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名人”謝東山躬身實驗釀“謝酒”

“古釀射洪沱,千年代有歌;唐詩稱酒綠,宋句贊春波。”唐宋時期,“射洪春酒”聞名遐邇。明代嘉靖年間,射洪縣人謝東山見“射洪春酒”傳統工藝湮沒,決心恢復春酒釀造。

謝東山,射洪縣太和鎮南郊謝家壩人,解官迴歸射洪後,出入田壩村社,造訪農民和釀酒工人,深入瞭解射洪地區的各種釀酒方法,很快掌握了豐富的釀酒知識。

謝東山居住在湧泉山下,“山林茂密,涵濡水源,有泉甚旺,注入涪江”,自然條件十分適宜釀酒。於是他在家設立作坊釀酒,遵從“黍米必齊,麴櫱必時,水泉必香,陶器必良,烘熾必潔,火劑必得”的古法要求,在原料選用上,採用顆粒大而勻、色澤新鮮、純淨無雜的高粱、糯米、小麥為原料,以湧泉山水為釀酒用水,並將所用容器及工具高溫滅菌處理。

不僅如此,他還將來自山東的“易酒法”用於春酒釀造,形成固態蒸餾的獨特釀酒工藝。在中伏時用高粱、大麥、小麥混合於恆溫室內踩曲,存放半年,選優投產。釀成的酒封缸貯藏。因酒是謝東山所造,故稱“東山謝酒”,簡稱“謝酒”。

明代,四川撫軍饒景暉飲“謝酒”後寫詩稱讚:“射洪春釀今仍在,一語當年重品題。向使少陵知此味,也應隨酒入新詩。”

而此後,射洪縣沿襲“謝酒”釀造工藝直至清末,清末釀酒世家出身的李明方傳承併發揚光大了射洪的傳統釀酒技藝,並創前店後坊的“泰安作坊”,此後百年裡,射洪釀酒工人繼承傳統“謝酒”蒸餾工藝,引進新技術,大膽革新,不斷改進,終釀成了名酒“沱牌麴酒”。

當然,人們也沒有忘記“謝酒”創始人的貢獻,在《遂寧市志》中,謝東山被列入“科技名人”篇目中。歐歡 記者 袁敏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