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不乐意自己孩子坐教室最后一排,最后一排都是差生吗?

二帮


看到这个问题,我回想起了我上学时期,从小学到大学,我只在高中和大学有坐过最后一排,我先来说说我的感受。

高中为什么坐最后一排:

虽然我高中就读的学校并不是很好,但是在班上算是成绩比较好的,所以所坐的位置也一般都算是比较好的位置,基本上都是坐在第三排的中间位置附近。

而我之所以会坐到最后一排,是因为高中学习比较累,然后晚上也经常会学习到深夜,所以白天容易犯困。为了防止上课时候睡觉,我就私自去到最后一排,然后站着上课,班上也有另外几名同学也是这样子。

高中时期坐最后一排,其他方面并没有什么影响,因为做最后一排的基本都是上课看小说的同学,对我没有造成什么影响。

大学为什么坐最后一排:

大学时候每个人的座位是不固定的,想坐哪里都可以,我之所以会选择做最后一排,就是因为有些课是不想听的,和其他同学一样坐在最后一排玩手机或者是看其他的书籍。



对于家长不乐意自己的孩子坐最后一排,最后一排是否都是差生,我来谈谈我的看法。

01

坐最后一排有哪些劣势?

很多家长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坐在班级的最后一排,因为坐在最后一排常常会被认作是比较差的学生。

那么坐在最后一排有哪些劣势呢?

第一、很难引起老师的关注

老师一般都会把注意力放在前排的学生身上,这样一来,坐在最后一排的学生很容易被老师忽视,学生自身也感受不到被重视。

第二、容易开小差或者偷偷干其他事

坐在最后一排老师一般注意不到,属于是比较“安全”的位置,所以这种“优势”使得学生容易开小差或者偷偷去忙玩。

第三、学习氛围不好

最后一排的学生,一般也都是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好学生基本都坐在前排。那么坐在最后一排的位置,周围的学习氛围都不太好,而且上课有些同学会悄悄说话,影响到孩子听课。



02

哪些同学会被老师安排在最后一排?

老师在安排座位的时候,确实是会考虑到学生成绩这一方面,但也会考虑其他因素,比如身高、上课表现等。

老师一般会把学习成绩较差、身高较高,然后上课比较爱讲话的同学安排在最后一排,老师,这样安排也是在为全局考虑,因为一个班几十个学生,要照顾到大多数人。



03

最后一排都是差生吗?

我认为不能说最后一排都是差生,只能说他们成绩较差,不能代表他们未来就一定会是个不优秀的人。

要对他们进行一定的引导,而不是一味的贬低和排斥。

04

老师怎样安排座位比较合适?

老师不能一味的将学习差的学生安排到最后一排,这样他们是很难有翻身的机会的。

最后一排的位置应该要轮流来坐,为了防止最后一排的学生贪玩、讲话,要把爱讲话和不爱讲话的搭配到一起,这样就能够杜绝学生之间上课偷偷讲话。

而且轮流来坐也比较公平,不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对视力也有一定帮助。



05

孩子被安排在最后一排,家长应该怎么做?

孩子被老师安排在最后一排,家长自然是不情愿的,但是这也与自己孩子的表现有关。

所以家长首先应该要教育孩子,让孩子能够在课堂上表现得好一些,平时也多督促一下孩子的学习,学习成绩提高了,老师自然会将孩子的座位换到好一些的地方。

其次家长也可以和老师进行沟通,看看隔一段时间能否把自己的孩子换一个位置,与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搭配到一起。



结束语:家长不乐意自己的孩子坐在教室最后一排,但是这是由孩子的成绩、表现所造成的,家长应该督促孩子学习,让成绩得到提高,或者与老师进行商量,将自己的孩子与成绩好的学生安排到一起,从而使孩子的学习成绩得到提高。

我是小刘老师说,欢迎关注、转发和分享。


小刘老师说


以我的学习经历来看,最后一排的不代表都是差生。中小学的班主任安排座位的时候,有时候考虑到孩子的视力和身高,也会把视力好、高个子的孩子安排在最后一排。

记得我读高中的时候,座位是学生自己选的,每个月有一次更换机会。我们班也会有些成绩好的喜欢坐后排,个人认为后排视野好,能管好自己的注意力的话,和坐前排效果差别不大。

当然,对于部分孩子来说,因为注意力管理能力不够强,坐后排会受到一些影响,如离老师远了,容易违纪。如果孩子坐后排看不清,排除自身视力因素,一定要好好地和老师反馈。

不过,班主任编排座位时,为了公平,每个学生都有坐前排、坐后排的机会,这种情况下,后排坐的学生成绩怎样都有可能。

当然,也会存在着一些老师按成绩编排座位的情况,如果是这种情况的话,家长可以直接找老师反馈问题。


才智宝贝学堂


这个问题,我非常有发言权。因为我家孩子今年刚上小学一年级,入学后,他就被安排在了倒数第一排,当时我的心情也不是特别开心。所以有一些心得可以跟家长朋友们分享。

第一、倒数第一排并不总是差生。

以我家孩子为例,当时他被老师分到最后一排,是因为开学第一天上课去的晚了,而其他小朋友都已经在座位上落座,就自然而然地让孩子坐在最后一排的空座位上了。由于刚开学,担心孩子座位变动影响心情,所以老师决定前两周先不变座位,后期再调整。

第二、坐在倒数第一排,担心孩子看不清黑板。

这个倒是我非常担心的,因为孩子在班上个头不算最高的那类,有不少坐在前面的学生个头比他还要高,所以我非常担心前面同学挡住他,他会看不清黑板,或听不清老师讲课等。但后来,我跟孩子交流后发现,是不存在这个问题的,孩子自己说可以看清楚,我也就暂时没那么担心了。

如果您家孩子也是小个头坐在了最后排,要问问孩子会不会影响视线,如果有影响,还是要协助孩子积极跟老师进行沟通。

第三、离教师视线远,担心孩子会上课开小差。

其实主要是这一点吧,我一直都忧心忡忡。孩子还小,克制力差,坐得离黑板和老师那么远,注意力肯定没那么集中,会不会上课开小差,做小动作?如果养成这样的不良听课习惯,怕是刚开始不是差生,到后面也会成绩下滑了。

有些家长朋友问:“是不是坐最后一排的都是差生?”也多半是出于这样的顾虑吧?我们上学的时候,老师总是把最差的学生放到最后一排,反正他们也不想学习,就让他们坐到最后,最好自己不学习也不要影响别的学生学习。

所以,如果自家孩子被老师安排到教室最后一排,还是要了解清楚具体情况,有些是孩子个头高,有些是老师还会安排调整座位,有些则可能是咱家孩子真的调皮捣蛋。如果是前两种情况,家长可以放宽心,如果是因为咱家孩子调皮捣蛋,还是要多教育一下,不要因为调皮、爱说话,被老师给边缘化了。

人鱼妈妈,一位喜欢研究家庭教育的硕士妈妈。纯属手工敲打,如果您认同我的回答,点个赞再走呗~~~

人鱼妈妈


我们上一届考年级第一的孩子,一直坐在教室的最后一排,和他同桌的是我们的班长,成绩也非常优秀。所以坐最后一排的不一定都是差生,但是会有一些表现不好的学生被老师刻意安排到最后一排。

最后一排有不足之处,家长的心情可以理解

一般家长都不乐意孩子坐最后一排,最主要的原因是担心影响孩子听课。的确坐在最后一排,从各个方面来说都不是特别理想。

1、离黑板比较远,可能看的不是很清楚,听的也不是很清楚。尤其是前边有个头比较高的同学时,上课坐在后排的同学就要开启摇摆模式,左右不停摇晃身体,力求能听清楚老师讲的内容。

2、学习氛围不好。因为后排往往被老师安排一些听课状态不好的学生,不怕这样的学生睡觉,就怕这样的学生上课比下课还精神,前后左右的拉着别的同学说话,让那些想听课的孩子非常苦恼。

最近儿子就一直跟我抱怨,说他前排的同学上课老说话,老师管教一次顶几分钟的事,下来还是安静不下来。坐在后排的同学这样的遭遇还是比较多的。

3、学习上全凭自律,老师关注的时候比较少。一般坐在讲台边上的同学,还有前三排的同学,更容易得到老师的注意,在老师眼皮子底下,也很少有学生敢有小动作。而在后排的同学,老师往往关注不到,有时问个问题举半天手,可能都没能引起老师的注意。




有的学校已经解决了学生坐在最后一排的烦恼,先进的模式值得推广

上学期去别的学校教研的时候,发现那所学校非常有创新,因为教室的四周都有黑板,要求老师讲课的时候,围绕着四面黑板教学,不把讲课停留在一个方向。这样无所谓第一排的或者最后一排的学生,无论是前排的还是后排的同学,都可以享受同样的教学环境。

还有的学校已经打破了传统的排座方式,让小组成员拼坐在一起,类似于圆桌会议。而老师讲课也是巡回走动,照顾每一个视角的学生。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的小组合作探究,也不会因为座位产生纠纷。

所以在排座位的时候,尽量兼顾大多数。老师教学的时候,尽量能够在教室的前后多走动,兼顾到前后左右所有的孩子。



无论坐在哪个座位,自律是取的好成绩的首要条件

刚才我也说了,很多好学生即使坐在最后一排,依然可以考出出类拔萃的成绩。因为座位仅仅是影响孩子学习的外因,而决定孩子成绩好坏的主要是学生的内因。坐在后排的学生以及学生家长,与其纠结于座位的好坏,不如提高自律性,用自己的努力克服座位上的劣势。

1、如果上课没有听清楚,可以举起手来提问。或者等老师讲完课下来巡视的时候,及时向老师请教。

2、无论周围的人是如何表现的,一定要“独善其身”。如果你把注意力完全放到了听课上,身边发生的一切也就慢慢忽略了。

3、能适应各种各样的环境,能克服来自于各方面的困难,这样的学霸才是真正的学霸。



总之,我认为真正的好学生,无论坐在教室的哪个角落,都能取得出色的成绩。与之相反,如果孩子自己学习不努力,即使天天放到老师眼皮子底下,也不会有理想的效果。所以与其纠结于孩子的座位,不如锻炼孩子的自律性,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孩子的内动力,那才是提高成绩的决定因素!


轩老师谈教育


不一定。一般情况下孩子的座位老师是根据他们身高的高矮来决定的。



比如说我孩子从小学到初中一直都是坐最后一排。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因为他不但个子比同龄人高而且视力好,成绩也好,老师说让他坐在教室的最后一排她很放心。成绩不好的,上课喜欢搞小动作的,他们老师喜欢把这样的同学安排在第一排,她可以时常监督和提醒这些孩子上课要认真听讲。



有些班上学生的座位都是每周轮换的,不管成绩好坏,前前后后,左左右右,孩子们都可以轮换去坐。

总之,学习习惯好的孩子不管是坐前面还是后面,成绩依然好;学习习惯不好的孩子即是坐在老师面前依然还是成绩差。所以坐在教室最后一排的孩子未必都是差生。


王子书童


说到安排学生座位,班主任真是酸甜苦辣、一言难尽。

班主任离不开人间烟火,平时家长、领导、朋友,为某学生座位问题不断找来,明明昨天刚刚全班统一调整了座位,结果就逼你今天给某特殊关系户再调换一下,此时班主任想死的心都有,尤其高中,学生接近成年,懂事了,常常揣度班主任调整某学生座位的潜规则,让班主任在学生面前抬不起来头来。

一,传说中座位是分区的:

中间二三排是“黄金位置”,正面并平视黑板,避免了侧面反光(其实现在黑板已经不反光了),不像第一排,老师的唾沫飞溅,容易雨露均沾,这里避开了高个子且调皮的男生,老师的声音也平稳传来,不易遗漏,成绩好的相对集中,确是不可多得人人争抢的黄金宝座,人称“学霸区”,是最让老师省心的群体!

后排,大多是个子较大精力充沛的男生,患多动症的多,好玩游戏爱打球的多,学习马虎的多,人称“娱乐区”,是让老师最头疼的群体。

教室两侧靠前部(不含第一排),多是个子高,但座位需要靠前的关系户,这些人安排中间如鹤立鸡群,严重影响观瞻,安排两边是折中的方案,人称“贵族区”,这些人,老师其实比较反感,但又不得不关心有加。

教室两侧最前列,往往是个子特高,又极调皮好动,但关系最复杂,非富即贵,不能得罪的学生,因为被死死控制在旁边,又称“腐败区”,但学生认为是“监狱区”,谁坐到此位置就被钉上“调皮王”的标签,不到万不得已,学生不愿坐这儿,偏偏有些调皮大王脸皮比城墙厚、屁股比大象重,勇坐此位,一些虽然调皮,但表现欲强,情商高的学生反而想坐这儿,因为可以表现给老师看。

至于后排两个角落的学生,要么是调皮的,要么是屡教不改老师心力憔悴不想再过问的,人称“遗忘的角落”。

二,以上区域的划分,过于夸大,但也不是空穴来风。实际上能不能坐后排,是因人而异、因班而异的:

1,因人而异。

从小自律能力强的学生,是不会受太大影响的,每个班后排一群调皮鬼中,总有几个学生的成绩鹤立鸡群,非常顶尖!他们应酬式地与周边学生嘻嘻哈哈,一旦进入学习状态就对周边噪声两耳不闻,这类学生不仅自律能力强,而且特别聪明,将来职场适应性强,情商极发达!

自律能力差的学生如鱼得水,臭味相投,谈的无非是网络游戏、篮球、美女、美食,尤其手机上的网络游戏,更是相互切磋,学习成绩自然平平。

2,因班而已。大多学校(尤其高中),入学时根据入校成绩,划分了普通班、重点班、实验班。

普通班的黄金位置相对可靠,但主要以女生为主,男生除非个子较矮,哈哈。

但是重点班或实验班就大不一样,黄金位置反而不吃香了,相反学生更喜欢后排或者靠墙的位置,有以下好处:

靠着后墙和边墙,两边无人,绝对安静。

教室后面多少有些空档,行走方便,来去自由。

可以减少干扰,有利独立思考,有利暗暗努力。

课堂上当发现老师所讲内容已经掌握时,可以抽出自己的资料,按自己的另一套计划同步研究,超越老师的进度。

所以,每个重点班的学习大神,往往就是后排和墙角那些不引人注意的学生!

三,“黄金位置”果真金黄吗?未必。

这里座位拥挤,四面皆人,出入很不方便。

这里女生太多,女生心眼较小,容易产生莫名其妙的矛盾。

这里一举一动都在老师和同学的注视底下,只能跟随大流,不利独立学习。

周边皆人,太压抑了…

四,作为家长,有何对策?

军马未动,粮草先行。家长一定要在孩子入学前培训自己孩子的几个能力,灌输一些理念:

1,培养学习专注力,学习的时间任它山崩地裂 ,我自岿然不动。

2,教育孩子如何与人相处,多接近优秀生,远离差生,提高处事情商。

3,培养独立的人格,知道区分好坏是非,知道任何时候自己应该做什么事。

4,训练抗干扰能力,树立思想的防火墙,培养特殊环境或恶劣环境下的自我保护能力,脱颖而出的能力!

5,注意洁身自好。

6,教育孩子:学校就是社会,有社会就有江湖,有江湖就要明辨是非,服从老师安排,在任何位置都能成才,想让我找老师打招呼给你调换座位,绝不可能!态度要斩钉截铁,不给孩子妄想。

当年我就是这样做的,我是省著名高中的教师,以我的能力完全可以给孩子调个好座位,但是从小学到高中,我从来没有干涉老师安排座位,孩子照样考取了985高校。





文史夜猫


最后一排未必都是差生,这是家长的一种错误认知,老师安排学生坐位,通常想法是孩子个子的高矮。学生入学后,老师先把学生叫出去按大小个站队。然后,根据学生个子大小安排坐位。这也是最初的安排,在以后的学习中也会有调整。调整的原因一般是有的孩子看不清黑板,有的孩子比较好动。这些情况都可能把孩子前移,好动的孩子在老师眼皮子底更能收敛一些。所以,老师在班级管理中对坐位的安排因一些情况的出现都会进行微调。但决不是家长所想的那样,最后一排都是差生。因为有些优秀的学生个子太高,把这样的孩子放在前面,后面的同学就看不到。


首先,后排的学生相对而言优秀还是要少一些。老师对优秀学生还是有偏爱的。所以,在学生个子相差不是太悬殊的情况下,基本都会把学习好的学生往前安排。

其次,家长不愿意让孩子坐在后排,担心后排学习不好的孩子多,对自己孩子造成影响。因此,家长通常就想让孩子尽量坐前面。这样既有利于孩子听课,而且,也以免孩子受到不学习孩子的干扰。


最后,家长要换位思考,多理解老师的难处。因为,很多家长的想法都想把孩子安排到靠前的坐位上,但好的位置都想去坐,那就让老师为难了。

只要孩子努力学习,至于坐什么位置不会有什么影响。如果孩子不学习,就是把孩子放在老师眼前,学习也是依然不好。


教育畅谈


关于学生座位问题,去年央视春晚有一个小品《占座》就深刻反映了家长对孩子座位好坏的重视程度,为了给孩子占到一个好座位,家长不惜提前去等候,谁也不甘示弱,最后为了一个“黄金宝座”而大打出手。就像沈腾一开始说的那句话,在他看来,孩子现在在班里的位置,就决定着将来在社会上的位置。可见,家长对孩子的座位有多重视。作为一个老师,同时也身为家长,我对座位这个问题深有感触。那么,通常最后一排坐的学生成绩都很差吗?



看来家长还不是很了解现在的情况,也许以前排位置老师一般是按照成绩和个头高低来排的,可是现在已经完全不同了。排位置学校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每个班级有自己的自主权,灵活机动地排位置。

有的班级班主任经验丰富,有的是刚参加工作,初生牛犊不怕虎,有的是干劲和创意。无论是经验丰富还是干劲十足,现在排位置都非常人性化,既要照顾孩子本人的意愿,也要兼顾学习成绩和视力问题。据我所知,我们学校有个班就是根据自愿原则,让孩子们自行选择位置,完了之后教师稍作调整,这样就万事大吉了。还有的班是安装成绩好坏来自主选择位置,这样也是皆大欢喜,班主任只需要照顾个别近视的孩子即可。还有一种办法,那就是比较传统的,根据孩子们个子高低和视力好坏来排位置,确保孩子能看见黑板,不因位置影响学习。还有的是按照学生成绩好中差来协调分配,让好学生发挥自己的优势,影响成绩差一些的同学,起到帮带作用,大家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另外,无论哪种排法,位置基本上是一周一调整,或者整排推移,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坐第一排,也都有机会坐最后一排。



以前排位最后一排基本都是差生,或者不爱学习调皮捣蛋,或者成绩特别差。但是现在多元化排出来位置就不一样了,比如有的班级全班第一坐在最后一排,这种情况也比较常见。

总之,现在排位置不像以前那样排位置,完全根据成绩好坏或者个头高低,那样确实会对最后一排的孩子有一定的影响。家长的观念也要转变了,现在都是多元化排位,充分尊重孩子个人意愿,既照顾视力不佳的孩子,也会考虑优等生和差生搭配,提高孩子们的学习效率。最后一排,也不再是差生的代名词,可能会隐藏着一些学霸,而老师也会经常走到最后一排,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学习情况。现在排位都是公平公正,且位置不固定,会不断轮替,你的孩子这周是最后一排,下周可能就到了第一排,老师不会偏向任何一个孩子,家长大可以放心。


小Z老师扎马尾


每次考试后,随之而来的就是重新排座位的问题,而这件事也牵动着家长们的心。

“你家孩子坐在教室哪一排?”

这是家长们凑在一起时,常常会聊到的话题。让孩子在教室里找个好“地段”,是件再重要不过的事情。

在大多数家长心中都有这么一个“理想座位”它往往位于教室的中部、靠近前排。

乍听之下,爸妈心目中的理想座位确实很不错,既照顾了身体有特殊情况的孩子,又能让熊孩子们秒变学霸。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能否集中注意力,和位置前后没有必然的关系。老师通常对全班孩子一视同仁,并不会特别关注前排的孩子,上课时也都是前后走动,不会只盯着前排的孩子看。

当然,也不排除有的孩子因为坐在老师跟前,会产生一种心理暗示:要在老师跟前好好表现,否则做什么小动作立刻会被发现。

如此一来,再调皮的孩子也会变得守规矩,好好听课,肯定有利于促进学习成绩。

----------分割线----------

容易出学霸的“黄金座位”到底在哪里?

有趣的是,第一排居然没有入选“黄金座位”。原因是家长认为第一排靠近黑板,容易吃粉笔灰,虽然现在很多学校已经使用白板。

不过,第一排没有进入“黄金位置”也有道理,老师一般不会在第一排停留。

按照资深班主任的经验,学霸经常出没的位置其实在最后一排。

为什么靠后排的位置反而是学霸聚集区?

许多爸妈觉得:前排孩子受关照,这个观点是个误区。老师在教室里转悠时,往往是在后排停留时间略长一些。因为在后排老师站着不会打扰到其他同学,所以会多指点同学几句。

而且学生座位基本是按身高从低到高排的,相对来说:个子矮的同学,尤其是男生,自我保护意识会略强一些,有时不太容易接受老师和同学的建议。而坐后排的高个同学,似乎更阳光一些,听得进建议和意见,进步会比较快。

当然了,老师也说,这张位置图(文章底部有图)仅仅是相对而言,并不表示坐前排的同学里就没有学霸了。

对于排座位,老师们给爸妈的建议是:顺其自然,不要刻意。成绩好不好,和座位没有必然联系,关键还是看孩子的领悟能力、行为习惯,以及心里是不是憋着那股劲。

----------分割线----------

教室不同“地段”对孩子的影响没有那么大

“排座位”对于孩子的影响其实并没有很多家长想的那么大。

对于座位的纠结其实更多的是来自于家长的焦虑。首先,现在解决了大班的问题,一个班里就40几个孩子,“最后一排”也不过是第五六排,不存在老师关注不到的问题。

其次,老师上课会有针对性地提问,也会走下讲台,孩子即使想在后排搞点小动作,老师也能及时发现。

如此看来,只要通过合理的方式,座位管理的难题一定可以得到有效地解决。家长们,也不必太担心啦。








梦想不只是梦和想


作为老师,跟很多家长交流过这个问题,也调节过班上不少关于座位的事情,我来谈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吧!

就我经验来看,问题中的描述不对,或者说不完整。所以我得澄清一点:

绝大部分家长们,不是不乐意自己孩子坐教室最后一排,而是不乐意自己的孩子一直坐最后一排。这才是众多家长们纠结甚至不满老师安排座位的真正所在。

最后一排都是差生吗?


这个问题的答案也是不一定的。首先,一个班上坐最后的人不算少,而通常情况下,每个班上是会有差生,但到不了那么多人。其次,一个班上无论人多人少,总得有人坐最后一排。因此,不是最后一排就都是差生。当然,有时候老师在为了确保那些习惯差的学生,不影响正常的课堂纪律、不打扰到班上其他学生的学习状态,确实会把差生放到最后一排。这种情况通常在初高中更常见一些。

但这也是不一定的。拿我教的小学来说,我们(我在的是市里的重点小学,我们学校老师几乎都这样,其他的不清楚,安排在前安排在后的情况都有吧)安排习惯差的学生的座位,常常跟上一段中说到的做法相反:我们通常是把习惯差的安在第一排。一是因为小学生,特别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习惯还没有,需要靠老师来帮助他们培养;二是他们坐在第一排,我们管理的时候更好管理。



我认为最好的安排座位的方式


以下方法是我在工作中摸索出来,感觉比较合理的,用下来家长的反响也算比较不错。现写出,供参考:

总的来说,这种排座位的方式遵循的还是按身高来排的原则,只不过在常见的按身高排座位的方式的基础上改进了一些。具体操作如下:


1、班主任把班上的孩子按身高排列好,然后根据教室里的座位情况,把身高差不多的孩子安排到一个组里(这一点是要点)

这样做的好处是,每个组的学生的身高都差不多,当组内前后滚动座位的时候,谁坐前谁坐后面几乎都互相影响不到。

2、座位的滚动方式:同时采取前后桌之间的滚动和组与组之间的滚动方式

这样做的好处是:从纵向上分析,前后桌滚动以后,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坐到每组的前面;从横向上分析,组与组之间交换以后,每个孩子也有机会坐到教室左、中、右的位置。具体座位滚动频率的话,可以每天滚一次,也可以一周滚动一次。小学生每天都滚动,实行起来难度不大,不过,由于初高中的学生,桌上通常有不少书,一周滚动一次应该更适合一些。



结语


对老师来说,一直以来,安排座位都是一个难以尽善尽美的事情。不管怎么安排,这事对家长来说,好像都是“众口难调”。以上方法针对的也只是绝大部分同学,对于那些特殊的,有时候出于对他们自身和全班学生的情况考虑,老师做特殊安排也是出于无奈,这一点老师也得和家长们沟通好。


您好!我是一只蟀老师,一名在职小学数学教师。专注解答小学阶段孩子的教育问题,欢迎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