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公报》三驾马车到携程四君子,看创业团队的三大成功特质

从《大公报》三驾马车到携程四君子,看创业团队的三大成功特质

在这个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年代,多少人怀抱着一腔热血,拉着兄弟朋友们就组团创业。但创业路途,九死一生,又有多少团队失败收场,分崩离析。

创业的失败往往在团队组建时就埋下了种子。一开始能组建好合适的创业团队,就已经成功了一半了。

那么,创业团队的组建有什么秘诀吗?我们可以看下两个行业迥异、相隔多年但同样成功的团队。

民国时期,张季鸾、胡政之、吴鼎昌三人在1926年联合重组《大公报》,三驾马车配合默契,一举将其办为民国时期最成功的报纸,不仅利润丰厚,而且社会影响力极大。

从《大公报》三驾马车到携程四君子,看创业团队的三大成功特质

民国最有影响力的报纸:《大公报》


而在1999年,季琦、梁建章、沈南鹏、范敏四人联合创立携程网,仅用四年就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成为当时中国最成功的互联网创业企业之一。

这两个相隔70多年的创业团队,其实隐藏着三个同样的成功特质。

一、使命驱动、志同道合

《大公报》三驾马车中,张季鸾、胡政之两人都是民国时期知名的职业报人,以办报为终生事业。吴鼎昌虽从事金融业,但也一直心怀新闻事业,曾自述“平生志愿在办一学校,办一报馆。”吴字达诠,有人误做“铨”,吴借此声称自己不缺金,而是要立言。

三人都秉持新闻独立、言论自由的思想,在重组《大公报》时三人商定了四不方针:不党、不卖、不私、不盲,立志要办不拉政治关系、不收外股的独立商业报刊,以办一张中国最好的报纸为追求目标。

相同的使命感下三人都迸发了最大的能量。吴鼎昌每天从银行下班后就来与胡、张共议时局,尽心为纸张、设备、迁址等外部问题运筹帷幄。胡政之每天工作至少12小时,一字不漏地看《大公报》,事无巨细,亲自过问。张季鸾则针砭时弊,大胆敢言,为坚持言论自由而拒绝了15万元巨款的收买。三人同心协力下,《大公报》很快成为当时最具影响力的报纸。

从《大公报》三驾马车到携程四君子,看创业团队的三大成功特质

《大公报》三驾马车:张季鸾(左1)、吴鼎昌(左2)、胡政之(左4)


茨威格说:“一个人生命中最大的幸运,莫过于他还年富力强的时候,发现了自己的使命。”而创业团队最大的幸运,是大家在创业初始时就怀抱着共同的理想,以相同的使命感作为合作的基础。

1999年,互联网创业热潮从美国席卷至中国,都有计算机背景的梁建章和季琦立志用互联网改造传统旅游行业。他们共同的好友沈南鹏也因看好这个赛道而加入。传统旅游行业出身的范敏则较为慎重,季琦多次找他聊改变行业的梦想,最终四人志同道合,一同创业。

季琦先搭起公司的架子后,梁建章和沈南鹏均放弃了海外高薪工作,范敏则放弃了配专车的国企领导职位,共同在一间不到100平方的办公室办公。相同的创业初心,让四人亲密无间,他们经常一起旅游,“吃个小菜,喝个小酒”,一起探讨携程发展的问题。共同的目标让四人配合默契,携程网很快成为中国在线旅游业的起点。

Facebook 的创始人扎克伯格曾说:“使命让我们感觉自己属于大于自身的事情,感觉我们是被需要的,感觉前方有更伟大的事情值得我们为之奋斗。使命能创造真正的快乐。”

创业团队中各怀私心,各自为政,目标和行动都不同步,最终只能分崩离析。都说“不忘初始、方得始终”,创业团队只有始终秉承一致的目标和价值观,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才能走向成功。

二、各司其职、发挥专长

《大公报》的成功曾被总结为“吴鼎昌的钱、胡政之的人、张季鸾的笔”。吴鼎昌为金融界知名人士,资本雄厚,长袖善舞。张季鸾以“文章报国”自许,坚持独立客观的新闻精神,一支笔闻名天下。胡政之亦是职业报人,除了编辑外,还擅长经营管理和培养团队。

因此,三人合理分工,股本由吴鼎昌一人投资,吴除采购白纸外,不参与报社内部管理;张季鸾专注于撰写,主要精力集中在写稿编辑,很少过问其他事务;胡政之任除编辑事务外,主管经营及人事大权。

从《大公报》三驾马车到携程四君子,看创业团队的三大成功特质

《大公报》主笔:张季鸾


“人有所长、必有所短”,没有人是全能将军,可以事无巨细大包大揽。战场上要放心地把后背交给战友,同样在创业中,团队协同才能极大提升木桶的最大载水量。

携程网则被称为“季琦的激情、梁建章的理性、沈南鹏的投资经验和范敏的运营经验”。具有创业管理一线经验的季琦负责公司战略确定和管理,梁建章是IT技术专家,负责技术,知名投资银行家沈南鹏负责融资,传统旅游业高管范敏则负责具体业务以及市场。

范敏对此有着生动的比喻:“这就像是盖楼,季琦有激情,能疏通关系,他去拿批文、搞来土地;沈南鹏精于融资,他去找钱;梁建章懂IT、能发掘业务模式,他定出大楼的框架;而我来自旅游业,善于搅拌水泥和沙子,制成混凝土去填充这个框架。”

马云曾笑言:“让我投资五个MBA组成的公司,我一定不投,因为五个MBA在一起讨论谁当CEO,都有半年好讨论。”

创业团队里,都是性格能力相同的人,会变成死局,同质化的队友无法应对不同的问题。彼此技能与性格方面优势互补,各自负责擅长的事,才是创业团队的最佳选择。

三、架构清晰,权责分明

《大公报》三驾马车都曾留学日本,对日本的报业有过深入考察,参考日本报馆的模式设置了大公报的组织机构和分配形式。吴鼎昌作为唯一股东任社长,张季鸾任总编辑兼副总编辑,胡政之任总经理兼副总编辑。

三人也不避讳意见分歧,一开始就拟定了议事规则,报社大政需共同商讨而定,少数服务多数,三人各不相同时由张季鸾决定的。三人虽亲密无间,但都严格遵守规则,终成大业。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创业团队切忌兄弟一团和气,没有明确的规则,最终在矛盾了争执不下,导致团队内耗。

携程网初创时,范敏和梁建章因还未办好辞职手续,连办公桌也没有,等晚上下班后再来碰头商量公司的发展大计。但此时公司就有清晰的组织架构,季琦任总裁,梁建章任首席执行官,沈南鹏任首席财务官,范敏任执行副总裁,按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来约束规范彼此。

携程四君子都是相交多年的朋友,有着很深的感情基础,但一开始就以契约精神,明确了各自股份比例、利益分配和退出机制。随着携程网的发展壮大,因为有规范的条约保障,四人始终没有什么利益之争。

从《大公报》三驾马车到携程四君子,看创业团队的三大成功特质

携程四君子


《中国合伙人》中有一句名言:“千万别跟好朋友合伙开公司。”影片中的原型之一、新东方创始人徐小平也感慨过:在中国和好朋友开公司是以兄弟情义追去共同利益,可是以共同利益去追求兄弟情义会更长久。

创业团队有感情基础是好事,但不能让情感凌驾于管理之上,更不能寄望于以情感来回避利益的冲突。成功的创业团队一开始就要建立一套明确的合作规则,设计好彼此的权、责、利,以现代企业管理的理念来规范运行。

创业有不同的行业和不同的形式,但成功的路径是相同的。比较《大公报》三驾马车和携程四君子,我们会发现拥有这三项特质的创业团队才能走向成功。

使命驱动、志同道合,才能走得坚定。

各司其职、发挥专长,才能走得轻快。

架构清晰、权责分明,才能走得长久。

正在创业或者想创业的朋友们,你的团队,具备这三项成功特质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