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打工潮”到“返乡潮”,对此你怎么看?

多彩小王子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大量的农民工兄弟姐妹进城务工,来改变自己贫困的生活。刚过完春节,人们已陆陆续续的出门去打工了,希望早点出来,能找个合适的工作。人们纷纷进城淘金,来改变自己的人生。就形成了“打工潮”,车站,广场都成了人的海洋。

进了城后,发现城里不是到处都是黄金,合适的工作好像都跟自己没有缘分,出现了找工作难的现象。

昨天晚上,几个朋友在饭店吃饭,坐在邻桌的一个大哥,默默地喝着闷酒。经聊天才知道,大哥下午就跟老板说不干离职了,(属于工地上的活,都不签劳动合同的。)工资低,开销大,工作时间长,一天200块钱,工作10个小时,下雨天也不能干活,没有工资的。一个月也挣不了多少钱,还不如在家附近做呢,还能顾家,开销也少,就打算回家了。

找工作难:随着社会产业的升级,智能化,机械化,用人量在减少。国家对环境污染大的企业的整顿,让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搬到了国外了。一些农民工学历低,又没有技术更难找到合适的工作了。近几年,建筑行业的减少,及对人才要求的提高,农民工在工地上也不好做了。

消费高:现在房租,生活费都特别高。以我的实情说明一下,房租,1800,不包括水,气,电的费用(老婆带孩子),在外面干活,午饭15元,晚饭20元,一天一包烟15元。就我一个人的生活费就1500了,所以辛辛苦苦的,到月底又都用光了。有时特想带着孩子老婆回老家了。

农村的发展:现在农村也有了很明显发展,也带动了一些就业机会,所以一些人想回农村发展了。

网络经济对实体经济的冲击,也减少了用工人数的减少。

从“打工潮”到“返乡潮”的转变,也说明了我国整体经济水平提高了很多。希望已返乡的兄弟姐妹们,都能找到合适的工作,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猪八戒yes


农民工是应该要回家了。我是69年生的,在89时,参加高考,没有考上大学。在家呆了一年,就出来打工了。先出来在工地上做小工,才12块钱一天。差不多干了一年,在工地上又累又晒。

到第二我就进了个台湾人开的球厂,当时是民工潮,干12个小时,两班倒,才200-300元每月。我干了两年就没有干了。又出来在工地上做。其间又进了几个厂,还在厂里找到了老婆。

我在广东这边打工,被查暂住证的治安队的抓过。我打临工也打过,开店子也开过,用摩托车拉客也拉过。

我在广东打了20多年的工了,家里的房子也修好了,我也从以前的几百块钱每月,到现在的6000-7000多元每月。我也见证了珠三角,从民工潮到民工荒。

现在也到了50岁了,因为都是12个小时,两班倒的厂。受不了了,特别是上夜班不行了。所以明年我都要回家了,不出来打工了。


农民工九叔


打工潮,穷一代的悲歌。

以前在农村,做一年没几个钱。吃没问题,但在农村生活,没现金。打工除了吃,有现金。这是绝大多数打工者出来打工的目的。

经过了几十年改革开放,我这当年的热血青年,也50多岁了,身体熬不住了。第一代打工这批人,也差不多,熬不住了,身体老化,没办法对付工厂的工作了。

穷一代辛辛苦苦打拼,养育了穷二代。

现在这代年轻人,吐槽996。他们是没办法理解,加班三个通宵是什么感觉了。吐槽996的他们,不会像当年的穷一代那么拼命,他们也不会去乏味,辛苦钱少的工厂打工了。

年轻人不愿意去工厂,就没打工潮了。

老家伙身体老化,没法继续在工厂做,只能回老家,就有了回乡潮。!!

说中国人勤劳,也就是60,70这代人,说现在这个国家有钱,也就是60,70这代人,拼了老命挣下来的。

这代老去,这代回乡,从此中国人再也不会拼老命赚钱了。


春暖花开003


1,现在外面的房价和物价,让我们农民工待不下去了。工资少,租房高,生活成本大,我们农民工不怕背井离乡,怕的是赚不到钱。

而现在工厂招19到35岁以内的,这就剔除了一部分人,另外有些还招聘有经验的,这就又剔除了一部分,每天12小时上班让一部分人让人害怕,再者3000到4000的工资根本没吸引力,福利待遇又不好更要走一部分,车间环境不好更没人,所以农民工还不如回家找散活儿干。

2,农民打工挣不了几个钱!我在东莞二十三年了有什么用,在外打工千万别太久,要不回家好像走亲戚一个样,外面不是家,回到家也不像家,回到家里,村里好多认识的老人不在人世了,没见过的年轻人又不认识,这里到底是我家还是亲戚家啊,漂流不定人生,一言难尽!

3,60后70后老了干不动了,80后孩子已经十几岁了需要回家带着,90后00后不屑于工厂8小时的工作,说白了像坐牢一样。最重要的是:中部地区经济渐渐上来了,沿海地区的待遇相对来说没多少优势了。除去高昂住房吃饭成本,一年下来实际结余不会比在老家多多少。


爱旅行的汪星人


作为一个农村土生土长的我来说,很有感触这些年的变化。

我是80后,但是父辈那代人当时因为种田没钱挣,农村没活干,很多人都选择去沿海城市打工,开始可能村里面只有那么一两个人出去,但是随着他们在外面找到了工作,过年回家就会带着邻居们一起出去打工,随后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就跟着出去了,虽然大多都是进厂打工,但是对于农民来说已经非常满足了,至少每天有活干月月都有工资拿,而且看到了外面的一些新事物。

基本上那时候同村的父辈都出去打工了,留下来的大多是老人和孩子,平时也就暑假和过年的时候家人们能够聚一下。

但是近些年哪些早年出去打工的农民开始陆陆续续返乡了,有些在城市里买了房子,有些在农村修了新房子,然后选择在老家城市找了份工作做,出现这样的情况我觉得很正常,我叔叔就是当年出去打工现在回老家了,给儿子在城里买了个两居室,然后在乡里修了个房子,目前在老家做保安,一个月3000元挺满意的,他自己已经50多岁了,外面很都公司都不要这个年龄的人,而且他自己也干不动了想回老家,加上这些年老家的就业岗位也逐渐增多,而且奶奶爷爷年纪也大了,中国自古就是百善孝为先,回老家也是方便父母以后照顾。

在我们村返乡的大多是父辈那代人,他们在外面工作了快20年,挣了一些钱,有些给子女买了房子,有些在乡里修了小别墅,都算是荣归故里。


楼盘网


大家好,我是苇是,我坐标上海郊区农村,我来证明返乡潮是真实的,我这里的农村靠近就业密集区,房屋出租生意一直很好村里每户每月的租金收入普遍过万,但是最近发现村里停的汽车明显变少,有不少家都在门口挂上了有房出租的牌子,这在前几年是没有过的事,房间一直很抢手,没什么空窗期,这次说明人确实是变少了,这还只是农村而已,租金价格比起高楼房便宜很多,即便如此人还是变少了,很明生活显成本太高,收入覆盖不住就返乡了,要么就是就业岗位变少了,覆盖不住那么多人。其实现在只是开始,未来就是常态化的这种情形,再没有以前那种热闹了,繁荣逝去,习惯就好了。


小薇情感信箱


大家好,我是小虎。

从打工潮到返乡潮的看法和见解,以下内容就是小虎队这个问题的见解,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问题一:打工潮

大家好,我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村人,对于打工潮我有非常有经验的说,以前都是靠农民出去打工养家的,因为我也是一个打工族,也很朴实本分,每次出去打工回来拿不回来钱,到底是什么原因的,下面我就跟你们来分享下,就是每次出去打工的时候,发了工资就要往家里打一些钱,自己就留下那么一点点的生活费,到最后来也没剩下多少存款,只是因为外边的城市开销实在是太大了,随便找一个房子租吧,最少也要六七百,生活开销也很大的,吃顿饭最少也要十几二十块钱,一天也就一百两百的,除了花销,再给家里打的那些,自己也没剩下多少,然后就是每个月的工资老板也不是给清,到年底老板,总是说上边没给我结清,我也没有那么前给你们啊,所以每次到年底也没有剩下什么钱。


问题二:返乡潮


一:对于返乡潮的看法我就来跟大家们说一下,在我的想法和看法就是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有的人就是这样的,感觉自己没挣到钱就不回家过年了,这样的想法是不对的,就是在没钱也要回家过年的,因为长时间没在家,在没钱也要回家陪陪家人老婆孩子,但是醉重要的是回家陪陪,生你养你的父母,父母一把屎一把尿的,把你拉扯大真的不容易,所以说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这才是正确的选择。

二:对于这个问题见解二,就是有的人在外边打拼的时候挣到钱了回到家,总是耀武扬威的,椰果也有好的,在外边打拼回来的,是大老总了回来的时候也不会忘记村里的父老乡亲。

还有最可恶的人就是打拼回来的人,仗着自己挣到钱了,回到家就是在大街上横着走呢,到处打压别人。

以上的就是返乡人的看法和见解。


以上问题就是小虎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和理解,有说的不对的地方,欢迎在下方评论留言,谢谢大家了,在这里小虎也祝你们大家,有数不尽的财富,笑口常开,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回家陪陪老人。


小虎走乡村


首先声明立场,我自身阶级不高,所以不会用那些高高在上的眼光去审视这个问题,一切从现实出发。

必须说的是,这个情况事实存在,农民工很多都在家门口就近消化了,不需要再跑很远去工作谋生了。我就是农村人,接触到的农民工很多,这些都是我的所见所闻。我家里的一些亲戚从18年初就在本县上班了,县里从去年起就多了很多厂子,在这些厂里上班,一个月大概3500-4500左右,而且保三餐食宿,有五险一金,人都是会算数的,算来算去在这些厂里上班,比在沿海地区上班要划算很多,最重要的是顾到了家庭,起码自家孩子不再是留守儿童了,所以很多人就选择了在本地上班。

过年在家我分析了一下这个问题,大概得出了这些结论:

1.农民工返乡潮和经济的大环境有关,是市场的选择。一线城市和其城市圈,这些年吃了太多改革的红利,富集了太多的资源,确实很有竞争力。但近些年的房价和房租疯涨则大大的削弱了这种竞争力。当大家都在集中讨论一线城市的房价上涨是否会导致人才流失时,我心里就想,不管人才是否流失,大规模的企业出逃是肯定的。因为房价和房租上涨,最终会摊派到企业头上,房价和房租上涨,影响的不止是个人,还有广大的企业。为了躲避飞涨的人力成本,很多企业肯定愿意选择下沉到3-4线的地方。

2.产业从沿海转移到中部,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是几天的事,也不是几年能完成的,需要政策的支持。希望从产业转移中分一杯羹的人,需要及早布局。

3.即使是产业在发生转移,能转移的产业也是有限的。只有那些真抓实干,渴望接受转移产业,而且有一定基础的地区,才有资格接受转移的产业。我家乡处于中国的中部,是人口密集的地区,劳动力丰富,而且近些年县里面对招商引资和基建十分重视,所以我们能吸引到一定的企业;人口资源不足,或者经商环境差的地方,未来依然不乐观。

4.对个人来讲,转移的产业大部分都是制造业,制造业从业者,且对在外漂泊感到疲惫的人,可以考虑回家就业。不在制造业中的人,比如金融互联网行业的人,可能还是要呆在大城市,因为这些产业只有在大城市才有存在环境。


湖北田野上


我是一名80后,记得上小学时,村里有人在外打工,可以穿干净漂亮的衣服,月月可以领到工资,看到城里干净的街道,高楼大厦,一辆辆小轿车穿流不息。对城市充满了无限向往。终于不再满身泥土,天天想着什么时候才能离开这又破又旧又脏的农村啊。这时大量的年轻人来到了城市,一股打工潮,蜂拥而至。


这么多年过去了,一切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随着农村的乡村振兴,农村的环境越来越好,一条条乡间小路,干净整洁,一座座小楼不亚于城里的大别墅,就业机会也大量增加。随着经济的发展,城里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房价物价越来越高,农民工的工资也越来越承受不了,都有了回乡的打算。


近几年,国家对农业农村的发展更加重视,多种政策补贴,也吸引着很多人回乡创业,很多年轻人在城市呆久了,厌倦了城市生活,换一种生活方式,又开始向往农村生活,所以又有了返乡潮。


耕耘人生


这个问题非常严重!不要轻描淡写!先说民工返乡干什么呢?种田?绝对不可能!再说为何返乡呢?首先不得不承认中国较大的工场在前两年就因为无法支撑而没啦。只有成本低的小厂或私人加工。现如今连小厂及私人加工都无法支撑又何来条件供农民工呢?水不涨船又怎么会高呢?再者房产处于瘫痪状态,农民工又去哪里做工嘛?其实这只是问题的开始!问题的表面。如果继续下去,房产断供,车贷断供,信用卡越陷越深,消费水平高居不下,哼!不敢想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