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看待西安市建成區終於達到了唐長安城的規模?

瀛史拾貝


昨日,西安正式公佈了2019上半年度經濟“成績單”。從總量來看,這份成績單表現並不搶眼,呈現總體平穩的運行態勢。

初步核算,上半年全市實現生產總值(GDP)4142.34億元,同比增長7.0%。其中,第一產業增長4.5%;第二產業增長8.6%;第三產業增長6.1%。

而把數據維度擴大到全省範圍來看的話,延安、安康、銅川三市名義增速均超過14%,實屬不易。寶雞增速明顯低位,咸陽則繼續保持負增長。

2019上半年陝西各市地區GDP數據/故何瀟

工業經濟增勢平穩,新動能持續發力

上半年西安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7%,比一季度回落3.3個百分點。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增長11.1%,佔規模以上工業比重為61.6%,佔比比一季度提高2.0個百分點。

高技術產業總產值增長17.5%,快於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6.9個百分點;戰略性新興產業總產值增長14.1%,快於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3.5個百分點。

1月-5月,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9.9%;利潤總額下降11.4%,營業收入利潤率為5.1%,比1月-2月提高0.9個百分點。

建築業增速加快,簽訂合同額大幅增長

上半年,全市建築業增加值459.81億元,同比增長10.1%,比一季度提高1.0個百分點。資質內建築業企業完成總產值1882.57億元,增長15.5%。資質內建築業企業簽訂合同額8871.34億元,增長29.5%。

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下降1.1%。商品房銷售面積1154.34萬平方米,下降7.9%,其中,住宅銷售面積933.12萬平方米,下降10.8%。

投資增速高位回落,基礎設施投資增長17.1%

上半年,全市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同比增長2.2%,比一季度回落9.7個百分點。其中,基礎設施投資增長17.1%,民間投資增長5.3%。

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同比下降31.7%;第二產業投資增長6.4%,其中,工業投資增長5.6%;第三產業投資增長2.0%。工業投資中,高技術製造業投資增長10.1%,快於全市固定資產投資7.9個百分點。

消費增長有所回升 網上零售較快增長

上半年,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310.44億元,同比增長5.9%,比一季度提高0.3個百分點。其中,限額以上企業(單位)消費品零售額1158.01億元,同比增長0.4%,比一季度提高0.2個百分點。

在22個商品大類中,13類商品零售額保持增長,其中,中西藥品類增長24.7%,傢俱類增長24.5%,金銀珠寶類增長22.5%。

西安大悅城

上半年,限額以上企業(單位)通過公共網絡實現的商品零售額198.61億元,增長18.6%,快於全市限額以上零售額18.2個百分點。

部分看點

農業生產。種植業生產形勢良好,蔬菜種植量價齊升,瓜果普遍豐收。上半年蔬菜產量145.47萬噸,增長1.8%;水果產量14.38萬噸,增長5.6%。豬肉價格連續5個月上漲,豬糧比持續攀高,達7.95∶1,養殖效益好轉。

市場物價穩。上半年CPI同比上漲2.4%,比1月-5月提高0.1個百分點,低於近兩年2.7%的最高漲幅。商品零售價格上漲1.7%,比1月-5月微漲0.1個百分點;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漲幅與1月-5月持平;購進價格漲幅比1月-5月回落0.1個百分點。

投資增長高位回落。上半年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2%,比一季度回落9.7個百分點。其中工業投資增長5.6%,回落4.2個百分點。

工業增速穩中趨緩。上半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7%,比一季度回落3.3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增長10.6%,比一季度回落4.0個百分點。小型企業貢獻不足,對全市工業增長貢獻率15.5%。

經濟結構。上半年高技術產業產值增長17.5%,快於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6.9個百分點;高技術製造業投資佔工業投資比重達到41.8%,增長10.1%,增速快於全市投資7.9個百分點。

1月-5月,規模以上科技服務業、生產性服務業、文化產業企業營業收入同比分別增長21.4%、14.7%和26.1%。工業新產品隨著產業的轉型升級,產品的更新換代加快,產量保持快速增長,其中鋰離子電池、單晶硅、光電子器件分別增長28.1%、15.6%、32.0%。

創新活力。科技研發投入增加,1月-5月,規上工業企業研發費用支出增長37.7%,規上服務業研發費用支出增長61.8%。金融機構存貸款餘額43485.46億元,同比增長10.1%;新增境內外上市企業5家,其中,科創板上市2家;新增新三板掛牌企業5家。

新開通4條國際航線和3條國際貨運航線,獲評“2019國際物流大通道建設突出貢獻城市”。中歐班列“長安號”開行達846列,是去年同期的1.6倍。


長安趣多多


這問題不想回答,我只想吐槽兩點。1,城市管理者對於城市規劃和發展方向盲目,沒文化的設計規劃導致現在很多原有古建築大量被拆除,我們再去國外尤其是歐洲某些國家的城市去看的時候,很多地方都在保留古建築的同在老城區旁邊另起新城,這樣的設計可以更好的保留一個城市的過去,也能更好的展現它的現在,而我們國家沒有。原址上重建一般多見於戰爭或其他原因導致城市被廢棄必須重建。而改革開放後,這種拆舊建新的方式在國內很多城市中存在。每個城市有每個城市的歷史和獨特的地域文化傳承,這種傳承最重要的一部分就體現在這個城市的古建築上。西安不是上海,北京。北京也不是上海,西安。上海更不是北京,西安。正因為各不相同,所以在城市規劃上一定是因地制宜的設計規劃。而看看我們的城市發展,尤其是近幾年,新建的地域性差異化的建築越來越少,而能代表地域性的東西都是原來保留下來的。這個不能不說是我們這幾年的城市發展中的慘痛教訓。2,一中的這些話是03年上學時候的一些看法,這幾年的變化更印證了我當年的一些觀點。


自由自在183994711


唐長安城面積84平方公里,如樓主所述,今年西安建成區面積終於超過唐長安城了,西安也確實夠小了,排名全國第150名左右,城市規模與大城市鐵嶺相當,祝福西安早日進入全國前100名行列!





冬夜裡的暖


唐長安城經過眾多專家學著分析,並沒有現在網絡宣傳的那麼大,唐朝時百萬人口純屬子虛烏有。根據記載唐朝時天子九逃,因為長安缺糧,有長安附近遭受旱災和蝗災的記錄,最困難時蝗蟲都被吃光。百萬人口的城市,首先長安解決不了水的問題,百萬人口需要多條河流解決用水及排汙,灌溉問題,長安不具備。從考古發現上,西安附近發現最大的古糧倉僅有十幾萬石,然而西安相鄰的洛陽含嘉倉藏糧可達到1000多萬石,根據唐史記載玄宗時期,洛陽佔國庫藏糧百分之九十以上。沒有足夠大的糧倉和糧食生產怎麼養活百萬之眾?有人算過西安需要幾千輛馬車日夜不停的從洛陽運糧,因為洛陽除了處於糧食主產區,還有京杭大運河的漕運保障。即使如此,還需要上千輛馬車不停的從長安往外拉糞,就算全部做到,長安依然會臭氣熏天。長安人能忍得了臭氣,穿衣問題又如何解決,我們都知道陝北和陝南開國前都是國民黨不稀罕去的貧困山區。這些這些地方根本沒有足夠的物資和布匹支援西安。所以說種種跡象表明長安不可能有百萬人口。


洛囈羽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011年4月27日公佈)星期一。(動態專題)中外媒體中華行。西安世博會、西安概況。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門戶網站,www.scio.gov,cn西安,古稱長安,是舉世聞名的世界四大古都之一。居中國四大古都之首,是中國歷史上建都時間最長,建都朝代最多,影響力最大的都城。有十三朝古都“美譽”。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中華民族的搖籃,中華文化的傑出代表。、、、西安在“史記”中被譽為金城千里,天府之國。有3100多年的建城史,和超過1200年的建都史。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四個朝代“周、秦、漢、唐”均建都於此。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最早確定的“世界歷史名城”和國務院最早公佈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漢唐時期西安是對外交流的中心,是當時最早超過百萬人口的國際大都市。在其發展的極盛金階段,一直充當著世界中心的地位。吸引了大批外國使節,於朝拜者的到來,“西有羅馬,東有長安”是其在世界歷史地位中的真實寫照。“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西安向世界展現了文明中國擁有的自信、開放、大氣、包容的民族精神,鑄造了炎黃子孫永遠為之自豪的文化高地。、、、“一坐城市的歷史就是,就是一個民族的歷史”,西安這座中國歷史文化的首善之都,以世代相傳的雍谷,儒雅、滿腹經綸,博學智慧,大氣恢弘,成為中國歷史的底片,中國文化的名片和中國精神的芯片。、、、當今的西安是中國七大區城市中心城市之一,亞州知識技術創新中心,新歐亞大陸橋中國段和黃河流域最大的中心城市,中國大飛機的製造基地。、、、西安是中國高等院校最為集中的城市之一。科技實力僅次於北京上海居全國第三,西安是中國中西部地區最大最主要的科研、高等教育,國防科技工業和高技術產業基地。電子信息產業基地。航空航天工業的核心基地,是中國科技實力最強,工業門類最齊全的特大型中心城市之一。是活力四射的內陸新特區。中國中西部和北方內陸地區的金融中心。交通中心。全國科技技源統籌試驗特區以及關中—-天水經濟區的核心,國家賦予西安的定位是建設現代化的國際大都市。現如今,西安是國家副省級計劃單列市和國家中心城市,國家要把西安建設成直通中亞、中東、歐洲國際化交通樞紐。


白石61


講個笑話:鳳城一路,二路,三路...十二路。

科技一路,二路,三路...六路。好有文化底蘊!!!


黑白彩虹喲


唐代也有霧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