薦書《孤兒列車》以愛和勇氣接受生活賜予的一切悲歡

《孤兒列車》是英美小說家克蘭筆下最具情感濃度的一部小說。書不長,很快就能看完,講述了跨越近一個世紀的生命悲歡,這是一本找尋親情的小說,揭露了美國曆史中迷幻卻被遺忘的一個篇章。

“我相信世上確有鬼魂,那些昔日拋下我們的故人,今日流連不去的幽靈。我這一生常覺得他們就在身旁,或觀望或見證,世間眾生卻毫不知情,毫不在意。”

這是孤兒列車的第一段,是故事主人公妮芙的獨白。


薦書《孤兒列車》以愛和勇氣接受生活賜予的一切悲歡

這本書分為兩條時間線,第一條時間線是描述妮芙的過去,從1929年開始,第二條時間線是第二主角莫莉一點點揭妮芙過去故事,並尋找妮芙目前存在的親人來展開,告訴世人雖然不是所有離別都能盼來重逢,但失去的會以另一種方式回來。

第一條時間線:始於1929年

妮芙來自於愛爾蘭的一個小農村,1929年,7歲妮芙和她的雙胞胎弟弟以及梅西妹妹跟隨父母漂洋過海來到了美國紐約。兩年後,因為住處發生火宅,妮芙的父親和雙胞胎弟弟葬身於大火之中。母親深受重傷,妹妹梅西被一個德國鄰居夏茨曼收養。

在妮芙還搞不清楚狀況時,夏茨曼夫婦告訴她,除了媽媽深受重傷,其他人都死掉了。並且將妮芙交給兒童援助協會,這個協會專門收集兒童,將這些流浪的兒童統一放進開往美國中西部的孤兒列車。每經過一站停下來,這些孤兒就下車,排列整齊,供人挑選。有些人是真的想要收養一個小孩,有些人僅僅是想要一個勞動力而已。如果是作為一個勞動力被挑中,很可能備受折磨,和牲畜一起入眠,吃著無比糟糕的食物,還可能被主人打。

而妮芙因為長相不是特別好,在第一站並沒有被選中。在第二站時,因為會縫補被伯恩家作為工人而收留。在伯恩家,名字被改為多蘿西,除了幫忙縫縫補補,做家務,還要被冷眼相待,惡語相對。不過,在縫補的過程,認識了心地善良的範妮,讓她獲得一絲絲溫暖。因為受到戰爭的影響,伯恩家收到訂單越來越少。而妮芙再次面臨被拋棄的命運。

第二次,妮芙被格羅特一家收養,並獲得上學的權利。在這個家裡,由於小孩眾多,妮芙不僅僅要照顧小孩,還做家務。最後,因為格羅特企圖侵犯妮芙,被格羅特夫人看到而在一個非常寒冷的冬夜被趕出去。

第三次,妮芙因為被趕出家門,無家可歸的她只能去學校。恰好,她的老師拉森小姐為人非常好,收留她一陣子,還通過拉森小姐房東的幫忙,讓尼爾森家收養。並使用尼爾森家逝去的女兒的名字薇薇安,從此將之前的過去翻篇。在這個家,妮芙終於有了一個安全穩定的家。

妮芙在孤兒列車的時候,認識一個“德國仔”,兩個人惺惺相惜,但是因為被不同家庭收養而分開。長大後,一次偶然相遇,他們重新找回對方,自然而然結合在一起。他們結婚沒多久,妮芙懷孕了。因為珍珠港被襲,大部分青年都必須入伍為國二戰,同樣德國仔也不能倖免。很不幸,因為德國仔沒能活著回來,妮芙將女兒送給人。最後,德國仔的戰友給妮芙帶回遺物,在一來一往中,兩人結合在一起。但,妮芙不願再生寶寶。妮芙此後的生活,一帆風順,平平淡淡的,選擇一個地方終老。

第二條時間線:始於2011年

這條線的主人公是莫莉,她也是被收養,她叛逆,喜歡走“非主流”路線。因為在圖書館偷《簡愛》這本書被發現,而必須做50個小時的社區服務。要不然,就可能蹲局子。然後,莫莉就去妮芙的家幫她收拾閣樓作為社區服務。而,這時的妮芙已經91歲高齡了。

在整理閣樓的東西,一點點翻開了妮芙過去的回憶。最後,莫莉幫助妮芙找回她的女兒,並相聚在一起。如果妮芙沒有重新找回女兒,即使從未想起,到臨終前,還是會自責,遺憾的吧。有時候想,一本小說,除了切開某件歷史事件的橫切面,還負責將封閉的心打開,一點點的,慢慢的。

讀完這本小說,心疼一個9歲的小女孩在見過那麼多世態炎涼的事情後,不得不成熟起來,封閉自己的內心,學會偽裝,討好這個世俗的世界,只為好好生存於這個世界。

最深的體會還是,在見過那麼多冷漠以及人性的黑暗面後,還是人與人之間的愛,相互扶持,支撐著一個被生活折磨的女人繼續走下去。

就如書中所希望的,以愛與勇氣接受生活賜予的一切悲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