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省是河南的兄弟省,为什么?

gfdd428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可以先看一下这张图,这是一张中原官话图。中原官话是以河南为中心覆及390个县市共有十多个片区。

河南地处黄河中下游,是中国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至迟在50万年前就有人类在这里生息和繁衍,一个河南史就是半个中国史。

特别是近代以来,在抗日战争时期河南人沿陇海铁路的西北大移民,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人口大迁徙。

当时河南省有3000万人口,1942年——1943年因灾荒而死亡者,据官方统计竟达300万之多。多灾多难的中原人民辗转洛阳,或扒火车,或步行,沿陇海路的方向前往西北“大后方”的。

据估计,豫、皖、苏三省共有390万人,其中以河南人占绝大多数,背井离乡,他们一路乞讨,远的一直逃到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省,从中原到西北,漫延着一幅长长的饿殍图。

即使到现在,沿陇海铁路的西北城镇,河南人都占了很大比例,渭南、西安。

说着中原官话的人们应该都是河南的兄弟,毕竟根就在河南!


豫说不休


作为河南人,我去过山西和山东,都待了半年以上,个人感觉山东更像点,而且在山东待得更舒服。为啥?

首先,语言这一关就是个大问题,山西的方言,我的天,我朋友打电话半个小时,我能听懂的不超过十个字,山东就好多了,有些地方方言,不仔细听,都分不出来河南还是山东。我曾去山东的网吧上网,众人聊天的声音我还以为会回老家了。

其次,风俗,河南山东都是产粮大省,农民的那种朴素,还整体保持的相近,山西有晋商这么回事,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原因,有时候做事想法会有些不一样。

最后,态度,说句有些得罪人的话,山西人遇上河南人,有莫名的优越感,我也不知道咋来的,也可能只是我遇到的一些人,反正给我的感觉是整体上,山西人对河南人不感冒,当然也有能谈的来的,有些朋友也能谈天说地,这是个比例问题。但相比而言,在山东不会有这种奇怪的感觉,整体更大气一点。

如果是选择题的话,作为河南人,我选山东是兄弟省份。


书僮聊历史


山东

山东和河南是兄弟,源于有很多的相似之处。

第一、地理位置接近,很多方言都是类似的,豫东平原和鲁西地区的人说话基本一样,在南方很多人都搞不清究竟是河南的,还是山东的。

第二两省都是人口大省、粮食大省,山东也有一亿人口,粮食产量排在全国第三,河南之后,并且都是劳务输出大省。

第三两省在风土人情、生活习惯上也很接近,都是以平原为主,具有鲜明的农业特征,气候温度、植被类型几乎一样。

陕西

陕西和河南是兄弟,源于历史上频繁的相互往来。

第一、两省也是近邻,豫西山地和关中山区有很多的相似之处,像洛阳盆地就被称为迷你版的关中平原;并且像周朝、唐朝、汉朝等西安和洛阳都同样是都城,早在旧石器时代黄河金三角就有先民居住,这也是两地悠久的历史渊源。

第二、两省有着频繁的往来。从历史上看,陕西和河南建都时间都很长,像都城更换、战争等也会造成很多人的迁徙;就拿近代来讲,1927年陕西大旱造成40多万出逃,进入河南的也不计其数;1938年河南黄河决堤造成黄泛区也有灾民前往陕西;最明显的是1942年受旱灾和兵灾影响,河南300万人流离失所,沿着陇海线进入陕西的也有百万之多,现在宝鸡市还被称为“小河南”。

总之,我认为山东和陕西都是河南的兄弟,三省也不分大小、先后,特别是身在外地的人相信也是深有感触。

我是河南这些事儿,持续更新更多河南本地问答,喜欢请加关注,欢迎评论点赞,谢谢!


河南这些事儿


河南的兄弟省,从名字看应该是河北省,豫北地处黄河以北,常常被黄河以南的人称豫北人为河北人,可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切大多系山西洪洞移民,又无大山大河阻隔,生活习俗不尽相同,贫富差距不大,相互并不排斥,往来交流顺畅,豫北冀南,赵张两姓分布甚广,赵姓发源于赵国,张姓发源于河北清河,同宗同祖,缘源流長。

河南与山西不能以兄弟相称,山西是河南人的老家,称旧山西人为先人不为过,应心存感恩,胸怀敬畏!

河南与陕西充其量只能算邻居,虽然没有兄弟相亲,但有时远亲不如近邻,即邻居,互不服气,你有西周,我有东周,你有西汉,我有东汉,你有大唐盛事,但也落得洛阳桥客走它乡。我虽有大宋繁华,最后也不得不暖风吹得游人醉,只把杭州当卞梁的尴尬境地,你大秦曾经横扫中原,平魏灭韩,最后也落得无名无份,永远落下个小城陕县以西的名份,大秦一去不返,但是,每当灾难来临之即,河南人总想着投奔陕西不记前嫌的邻居,得一口活命粮,有一块生存地。

毫不夸张的说,湖北,安微,山东在河南面前也只能以小弟称,湖北江汉平原的汉江上游的白河,发源于河南境内伏牛山,流经安微的淮河发源于河南省境内的桐柏山,流经山东的卫河发源于河南太行山,湖北的襄阳,十堰,枣阳,随州,安微北部,山东西部统糸中原语糸,满口河南腔,豫剧也十分普及。安微的包丞,曹操,,山东的岳飞,焦于录,湖北的刘秀等名人,也都曾经为河南省这片热土上流过血,撒过汗,努力奋斗过,河南人永记在心,永世不望。


单目1


这个问题很有点意思!

在笔者这个非河南人看来,兄弟可以同时有很多个,不能厚此薄彼;可现实是即便是亲兄弟,还是有个亲疏分别的。

鲁豫可能相对更近一点,尽管这个答案,有人可能不满。

且听笔者一一道来~

🙏

大凡评价,先有标准。

我看从地缘,语言,地理气候,历史文化传承等四个不同角度分析,更加靠谱一点。

🙏

第一,先说地缘因素。

与河南做邻居的六个省都有资格,按顺时针方向,分别是河北,山东,安徽,湖北,陕西,山西六个。

甚至不算远江苏,四川,重庆,以及沿着丝路的甘肃新疆也沾上点关系。

🙏

第二,再谈语言关系。

讲中原官话的地区,河南人自然会觉得比较亲切吧;其次是中原官话的过度毗邻区,语言也基本无障碍。

这包括,冀南的邯郸及毗邻区的千万多人,山东鲁西南及毗邻区的四千多万人,苏北的一千五百万人,皖西皖北的三千多万人,鄂北的近千万多人,陕西的两千多万人,晋南的千万人,甘肃的千万多人及南疆的几百万人。

这个两亿大几千万人口,曾经有个共爱的超级巨星常香玉,都听得懂豫剧。

🙏

第三,自然地理,气候特征,降水植被及饮食习惯相似度因素。

与河南最相似的前三名,山东绝对第一,其次是安徽,陕西,相似度也都能大于五成以上。

其他省只有小众的部分毗邻地区较相似。

🙏

第四,历史文化传承因素。

历史渊源上,黄淮流域都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发祥地。

豫北地区是三国分晋的魏国,豫东地区是宋国,其余大部分地区小国林立,最终多归属于楚国,但又非楚国核心区;西北东分别毗邻秦韩赵鲁齐等国。

从文化传承交流上,前三名肯定也是山东陕西安徽组合密切,山西湖北并列第四吧。

中国是儒释道文化,儒源于鲁,道源于豫,释源于印度,却在陕西安大乘。

还有现代政治中的一个几十年存在,济南军区只包括山东河南两省。

🙏

综合上述四类各个因素,河南及其对方能够普遍接受认同的兄弟省份,当然都是相对程度。

😊

在河南人大部分心中,山东排第一,估计异议不会太大~

山东人心中,按人口比例算,河南也大抵能排第一,尽管也有很多人不同意:毕竟胶东地区更认同一样讲胶辽官话的辽宁大连丹东;济南德州等地更认同讲冀鲁官话的河北~

😊

陕西与安徽谁排第二倒有一争,因为大半个陕西地盘上人口都与河南较相似,而安徽淮河平原上的相似人口总量却超过陕西。

但从反向思考,貌似陕西能略胜一筹。

当然这两家反向第一认同的省份也都不是河南。

😊

陕西第一认同的省份,秦岭以北更认同秦晋之好的山西,秦岭以南更认同四川一些,西部认同甘肃,但说陕西的第二认同是河南,恐怕没太大毛病,至少是第三认同。

😊

安徽第一认同的省份,非曾同为江南省的江苏莫属;安徽第二认同能排上河南吗?似乎有点悬!那第三认同呢?也不太好说。

毕竟安徽还有浙江,江西,湖北,山东等邻省,而且安徽省内被长江淮河分成三个独立文化区,差异巨大,皖南是吴语区,徽语也是吴语近亲,自然亲近吴语的江浙,皖中及沿江的淮扬官话区自然亲近苏中淮扬南京,当然靠近河南的阜阳亳州等中原官话区会更认同河南一些。

至于其他的兄弟省,恐怕也没有一个省会把河南作为第一认同省份,甚至作为第二认同省份也都有点色难吧。

🙏

一家之言,不当之处,欢迎雅正!


木鱼石精解女排


让河南人自己说,安徽人是不是和河南省是兄弟省


相声迷俱乐部


要看哪个省会在河南寻求帮助时,来帮自己,当你需要帮助时,别人帮你,那是对你的情分,当你不需要帮助时,别人帮你,他只是闲的没事干,想找点事干,既没起到实质性作用,你还得承他的人情。这次帮忙他获得了一个人情。你获得了什么?还有一种更不喜欢的模式,你找别人帮忙,那个人也愿意帮,中间插一个人,你得承两个人的情,中间人得到一个人情,付出一个人情,帮忙的人得到双份人情,这样还是坑到了被帮的人,并且他还得很感谢别人。


叫我啊啊啊


都是中国人,都是炎黄孙,都是亲兄弟,何必再分分。如果真想分,豫皖一家亲,一条淮河水,流出两地春,一座大别山,连接两地人。郑州与合肥,不论伯和仲,城建大发展,房价往前冲,交通很强势,高铁真得劲。两省老百姓,脾气很相近,说话比较直,做事最认真,在外若相识,相互吐真诚。豫皖都不富,多数是农民,别看是农民,人穷志不穷,想黑咱名声,咋个都不中。偌个大中国,豫皖是弟兄,兄弟一条心,黄土变成金,紧跟新时代,协力又同心。


流广深


是这样的,以郑州为中心:

向北渐与河北人一致,向东北渐与山东人一致,向东渐与安徽人一致,向东南及南和西南渐与湖北一致,向西北渐与山西人一致。

反过来说则是由那里迁入河南的。原河南人成客家人,迁入苏杭福建广州及入海去印度尼西亚了。

事实上各省也有一个自中心,渐向八方一致互迁入的。

但语音上可直接沟通相互听明白的,仍是大禹定下的九州。

只不过现东北三省由山西河北山东河南人闯关东迁入的多些,才同九州互听懂的,过湖北再南及东南西南就都听不懂了,但汉字可统一识得,其他非汉字者民族才归少数民族的。

中是必争之地,因其民先向西南迁,唐以后向东南迁。河南现在都是新迁入者,且有墓碑记有祖籍地的。

真实中,仅西南西北与蒙古居原地较多,其它各地混居达分不清了。包括越人在内。

因此羌胡狄戎夷蛮越等入九州是史实。

这就大溶合,并把鬼方.胡.羌.突厥.匈奴.女真.越.契丹.辽.金.满等溶得几乎消失了。而迁入西南的中塬人被当地人溶合分不清了,仅迁入东南的及南的中原人自保成客居者,才独存的致今的。

因而现较纯的民族都是西南.西.西北.北的人群,即西南各少数民族.藏族.维吾尔等白种人.蒙古族,其他人群都乱迁入迁出九州而溶合比例多。

言溶合是大禹定九州造成的,没定九州时黄种人种本就是自族不婚,与他族互通婚。凭鼎居九州后,无鼎人群被排除我们人群外,这才引发争驻中塬的。文字记成胡人侵中塬了,因而秦始皇修直道连长城的。

但,秦汉唐宋明都仅修向北长城,防牧业者南入,不修防南长城,且南不向北进的。可见富裕在南。读史不明此白读了。

悟空问看后咱也在其上留上点啥。


味哎儿


如果说河南的兄弟省,只有河北和山西。从三皇五帝开始活动的区域就在这三个省之间徘徊。

夏主要的活动范围是在河南,而山东西部安徽江苏北部是经过商的不断征伐扩张才逐步征服的。而周则完成了对陕西山东江苏安徽湖北全境的控制。所以从时间上看作为河南的兄弟只能是河北和山西。山东江苏安徽湖北陕西都是通过周分封制才有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