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中年夫妻的体面,都是房子给的”你认同这句话吗?为什么?

时光潋滟滴墨盛放1


我同意。经过这个疫情,我更赞同这句话。

站在金字塔底层的人就有80%,如果你没有上辈祖上的庇佑,自己又不是人中龙凤。睁开眼睛看看,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既然老一辈不是很好,一年孝敬老人5000+。下有小,孩子小,争气还好,不争气真是陪了夫人又折兵。一年吃喝拉撒20000+。夫妻和睦还好,如果不是和睦其中滋味只有自己体会。夫妻双方一年人均怎么样12000+。这还是中下的水平,5000+20000+12000+12000=49000\\12=4083元。这个开支还不包括有病和急用的钱。工资丈夫5000+妻子3500=8500元收入减去开销,水电费,急用的钱,一个月可怜巴巴的还有盈余。如果没有房,还要减去房租算1200元两房一厅,4083+1200=6283,一个月紧巴巴的花光,遇到今年的疫情,只能舔脸的借债过日子,何来的体面。一点抗风能力都没有,哪来的自信。我算的只是中下水平而已。

现在算一下我自己的收入和支出,三线城市:每月收入

丈夫12000+(我不固定)3500=15500元

每月开支老人有病月均固定5000

小孩补习班月均1500

家庭开销5000

服装、化妆品1500

水电煤气管理费25+150+25+75=275

总共一个月:15500-5000-1500-5000-1500-275=2225元

加上我们自己有点存款,买了点理财产品收益还可以。应对危机还是有底气的。如果没有房子,现在我这个城市的房租两房一厅2500元。如果没有房子,一年到头两手空空,遇到个急事,那真叫个叫天天不应 叫地地不灵。帮你的人没有,伸手要的不少。把自己累成🐶,也不知道为什么。现在的日子虽然不是大富大贵,细水长流也能从容面对。

朋友们你们说我说的对吗?你们的情况是怎样的,一起探讨一下吧!


浴之凤凰


中年夫妻的体面是房子给的,这是很肤浅的理解;我老公有一个玩的非常好的朋友,他自己开公司,老婆也有自己的私人会所,家庭收入颇丰;他们家有十几套房子,一个儿子,我一直以为他们过的很幸福,表面看起来他们有房有钱有地位确实很“体面”,直到有一次他喝醉了,跟我老公说,他们夫妻分房很多年,老婆对他父母不管不问,把财产都转移了,把房子的房产证全部拿在自己手里,儿子也因为夫妻不和特别叛逆,不听话,也不爱学习,这个朋友45岁左右,自己是985毕业的,他要跟老婆离婚,老婆不同意,就各种折磨他,把家里的门锁都换了,搞得他在公司附近自己租房子住,在广东东莞十几套房子啊!他老婆人前秀的一手好恩爱,没想到人后是这样的;另一个朋友85年的,儿女双全,在深圳2套房子,跟老婆离婚了,离婚不离家,就是为了所谓的“体面”,因为他是一家500强企业的营销总监;所以中年夫妻的体面绝对不是房子,而是夫妻恩爱,家庭幸福,事业有成,房子只是体面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


卡卡猫882


我认为是这么个事!体不体面这是社会地位决定的,但买房确实让人踏实!

我就说说我自己的经历吧,我们结婚的时候我没有房子和公公婆婆在一起住,我们是2002年结的婚,2003年有的我儿子,然后就觉着住的有点憋屈了,然后我们就在2004年的时候就买了第一套房,当时应该是房价第一次上涨的前期!我们两次买房特别有意思,特别微妙!都是因为孩子买的房,都是在房价大幅上涨的前期,也就是赶上了末班车,想想也小确幸!


04年买了房以后,05年我们就搬过来住了!当时我们两个人大概就是挣3000块钱吧,然后我每个月都要还1000块钱的贷款,那个房子倒是没有多少钱,一共是14万,然后连装修买家电乱七八糟的下来,花了18万块钱!其实贷款我们紧了紧,很快就还完了,大概用了有三四年吧就一次性还完了!但当时我父母那里也是比较紧,我补贴家用也比较多,所以手头一直也没什么钱,后来等到2013年左右吧,我就一直想再买房,主要是手头也没什么钱,就一直耽搁耽搁没买!

我们第二套房是2016年买的,2015年底不是放开的二胎政策吗,然后我们就准备要二胎,那我们就想着得再买房,然后2016年初吧,我们就买了!因为我是2016年七月份生二宝,我就想那得赶在生以前赶快买,因为生了就没时间看房了!所以我们就2016年初就赶紧买了,买了以后房价就像放飞的风筝一样,疯狂涨起来,其实我们也没有理财的意识,主要就是孩子需要房,我们就必须得买!刚需!


当时这个第二套房花了70万,我们也没什么钱,就付了首付是30万,然后贷了40万,目前是每个月要还2300块钱的贷款,然后我们两个人七七八八全部加起来,大概也就7000块,又有两个孩子,所以手头还是非常紧!但是吧,虽说手头挺紧张的,但是我现在感觉心里还是比较有底,其实这个底就是来自于当时及时入手了第二套住房,我现在有时候就想,假如我当时没买,那后来恐怕也就买不起了,现在我们那个房子是9000多,下来要100多万,那首付我们都付不起,更别说贷款了!

而且我们买房后吧,明显感觉先生比原来责任感强多了,知道琢磨挣个钱了,可能这就是压力转化成动力吧!打从我们买了第二套房,我感觉先生也自信多了,我婆家的家庭条件不好,他一直有点自卑,感觉自己一个穷小子,处处怕别人看不起,现在大概觉着自己也不差,所以就比原来稳重多了!

这就是我们两口子的买房故事,虽然手头一直紧紧巴巴,但内心却感觉很踏实!作为一穷二白的我们,生活在四线城市,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拿着微薄的收入,日子稀松平常,恐怕聊以自慰的也只有这房子了!


对于生活在大城市的人,恐怕这种感觉会更强烈吧,动辄大几万十几万一平的房价,让人听着都窒息!圆桌派上有次马未都就讲,在北京生活的人,挣个一两万,挺敢花钱的,名牌包包,高级化妆品说买就买,为啥呀,反正也买不起房,那就造呗!真要挣三四万了吧,真就不敢花了,为啥,想着买房了,就开始紧衣缩食了,那你说敢花钱的和省吃俭用的谁更踏实呀,当然是后者,有时候大手大脚的花钱也是在抵消内心的恐慌吧!

这都是不正常的,不正常的房价造成了人们不正常的心理,限制了太多人的梦想,终其一生为套房,房价快回归理性吧!



嗯嗯哈哈呦呦哗啦啦啦


我认同这个观点

能买得起房最起码证明你比一般人努力,你辛苦奋斗了,没有浪费时间,没有堕落享受(排除富二代)。我爸妈三套市里房子,一套老家的。同时出来务工的,有人住别墅,有人至今租房。我敬佩买得起房的,背后的付出只有他们懂,我爸妈那个年代,小时候家里穷的都揭不开锅了,我爸小学毕业后在家里干活,17岁就去新疆了,捡垃圾,拉货,干苦力。被人家打过,骂过。现在他们53了,我觉得他们很体面,我也因为有这样的父母而骄傲。别人提起我父母都说受了很多苦,我想起父母是受了很多苦,从来没被打倒过。

房子也算是价值的体现,所以我觉得这句话有理。

当然啦,夫妻恩爱,孩子孝顺有出息,一家人和睦……都算体面 我爸妈很恩爱,曾经问过我爸,你爱我们还是爱俺妈?我爸一点没犹豫,说,我当然爱你妈了,你妈和我是互相陪伴,在一起一辈子的人。你们大了都要成家了,该去哪去哪。

我呢,在努力做一个善良孝顺有作为的孩子。


加油啊加油呀


体面?就是在别人看起来认为你过得不错~

别人决定了你的人生吗?

如果是这样的话,我认为永远体面不了啊


我们倒着想:

如果

你有了不错的房子。

但是

儿女教育出现了漏洞,整天给你惹乱子

父母健康堪忧,三天两头住院

夫妻关系如履薄冰

公司运转压力像绷紧的琴弦

诸如此类...


那么你势必已经是别人茶余饭后的谈资了 他们会说“某某某,别看他住着大房子,可是啊他的儿女、父母、老公(婆)、工作...”


请问他们还觉得你体面吗?

你觉得拥有不错房子的自己体面吗?


所以 有不错的房子也不能让中年夫妻更体面

反之 也不会让你“没有脸”


话唠奶奶养了只猪


著名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的需求从低到高依次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按这个层次来看,房子也就是吃穿住行的基本需求而已。

人到中年,经历了人生风雨,淬炼了个性品质,沉淀了岁月过往。自会有一种别样的人生体面:是临危不乱、遇慌不忙、处惊不变的气场自带;是淡泊名利、从容不迫、不温不火的超然物外;是责任担当,悲天悯人、气定神闲的慈悲情怀;是修养,是爱;是睿智才情,是无私奉献。惟独不只是房产。



兰若慧心


这句话我不完全认同。我觉得应该这样说:中年夫妻的体面,房子给了很大一部分,但还有很多部分来自其他东西,而不完全是房子给的。

对于我来说,现在的我,房子确实给了我很大的体面,给了我很大的安全感和归属感。但只有房子,没有事业,没有家人,没有朋友等等我觉得也不体面,也不快乐。我理解的成年人的体面是有好多东西构成的。

一,有个温暖安心的家。

曾看过大张伟发表过一个论断:结婚的目的就是踏实,那是因为我老觉得,全世界有那么大的地方,但哪都不是家,老有人说想去外边看一看,我从来不想看一看,我觉得外边花钱就能去,但是家不是你花钱就能回的。我深表赞同,因为自己从小是在一个其乐融融的大家庭长大,我觉得给自己和孩子最大的滋养一定是一个其乐融融的家。家不用太大,家里有欢声笑语;有简单可口的饭菜但也有一家人聚在一起心平气和的解决困难;累了,回家休息,养精蓄锐;下雨天,为我们遮风挡雨;是我们的温柔港湾。不管人走到哪,都有一个家在哪等着你回来,多晚都回家,这样踏实,安心。家里的每个人都为了小家而努力向上,温暖。

二,有份自己愿意为之努力的工作或喜欢的事业。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个人,尤其是人到中年还是一事无成,或是无事可做,那我觉得这个人不会发自内心的快乐。(富好几代除外,但据我知道的富好几代,往往更努力的想要成就一番事业)。工作分为好多种,有些是为了单纯的谋生,有些是发自内心的热爱。其实不管哪一种,只要可以实现自己的价值,都是好工作。毕竟赚钱多又喜欢的工作不多,我们都是平凡人。我们努力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顾好自己和自己的工作那也是会让内心很踏实的。

三,有三五好友在身边支持着你

人是群居动物。对于我来说,有好朋友在身边很重要。我的三五个闺蜜,或同学,或同事,或发小都已经处了十年以上,稳定的那么几个好友,都成了家人一样的存在。这么多年每周四,没什么特别的事,闺蜜我们都会聚一聚,有时间就逛一整天,黏一整天;时间不允许哪怕喝杯咖啡也要坐一会聊聊天。毕竟平时电话聊了根本不够,我们似乎有说不完的话。我妈从小就经常和我说:一定要好好对待真心的朋友,很多时候,朋友比我们对你有用多了。我妈这句话对我的影响绝对根深蒂固。高兴的时候有朋友和你一起庆贺,难过的时候有朋友给你依靠真的很棒。回想一路走来,我的人生中的很多大事都是在朋友的支持下顺利完成的。没有这些朋友,我将会少了人生三分之二的快乐。突然记起,昨天同事问我:王老师,你最近很爱做饭,看你最近随时分享?这是一位和我相处了还不到一年的同事,我笑了笑,说:其实我以前比这更爱做饭,除非朋友和我特别想吃外面的什么美食,排除这样,我都是邀请好友来家里我亲自下厨招待。同事的话也让我意识到,其实我大学毕业以后几乎都在很忙,但再忙,哪怕一周只有一个傍晚时间,我都愿意招呼好友来我家吃饭,当然,我也经常被好友招呼去家里吃饭。这两年,在小家伙身上倾注了很多精力,请朋友在家吃饭慢慢变成了更多的是请小家伙的朋友在家聚会,吃饭。自己和好友反而只有趁着小家伙在学校喝咖啡了。对朋友最高的待遇是家宴,我是很认同的。朋友就像家人一样,围坐一起,欢声笑语,不用刻意举杯,舒服就好,开心就好。

不同的人对体面会有不同的看法,同一个人在不时期不同阶段也会有不同的解读。其实不管怎样,我觉得一个人最大的体面是不管在什么地方,在什么时候都可以保持内心的平和,保持一颗向上的心,善良,温暖!

一些人生小感悟,小拙见,请各位多多指教!


SUNNY1879


肯定是有道理的,但如果说都是房子给的,也是夸张了。

首先,中年危机最主要指的是上有老下有小,以及自己的亚健康和经济负担等。如果中年夫妻有一套别墅或者几套洋房之类的好房子,肯定是有面子的,是有经济实力的具体表现。但中年危机远远不是一套或几套好房子就能解决的。

其次,老人健康与舒心,孩子好学有教养,夫妻和睦油恩爱才是中年夫妻的最佳诠释。而好房子或者经济实力优渥充其量只能算是第四第五的选项。

最后来说,如果都是中年夫妻了,还看面子不要里子那这对夫妻也活的太不真实了。人生过半,不惑而知天命时。应该深知健康快乐和睦的人生真谛!财富是需要的,但绝不是最重要的。有能力挣大钱固然可以,能力一般但有储蓄会积累也是可以,人到中年了更重要的是积累,稳健,安康!

生活不易,中年夫妻更难,让我们祈愿吧:看淡琐碎,平安是福,珍惜美好,共度余生!


行者韩合肥


我认为楼主的问题其实是问的什么是中年夫妻的满足感的来源。那么小弟认为应该从在外和内心来区分。

先说外在,当然包括了房产的情况、车子的情况、事业的情况、还有子女的情况,都是会影响到“满足感”的重要因素。

可是最重要的,还是内心的丰盈,那么什么因素主要影响中年夫妻的“内在满足感”呢?既然老大把基调定为“夫妻”,那首当其冲的肯定是夫妻之间的感情状况,人到中年,锐气褪去,两夫妻是否还能如当初的保持那份心动的爱?两人是否价值观还保持着高度的一致?两人的思想是否还有很大的默契?所以,内在的“满足感”来源于“爱”!

回归楼主老大的字眼,“体面”,应该就是外在物质基础➕内心真“爱”的集合,“爱”是基础,但是中年夫妻不可能没有物质来不断的呵护着那份美好的“爱”。所以说体面都是靠房子给的,有些片面了。


暖男大坚果


这个说法对中年夫妻来说,是有一定道理的,中年夫妻上有老,下有小,自己还想有所发展,如果没有房子,到处租房搬家,先不说表面怎样,估计自己心里就首先兵荒马乱,何谈体面。当然对有房子的中年夫妻来说,他们解决了安身问题,也就不会将自己的体面与房子联系的有多紧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