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首發」曹妃甸:長長短短總相宜


「原創首發」曹妃甸:長長短短總相宜


取長補短在網絡上的大體詞解是: 吸取別人的長處,來彌補自己的不足之處。也泛指在同類事物中吸取這個的長處來彌補那個的短處。

三長兩短在網絡上的大體詞解是: 指意外的災禍或事故。借指人的死亡。有學者以為三長兩短指的是未蓋上蓋兒的棺材,因為棺材正好由三塊長木板、兩塊短木板構成一個匣子,以棺材來形容性命不保

然而,對於取長補短和三長兩短的這個詞,曹妃甸一直傳誦著一個特別有趣的故事, 至今仍被上了年歲的人口口相傳。

緊靠渤海灣北岸有個莊河堡, 小村不大, 依訴河邊而建, 只有七八戶人家, 因周圍是一馬平川的鹽鹼地, 沒有耕地可種, 居住在這裡的人們都以趕近海走河口打漁為業。

那時候, 還沒有成型的漁船到遠點的深海區域捕魚, 只是用小槽子(約三米左右的小船)在近海邊, 趁潮退打點魚捕點蝦蟹。

木匠始祖魯班在渤海灣北岸莊河堡開鋪教徒時, 開始在這裡設計並修造大漁船, 把造船的手藝教給了聰明的徒弟, 因為他娶了個帶孩子的媳婦, 所以他把本來造船時可以木板相連的技法改了一下, 硬是留了個縫隙, 讓繼子當了捻船的祖師爺。其實, 魯班在傳授技藝時, 也知道"教不會徒弟累死師父" 的道理, 教造船時他本想不留一手絕活兒, 可缺一塊板, 他也沒有想出好法兒來。

這一天, 第一條五丈五尺長的大船造好了, 但遲遲不能下水, 船面上有一塊三尺三的木板一直配不上。

魯班忙, 他顧不上, 徒弟們更配不上這塊板。

魯班忙啥呢?

莊河堡村張善人是魯班的朋友, 魯班剛來這兒時, 所有事情都是張善人辦的, 包括成親娶媳婦, 老哥倆處的不錯, 和親哥們一樣。

這幾天, 張善人突然病重, 而且病得不輕。魯班聞信後, 馬上放下手中所有的活兒, 天天陪在張善人跟前, 端藥喂水, 洗身擦背, 照顧得比親哥還親。

張善人有時清醒有時糊塗。清醒時和魯班說出了心裡話: "按海邊風俗, 人在百年後, 都是用磚石修個墓, 磚石墓又冷又潮, 想著就難受。"

聽了張善人的話, 魯班心裡挺難過, 他想: 怎麼讓大哥走著安心呢?

這時候, 造船的徒弟又來找師父魯班, 說:" 大船造個差不多了, 就剩主艙的一塊板, 我們咋裝也裝不上。"

魯班為這兩件事費著心思發著愁, 其實, 大船造好缺板的事他始終裝在心裡, 想了好幾天也沒想出好法兒來, 他對徒弟說: 先回去吧, 過幾天我教你們。

見張善人病輕了點, 魯班抽空兒回到家, 一臉發愁樣, 這兩件事還真把他愁倒了: 船上缺塊板, 張善人百年身後不願葬磚石墓, 可咋辦?

媳婦見魯班不吃不喝不開心, 也不整不明白是咋回事, 她小心地問: 啥事愁眉苦臉, 這麼不歡喜?

魯班看著媳婦, 不情願地把兩件發愁的事說了一遍。

媳婦樂了, 笑滋滋地說:" 我以為是多大事呢, 你咋聰時一時, 糊塗一世呀, 你忘了, 為了我要的板櫃, 你不是早早準備好了木料, 就是沒空做麼。"

魯班一拍腦袋, 也笑了: "對呀, 我咋把這事忘了?"

原來, 魯班媳婦一直稀罕個裝衣被和東西的大板櫃, 就像有啥東西迷上身似的, 整天不許見面, 見面就神神叨叨, 魯班禁不住她叨咕, 答應了她。在給別人做木匠活時, 他精打又細算, 在給東家省木材時, 魯班撿著東家用完的廢料中稍為好點的木料, 讓徒弟揀點還能用的, 好不容易鋸成了幾塊板子收拾了起來。

魯班起身來到屋後, 在一堆破爛中翻了半天, 才找到媳婦藏的木板, 他數了數, 一共五塊, 三塊長點的, 兩塊短點的。他迷著眼瞄了瞄, 伸手一比劃, 心裡算了算, 自個和自個說: 夠了夠了。

魯班讓徒弟把木料搬到木匠鋪, 他獨自上手, 上下量了尺寸, 算計了算計, 取直劃線, 從三塊長木料上各鋸下了一尺一, 讓徒弟將大船上缺口補上。

徒弟不明白, 問: 師父, 為啥不從一塊木板上直接鋸三尺三? 為啥從三塊木板上各鋸一尺一?

魯班笑了, 他一邊刨著剩下的木板, 一邊說: "大船上的缺口用一塊木板也可以, 但得按缺口做形狀, 又得砍又得鑿, 費工費時。我從根據三塊木板的形狀, 留足下一個要做得物件的尺寸, 各鋸一塊, 補在大船缺口應該是正好。"

然後, 他將鋸剩下的三塊長料, 一塊當底, 兩塊當側, 再用兩塊短板做前後, 一個木形的小屋就成了, 也就是現在大家常說的棺材。

魯班叫上幾個徒弟抬上剛做好的棺材, 來到張善人家, 他進屋把張善人背出來, 讓張善人看這口新棺材。

張善人勉強睜著眼看著, 哆嗦著手摸了一遍又一遍, 連聲說好。不到一個月, 張善人過世了, 魯班就用這口棺材把他下葬了。

後來, 不知過了多少年, 魯班的徒弟也都成了師父, 他們將祖師爺在木料加工中的取長補短和三長兩短的方法一直傳了下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