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南山的兒子用愛馬仕被非議,我開始同情評論區罵人的網友了……

01

近日,鍾南山院士又被推到了風口浪尖。只不過這一次,不是因為疫情。


鍾南山的兒子用愛馬仕被非議,我開始同情評論區罵人的網友了……

隨著大眾對他的好奇,越來越多的採訪資料被挖了出來。其中就有一段8年前的紀錄片《中國人物誌》

片中,當時已經享譽全國的鐘南山院士夫婦,還是住在廣東一套不大的房子裡。


鍾南山的兒子用愛馬仕被非議,我開始同情評論區罵人的網友了……

房間裡陳設樸素,夫人李少芬還“就地取材”,拿著鍾老的獎盃當果盤用,招待客人。


鍾南山的兒子用愛馬仕被非議,我開始同情評論區罵人的網友了……

看到這裡,大家的評論還是正常的。

但是當節目採訪鍾老的兒子鍾幃德時,評論畫風就跑偏了。

片中的鐘幃德侃侃而談,聊起了父親對自己的教育理念。

這本來是值得我們普通人參考的寶貴經驗,但是有些人的眼球,卻被他的愛馬仕皮帶“粘牢”了。


鍾南山的兒子用愛馬仕被非議,我開始同情評論區罵人的網友了……


兒子的愛馬仕皮帶好扎眼。

兒子有點不樸素啊。

兒子還戴愛馬仕皮帶,估計真的是領導。


鍾南山的兒子用愛馬仕被非議,我開始同情評論區罵人的網友了……

總結上述的言論的中心思想,還不就是三個字,“你不配”

可是,為什麼鍾幃德就不能用愛馬仕皮帶?

撇開鍾老的名望不談,他的兒子鍾幃德其實也是業內有名的專家。

鍾幃德,是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的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國家級百千萬人才,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也許有人會不屑一顧,還不都是沾了老爹的光!還真不是,鍾幃德是泌尿外科方面的專家,和父親鍾南山完全是不同的研究領域。

因為鍾幃德的突出貢獻,他曾經獲得中國泌尿外科最高榮譽“吳階平泌尿外科獎”,還與中國科學院生產出首臺國產膀胱熒光鏡。

如果說這樣一名德才兼備的專家,還不配一條名牌皮帶的話,不知道還有什麼人能配了。

02

蘇東坡是宋朝有名的大文豪,才思敏捷,好友眾多。相傳和他“最鐵”的當屬敦厚老實的佛印和尚。


鍾南山的兒子用愛馬仕被非議,我開始同情評論區罵人的網友了……

有一次,兩人相約在林中一起打坐。

佛印看蘇東坡姿態莊重,說道:“觀君坐姿,酷似佛祖。”

蘇東坡聞言後,心中大喜,於是調笑佛印說:“大師坐姿,活像一坨牛糞。”

佛印聽了,只是微微一笑,然後平靜地說道:“我看你卻像一尊佛”。

蘇東坡聽完後覺得自己贏了佛印一回,暗自得意,興高采烈地回家了。

蘇東坡有個妹妹,名叫蘇小妹,也是有名的才女。聽蘇東坡說完此事後,反而對著洋洋得意的哥哥說:

“哥哥,你又輸了一回。佛家有經雲:心有所想,目有所見。佛印心中有佛,所以看你才像佛;而你看他像一坨牛糞,說明你的心中是一坨牛糞呀!”

蘇東坡聞言後,頓時面有愧色。

這個故事,說明一個道理:

“你的內心是怎麼樣的,你看到的世界就是怎麼樣的。”


鍾南山的兒子用愛馬仕被非議,我開始同情評論區罵人的網友了……


03

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取決於自己內心的投射。

心理學上有一個非常著名的測驗,叫做“羅夏墨跡測驗”,由瑞士精神科醫生、精神病學家羅夏在1921年試驗的。

在實驗中,羅夏編制了一種測驗人格的方法。

測驗的材料由10張不同顏色的墨跡圖組成,而且都有一定的順序。


鍾南山的兒子用愛馬仕被非議,我開始同情評論區罵人的網友了……

實驗人員每次出示一張,同時問被試驗者:

“你看這像什麼?”

“這讓你想起了什麼?”

讓被試者按照自己所想象的內容自由地描述。

實際上,這些墨跡圖片本身並沒有任何寓意。被實驗者所看到的一切,都是他內心想法的投射,這在心理學上被稱為“心理投射”。

通俗點說,我們每個人,都是通過內心的“濾鏡”,看待外界的事物,並賦予它們各自的含義的。

心理學家榮格就認為:

“心理投射是一種抵抗焦慮的防禦機制,其表現就是把一種存在於自己身上的品質或態度潛意識地歸答於另一個人。”

心理投射,通常都是無意識的,存在積極和消極兩個方面。

積極的投射,有點類似於“吸引力法則”,優秀的人總會惺惺相惜。

消極的投射,則是人們容易把自己身上的消極情緒,投射到外部世界上去。比如一個脾氣暴躁的人,反而會指責是對方不好,讓自己忍不住發火。

所以,那些高喊“你不配”的網友,實際上是感覺自己配不上美好的事物吧?

04

消極投射的最大害處,不僅僅是對單獨個體產生的影響。

最可怕的是,消極投射會影響和你最親近的人,尤其在父母對孩子的教育中。

根據自我實現預言理論,

如果一個人對另外一個人懷有某種預期的適合,這種預期將會不自覺地引導著這個人對另外一個人的行為,這一系列的行為將最終導致另外一個人也朝著這個原先的預期前進,致使這個語言得以實現。

舉個例子,每年幼升小的入學季,都會有媽媽擔心自己孩子的分離焦慮。

如果媽媽過度擔心,這種消極投射和預期,會讓媽媽對孩子的行為,就會不由自主地將孩子引導到消極的方向。

比如媽媽總是問,幼兒園好不好啊?有沒有人欺負你啊?飯菜愛吃嗎?過度的焦慮被孩子感應到了。

時間長了,孩子就會收到媽媽的心理投射和暗示,出現各種媽媽擔心的行為,反過來印證媽媽的最開始消極投射了。


鍾南山的兒子用愛馬仕被非議,我開始同情評論區罵人的網友了……


所以說,下次你對事物產生了想法,不妨多問問自己:

這個想法是消極的,還是積極的?

為什麼我會產生這種想法呢?

這個想法產生的根源是什麼?

這是重新認識你自己的過程,也是自我覺知、提升自我價值感的過程。雖然痛苦,但是值得。

對許多人來說,現代生活都是一種懲罰,一種必須忍受的生活之惡。

對於大多數普通人來說,繁重的職場工作,還不完的房貸車貸,數不清的育兒焦慮,隨隨便便哪一座大山,都會壓得自己喘不過氣來。

但是,吐槽和單純地情緒發洩,解決不了任何問題。還不如釐清自己的心理投射,接納自己的負面情緒,並努力從中獲益。


鍾南山的兒子用愛馬仕被非議,我開始同情評論區罵人的網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