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不缺農業技術,缺的是技術人員到田地直接指導農民操作

中國不缺農業技術人員。中國的農業大專院校上百家,農業研究所,更別說中專了,每年培養出來的農業技術人員好幾萬人。但中國的農業技術與那些農業發達國家差距還有幾十年。原因有以下幾點。

1、待遇差:很多

1、 據不完全統計,我國現有專業農技推廣技術人員大約80萬人,其中還有將近一半是畜牧和養殖業的專業技術人員,也就是說,真正做農業技術推廣的只有40萬人左右,而這40萬人要面對的是幾億種田農民。

中國是個農業大國,對農業技術員的需求是相當大的,但目前卻出現了技術員匱乏的問題,我們認為這不僅僅是是人員少和工資待遇低的原因,還有尋求技術人員方法不當的原因。農業技術員信息網的誕生,就是希望能夠解決這種信息不對稱的現狀,為農業單位和農業技術員做好對接服務工作,希望祖國能夠更加繁榮富強!

1.農業技術推廣人員專業能力較低,缺乏積極性,意識認識不足

我國目前還缺少必要的農業技術人員,在人才的儲備和分配上還有著嚴重的缺陷,被分配到農業技術推廣隊伍中的人員,專業素質和能力都較低,對一些推廣中的專業問題難以解決,造成了推廣隊伍的積極性不高。在推廣過程中,由於意識上沒有充分的認識到農業技術推廣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出現了推廣速度慢,取得效果不理想,服務意識不到位,服務質量差等諸多問題,降低了農業技術推廣的工作效率,嚴重阻礙了農業技術推廣的發展。

中國不缺農業技術,缺的是技術人員到田地直接指導農民操作

2.農民的文化程度較低,對農業技術推廣接受程度較低

農業技術推廣的主要範圍在邊遠的農村地區,農民居住的地方分散不集中,信息落後,消息閉塞,為農業技術推廣的工作帶來了一定的困難。農民群眾是農業推廣的受體和基礎,農民素質高低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農民學習和應用科技的能力。近幾年,由於大批農村青壯年勞力外出務工,從事農業生產的大多是老弱婦幼,文化素質不高,接受新技術能力差,農技人員下鄉組織培訓班都存在一定難度,農技推廣處於尷尬的境地。此外,因為農民的文化程度較低,對新型的農作物和現代化的種植手段缺乏足夠的認識,對農業技術推廣中的問題和現代化的技術手段難以理解,使農業技術推廣取得的效果不是很理想,對推廣工作造成非常大的阻力。

3.推廣渠道單一

目前農技推廣依然以傳統的農技人員下到田間地頭為主,受推廣渠道單一的限制,互聯網時代,農技推廣必須要能做到同一時刻“一對多”的推廣,一些農技人員苦於沒有這樣“一對多”的農技推廣平臺,無法很好地經營自己的服務網絡,不能很好地運用現有的資源,從而使農技推廣嚴重滯後。

4.配套農資質量參差不齊,無法與農技推廣齊步走

農資質量的好壞,直接決定著農技推廣的最終效果,假化肥假農藥層出不窮,農民缺少基本的辨別能力屢屢讓一年付出的努力付之東流,在基本產量沒有保證的情況下,所有農技對農民來說都是空談,農民又能相信誰。

國家大力推行“互聯網+”發展模式,解決我國農業痛點

當前我國農業產業鏈系統效率低下,農業現代化程度依然很低,產業鏈面臨“內憂外患”。擁抱互聯網也就成了農業未來的新出路,作為最傳統的產業,農業被互聯網改造的潛力最大。2015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互聯網+”行動,互聯網技術開始與更多產業進行結合,互聯網發展進入“產業互聯網”階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