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水利博物館尋找先祖足跡

五臺徐氏宗親徐茜走訪完保定軍校紀念館後,繼續尋訪先祖足跡,下一站去了保定水利博物館。

保定水利博物館尋找先祖足跡


清朝建立之初,以保定府為中心的畿南連年大水,對皇權統治構成直接威脅。

康熙中葉,朝廷屢派大員在華北修築堤防。到了雍正三年(1725年),“霖雨月餘,河水氾濫,東西南北四堤沖決如平地矣”。朝廷忙派怡親王允祥(也就是著名的十三阿哥)和大學士朱軾“查勘直隸水利”。

保定水利博物館尋找先祖足跡


清雍正四年(1726年)二月,直隸興修水利,怡親王允祥為加強華北地區治水的管理,建議“將大名道改名清河道,移駐保定府”,主要官吏為道員,別稱道臺,正四品,是省與府州之間主管河務的地方長官,“管轄苑家口以西各澱及畿南各河”,二十餘處州縣舊有管河同知、通判、州判、縣丞、主簿等員悉聽管轄,經“吏部議準”,轄保定、正定、河間三府,易、冀、趙、深、定五直隸州,仍管河務,這便是保定府清河道來歷。

保定水利博物館尋找先祖足跡


清河道署是清河道臺的辦公之所,歷史內涵豐富,清代清河道員在歷史上多為政清廉,有所作為。據記載,整個清代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各朝,共有111位清河道員在此任職,其中有方觀承、周元理、劉峨、周馥、楊士驤等9人直接升任為直隸總督。

1829年,五臺徐氏2股14世徐寅第升清河道,屢召對,皆稱旨。1831年,琦靜庵相國善為直督,奏令兼署直隸按察使。

保定水利博物館尋找先祖足跡


原址現改為保定水利博物館,並闢有清河道署展廳,目前進入展品徵集階段,2020年底前開展。但是由於年代久遠,且專業性強,行業性展館展品收集不易。

徐氏主動贈送家傳資料,博物館負責人十分高興。

徐寅第,字虎臣,山西五臺東冶人。歷任肅寧縣知縣、河間縣知縣、通永道道員、清河道道員、直隸按察使司按察使。一生為官清廉、實心任事,地方縣民皆欣欣額手。

徐茜,山西五臺大建安村人,五臺徐氏9股20世,1971年生於河北,幼居保定,青年遷石家莊,現在北京工作。原華北電力學院子弟,曾就讀於河北小學,保定三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