子的時候沒有注意到,旁邊有墳墓,等到房子建完了之後,就會出現一個非常尷尬的局面就是突然這個墳墓的主人,他們的親戚又重新要給他們掃墓,突然找不到墳墓的位置。因為沒有墓碑,所以有時候很難找到他們的具體位置,只能夠在大概的位置重新建一個墳堆,然後立墓碑。房子的主人並不知道之前自己建的房子周邊有墳墓,突然知道自己房子邊上可能有墳墓,這讓他們的內心可能會感到一絲絲的涼意。


所以對於農村的墳墓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作為已經過去的先人的墳墓,作為後代理應妥善的管理好,而不應該是想來祭拜的時候才過來。有些墳墓由於長時間無人管理,導致墓碑塌陷,最終夷為平地,一般的人根本就看不出這裡有墳墓。所以,一定要對墳墓進行妥善的管理,墓碑一定要有,絕對不能遺失。而且對於墳堆最好用水泥封住,這樣才不至於經過長時間的沖刷之後,墳墓變成了平地。這樣到時候想要去掃墓都找不到具體位置,就非常的尷尬了。


如果是山地丘陵地區其實還好,因為大部分墳墓都是建在山上,山上一般人去的比較少,而且大部分在山上建墓的都有墓碑。但是最尷尬的就是一些平原地區,在我國的北方地區尤其是華北,由於當地主要以平原為主,自古代以來,墳墓都是修建在平原地區的,有一些墳墓由於經久未修,導致不知所終。我們經常可以聽說在華北地區,尤其是以前的中原地區,發現在一些農田下面有古墓。就是因為那些墳墓經過太長的時間沒有人去管理,導致這些墳墓永遠的埋藏在了地下,根本沒有人知道他的位置。


所以在平原地區,其實有一些墳墓是因為以前沒有得到很好的管理,建墳墓的地方都是直接插在農田當中,而且以前的建墳墓都比較簡單粗暴,甚至有些只是直接建一個墳堆沒有立墓碑,那麼這種墳墓很容易消失不見。所以作為後人有責任去為先人立好墓碑,然後每年都要進行維修,這樣才是對先人的尊重,也不至於給別人帶來麻煩。


少三番


關於農村墳地怎樣完善這個問題,辦法是有很多,說起來很容易,但真正辦起來卻有點難了,因為影響到全村每戶的家庭,而且每個地方農村的風俗習慣也不一樣,有時卻不能一刀切,要遵從大部分的人同意才能實行起來。


在我們這裡農村還是以土葬為主,很多去世老人都想自己死後可以入土為安。他們大部分的墳都是埋在村裡山林上的,只有少量的埋在耕地上或者平原荒地。墳頭埋在耕地上對於我們耕地農民來說確實有點不便,浪費耕地,因為耕地是我們用來耕種的,如果不制止年復一年這樣下去,農村的土地到處都是墳頭,對於我們來說是不利的,阻止了土地的發展和利用價值。下面我說說我對農村墓地如何完善的看法。

一、統一集中建立公墓。在村裡選一塊荒地,用來做公墓地使用的,每個村委都統一集中建立,由村委或者政府帶頭實行和日後的完善和管理。這樣就能為村裡騰出大量的土地,讓土地得到充分利用。

二、在村裡選一個山林或者荒地用來做墳地。從今以後,老人去世後只能安葬在統一規劃的墳地上,這個當然也需要村委或者政府帶頭規劃了,這樣也是給村裡騰出了大量的土地,而在統一規劃的墳地上,做好一些綠化,刻好墓碑,相信大家每年去掃墓也會更方便一點。也不會找不到墳頭或者拜錯墳了。



三、在村裡統一建立祠堂。這個是對於已經實行火葬的地方來說是比較好的建議,我知道有些農村已經實行火葬了,讓村裡老人去世火葬的骨灰盒都放在祠堂裡,這樣來也是方便我們後代的祭拜。


四、如果我們思想比較前衛,覺得無所謂的話,都改為海葬,海葬是一種比較節約、環保的方式。這樣一來農村土地墳地亂像就能得到很好的解決,但是我想沒有多少人願意用海葬的方式,很多還是以過去幾千年留下的土葬傳統方式。

這是我的個人看法,關於農村墓地怎麼完善?各位有什麼高見?歡迎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