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程机票花掉我当初1个月工资,“烧钱”的我为此做了一次复盘

阅读前请点击“关注”,更多生活细节和职场见解,与你分享哦。


返程机票花掉我当初1个月工资,“烧钱”的我为此做了一次复盘

作者|青椒末末

疫情之下,工作地政府发布了通告,要求20号前不得返工。我们公司的开发一直在做复工申请,最后复工申请顺利批复了,我的难题却来了。

在我老家,封闭期管理很严格,网上报道的挖断路等情况我们这里也有,全村只剩一个主入口进出,能进出的也只有运送蔬菜的车,这给我返程造成了难题。

自家没有车,即使村委会开证明给我,也没有车能送我出去。特殊时期,拜托别人去送行又显得双重标准(刚嘱咐我注意安全别出门,转头又让我冒险出门送人)

行程定不下来,又担心返程机票太贵,我提前订了2月25号的票(票价940),预想20号实在走不了还能有个备选,推迟一点看情况再想办法。

意外的是,20号那天小姑打电话给我,说他们出村方便了可以开车送我,我赶快查当天和隔天的航班,但只有3张公务舱(票价2550)。

一边是公司等我们返程,返程后还有隔离期14天,复工时间本身就很晚了,所以在疫情稳定情况下,肯定是越早返程越好。

而另一边是权衡机票太贵,拿小姑的话说,可以顶她在老家一个月的工资。我转念一想,刚毕业第一份工作月薪是2600元,这相当于花掉当初1个月工资。

返程机票花掉我当初1个月工资,“烧钱”的我为此做了一次复盘

最后,我还是选择买下了这张公务舱的票,票价2550块,加50块燃油机建费,减去100块优惠,最后2500块。当我把这件事分享给朋友时,他们的反应都很大,有的调侃我奢侈烧钱,现在能坐得起公务舱了;更对是问我不能晚到几天吗?公司又不是缺你一个…

今天想跟大家探讨一下,返程机票花掉当初一个月的工资这件事,是否真的不值当?通过这件事我仔细梳理了自己这么做的原因和动机,认真做了一次复盘,本文将从以下两个方面深入探讨:

01 我为什么急于返程?

  • 个人行为取决于个人意识和组织认同
  • 真正有温度的管理是以身作则

02 决意返程后,我为什么舍得花2500块买一张机票?

  •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收入对于价值观的影响
  •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对健康及安全的需求

我为什么急于返程?

  • 个人行为取决于个人意识和组织认同

之所以在这段非常时期选择及时返程,甚至不计经济代价,是因为我认真问自己,我内心希望怎么做?答案是,我应该及时返程!做出答案只需要短暂思考,但答案背后是更深的成长意识,有个人情感的驱使,也有公司文化对我潜移默化的影响。

第一,在个人意识里,我的宏观方向是做一个积极进取的人,责任感是很重要的品质之一,所以遵从内心做出认为对的选择。

工作对于每个人来说都不是全部意义。除去工作,我们还有生活的需要,个人空间的需要。同样地,个人对于工作来说也不是无可替代,但我们每一个个体紧密联结成组织,组织对公司运转却有着不一样的分量。

一颗螺丝钉旧了、坏了、脱落了都可以重新更换,对机器产生不了威胁,但是一组螺丝钉罢工,甚至螺丝钉几近全部脱落,那机器还能正常稳定运营而不影响效益吗?更不利的是,非常时期不可能有太多新的螺丝钉供应,那些已经上轨的螺丝钉真的不重要?

说回返程这件事,公司向我们每个人发出了信号,需要我们尽快返程复工,尽快投入到自己的工作岗位。这个时候,我们不确定公司的每个员工都能迅速响应,有多少人会选择尽快返岗,是对公司的考验,也是公司面临的风险。

面对公司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对于这个提供了工作机会给我们的企业,抛开单纯的利益关系,在公司对我们提出需要的时候,是不是会激发我们原有的责任观?我们是不是应该展现自己的那份责任感,保持与公司统一战线的姿态和立场。

这个社会尊重为他尽到责任的人!——梁启超

返程机票花掉我当初1个月工资,“烧钱”的我为此做了一次复盘

除非我们的公司真的烂透了,没有任何可留恋的地方,也不想为它背负任何责任。如果不是这样,公司危机也是对公司里我们每个个体的考验,你是否在逆风时选择与它共存共患难?如果不这么选,你在个人意识和外界环境之间,又是怎么平衡和自持的?

选择花2600块买一张机票返程,出于工作责任感,这是被道德绑架,还是自己的一本正经吗?都不是,我是选择遵从当时的内心!

第二,公司对于个体真正的魅力在于收益和成长性。在入职的3年里,这两条我统统得到了满足。不可忽视的组织认同让我选择接受公司安排,我认为这是对公司的回馈,也是给人的一份成长答卷。

我们平时的工作状态是电脑随时在手,工作生活没有边界。朋友也不止一次问我为什么这么拼?公司又不是你家开的至于吗?我虽然经常自嘲和抱怨没有生活,为了赚钱别无选择。

但是从理性出发,在收益和成长性上,我现在所在的公司满足我对理想企业的想象。公司注重结果和执行力,拿业绩说话,业绩就是衡量标准,就是尊严;用人原则奉行能者上,庸者下,以实力说话。

在这里,我见识到精力远超下属的牛人领导,见识到凶狠的执行力下全年指标达成,见识到管理层起落变换但一直追随公司。

入职三年,我从一张白纸做起,先是打通壁垒进入这个行业;然后挑战零经验做项目筹备,压力下磨炼沟通和处事能力;最后经领导举荐PK掉原先的行政主管,实现了一步“能者上”,从被管理又转变为现在的中层管理。

3年的充实成长也换来了新生的自己,从2600块月薪到现在的状态:有车有存款,有上进心,有安全感,有更上一层的发展机会。

返程机票花掉我当初1个月工资,“烧钱”的我为此做了一次复盘

公司给了我们经济基础,让我们去做更多全新的尝试,去开阔眼界,去过好的生活;同时也给了我们平台,只要有能力跟上公司的步伐,就会有更多更好的发展机会。

疫情之下,公司应政府要求停止营业,即便是顺利复工也会受到大环境的影响,客源受到限制,客户暂时丧失对市场的信心,销售业绩直线下滑。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有拿出一份职业态度,主动承担主动进入角色,坚守工作职责,发挥自己的价值和热情,与公司共谋出路,。

既然我们认同公司的发展理念,并得益于公司的栽培,相信公司的危机应对能力。在公司需要的时候,我们选择追随,是在用态度和行动回馈公司。

第三,吉尔伯特定律表示,人们喜欢为他们喜欢的人做事。一定程度上,领导的精神指引比任何制度和激励政策都更有效。

上司S女士一直是我所敬佩的领导和师长,无论是平时还是疫情期,她都表现出强大的敬业精神,永远敬畏公司指标,站在公司角度思考问题和理解政策,保证团队执行力,持续激发团队斗志,是我们共同的领路人。

如果有这样一位领导,你发自内心认同和敬重,那么领导指引的方向就会是我们持续行动的方向,我们把能跟得上领导步伐的行动,作为一种正反馈,作为衡量我们自身进步的标准。

返程机票花掉我当初1个月工资,“烧钱”的我为此做了一次复盘

这段时间S女士坚持工作,带领我们布局线上活动,做好疫情期各合作单位的沟通对接,发起线上会议实时了解团队工作进度。她的以身作则,我们看在眼里,所以是她召唤我们回到岗位,我们责无旁贷!

而且,你所敬重的领导表示了对你的信任和赏识,这种分量和荣誉无法比拟。去年底公司组织了后台板块竞聘,主要针对公司转型期的人员重组,用人原则依旧是“能者上庸者下”,竞聘结束后, S女士私信表扬了我,肯定我一年的支持和付出,并表示会全力推荐帮我争取到期望的岗位,这使我大受鼓励并为之感激。

有一种态度叫做:不想让领导失望,大体就是这样!

  • 真正有温度的管理是以身作则

从普通专员到后台行政主管,我用了大概2年的时间,成长速度超过团队中一些老员工。初做管理时,团队中大部分人对我的能力产生质疑,或者说没有把我当领导。

原先我和其他同事一样,混于一色,我们都是被管理者。现在需要分离出自己的角色,把自己放在管理者的位置上,原来的同事关系就需要有所转变。

所以在整个学习管理过程中,我也在不断跟现有的行政团队磨合,在有意识地传递作为管理者的信号:

第一, 我的职位决定了我的影响力,在管理与被管理的角色上达成基本的共识;

第二, 我的能力和思维迅速提升,靠实力取胜,逐渐进入管理角色,与管理者的定位匹配。

因为有了角色的变换,我先前的很多做事方式和理念很容易被推翻,更重要的是明白,最好的管理是以身作则。说到以身作则,我们首先了解一个概念——杜嘉法则

杜嘉法则的要点是:你的下属一看到你的行为,便明白你对他们的要求。提出者是美国疾病研究中心教授L·杜嘉。

根据杜嘉法则的管理启示:要想让别人跟着你转,你就要比别人转得更快。只有敢为人先的领导,才能启动下属的活力;反之,缩头缩尾,则是领导无能、怯懦的表现。

杜嘉法则的操作实务有六点:1、 尾随其后,无人听令;2、 如何成为下属的榜样;3、 样样胜人一筹;4、 保持勇气和耐力;5、 不要在下属面前流露悲观情绪;6、 比下属更老练。

返程机票花掉我当初1个月工资,“烧钱”的我为此做了一次复盘

作为后台行政主管,作为管理角色定位,在面对公司决策时,首先要做的就是以身作则,有表率的决心和意识,这样才能要求下属和整个团队保持行动一致。

在及时返程这件事上,我可能有很多方面的犹豫,出于疫情严重安全重要,出于临时行程成本过高。但是设想,如果我自己都做不到,凭什么要求自己的下属和管理的团队都做到?如果有同事拒绝现在返程,而与此同时我都不能做到的情况下,我拿什么姿态来安抚和处理?

管理者要有管理者的自觉,真正有温度的管理不是靠所谓的强权,也不是靠说说而已,而是要先自己做到才行,这比什么都有用。

以身作则,胜于口头训悔!

决意返程后,我为什么舍得花2500块买一张机票?

  •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收入对于价值观的影响

我想起一位高中同学,她家境很好,大学时我们凑巧在同一个城市。她上大学的时候,每次回家或者返校都选择坐飞机,而那时候的我还在“12306”上抢硬座,享受学生半价。

因为没有到家乡的直达车,只能中途换乘一次,全程将近十几个小时。后来条件好一点了,也正好有了返乡直达的火车,我坐过几次硬卧,单程22个小时。

那时的我,坐不起飞机,也不能理解为什么会有人花很多钱去坐飞机。现在想想,我当时真正没搞懂的是,时间成本对我来说有创造更多价值的可能,我选择了普通人会选的方式——省钱而浪费时间。

这时为什么会选择省钱呢?因为不懂时间成本,也没有能力把时间成本和收入挂钩。如果像现在,多工作一天就多一份收入,增加工作时间就可以创造更多收入,那我们就不会再那么愚蠢地选择浪费时间。

返程机票花掉我当初1个月工资,“烧钱”的我为此做了一次复盘

也记得家里长辈闲聊时说到的一个问题:省钱重要,还是挣钱重要?那就要看挣钱的能力了,省钱的精力如果用在挣钱上能产出更多,那谁愿意省钱?但是,我们往往在收入这件事上没有信心和底气,在没有开辟出新的挣钱路子之前,只会拼命地省钱。

这是又为什么会选择省钱呢?是我们对收入还没有信心。如果收入达到一定标准,以至于2500块对我来说不值一提的时候,我们就不会把花2500块买一张机票当成一个问题来探讨了。

试想,如果是3年前,一张机票等于一个月工资,我断然是狠不下心的。现在工作和收入有了起色,虽然2500块还是一笔不小的支出,但至少自己有底气去充那么一次“胖子”,咬咬牙也出得起这个钱。可以说,因为我对自己短期未来的收入有信心,所以承担得起这一次的任性。

人生最重要的可能就是打开思路,不受太多拘束。先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思维层面也会发生相应的转变和更新。也许等再过3年,翻出现在这篇文章,也会认为此时的思维角度太过幼稚。人就是这样,要不断地成长和转变,打破原来的认知,塑造新的自己。

  •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对健康及安全的需求

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提到,安全需求是人类要求保障自身安全、摆脱事业和丧失财产威胁、避免职业病的侵袭、接触严酷的监督等方面的需求。

马斯洛认为,整个有机体是一个追求安全的机制,人的感受器官、效应器官、智能和其他能量主要是寻求安全的工具,甚至可以把科学和人生观都看成是满足安全需要的一部分。

我们在有了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保障的基础上,会有一定的安全需求。

关于这次返程,我认真考虑过各种返程路径和方式。非常时期,飞机直达比飞机转乘安全,更比火车转乘安全。临时确认返程时间,既想缩短行程时间保证安全,又要便宜实惠,这样两全的办法没有,所以权衡之下,最后还是选择了飞机直达。

返程机票花掉我当初1个月工资,“烧钱”的我为此做了一次复盘

2600块买一张机票,一方面是为临时行程买单,另一方面是在保证尽快返程目的达成的前提下,最安全和便捷的方式,一键解决返程问题。 所以花2600块买直达机票,是换取一份安全和健康。

在安全上,如果花钱能避免的风险,相当于能买来的健康,比什么都重要。况且,我们手里如果有这个钱,我们已经赚到这个钱了,既然有能力满足自己的这份需要,为什么不呢?

总结一下:

针对返程机票花掉当初一个月的工资这件事,我做了一次详细的复盘,论述了个人选择背后的成长意识和价值判断。

关于我选择及时返程,是出于“我应该这么做” 的自然心理,一方面源自对工作责任感的内心遵从,对公司高度的组织认同,还有对领导个人魅力的折服,感激于上司的信任和赏识;另一方面是作为管理者的自觉,认为真正有温度的管理是以身作则。

在返程的动机确认后,我“忍痛”花费了2500块买一张机票,也并非出于无奈。首先,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收入的稳定和预期良好让我大胆选择“任性”一次,也是在认清时间成本宝贵的前提下。

其次,有了一定的基本生活保障,我们对于安全、对于健康的需求被摆在重要的位置,尤其是疫情之下。为安全和健康付出金钱,符合我现下的价值观念。

忽然感觉,返程花掉2500块像是一场考验,一场实践秀,而我通过这场考验捋清了自己。


青椒末末:北方妹子现居南方,进阶职场人,爱青椒更爱做作,处女座寻找 “摩羯”!

欢迎大家关注@青椒末末,分享更真实的职场经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