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確辨別一支浮漂的吃鉛量?

舊顏消失殆盡丶


你好,我是眼鏡哥,一個有八年臺釣經驗的釣魚人,很榮幸能為廣大釣友來解答釣魚方面的疑問。如果認為我的回答靠譜,請伸出你勤勞的手指給我點個贊,歡迎大家關注並留言交流,下面進入正題。


判斷一支浮漂吃鉛量大小的方法主要有三種:

一、根據廠家公佈的數據判斷浮漂吃鉛量大小

在網上購買的浮漂都能夠在商品的詳細頁面中查看到浮漂的吃鉛量大小,但是這只是廠家公佈的數據,這個數據是不可能完全準確的,越正規的品牌,廠家公佈的數據誤差越小,如果是一些小廠或者是家庭作坊生產的浮漂,那麼這個數據就可能會出現非常大的誤差。如果是在漁具店購買的浮漂可以向漁具店老闆詢問浮漂吃鉛量的大小,但是這也僅僅只能作為一種參考。

二、使用微型電子秤測量浮漂吃鉛量的大小

首先需要準備一臺微型電子秤,只需要花費幾十元就可以在網上買到一臺,不僅可以用來測量浮漂的吃鉛量大小,也可以用來測量魚竿的重量。接下來找一個大水桶,裝滿水,確保水深大於浮漂的整體長度。然後將鉛皮包裹在浮漂的漂腳上,修剪鉛皮直到浮漂的漂尖與水面平齊。最後取下鉛皮放在味型電子秤上測量,鉛皮的重量就是浮漂吃鉛量的大小。這種測量方式是最準確的。

三、通過對比測量浮漂吃鉛量的大小

這種方法是我最常用的,雖然也只能粗略的測量浮漂吃鉛量的大小,但是這種方法比較快捷方便。首先找一兩支自己非常熟悉的浮漂,與新買的浮漂放在一起對比,主要是對比漂身的體積大小,如果漂身的體積差不多一致,那麼浮漂的吃鉛量就不會相差太大。

另外,在釣魚調漂的時候還可以進行更精確的對比。首先找一支已知吃鉛量大小的浮漂,並且這支浮漂的漂身和新買的浮漂漂身體積差不多大,調漂完成之後換上新買的浮漂,調到同樣的調目,然後就可以根據增加或者減少鉛皮的量來判斷新買的這支浮漂吃鉛量大概是多少了。


眼鏡哥說魚


釣魚俗語說“用對一支漂,釣好一塘魚”。浮漂的吃鉛量在垂釣的過程中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

浮漂在水中翻身後下沉的速度一般是可以通過漂腳和漂尾的的長度來調整的,自然也受到了漂尾的粗細和餌的重量影響。如果釣餌輕,漂尾細且長,調漂時 浮漂翻身後下沉就慢,反之如果浮漂粗且短,翻身後下沉就快。也就有“快魚用大漂,慢魚用小漂,口好用大漂,口輕用小漂,大魚用大漂,小魚用小漂”。

我們判斷浮漂的吃鉛量的標準,

“吃鉛量是衡量浮漂浮力大小的唯一標準”

浮漂吃鉛量:0.3—1克為小號漂;

浮漂吃鉛量:1—2克為中號漂;

浮漂吃鉛量:2—3克為大號漂。

而浮漂吃鉛量分類的方法:先選擇墜的重量(吃鉛量),再根據墜的重量選擇與之匹配的浮漂。用鎢金墜或者調漂器舉例:與LW08鎢金墜(吃鉛量0.8克)相匹配是小漂;與LW13(吃鉛量1.3克)相匹配則是中漂;與LW22(吃鉛量2.2克)相匹配則用大漂。


時語錄


為什麼需要知道一支浮標的吃鉛量,這主要還是在垂釣中做到有針對性。

想知道的特別精確的話你需要有一個電子秤,精度要高,比如精度要達到0.02克,為什麼要這樣精確呢,因為精度達不到,特別小的重量是不會顯示的。你還需要一個調標桶,這需要你實際來操作才能得到準確值。

比如先調最常用的公式,調四釣二。先半水加鉛皮調四目,等達到這位置了你就把鉛皮取掉,放電子秤上稱量一下,這就是這隻浮標四目的吃鉛重量。以此類推,反之亦然。

其實只要你不是作圖,做評測,野釣中和現實中不用這麼精確。

一般的話浮標外形越大,吃鉛量也就越大。納米的會比較大,吃鉛量和浮標的材質和型號大小有直接關係。

一般實際垂釣中選擇浮標的方法是,淺水用小一點的浮標,深水的話用大一點的。杆子越長越要選用吃鉛量大的浮標,因為吃鉛太小,你是不容易拋竿的。

還有就是根據你垂釣的目標魚選擇,還有你是準備釣底還是釣浮等,這都要根據實際情況而定。

什麼事情只要知道了原理和為什麼要這樣,你就一下子明白了,原來如此。

還是多去實戰才行,釣魚是很難完美的,總是在這次中積累經驗教訓,渴望下次完美爆護,這就是釣魚人的想法。











冰峰戶外


你好,我是京北漁子墨。

只有自己測才較為靠譜,廠家標註的也是參考值。

用一個調漂桶和一個精度0.01克的電子秤就足夠了,在漂腳卷鉛皮,再插一個插漂座在漂腳防止鉛皮掉落,讓漂正好平水懸浮或者露出一小點均可,然後擦乾鉛皮,測量鉛皮重量,至於那個插漂座,和鉛皮一起測或者忽略掉都無所謂,測出來的克數就是這根漂的吃鉛克數M,順便可以測測漂自重m,M/m得出的比值就是浮力比,數值最好記下來,手機拍下來也行,方便用時選取,個人經驗浮力比在2.4-2.8之間,漂相比較穩健同時也靈敏有餘,我的漂是自己diy的,每支都親自測了並且把吃鉛和自重編輯成一串數字,選取起來就方便了許多。







京北漁子墨


常言道“選好浮漂,釣魚條條”。選擇合適的浮漂對於釣魚者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初學釣魚時,我在網上查過浮漂選擇要看三個要素,吃鉛量就是第一個要素。眾所周知,浮漂的吃鉛量是至關重要的一個參數,很多商家產出的浮漂都會標註好吃鉛量。不過,根據我的經驗,商家標註百密一疏,難免出錯。我來分享一下自己辨別浮漂吃鉛量大小的簡單方法(大約估計,非專業人士,不喜勿噴)。浮漂的吃鉛量通常與浮漂的體積是成正比關係的。喜愛釣魚的人都會有自己常用的浮漂,倘若你事先知道常用浮漂的吃鉛量,在選擇購買新浮漂的時候,可以將其與自己常用浮漂的體積進行對比。如果兩隻浮漂密度不同,體積相似,可以放在水裡看哪個排出的水多一些。








張二淼and小糖糖


釣友們好,釣魚領域作者工作之漁為您解答!

浮漂的吃鉛量是一個表現浮漂浮力大小的值,所以這個問題實際上是說如何測試一支浮漂的浮力大小。為什麼會有吃鉛量這個概念呢?這裡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相信大家都聽過曹衝稱象的故事,大象的重量在古代很難之間稱出,於是曹衝想了一個辦法,那就是將大象放到一條船上,記錄船下沉的刻度,然後再將可以稱量的石塊一塊塊的放到船上,知道達到大象使船下沉的刻度,那麼大象的重量就等於這些石頭的重量了。

在原理上,其實和題目是一個意思,一個是以重力體現浮力大小,一個使用浮力變化體現重力大小。總而言之,是根據物理中力的平衡原理來的。

浮漂吃鉛量的大小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式獲取

1、在我們購買浮漂時,吃鉛量是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參數,一般都會做說明,它代表的是整支浮漂沒入水中所需要的鉛重。吃鉛量越小,浮漂的浮力越小,反之則越大。但有一點必須要明白的是,吃鉛量大小並不能完全說明靈敏度,需要結合浮漂的自重一起來看,吃鉛量小,同時自重也小,浮漂靈敏度高。

2、自己測試浮漂吃鉛量的大小。上面說到只要剛好讓浮漂沒入水中,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調平水,那麼此時的吃鉛量就是浮漂的浮力,這就很簡單了,只需要準備一個調漂桶,或者一個比漂長更深的容易也行,在漂腳上裹住鉛皮,慢慢修剪,只需要浮漂剛好呈平水,稱量此時的鉛重就是浮漂的浮力。

結束語

關於浮漂吃鉛量的大小,雖然我們可以通過調漂桶測試獲取,但是在實際應用時也並不準確,往往會比調漂桶中的鉛重要略大,原因是鉛墜在水中也受到水的浮力的影響,而水越深壓強越大,鉛墜受到的浮力也就越大。因此,最準確獲取浮漂吃鉛量的方式是到釣點後現場測試調漂。


工作之漁


魚漂的吃鉛量就是魚漂能產生多少浮力。簡單說,魚漂的體積大吃鉛量就大,魚漂的體積小吃鉛量就小。魚漂在水中受到的浮力=魚漂的體積x水的比重。在實際垂釣過程中,釣魚人都能根據自己的經驗大致判斷用多大的鉛就差不多了,提前知道手中的浮漂準確的吃鉛量也沒有什麼實際價值,因為還有魚線,漂座,鉛皮座,八字環,魚鉤也有重量。我們需要知道的是,漂的浮力大,需要的鉛皮大,整個釣組的慣性大,靈敏度相對就小。

“三把鉤”乃野釣利器,請把“三把鉤”介紹給你的朋友。

三把鉤,真奇妙,誰用誰把大魚釣。

不掛衣服不扎手,不怕掛底和丟鉤。

用時不再加墜子,進到水底不倒扣。

鉤子上面掛玉米,誘釣結合上大魚。

鉤餌永遠不分家,出釣保你大豐收。





釣魚王三把鉤


浮漂上標註的吃鉛量都是參考值,垂釣中如果釣鈍或者粗釣,差不多就可以的話,這個數值基本不用太在意的。但是如果想要精釣,或者想要更好的反饋信號,吃鉛量就很重要了。

浮漂吃鉛量可以理解為一支浮漂所能承載的鉛皮重量,也是浮漂在水中的基本平衡。

取一隻試漂筒,裝上足夠的水,在浮漂漂腳捲纏上足夠的鉛皮,鉛皮的重量要能將浮漂垂直拖入水底,然後修剪鉛皮,一直修剪至浮漂漂尖上升至與水面一平,也就是通常所說的調平水。此時浮漂漂腳餘下的鉛皮重量就是一隻浮漂的準確的吃鉛量,垂釣時以此為基準,調漂基本是精準的。


香港名狐釣具官方


感謝您的激請.我是一個釣魚愛好者,浮漂上都有註明多大的漂配多大的鉛。






阿仁填海


以下是個人觀點。

判斷浮漂的吃鉛量需要用到電子稱。我們需要在調漂桶裡或者魚缸裡進行操作。但是都只能做到粗略判斷。因為天氣,水質都會影響。很多釣友用的都是吃鉛大的漂。可以忽略不計。但是用到一些吃鉛很小的漂,這總受環境影響的情況就會出現。

測浮標吃鉛量,首先我用魚線繫住漂腳,然後在魚線另一頭細上鉛墜。這個步驟魚線不要太長,最好讓鉛墜緊貼魚漂。然後開始調漂,調到魚漂水平就行。這時候把魚漂意外的東西全部拿到電子秤上稱。這個時候得重量就無限接近魚漂的吃鉛量了。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到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