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世界歷史上有一個悖論:即一個高度發達的文明會被一個相對野蠻的文化所摧毀?

用戶3486437905


之前確實是這樣,冷兵器時代的戰爭和今天的戰爭大不相同,分析原因就這麼幾點,一,遊牧民族相對於農耕民族他們的社會制度更符合戰爭需求。二,遊牧民族的主要武器和單兵能力更加精良和優秀。三,遊牧民族發動戰爭有強烈的生存需求。

圍繞這三點展開聊一下。

第一,遊牧民族的人從出生開始就和爭鬥為伍,要麼出去打獵,要麼在遷徙途中與掠奪者戰鬥,要麼空閒時和首領一起去掠奪別的族群補貼生活(這個對古老的遊牧民而言非常正常)。這種生活條件下決定一個人地位的因素只和武力值有關,這個武力值包括兩方面,一方面是實打實的戰鬥力,一方面是軍事素養,比如策略和組織協調能力。生存決定他們崇尚強者,因為跟著強者都能活下去,這樣的組織簡單而團結。

而農耕民族就不一樣了,首先,作為兵士的主要來源的農民,從小學習的是種地,完善的社會制度減少了靠武力求生存的條件,有追求的人不是去洗劫別人的部落,而是讀書或學習技藝,第二,這些人湊在一起尊重的是師承與宗派而不是強者,以自己的需求或以宗派的需求為出發點,弱者會聯合起來打擊強者,因為法律與道德約束,強者無法依靠簡單粗暴的戰鬥手段維護利益,因此勾心鬥角就出現了,這樣的組織如果不是到了族群的生死關頭,很難放下紛爭一起禦敵。

第二,馬匹與弓箭是古代戰爭中非常重要的武器,而歷史記載,優良的馬匹大多來自於西北草原地區,這與馬的生存環境有關,而作為生活在草原上的遊牧民,很早就開始馴化和培育優良馬種。遊牧民對馬的崇拜到什麼程度呢,酋長死後要殺馬陪葬的,馬是給神的祭品,更是昇天的交通工具,沒有那個遊牧民不愛騎馬的,他們喜歡更強更快的馬。馬匹的優良確保了遊牧民族在戰場上的機動性,機動性對於戰爭的決定作用請參考二戰中的德國。弓箭是遊牧民吃飯的筷子,遊牧民男性一生都要與弓箭為伴,甚至斯基泰人的女性戰士為了方便開弓射箭很小的時候要割掉右側乳房,無論是禦敵還是掠奪還是遊戲。弓箭加馬,攻擊距離遠,攻擊速度快,對於南方的農耕民族基本上樣樣戳痛點。

反觀農耕民族,勾心鬥角不說,因為地域問題,本地不出產優良馬匹,歷史上中國騎兵發達的時候都是控制著河西走廊的時候,失掉河西走廊,得不到好馬,只能靠步兵了。再說弓箭,很多人一輩子都沒玩過,鋤頭是根本,有精力學的話學個泥瓦匠的手藝,弓箭是紈絝子弟娛樂用的,正經人誰天天玩物喪志啊。這基本上就決定了農耕民族單兵戰鬥力的底下。歷史上也有過為提升戰鬥力實行職業軍人制度的嘗試,最後還是養虎為患,基本上都是以軍閥割據告終的。所以,中原王朝統治者對軍人集團是既要利用又要打壓。這和整個社會就是軍人集團的遊牧民族的軍士素質就差遠了。

最後是生存需求,遊牧民族的祖先在草原上生活了近兩千年,為什麼到了公元前500年的時候開始不斷向南騷擾,而且愈演愈烈?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草原環境的惡化。

簡單來說,2000年前從中國西北一直到黑海北岸的廣大區域中,草原豐茂,氣候適合生存,斯基泰人及其祖先早就打通了從中國到希臘地區的草原之路,後來,這片地區沙化嚴重,氣候乾冷,不再適合遊牧,很多貿易路線也不好走了,因此這個區域的遊牧民不得不南下,而中原王朝又有幾次北上呢?匈奴曾經多次被中原地區的勢力打殘,但是依然鍥而不捨的南下,為什麼?就是為了活著。

從這三個角度看,冷兵器時代的農耕民族無論是在社會體質上還是單兵素質上還是求生慾望上都不如遊牧民族。所以對遊牧民族的戰爭中輸多贏少,守多功少。

但是遊牧民族一旦攻佔了定居民族的城邦,就失掉了原有的軍事文化的社會基礎和生存壓力,在中原民族的好吃、好喝、好玩、好居、好看的環境中迅速同化,不出200年和定居民族一樣了。我們稱之為文化同化,漢地叫漢化,這個是定居民族對遊牧民族的最後一張底牌,卻也是最有效的,拒絕同化的會在安逸的環境中迅速腐朽失掉戰力和社會組織基礎而被消滅,接受同化的與定居民族無異,幾百年之後難免又被推翻或者被來自北方草原的表親放躺。

定居民族真正對遊牧民族形成絕對優勢是在火器成熟後(這事發生在西方了)。因為火器的殺傷效率更高,遠超弓箭與彎刀駿馬,而火器的製造生產和進化需要社穩定的社會環境做基礎,需要從冶煉到鑄造到測試到改進的複雜工序和完備的“工業基礎”,冶煉廠,火藥長,兵工廠和技師這些必要條件是社會穩定和高度協調化之後才能做起來的,沒有教育,法律,貿易,和政府協調為基礎,想打造火器(一戰前期的火器,不是明代或者更早的土槍土炮)基本不可能,這點,遊牧民族是無法辦到的,至少遠不如定居民族做的這麼好。

工業時代後,就沒有靠掠奪定居民族為生的遊牧民了。從此,我們對馬背上的民族的印象就變成熱情好客,能歌善舞了。

這樣也蠻好。


大魚師兄


王東嶽用純邏輯思維把這個問題說得很明白,遞弱代償理論,說的是冷兵器時代,人們戰鬥力靠勇氣和個體力量對比,文明越發達,越受到落後文明吊打。最典型的是草原文明吊打農業文明,五胡亂中華,元朝和清朝都是這樣的結果。

到鴉片戰爭之後,槍炮上了戰場,情況才轉為先進文明吊打落後文明,中國近代史得出結論就是“落後要捱打”!如果存在明顯代差,就意味這是降維打擊,殘酷程度可想而知,通常降維打擊最常用臺詞是:我消滅你與你無關!

文明越發達其實不是什麼好事,會讓人類沒有退路。

越發展進步的結果是,人類擁有完全自我毀滅的能力,反而生存更加危機。

邏輯思維訓練有個怪圈,叫“不生不滅”,如果某事物根本沒有生存過,那就永遠不會滅亡。由此可見永生也是個悖論。倒是概念上看,歷史上的文明,都是越來越發達的,沒有那個國家朝原始社會發展,進步的代價是,人類越來越仰仗智力優勢,反而沒有原始人那種野蠻勁兒了,這樣就被落後文明吊打了。熱兵器時代,成年人扣動扳機發射出的子彈和婦女兒童射出的子彈威力絲毫沒有差別,但是很好的武器如飛機戰艦核武器,我有你無,我就可以任意消滅你了。美國現在可以在全球任意對付無核國家,武器代差明顯嘛。

這個問題的分界線是牛頓時代,牛頓時代前是冷兵器時代,是落後文明吊打先進文明,之後工業革命完成,情況完全反過來了。但是槍炮上戰場後,人類互相傷害的烈度上升了,試想一下,你如果有一挺機槍去和幾十萬古代人打仗,誰會贏?這也證明了一個邏輯思維:人類的沒落!仔細看看人類的戰爭歷史,每一場戰爭的開端,所使用的武器都是上一場戰爭留下來的最高級武器,一戰前是騎兵和排隊槍斃式進攻,一戰用上了飛機坦克,二戰時開場就是閃電戰,結速時用了原子彈,毫無疑問,第三次世界大戰開戰必定是互相扔原子彈了嘛……按常理出牌就是這種結局。

這也引出的另一個學說,叫人類文明的衍存度。人類文明越發達其實衍存度更低,是成反比關係的,也說明了人類文明是在走不歸路!至於人類還有多長時間的文明延續期?則取決於人類有沒有另一個發展空間,有則時間會延長,沒有的話,怕越來越危機四伏!

引申開來,說到底人類命運是自己造就的,原因在於人類的用智達到了極致,最後就威脅到自己了。很簡單的例證就是:農業文明導致糧食過多人口氾濫成災,人類戰爭加劇,工業文明導致金屬製品氾濫成災,武器完全火器化,毀滅烈度上升……當今世界是第四次工業革命時代,很明顯由於AI的廣泛運用,人類會大量失業,過多的無業人口氾濫將會導致全球人口危機,人類用智慧是好事,但也會“聰明反比聰明誤”。

如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是習主席給我們這代人提出的宏偉命題!


我是風語者034


各國的歷史文明不是毀在野蠻交明手中的,而是毀在自己的手中的。

看中外文明的國家衰敗,皆是舉起吋改朝換代吋強大,後逐步衰敗。因打天下的是武官,治天下的是文官,皆因為統治者為維護自己的統治地位,怕軍隊造反,一但得了天下,就重文輕武,造成了軍中無久經沙場的統帥,打仗無經驗的大將,征戰無血性的先鋒。

一但重文輕武的國家被外敵入侵,軍隊儘管人數上佔有優勢,但平吋缺乏訓練,實戰經驗又少,軍人又沒有血性,往往開戰都是不戰而敗。

所以看似強大的我國的宋朝和明朝,結果被少數的遊牧民族蒙古族和女真族給滅了。


雅閣居士閒逸雅居


在一群溫順的羊群中,來了幾支狼,狼很容易成為主宰。


惠舒旅社老闆


一個沒錢了敢拼命,願意拼命;一個有錢了不敢拼命,不願意拼命,結果顯而易見。就像敘利亞打敗國足一樣。


馬耀華3


提問者應該首弄清楚什麼是悖論,然後再提問。


風嚎777


這不奇怪且歷史教訓不在少數且時有發生,大到國與國之間,小到個人無不例外,古代有之,近代有之,隨著軍事技術和經濟發展,現代紅眼病不會因此消失而更為激烈且蓄勢待發,弱肉強食無不時時上演。


guanshanyhhy


因為低級野性敗壞崩潰毀滅消耗能量少甚至產生能量,而高雅文明秩序繁榮消耗能量是極大的,這是人類並萬類生滅苦樂是非善惡紛然雜陳不能永生永樂之本因。

所以哲學宗教主義乃至科學都不能揭示生命和自然之真相,因為真相比現實也許更殘酷而黑喑。


陽光明貞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正不治邪邪壓正,野蠻力弱文明行!


杜書生


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高度文明的時代,必定重文輕武,高度文明的國家,必定社會歪風邪氣盛行,人人毫無愛心,富者驕奢淫逸,貧者為衣食所累,兩極分化嚴重,社會矛盾堅銳,人心離散,散沙一盤,偶因一點風吹草動,必定為野蠻尚武民風摧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