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明知接驾耗费巨大,为何还要住在曹家?

清墨讲历史


《红楼梦》中的甄家曾四次接驾,银子花得流水似的。甄家就是曹家,即江宁织造曹寅家,曹雪芹的祖父家。康熙南巡6次,有4次住在曹家。

康熙为什么住在曹家呢?

康熙皇帝视曹家为亲人

这是因为康熙与曹家有渊源。曹寅的母亲是康熙的保姆,曹寅和康熙一起长大。康熙视曹寅为自家人。康熙南巡时曾拉着曹寅母亲的手对别人说:“此是我家老人”。康熙把曹寅的母亲当成自家的长辈。

曹寅比康熙小4岁,幼时即有神童之誉,稍长,做过康熙伴读。曹寅文武双全、博学多能而又风姿英绝。曹寅15岁中举,16岁进宫当了銮仪卫,没有参加会试。二十出头被提拔为御前二等侍卫兼正白旗旗鼓佐领。曹寅与少年康熙关系匪浅。

清代初期,御前侍卫和佐领都是十分荣耀的职务,只有皇帝最信任的人才能担任此职。

曹家的历史

曹寅是曹雪芹的祖父,曹寅的祖籍在辽宁沈阳。

万历末期,曹锡远到沈阳作官,遂将全家迁到了沈阳。曹锡远“令沈阳有声”,有研究者认为,曹锡远当时任明朝沈阳中卫指挥使。1621年,努尔哈赤率领八旗军攻占沈阳,曹锡远归顺了后金。

《八旗满洲氏族通谱》中记载:“曹锡远,正白旗包衣人,世居沈阳地方,来归年分无考。”

《清史稿》中曹寅小传记载,其先祖曹锡远“从龙入关”,曹锡远是多尔衮的包衣奴才。包衣奴才即“家仆”,只存在于八旗满洲之中,其中上三旗的包衣由内务府管辖,服侍皇室;下五旗的包衣分属下五旗的王公贵族。正白旗属于上三旗。

多尔衮死后,正白旗归皇帝统领。曹家服侍皇家。曹家是上三旗包衣。别以为包衣奴才地位低下,他们是皇室里是奴才,但是在政治舞台上都是赫赫有名的大臣。他们的女儿可以参加选秀。

如康熙帝的德妃、雍正帝的生母孝恭仁皇后乌雅氏就是正黄旗包衣。

乾隆帝的令皇贵妃即嘉庆帝生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就是抬旗入满洲镶黄旗的正黄旗包衣。

曹锡远之子曹振彦跟随多尔衮辗转沙场,累迁至浙江盐法参议使。

曹振彦之子曹玺,曾随王师征山右有功。曹玺曾任内务府营缮司郎中、江宁织造。

曹寅是曹玺之子,“寅自幼侍皇帝读,通经史,工诗文,老师宿儒皆称叹之。”

曹玺死后,康熙命曹寅继任江宁织造,特敕加通政使,持节兼巡视两淮盐政。

曹寅奉命纂辑《全唐诗》、《佩文韵府》,著《楝亭诗文集》。曹寅写过葬花诗。

曹寅与康熙的友谊

曹寅任江宁织造期间,虽然远离京城,与康熙山高水远,但是二人书信不断。有公事有家事,曹寅得风寒,康熙皇帝心急如焚,连夜派人送去亲笔信与药,告诉曹寅药的用法,督促其按时服用。康熙帝6次巡视江南,其中有5次由曹寅接驾,有4次住在曹家。曹寅四次接驾,不仅倾注全家财力,还挪用库银三十七万两。

康熙当然知道接驾需要大笔的银子,曹寅亏空,康熙心知肚明。两江总督噶礼上奏弹劾曹寅,康熙极力维护他批示:“朕知其中情由”。

康熙让曹寅与李煦奉旨十年轮管两淮盐课。淮盐是天下最肥的缺。康熙的意思,是让他们在这个位置上,补完织造的亏空。

有意思的是,康熙皇帝偷偷写信告诉曹寅:“风闻库帑亏空者甚多,却不知尔等作何法补完?留心,留心,留心,留心!” “两淮情弊多端,亏空甚多,必要设法补完,任内无事方好,不可疏忽。千万小心,小心,小心,小心!”

康熙大帝与曹寅有这样亲密的关系,他自然会住在曹家了。电视剧《康熙王朝》里的魏东亭的原型就是曹寅。从魏东亭和康熙的关系就能看到曹寅和康熙的关系如何。


润杨阆苑


康熙一生六次南巡,与爷爷一样,乾隆也搞了六次南巡。

不过,这爷孙俩的目的明显不一样,乾隆的南巡是为了游山玩水,恣情淫乐,到了大明河畔,与夏雨荷搞了一场暧昧,又始乱终弃,使得夏雨荷成了未婚妈妈,类似风流韵事数不胜数。


沿途官员极力讨好乾隆之能事,可谓煞费苦心,争先献上名贵字画、稀世古玩、绝代佳人,掏空了国库,浪费了民脂民膏,搞得是怨声载道,苦不堪言。

而康熙六次南巡,有其特殊背景。当时大清统一全国不久,民心不定,政治动荡,特别是民智开化、经济发达的南方,反清复明势力就像土拨鼠一样,打掉了一波有露头一拨,“朱三太子”成为康熙一生的梦魇。

所以,康熙借南巡之名义,一则走访民情,二则治理黄河,三则笼络士人。

康熙到了山东曲阜,祭拜了孔庙,到了南京之后,又祭拜了朱元璋,把朱元璋大力夸了一通,还号召广大干部群众向朱元璋同志学习,这一番举动,的确让江南士人为之动容。

康熙是有两把刷子的!可笑的是,孙子乾隆画虎不成反类犬。


不过,康熙虽然不喜游山玩水,寻欢作乐,但是他不是一个人来的,而是一大家子都来了,有阿哥,有妃子,有老太后,还有皇亲国戚,这大老远地来到了南方,借机欣赏一下祖国大好河山,也是题中应有之义啊!

然而,这几千口子吃喝拉撒成了大问题,一天的吃喝花销是个很大的数字,于是去哪儿吃,在哪儿住,由谁接待,都成了必须慎重考虑的问题,一则考虑安全,二则考虑社会影响,三则考虑接待能力。

可巧的是,康熙的六次南巡,有四次选在了曹家,这又是为何呢?

因为老曹家是康熙自己人,康熙来到了曹家,像是回到了自己家一样,十分舒服,因为曹雪芹的曾祖母孙氏是康熙的奶妈,他的爷爷曹寅是康熙的侍读。


康熙自小死了亲娘,是孙氏的奶水喂养了他,后来京城流行天花,孙氏依然不离不弃,视若己出,这份恩情,这份母爱,康熙终生难忘,所以康熙当了皇帝之后,给了曹家莫大的恩宠,把肥缺“江宁织造”给了曹家,还允许世袭。

要知道,之前“江宁织造”从来都是三五年一轮换的,因为这个职务太肥了,光一年的流水就几百万两银子,随便漏上一点,都够养活一大家子的。

接待康熙,使得曹家既有面子,又倍感压力,这成了曹家一年到头最重要的事情。

康熙南巡之前,一般提前半年告知曹家。曹寅提前张罗,又是盖房子,又是建花园,又是搭戏台,又是排练节目,辛苦的很,操心的很,每一个细节,每一处景致,都要极尽贴心,极尽奢华,这么一张罗,银子花花的,像流水一样留出去了,连个响都听不见。


《红楼梦》里第十六回,贾琏的奶妈赵嬷嬷说:“江南的甄家接驾四次,要不是亲眼看见,跟谁说谁也不信啊。别说那银子成了泥土,凭世上有的没有不堆山填海的……”。

这个甄家,其实就是贾家,假作真时真亦假!

曹寅家的这点家底,很快就掏空了,但接待工作还要继续干啊,不仅要干,还要干的漂亮才行,曹家没了银子,只能暂时挪用公家的银子,而前后四次接待,积少成多,最后积成了天文数字,300万两。

曹家,从此埋下了被抄家的宿命。


一半秋色


康熙南巡,六次有四次都住在曹家,别的不说,光这日常的吃喝就是一大笔开支,皇帝出巡的场面那不是一般的大,估计着曹家次次都是叫苦不迭,那么为何康熙坚持住曹家呢?

皇帝出巡,住在大臣家里,对大臣来说是巨大的光荣,是祖坟冒青烟的好事,不少大臣都争着抢着要去包办的,这曹家到底是有什么背景,能让康熙四次光临,更让人看不透的是,这曹家也真是有家业,四回接待都没能拖垮他们,真是厉害!

那么这曹家到底是个啥背景?

曹家人本来就是多尔衮的包衣奴才,在多尔衮去世之后,曹家也顺理成章地的被顺治皇帝接手了,成了内务府的包衣奴才,当时曹家的家主曹玺是皇宫里的二等侍卫,康熙出生之后,曹玺的夫人孙氏被选中作为康熙的奶妈,从此,曹家和康熙之间的关系就没有断过。康熙继位之后,曹玺评定陕西叛乱有功,便被安排了监理江宁织造的肥差,曹家的地位也起来了,有钱又有地位。

康熙熟悉曹家,所以才选择住在曹家。康熙由于年少继位,身边明枪暗箭太多,所以他的性格也多疑谨慎,皇帝出巡这么大的事,难保不会有一些有心之人想要借机破坏,所以康熙一定要找一个信任的地方落脚。曹玺的儿子曹寅曾是康熙的近身侍卫,康熙对他也是很信任,再加上孙氏是康熙的奶妈,康熙住到曹家也能感受到亲情,而且曹家人对他忠心, 也不用担心安全问题。

曹家家底确实殷实,不怕垮!

从曹寅开始,曹家就蒸蒸日上,无论是江宁织造,还是苏州织造都是一个肥差,所以说曹家在银子这一方面是不缺的。而且加上和康熙的这一层关系,康熙也一直照料着曹家,南巡之时在此处落脚,也有资金拨下来,虽然肯定要抵不上消耗的钱财,但是这些曹家还是能够承担得住的。曹寅死了之后,康熙还给曹寅的大舅子以及儿子安排了差事,也不是白吃白住,该结的账还是结了的。

但是尽管如此,曹家帮康熙治水也耗尽了心力,为了治水国库也空虚,曹家也陷入过困境,后来还挪用公款,被发现后,康熙也算明事理,知道曹家有难处,所以只是让他们赶紧将这窟窿补上。康熙晚期,曹家无法避免地被卷入了九子夺嫡中,曹家曾多次保举八阿哥胤禩担任太子,让四阿哥雍正恨得咬牙切齿。康熙帝驾崩后,曹家才没能还上钱。雍正可没有那么多顾虑。当时曹頫是最后一任江宁织造的老总,他是曹宣第四子,曹寅嗣子,雍正以骚扰驿站、织造亏空、转移财产等罪把曹頫下到大牢,还抄了他的家(家人大小男女及仆人114口流离失所)。曹家从此一蹶不振,逐渐衰败。

这样的结局有些人走茶凉的味道,肥的时候不断索取,无物可取的时候就弃之不理,也是悲哀。当然,曹家也是依靠皇室发展起来的,皇室也有权决定其生死,无可厚非。


小姐姐讲史


康熙明知花费巨大但还是要六下江南,主要是为了保证江南的粮道安全、人才稳定,主要是为了政治和国家。所以去是必然的,那我们分析下为什么要住在曹家?



首先,住在曹家安全感爆棚,为啥,都是自己人呗。曹寅的妈妈孙氏做过康熙帝的保母,而且曹寅做过康熙帝的伴读和御前侍卫,能文能武,相当于康熙自己的铁杆心腹,能办事又信得过,所以给曹寅安排了江宁织造兼江南特务头子的活,江宁织造设在今天的南京,是为皇家提供服装的这么一个机构,管理这么一个机构当然是个肥缺。康熙觉得曹家也有一定经济能力。

其次,曹寅作为江南特务头子,监察江南官员,康熙住在曹家自然方便沟通



最后,康熙幼时得过天花,多亏孙氏照顾,康熙心中甚是感恩,加上对老人就比宽容。康熙下江南来到曹家,曾拉着老太太的手说,这是我的额娘,可见曹家与康熙关系之密切。


历史中的真相


我们在算账的时候,肯定不能去算这些明面上的得失,康熙自己也清楚,如果通知曹家前来接驾,那么他的家族肯定是需要花费不菲的支出,但是皇帝为什么坚持要住在曹家呢?我们今天就来聊聊这个事情。

首先我们要知道,曹雪芹的祖母曾经是作为康熙皇帝的乳母的身份回乡的,而曹雪芹的祖父又是康熙皇帝的侍读,所以对于曹雪芹家族而言,他们就代表着皇权的恩宠,有了这一层关系的存在,他们才能够长期把持着江宁织造这么一个肥差。对皇帝而言,他清楚,他只要下江南巡查住在曹家,就相当于给外人释放出了一个信号,他始终恩宠着曹家。所以说让他们去接驾可能要花很多钱,但是曹家赚钱的能力也是相当惊人的嘛,这些人的存在才能为他去操心赚钱的事情,相比起接驾时的荒废,九牛一毛而已。

皇帝身为九五之尊,他要考虑的是一些大方向的事情,至于说钱这些事情应该是由手下人去操心的,并不在他的考虑范畴之内。由什么样的人去为他赚钱,他也并不关心只要能够有收入,那么这个人存在才有他的价值,曹家无疑是为皇帝赚钱最合适的对象。

就好,比如说后来为什么乾隆一直养着和珅,就是跟康熙养着曹家是一个道理,和珅的存在,所以说很多时候会通过公权来谋私利,但是他手里的钱很多都变相孝敬给了皇帝,正是因为和珅的存在,才让乾隆不需要为钱操心。

而康熙作为一个非常有作为的皇帝,自然也明白这种道理,他天天想着怎么统一整个天下,想着和那些不听自己话的敌人玩命,想着怎么去把国库里面的钱用在合适的地方上,那么手里面肯定是相当拮据的,当时整个中华大地最有钱的莫过于江南地区,曹家又是跟康熙关系非常深厚的家族,由他们把持江南制造,就能持续不断的为自己输入金钱支撑。

按理说康熙每次下江南都住在曹雪芹的家里,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因为这无疑向外面的人传达出了一个非常明确的信号,那就是曹雪芹的家族依旧有皇恩在身,很多事情是非常好办的,能赚的钱绝对也是天文数字,只可惜的是曹雪芹的当家人并没有好好利用,这种机会反而因为自身能力的问题,最终导致曹雪芹家族的没落。


小芊芊爱历史


导语:有“千古一帝”之称的康熙在其在位期间曾经六次南下巡游江南,其中有四次就住在江宁织造曹家,而接待皇帝既是无上荣耀的幸事,又是耗费极大的苦差,而曹家最终的覆灭也是源于此事。那么精明的康熙帝明明知道接驾耗费巨大,为何还要住在曹家呢?请听笔者细细道来。


康熙为何要南巡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康熙帝为何要多次南巡,南巡的目的在哪。

康熙帝年少继位,一掌权便用雷霆手段斗倒权臣鳌拜,之后更是一发不可收拾,平三藩,收台湾,成就不世之功,但凡事都有两面性,对外用兵虽取得了胜利,但也极耗国力,于是在此背景下,康熙帝将战略中心拉回到了百姓民生上面,于是开启了六次巡游之旅,而其目的便在于巡查河道治理,了解百姓民生。

自兴兵以来,地荒民逃,赋税不充,今欲修养生息,使之复业力农,民足国裕。—《清实录》


曹家是个什么存在

我们都知道《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就是曹家的子孙,而从他作品中描述的荣宁二府满门朱紫,钟鸣鼎食的奢华状态,我们也不难想象身为江宁织造的曹家是多么富有。

那么江宁织造是个什么官呢,简单的说是朝廷在南京为宫廷织造和采购丝织品,这么一看,这官好像也不过如此,但情况并非如此,这职位在明朝时是由织造太监主管,清初亦然,但到了康熙二年情况有了改变,江宁织造改由内务府派官员常任管理,而曹雪芹的曾祖父曹玺便是改制后的首任江宁织造,之后其子曹寅,其孙曹颙,曹頫都担任过此要职务。可以说曹家与江宁织造是相生相息的一种关系。

督理织造江宁, 始于前明时用太监管理汉府事。国朝照旧织造; 顺治五年并户部员管理; 十三年改差内十三衙门, 每年一更代, 十五年改为三年一易; 康熙二年遂定专差久任。—《江南通志》


江宁织造表面上是采购丝织品的皇商,但这是表面的,其还有两个隐藏职权

1,皇帝小金库:我们都知道丝织品的油水是极高的,这也是江宁织造虽然品级不算最高,却是最肥的差事,而精明的皇帝当然知道,于是很自然的江宁织造便担起了皇帝小金库的职责。

2,情报收集站:清初至康熙帝时,虽然对外用兵频频得胜,但现实情况就是天下民心未定,特别是经历过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的江南地区更是反清情绪强烈,而密折制度的实行使身在江南执行采购职务的江宁织造又多了一项职能,那就是收集情报。

说到这里,我们还有必要了解一下,这么重要的江宁织造,为什么一直是曹家主政,曹家跟康熙是什么关系,那么我们也就可以了解为什么康熙这么喜欢住在曹家了

曹家祖上曹锡远原是明朝沈阳中卫指挥,之后努尔哈赤攻占沈阳,曹家成为俘虏,成为皇太极府上的包衣奴才,而那时曹玺才刚满两岁。

后来顺治帝将正白旗收入已方,而曹家也成为了皇帝的包衣,从而与皇家关系变得密切起来,而使他们关系更近一步的是,曹玺的夫人孙氏成了康熙帝的奶妈和保姆。这就非同小可了,加上曹玺能力出众,于是出任首任江宁织造,由此开启了曹家对此职务的垄断。

“上南巡回驭, 驻跸于江宁织造曹寅之署。曹世受国恩, 与亲臣世臣之列, 爰奉母孙氏朝谒, 上见之色喜, 且劳之曰:‘此吾家老人也’。—《郎潜纪闻三笔》


迎帝驾开销极大,康熙了然于心,为何还是多次住在曹家

(1)国库空虚,朝廷无力支持南巡巨额开销

当时由于连年征战,清廷虽取得了辉煌的成果,但更直接的弊端就是国库空虚,民生凋敝,南巡是康熙巡抚天下的必要举措,但朝廷的窘迫难以支撑皇帝行驾和巨额开销。

(2)曹家深蒙皇恩,多年经营,财富可观

曹家能当上江宁织造,与皇帝的恩宠密不可分,特别是到了曹寅这一代,更是深受康熙隆宠,而江宁织造是何等肥缺,曹家也因此积累了惊人财富,加上曹家身份的特殊性,必然成为接待康熙行驾的首选。

(3)曹家同时掌握南方情报网,可以保护皇帝安全。

曹家身为朝廷在江南的暗哨,其眼线遍布各地,而有了这等保障,对皇帝的人身安危是一道重要保障,而和皇帝的人生安全及国家民生相比,身为家奴的曹家只能硬生生的承担这巨额开销了。


曹家的覆灭

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对曹家来说亦然,在康熙朝的无上荣耀到了雍正朝就显得不足为道了,而其最根本原因在于曹家押错了宝,在九龙夺嫡的关键时刻站队八王爷,成为了政治牺牲品,雍正上位后,曹家的接待康熙产生的巨额亏空成了曹家覆灭的原因,可悲可叹。

但也由于曹家的大起大落,使曹雪芹饱受世间冷暖,也终于使得他能写出煌煌巨著《红楼梦》,这也算是曹家的不幸,后世读者的大幸了。

总结:综上所述,康熙明知接驾耗费巨大,但还是多次住在曹家的原因在于连年战乱之后民生凋敝,巡抚天下成了当务之急。但由于国库空虚,安全隐患,及家世渊源的关系,康熙将接驾重任交给了曹家,而曹家也只能扛起这一重担,但结局是悲惨的。


临石观海


这笔账可不能这么算,你如果这么算的话,你是搞不清楚这些皇帝为什么养这些贪官了!

曹雪芹的曾祖母是康熙皇帝的乳母,而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则是康熙皇帝的侍读!就这两份荣耀伴随在曹雪芹这个家族身上,也因此他们可以世袭江宁织造这样一个肥钗!对于康熙来讲,十分清楚他带给曹家的荣耀最后会让曹家,成长成为什么样的怪物,但他不介意,为什么,自己的国家要钱,自己的政府要钱,自己更要钱,此时如果没有人替他去操办钱两方面的事情,但康熙凭什么去打仗?凭什么平定天下?凭什么治理天下?

康熙不是一个傻子,他也十分明白钱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在康熙末年,国库里面的银两出现了紧缺,你认为这是谁造成的?还不是康熙他自己弄的!康熙做房地也是需要耗钱的,此时他不希望的就是自己因为营养方面的事情而担忧!

你想啊,一个皇帝要是为了自己一两口饭四处奔走,那这皇帝做的也算是到头了!作为皇帝就应该有自己必须要考虑的事情,不能把精力分到其他的东西上面去!事事躬亲这一点是圣人的做法,但并不是君王应该做的事情!

所以他就需要有人替他去找这些钱去填补国库上面的亏空。国库上面的亏空是康熙自己弄的,而这些钱呢,国库里面的钱又是从国家的税收收上来的,属于正当收入,这些正当收入全部已经用完了,该怎样才能够去填补这些非正当的收入?

所以言归正传,这还是一个乾隆为什么一直养着一个合身的原因!对于乾隆来讲,他也明白和珅拿着自己的权利以权谋私,以权谋利!手里面拿着那么多钱,有几分钱是干净的没有?丢了这个军机处大臣的这个帽子和尚,他能挣到几分钱,落破得,自己的下人还需要替他去张罗银两啊!所以乾隆后来一直留着和声,并且直到他死为止!乾隆做事情铺张浪费,花的钱更多,所以他就要养一个巨贪!贪官就是用来敛财的!

对于康熙来讲,他也明白自己天天搞事情,平定三番,平定台湾,这些东西都是需要用钱的,国库里面的钱已经打上了标签了,此时你想去拿那是不可能的,照道理这个时候国库里面的钱如此少了,那应该别去江南了!但是,康熙还不得不下一趟江南!

毕竟江南地区物产丰盛,鱼米之乡如此众多的资源代表的是白花花的银子!(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康熙如果不能稳定江南,就不能保证自己的这半壁江山里面的税负能稳稳地收到自己的手里面,他需要去出面去和那些地方豪强打点关系,让他们支撑自己的国家!

我已康熙必须得下江南,但是下江南花钱这怎么办呢?此时康熙想到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找自己的奴才。曹雪芹的家族虽然世袭的江宁织早,但实际上大家都明白他是康熙皇帝的包衣奴才,也就是康熙手里面的奴隶,康熙要他做什么,他就必须得做什么!所以康熙用曹雪芹家族的钱那是心安理得,其他的人根本说不了半句话,因为这说到底就是你自己家里面,你和你奴才之间的那些事情!你如果住到其他朝廷大臣的家里面,反而会惹的其他人非议!

其实,康熙住在曹雪芹的家里面,并不全是一件坏事!其实更多的是向外面传递一个信号,就是曹雪芹的家族我罩着呢,如果你们以后有什么事情尽量去找曹雪芹的家族去办事!

明白了吧,康熙虽然跑到曹雪芹的家里面去住了几天,并且让曹雪芹家族为此耗费了大量的营养,甚至不惜挪用库银,但事实上康熙给了曹雪芹家族一个天大的面子!就这身份不比和珅的军机处大臣的身份来的低!他给了曹雪芹家族一个恩典,曹雪芹家族可以利用这个恩典不停地去钱生钱,哪怕去摊钱去要账,那康熙都不会管你,甚至于地方上面的示例会因此乖乖的把钱交到你的手里面,这样的话你的家族就可以通过这个机会来大量敛财,事实上康熙在听说曹雪芹家族挪用银子以后也并没有直接斥责,而是表示自己能够理解,并且提醒曹雪芹的家族小心谨慎,最重要的是她把追究责任这个事情!直接给单方面的压制下去了!

就这恩典放在和珅的身上,我保证合身能够聚敛起半个江南的财富,但是,后来的事情表明曹雪芹家族此时的执政人太过于的无能!不仅没有把亏空的银量给补上,而且还在雍正时期把事情直接给办砸了,雍正身上用的那个绸缎查出来有质量问题!

亏空银两的事情没有跟你追究责任,这算得上是对你的恩典,但是你把自己的本职工作没有做好,这是你自己的事情!

所以曹雪芹家族的没落跟自己有关,康熙对于曹雪芹家族的处理,那已经算得上是仁至义尽,甚至于直接就是偏袒偏私了!


漩涡鸣人yy


康熙南巡,前后共有六次,时间跨度从康熙二十三年(1684)至康熙四十六年(1707),其中五次居住在江宁织造府,四次由曹寅曹家负责接待。


虽然南巡的主要目的是视察河工、治理水患,虽然在第二次南巡(康熙二十八年,即1689年)时康熙就下令,要轻车简从,不能奢靡太过,但是轻易不出的九五至尊驾临自己治下,各地长官哪敢轻易怠慢,此时只怕是争着赶着以取宠迎驾为荣,哪里还敢计较花钱的多少呢?

这是从江南官员的角度来说的。

从康熙的角度来说,明知接驾耗费巨大,但他还是愿意住在金陵曹家。

原因有三:

一、康熙与曹家关系太亲密,对曹家太过于信任和照顾,御驾驻扎到其他地方,估计安全也不会有问题,估计接驾的官员也会小心翼翼、周全侍奉,但到底不如住在与自己一起长大、情同手足的奶弟弟家,更加放心,也更加融洽无间、不受拘束一些。

这难道不是人之常情吗?

康熙与曹家的关系说来就话长了。

明朝天启元年(1621年),曹家五世祖曹世选曾为官在关外,因与后金努尔哈赤打仗失败被俘,成了满洲的正白旗包衣(奴才)。

后曹雪芹曾祖曹玺被顺治皇帝选为内务府二等侍卫,曹玺之妻孙氏被选为皇子玄烨的奶妈。

顺治十二年(1655),年仅两岁玄烨患上了天花(出痘),被搁置在西华门外的一座府邸中“避痘”,正是在在乳母孙氏的悉心照料下,濒临死境的幼年皇子才得以存活。谁能料想到,玄烨竟因此祸而得福——在顺治帝去世之前,在考量该立九岁的福全还是八岁的玄烨时,深受顺治信任、被其尊称为玛法((满语“爷爷”之意))的德国传教士汤若望,向顺治力荐已经出过痘的玄烨继任大统。

正是因为这种极为亲密的关系,康熙对曹家有很多照应照顾,从康熙二年(1663)开始曹玺任江宁织造,此后其子曹寅,曹寅之子曹颙、曹頫,前后四任长达五六十年担任江宁织造一职。


江宁织造府,名义上统属于内务府管理,实际上非常独立,掌管皇家御用衣物的制作、采办,油水极大,是个令人眼红的肥差;同时,还承担着替皇帝体察民情、刺探消息的重任,有直接向皇帝上密折的特权。


比如,现在我们就能看到好多曹寅具呈康熙的密折,上面康熙的批语非常口语化、贴近日常生活,由此也可以看出两人关系的亲密:


二、曹家迎驾是耗费巨大,以康熙之明,当然知道这一点。但是花钱多,随之而来的机会、油水也多啊。再说,终究是朝廷的银子,花在“朕即国家”的皇帝身上,用公家的钱,奉献表白自己的忠心,这种一本万利的事,曹家何乐而不为呢?


曹家迎驾花销巨大,在《红楼梦》中有很直接的映射对应。

脂评本第十六回,借赵嬷嬷之口说出贾府迎驾花钱如流水的事实:

赵嬷嬷道:“嗳哟哟,那可是千载希逢的!那时候我才记事儿,咱们贾府正在姑苏扬州一带监造海舫,修理海塘,只预备接驾一次,【庚辰侧批:又要瞒人。】把银子都花的像倘海水似的!说起来……”凤姐忙接道:【甲戌侧批:又截得好。“忙”字妙!上文“说起来”必未完,粗心看去则说疑团,殊不知正传神处。】


接着,还是借赵嬷嬷之口说出了众所周知的一个事实——甄家(又一个曹府的现实影子)独接驾四次,花钱如土泥,“罪过可惜”竟也形容不出。但这一切都不过是拿着皇帝家的银子往皇帝身上使罢了:


现实中的曹家自然知道这个道理,曹家知道,圣明无比的皇帝老子自然也不会不知。既然你知我知,大家都心知肚明,那还用顾忌花钱的事吗?


三、即使曹家亏空了,鉴于上面的那条原因,重情重义的康熙皇帝也会给人家曹家兜底、留后手、找出路的。


虽然曹家不会大吐苦水,但享受了诸多好处的皇帝决不会让曹家因此轰然倒塌。假如这样的话,不仅康熙自己于心不忍,还会伤害倒一干心腹的内心。

于是康熙还煞费苦心地让曹寅和自己的妻哥李煦轮流任两淮巡盐使这个肥缺,让李煦帮助曹寅弥补亏空;在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甚至还驳回了两江总督噶礼对曹寅的弹劾。在曹寅生病时,他派人快马送药慰问;曹寅去世,康熙十分哀痛,就先后安排他的两个儿子继任江宁织造,对曹家极尽照顾优待之能事。

只不过在康熙驾崩之后,新皇雍正登基,几经辗转曲折,曹家还是被查抄清算,走向了彻底败落之路。


《曹雪芹的生平与家世》(顾平旦、张书才、沈治钧)

《清史稿·圣祖本纪》


根芥微尘


康熙能够在哪个人家里住,绝对是给了他非常荣耀的事情,而再曹家的话,之所以能够有这一次机会,就是因为康熙从小就是一个孤儿,这在他的祖母和他的奶妈照顾下长大的,所以对他奶妈的感情是非常好的,而他奶妈就是曹家的主人。



像曹雪芹他们家这么富有,就是因为康熙给他们一个非常好的官职管理着,当时江南的制造,绝对是捞油水的大官,而且康熙住在他们家肯定是会给他们很多赏赐,同时有很多官员想要巴结他们也会给很多钱,自然是赚的比亏的多。

康熙不仅是知道自己会给他们带来很大消耗,但是也给他们很多机会,曹家已经是牢牢的把握住了。

康熙是一个仁明的君王。绝对不是一个普通的皇帝,在当时内外交困的情况下,自己才只是10多岁的小孩子慢慢地成长了起来。虽然在这期间是有了祖母的帮助,但是也是靠着自己成功的打败了鳌拜,同时消灭了外面的三番。


在文治武功方面可以说是达到巅峰,做人方面也是非常厉害的。而康熙之所以到这个地方,就是因为他从小就是非常的孤单,父亲死的早,而且母亲也是,自己从小还得了天花,多亏了祖母的照顾,而其中给他最大的温暖的就是他的乳母,也就是他家的女主人,一直不离不弃的照顾他,把他当做亲生的儿子,而康熙自然是把他当做亲生母亲一样,有着很深厚的感情。

在他乳母离开宫里之后,康熙经常是会想念他,于是就会出门走一走,看一下他这个乳母,然后住在曹家,而现在曹家可不是刚开始进宫的曹家,已经是得到了康熙很大的赏赐,并且给他们一个最容易捞钱的官职,那就是江南制造,当时江南是清政府最富有的地方。

三年清知府10万雪花银,但是和这个官职相比的话实在是太少了,最少每年也是要有这个10万的几倍。即使他们贪污被发现了,康熙念在他和乳母的关系,最终是选择了放弃他们,甚至到了雍正的时候也是这样子的,看他们府里那么繁华就可以知道他们是多么有钱了。

这在红楼梦里面都是有记载的,大家可以去了解看一下。


最帅汪公说


其实在这个话题上,倒也与现代职场的某些景象颇具类似,虽然年代相差数百年,但这种职场上的特殊文化是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改变的。

笔者曾经就职于某一家公司,上面有一个负责北方某一块区域的领导,每年的春节之前,公司的一个更上一级的领导都会来这个区域进行走访和工作,临走的时候都会跟我这个领导交代一句:当地的某个酒不错,春节回去帮我带点!这个公司领导说的这款酒确实不错,可我的领导也不傻,人家虽然只要了酒,但你送的时候能只把酒送过去吗?还得加点别的更多的东西!说白了,就是隐晦的索贿!


当然羊毛出在羊身上,我的领导也不会傻乎乎的拿自己的工资去买,也会利用公司的一些业务报销把这笔钱再冲回来,而报销过程中,报销流程中的一个签字领导恰恰就是要酒的这个,他能不给批吗?他心里很清楚,下面的人是用公司的钱来给自己带好处,可又不是花到别人的身上,好处落到自己手里,人家干嘛不签字批准?

康熙晚年的南巡活动,就与职场中的这种行为做法颇为类似,一代帝王谁不想花钱享受?身为清朝的国主,形象和价值引导还是要做的,奢侈的生活不敢以自己为主导,可下属的官员主动来承担这项任务,那就是另一回事了!我自己起带头作用不花清朝国库的钱,可现在手底下的官员拿自己的钱让我享受,这总可以吧?至于官员手中所谓的“自己的钱”,究竟真的是自己的俸禄,还是从其他地方搜刮挪用的钱财,大家都是心照不宣,反正康熙要过奢侈的生活,但奢侈的帽子可不能扣到他的头上。


或者更简单的说,康熙的庞大花费就是想挂到曹家的部门去报销!

六次南巡其中五次住到曹家,住的地方真的是曹家的住宅吗?其实不然!居住的地方实际上是曹家挪用公款搭建的行宫,只是美其名曰算到了曹家的住宅里,以此类推各种南方的奢侈开销也都是曹家利用公款来消费,地方财政被越蛀越空,而心知肚明的康熙却不与理睬,毕竟钱都吃到了自己的嘴里。康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曹家倒也贪得不亦乐乎。而这样的状态在目前很多现代公司都有存在,把更上面的领导服侍好,下面的各种小动作,上面的人也是视而不见。

当然,凡事也有栽跟头的时候,这个领导有爱好,并不代表下个领导也有同样的爱好,更别说被蛀虫蛀空的公司已经摇摇欲坠,下一任领导必须要给予救治。康熙死后上台的雍正面对着漏洞百出的账务,自然要给予彻查,雍正的心里也相当明白,这些蛀空的钱财究竟流到了哪里。父亲康熙的责任不可能追究,但下面的官员必须要给予敲打,既然当年你们主动背锅挪用公款,并把烂账留在了你们的名头上,那现在的你们就把吃进去的直接吐出来吧!虽然大部分的钱财没有吃到你们自己的肚子里,可谁让你们承担了这个责任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