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筷公勺、戴口罩、勤洗手……疫情当前,肇庆市民养成了这些好习惯

公筷公勺、戴口罩、勤洗手……疫情当前,肇庆市民养成了这些好习惯

公筷公勺、戴口罩、勤洗手……疫情当前,肇庆市民养成了这些好习惯


疫情防控期间,

肇庆市民的自我防护意识大幅提高,

一些好的生活习惯正逐步养成,

从长远看对个人和社会都是积极的作用。

公筷公勺、戴口罩、勤洗手……疫情当前,肇庆市民养成了这些好习惯


看看大家都有些什么“改变”吧!

公筷公勺、戴口罩、勤洗手……疫情当前,肇庆市民养成了这些好习惯

上班族工作养成好习惯

工作交流保持安全距离成常态


戴口罩、测温、与同事保持沟通距离……

这已成为端州区委办工作人员杜哲锋

近期的工作日常。

新冠肺炎疫情下,杜哲锋工作所在的机关大院

采取了严密全面的防控措施,

切实保障办事群众和单位人员身体健康。


据杜哲锋介绍,机关大院门口的岗亭,每天都有两位保安给来访人员测温,无异常后才允许进入。该处岗亭原是智能管理,对有备案的车辆自行放行,但如今全部都变成人工管理,测温后再放行,确保安全。


公筷公勺、戴口罩、勤洗手……疫情当前,肇庆市民养成了这些好习惯


办公楼的大堂、走道、电梯、

卫生间等公共区域,都会有专人定时消毒,

电梯口设置了供人按电梯的纸巾,

一楼电梯处还设置了密封的口罩回收箱。

杜哲锋告诉记者,在上班前,

他们办公室号召各股室进行大扫除,

清洁人员也一天两次对公共卫生间、

洗手台等进行消毒。


公筷公勺、戴口罩、勤洗手……疫情当前,肇庆市民养成了这些好习惯

▲在沙湖社区居委会一小时报道室里,工作人员与报道人员保持距离。西江日报记者 潘粤华 摄


端州区黄岗街道沙湖社区居委会

在疫情期间也采取了周全的防控措施,

戴口罩成标配,

同事之间交流保持一定距离。


家庭用餐习惯悄然改变饭桌上多了公筷公勺


在这个全民“宅”家的日子里,

引发不少民众对日常生活“关键小节”的反思,

并逐步形成健康生活理念、

养成文明生活好习惯。


因为防控需要,

原本在家一天只拖一次地的

市民叶明女士如今也改为一天早晚各拖地一次,

有时候会使用扫地机器人,

但更多时候还是选择人工清扫。


公筷公勺、戴口罩、勤洗手……疫情当前,肇庆市民养成了这些好习惯

“之前在网上看到有人使用酒精清洁家居,但使用酒精需要注意很多事项,稍不谨慎很容易引发意外。”权衡之下,叶女士还是根据以往经验,交替使用某品牌的消毒液和地面清洁剂。


除了在居家清洁上的次数变多了,叶明女士还特别注重家庭卫生间的清洁度,“疫情期间,卫生间必须是早晚各清洁一遍。如今坚持一月有余,已经养成勤搞卫生的习惯了。”


突如其来的疫情,

也改变了大学生黄瑜瑾的吃饭习惯。

从疫情防控开始,

她勤于下厨,厨艺大增,

此外,一家人的饭桌上

也悄然发生变化:公勺公筷


“以前我们家也会偶尔使用公勺公筷,但并不成为约定成俗的习惯。但经过这次疫情,我们现在一日三餐都养成一菜一筷,一汤一勺的就餐习惯。”黄瑜瑾说。


公筷公勺、戴口罩、勤洗手……疫情当前,肇庆市民养成了这些好习惯


公筷公勺、戴口罩、勤洗手……疫情当前,肇庆市民养成了这些好习惯


单位饭堂用餐新风尚单独吃饭不交谈


经过此“疫”,

不少员工在饭堂用餐时,

养成了吃饭期间不讲话等良好习惯。


3月10日中午,在端州区一家企业,员工曾碧环代表部门从饭堂取回饭盒,然后由个人自行领取。她每次取餐前,都用消毒液对手部进行清洁。用餐在会议室,此前已做好通风,员工分散就座。


公筷公勺、戴口罩、勤洗手……疫情当前,肇庆市民养成了这些好习惯

▲曾碧环(右一)与同事就餐时保持安全距离,双方不说话。西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严炯明 摄


用餐前,

曾碧环用75%酒精对桌面和椅子进行喷洒消毒,

做足清洁工作后,她才脱下口罩就餐,

用餐期间也没有与同事进行交谈。


公筷公勺、戴口罩、勤洗手……疫情当前,肇庆市民养成了这些好习惯


傅瑶是肇庆端州供电局职工,

以前习惯于在单位饭堂就餐,

现在饭堂不开放,

只能在自己办公室用餐。


每次取餐回到办公室,她首先对手部进行清洁,然后用75%酒精消毒桌面,餐余垃圾也按照规定投放到指定回收点。往日,单位饭堂内就餐一张桌子最多坐着5位同事,现在在办公室内就餐,同事间自觉保持一米以上距离。

公筷公勺、戴口罩、勤洗手……疫情当前,肇庆市民养成了这些好习惯


公筷公勺、戴口罩、勤洗手……疫情当前,肇庆市民养成了这些好习惯

▲端州供电局饭堂员工正在打包饭菜让职工拿回办公室就餐。 西江日报全媒体记者严炯明摄


市民出行多了些防备工作开车前先用酒精消消毒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事态持续好转,

公共场所的人流量也逐渐增加。

记者观察发现,出行的人群基本都戴口罩,

相互间保持着一定距离。

这似乎成为了一种习惯。


公筷公勺、戴口罩、勤洗手……疫情当前,肇庆市民养成了这些好习惯


▲市民戴口罩出行。西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威豪 摄

陈芯燕是一名社工,疫情下仍然坚持开展各种社会服务。她之前主要是乘坐公共汽车出行,如今改为了骑行电动自行车或者乘坐滴滴。“自己骑车,感觉更加安心。”陈芯燕表示,由于服务过程中会接触更多的人群,所以每当回家,入屋时首先向手部、背包、手机等喷洒酒精消毒,然后把外套、鞋子放置在专门区域。对于不是很厚的外套,会直接放在洗衣机里清洗。

公筷公勺、戴口罩、勤洗手……疫情当前,肇庆市民养成了这些好习惯


公筷公勺、戴口罩、勤洗手……疫情当前,肇庆市民养成了这些好习惯

▲市民戴口罩出行。西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威豪 摄


黄三梅是一名退休人员,住在城东街道阅江社区江景花苑小区,平时外出主要场所是农贸市场。附近不远处有多个市场,她通常是步行前往。“看到人特别多的时候,我会避开,等一等或者直接绕路走。买东西时,一旦接触过东西,我会第一时间找地方洗手,仿佛更加洁癖了。”黄三梅表示,以前洗手洗得比较简单,过过水就算了,现在很注重洗手,基本上按照七步诀进行。

公筷公勺、戴口罩、勤洗手……疫情当前,肇庆市民养成了这些好习惯


战疫一线工作人员戴四层手套搞清洁


在战“疫”工作中,一线的工作人员

形成了良好的自我防护习惯,将病毒“隔离”。

3月9日上午,记者来到端州

一家安置集中隔离人员的酒店,

采访战“疫”人员的工作情况。


公筷公勺、戴口罩、勤洗手……疫情当前,肇庆市民养成了这些好习惯

▲韩汝池在询问隔离人员情况。西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丽娟 摄

韩汝池是端州城西社区服务中心副主任医师,正准备与同事上到酒店6楼,了解隔离者的身体状况。他们在做好一级防护的基础上,增加多一个Kn95口罩和一双手套,并戴上护目镜、脚套等。“隔离人员最多时超过130人,忙完要三四个小时,里外衣服全湿透,护目镜也变得朦胧。”韩汝池说,因出汗和长期戴护目镜、口罩等,在皮肤上勒出一道道痕迹。

公筷公勺、戴口罩、勤洗手……疫情当前,肇庆市民养成了这些好习惯


记者看到,

韩汝池和隔离者沟通时,

始终保持着一定的距离,

测量体温后,安慰他们调整心态。

“部分用过的医疗防护品,要进行消毒等。”

韩汝池对记者说道。


公筷公勺、戴口罩、勤洗手……疫情当前,肇庆市民养成了这些好习惯

▲韩汝池在做登记工作。西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丽娟 摄


酒店清洁工李丽婷,

她戴着手套、口罩,穿着高位水鞋,

对走廊进行清洁、消毒。

据她说,平时搞卫生只戴一只手套,

现在她戴了4层手套,

如果进入隔离人员的房间清洁,

更是防护升级,要穿上雨衣等。


公筷公勺、戴口罩、勤洗手……疫情当前,肇庆市民养成了这些好习惯

▲李丽婷在做好防护下搞卫生。西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丽娟 摄

在该酒店还有党员志愿者,负责送饭给隔离人员,为他们提供生活便利。市生态环境局党员志愿者冼智恒是其中一个。他告诉记者,为了做好防护,他每次送餐时都不与他人接触,直接将盒饭放在房间的凳子上,后按门铃提醒,并以最快的时间完成这项工作,做完后对全身进行消毒。

公筷公勺、戴口罩、勤洗手……疫情当前,肇庆市民养成了这些好习惯


西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潘粤华、夏紫怡、

严炯明、吴威豪、杨丽娟

通讯员 杨玉林、杜文广

校对 林雪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