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我支持在教科书上写,你们呢?

笨笨潮爷1


看了这个题目,我的感想很多。

实用的备课,早已有之。

十几年前,我们学校规定具有中、高级教师职称的老师都可以不写专门的教案,只需要在教科书上写写记记就可以了,可以认作是你的备课。广大老师十分欣赏老校长的做法,认为这是把工作抓在实处,让老师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实际教学上,用在辅导学生上。

实用的备课被“规范”取而代之。

然而,时过境迁,老校长退休了,换了新的年轻的校长。一开始也是这样做的,但是在区里组织的一次“教学视导”工作之后,这个沿用了多年的做法突然被否决了。因为来学校视导的区进修学校、教研室的领导和专家们都需要检查教师们的备课,只有那种规范的备课才能显示学校的规范办学。在这种压力下,老师们又重新拿起了备课本。

内容与形式,大家心知肚明。

经过不同的对比,大家都知道两种做法孰优孰劣。

其实,那种写在教科书上的文字才是真正的备课,才是实用的备课。特别是具有多年教学经验的老教师,他们看到熟悉的教材,就想到曾经的教学实例,在那教科书上写着的都是凭着多年的经验磨练出来的“备课”,并且是年轻教师无法真正体验的东西。

反过来,那些书写工整的教案,不一定就是对教材的真正理解,不一定就切合教学的实际,甚至很多文字都是从别的地方借用过来的,与实际教学并不真正切合。

时代呼唤更加实用、更加先进的办学理念。

那些需要看到“规范的备课”的领导,他们真的是不懂这个道理吗?非也!那些领导在深入课堂听课之后,常常会提出这样的评课意见:教学设计是课前对一堂课的预设,但是,我们的教学不是“走教案”的过程,而是要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灵活地处理教学中的进程。能说出这样的话的领导,你真的不能说他不懂教学、不懂学校管理,更不能说他们就是“砖家”,他们心中其实是形式主义在作怪,或者说是他们也是为了应付“他们的领导来检查”。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完善,过去那种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被逐步淘汰了,取而代之的是以学生的学习过程为主体的“生成性”的课堂教学模式。这样的课堂更能显示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和积极性,那么,在这样的课堂里,那些预先设计好的教学过程可能是逻辑严密的设计、逐层深入的引导,但是遇到“生成性的”课堂,可能你的那些设计一点用处也没有,教学的实际情况可能与你的事先的设计相去甚远。再反过来说,一个教师如果还陶醉于那种传统的教学设计和模式,还沉浸在以教师为主体的“满堂灌”的课堂教学中,那么,这样的教师迟早是要被淘汰的。

最近,欣闻国家有关部门出台了一项以减轻教师负担为主题的政策文件,希望在这种大背景下,所有学校的领导能进一步开放办学形式,把这些“名为规范办学”实则是“困住教师时间精力的”冗余的、形式大于内容的工作进行一些精简,让老师们能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钻研优秀的教学方法,让老师们进一步轻装上陈,让我们的教学更加切合学生的需要,更契合时代发展的需要!


跟着江老师学数学


教案,写在教科书上,这个建议很不错。

我就是把教案写在教科书上的,也要求学生把笔记做在课本上。

上学期,教研室的领导到我们学校推门听课,没有给任何人打招呼,直接推开了教室的后门,进入课堂,那节课正是我在上初三物理的第十三章第三节比热容的内容,我从内心来说,很反感这种推门听课的方式,打断了老师上课的思路,影响了老师的发挥和学生的听课。

下课后,教研室的领导问我,你上课怎么没有备课本?我回答道:"我的确没有备课本,备课本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而已,没有几位老师上课时拿着备课本上课,备课包括了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备课后反思,我把这些全部备在了头脑中和教科书上。我把教科书递给领导看,书上写的密密麻麻,领导认真翻了翻教科书,说了五个字:"不错,真仔细!"


第二节课开始评课,我以为教研室领导要把我当做一个典型来批评,我也准备了一些话语来应付教研室领导,首先领导让我发言,说一说这节课是如何上的?重难点是什么?突破了没有?自我评价这堂课怎么样?我按照领导的提问,逐一回答完后,领导很满意。

关于备课本一事,领导很赞成我的做法,并用手机拍了照,带回去讨论后,准备全区推广,从此以后,我们学校的老师都把教案备在教科书上。


Lance课堂



作为一名资深教师,我也是非常支持把教案写在课本上的。

说实话,写在备课本上的教案,虽然字数很多,环节紧凑,过程也清楚,但是真的没有多少用处。

而且现在的教案都有固定的模式,如果你不按照这个模式去写,领导会说你的教案不符合要求,但实际上这非常可笑的一种行为。

什么是教案,就是给老师上课做准备的,老师面对的学生是不同的,用同一个教案去上课,这不是很可笑吗?虽然俗话说的好,备课备课不是备课文,而是备学生,真正能够针对本班学生备课的老师,可以说是寥寥无几。

很多老师的备课都是写给领导看的,以备领导检查之用。

老师没上课的时候都是拿着课本呢,如果把教学重难点在课本上标注出来,上课的时候就一目了然,哪个地方该重点讲,哪个地方可以忽略不计,心中就有数了,一看课本。

明明知道备课写在备课本上是一种形式,但是老师们还是写啊写啊,领导们还是查啊查啊,大家都心知肚明,却不能去打破这个禁锢。

如果你不在备课本上写备课,而是在课本上标注出来,领导就会认为你没好好写备课,你上课不认真。

其实本来呢就是教无定法,教学是一门艺术,而不是一种形式,可是偏偏我们现在依然在走着形式,如果没有那个形式,大家都会觉得你什么工作都没做。

如果真的能够允许老师只在课本上写书头备课,我想这绝对是利国利民的一件好事!


凡眼看红楼



跟我想在一块了,十分支持把教案写在书上。工作20多年,曾经经历过把讲教案写在教案本上,然后使用电子教案,现在我们全校的老师都是把教案在书上。

当经历手写教案和电子教案的时候我都会把 重点的内容写在书上。 因为我一直上语文,语文老师都知道语文与数学有很大的不同。牵涉的问题很多,不管是导入语还是过渡语都需要精心设计与安排。对于重点的句与段 不提前准备,是很难分析清楚的。上一节课,要备一节课的教案有时一节课都不够用。所以不管要求教案写在哪里,我都会在书上记录重要的内容。我也曾经给领导们建议过把教案写在教科书上,免得我进行二次甚至三次备案(用电子教案时,要求在教案上二次备案,再写书上就是三次备案),却没有谁采纳,我也没再提过。我依然会把重点内容写在书上。



去年,我们学校换新校长。这是一位年轻校长。新校长一上任,就要求大家把教案写在教科书上。这下很多老师可高兴坏了。于是大家每天备课也变得积极了,因为那是真正意义上的备课,再也不是为了应付检查而进行的备课了(至少大部分老师是在认真备课),再也不是单纯地抄教案了。

我们学校备教案的模式被上级领导大大欣赏,还说要在全区范围内推广。

我们是最普通的教育工作者,让我们的教学工作多做一些接地气的事情,而少一些形式主义,填什么培优辅差记录,作业批改记录,其实都是没有意义的,填了不一定做,做了不一定填。真正多钻研教材,多改作业,多辅导学生,我想广大老师会更欢迎。

我是语文教育杨柳依依,关注语文教育,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


语文教育杨柳依依


一万个支持!

前面三年,我们都是用电子教案,今年又忽然要求要手写教案,感觉一下子回到解放前了!

不是老师的人是不知道,手写教案,最痛苦的是语文教师,上一节课45分钟,写一个课时的教案要30分钟,而且还要准备PPT。真的直逼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了!问题是别人不是天天登台,教师是一天要等数次台啊!

亲爱的领导,你们是不在一线不知道一线的火力猛啊!上课,改作业,备课,辅导,活动,处理偶发事件,一天跟班六到,接待家长来访…………这是什么工作节奏,你真的知道吗?

记得好久好久以前,我刚刚毕业的时候,年长的老师告诉我说,到了多少多少岁就可以在书上写教案了!可是真的有那么一天吗?

教案写在书上,真的是节约时间,而且实用。上课的时候,什么都不拿,但是教科书一定会拿。上课的时候,看教科书就会看到教案,不是比翻看教案本要好吗?

希望这个理想能够早日实现!


教师发言


利益相关。工作即将满四年的语文老师。

我们学校要求手写教案,而且要求每堂课都要有所体现,换句话说,也就是一节课一个教案。对于语文老师来说,这简直就是折磨。上课之外的大部分时间花在了赶写教案上。我大概三周就会写完一个教案本,一个学期会用完6个教案本。工作四年,大概写了快50本教案。

但即使是写了教案,我也不敢保证一定就记住了内容。还是要在课本上标注。还是要制作PPT。感觉一个小时能完成备课,加上写教案,时间就被拖延了。

其实,越来越觉得写教案是种形式主义。


文史女汉子


记得九十年代,老师都是手写教案。那时,人人化大量时间用在抄写教案上。很多老师为了开学不会忙得焦头烂额,把寒暑假都用上。学校每学期都进行两三次工作常规检查,教案必查。我清楚的记得,有一个学期,学校要上等级,其中有一项耍检查老师三年来的教案,有的老师把前一两年的教案弄丢了,结果惨了,竖起床板来抄写教案,苦不堪言。后来,在老师再三提案中,教育局就来个试点,允许老师用电子教案。渐渐地,满五年教龄的老师可以在书上备课、写教案,教师们才从繁琐的手抄写教案解放出来。

老师上课之前必须备课,写教案,但写在哪里更有效,我们就采用哪个方案。老师把教案写在书上,就节省了抄写在本子上时间,而且更方便有效。毕竟老师上课时,不会拿着本子去照本宣科。

老师从繁重的抄写教案中解脱出来,会把更多精力和时间来熟悉教材,钻研教法,更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语文老师多数是班主任,教育教学工作繁重,如果还要化大量时间抄写教案,就没那么多精力管理班级,处理事务。弄得两头不到岸。

所以,把教案写在书上是最有效的。


小荷50089601


这种想法很好,我在八十年代末长期担任六年级语文教师,经常也是把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文章结构,写作技巧等内容批注在课文中,这样教起学生来就会得心应手,同时也督促学生在书本上作笔记,一学期下来老师的教本也好,学生的课本也罢,都成了涂鸦乱画的烂书了。但学生们养成了这种速记式的课堂笔记好习惯,复习备考时一本书就能搞定,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很快,我89--92年连续四年所教六年级语文均在毕业会考中获全镇前一,二名,本人也因此获得荆州市小学语文骨干教师的荣誉证书,多次被评县优秀教师。93年秋被教育总支领导直接点招到镇上初中去教语文至今。

我把自己的一点收获写出来,就是希望大学也尝试一下。我是从一位伟人读书喜欢在书本上作笔记而得到启示的。我们的毛主席从小读书就是这样持之以恒的作笔记,注解的。虽然我们成就不了伟人,但是从伟人身上获得的知识受益无穷。





laoran84


我是一名退休教师,担任学校领导近三十年,其中十几年为学校主要领导,我认为要求教师每学年有新教案,是形式主义,是浪费时间,在老教案的基础上作修改就可以了。适当准备些不同类型的习题是要。我也知道,有老师为了学校检查,在抄教案。


手机用户70234401972


我都是只要那年书不改,我就直接抄之前的教案一遍。留着应付学校检查,改个时间就行了。上课带着就行了,基本不看。上课的时候因为那教材都讲过多少遍了,哪里该干什么都该问什么该怎么讲都烂熟于心了。除非改教材了,我才会重新写教案,写的时候就是要认真写,好好写。因为后面可能多少年都要抄。哈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