絞轉筆法和擺動有什麼區別和聯繫?

夕陽碎影


絞轉作為一種單獨技法動作的提出,是相對於平動、擺動、側動而言的。很多初學者對其不太瞭解,下面作一簡要介紹。



一、絞轉筆法是什麼

絞轉是指筆鋒入紙後,筆毫打破原來平順的狀態,看似散開,實際上筆毫之間更緊密地咬合在一起的情況下所進行的運動形式。

筆毫的四種動作中,絞轉是最為複雜也最難掌握的一種。


二、絞轉筆法的特點及使用

1、絞轉的運動過程和太極拳中講求的纏絲勁極為相似,運動的形象如螺旋,運動的路線必須具有一定弧度,如此,筆力才能殺入紙中,同時線質又顯得厚重蒼茫。

2、絞轉筆法可以使每一個點畫都節節貫穿,同時,使顯於外的張力形成一種鼓盪的效果,內力彌滿,使筆勢達到一種最佳狀態。

所謂“鼓盪”,是一種由內而外的張力,相比之下,平動或擺動所出現的視覺效果則勢單力薄,這 是書家重視絞轉筆法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3、在運用絞轉筆法的過程中, 要求主體的精神必須高度集中,而非緊張,貫注始終,節節發力,不像提按, 更多關注的是線形的兩端。

所以,絞轉表面上看是形的連貫,實質上是精神的貫通,和氣機的連綿不斷。

4、點畫的連續性,意味著筆鋒運動軌跡彎折的增加,而絞轉能很好地適應這種頻繁的彎折。同時,頻繁的彎折又促使絞轉獲得充分地發展。

5、從根本上說,絞轉筆法就是一種合力,實現了更加強勁的“萬毫齊力”,就像拔河比賽用的麻繩一樣,擰得越緊,則繩子的韌性越大。絞轉筆法下寫出的點畫質量與此同理。

這裡必須指出的是,絞轉筆法的使用並不是一味地將筆毫絞在一起,如果這樣,還算不上 真正懂得該筆法。

正確的使用應該能夠做到隨絞隨散,隨散隨絞,這樣才可談 得上善用筆。能絞不能散,只能令氣機混亂,神志不清。如果是為了絞而絞,勢必走向問題的反面。

更多文章,敬請關注千年蘭亭。


千年蘭亭


大家好,我是景堂書法。

絞轉與擺動筆法的問題,我覺得挺有探討的意義。在此談一談自己的理解,希望能拋磚引玉,請各位朋友都來聊聊,以能夠更好,更深入的理解學習。

首先,我認為對於邱振中老師關於筆鋒的平動、提按和絞轉的說法是很有道理的。而題主所說擺動與絞轉,恰恰也就是筆鋒的這幾種運動方式,但擺動與絞轉正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動作。簡言之,前者是平動與提按的結合,後者是指筆鋒的轉動和絞裹。我用一張圖來展示下——


上面的是擺動痕跡,下面的為絞轉痕跡。

這樣比較一下,我覺得二者的區別,便很清楚了。擺動是毛筆在書寫位置基本不變的前提下,向兩個相反的方向移動,因為距離的變化產生提按,從而形成兩頭尖,中間粗的直線條,線條光滑圓潤,基本是中鋒行筆,體現出流美飄逸的特色。絞轉則是通過轉動筆鋒,讓筆毫絞裹扭轉,筆尖因為受力成不規則的曲線轉動運行,筆畫提按較少,形成粗細變化不大的曲轉線條,線條蒼茫勁澀,中鋒側鋒並用,給人以古樸厚重的感覺。



談到二者的相同點,我覺得都是書法學習創作中不可缺少的表現手法,同屬於筆法範疇。



一點粗淺的認識,請大家指教。歡迎關注我,一起交流學習。


景行書苑


擺動是使用中鋒的左右轉動,而絞轉是使用側鋒的絞轉動作!


擺動時,要求筆意流暢,不需要明顯的提按,只需要筆勢連貫,協調自然。


而絞轉筆法也不然,絞轉需要施力,當然,這種力是巧力,絕不是蠻力!在極小的半徑裡使用短促的爆發力進行扭轉的動作,絞轉的效果是渾厚,是筆力蘊含在筆劃中的一種表現。


擺動與絞轉區分不開,寫出來的字就會平淡,無味!整個的感覺也是單調,輕浮!

能從容地使用絞轉筆法的人都是個中高手,沒有足夠的功底做保證,絞轉只會毫鋒破散,敗筆凸顯!


一笑貫長天


絞轉和擺動是兩種用筆方法,擺動教為簡單,絞轉涉及到用鋒,是一個相對來說比較複雜的用筆技法。

聯繫和區別

客觀上說,擺動所寫出來的線條是有粗細的變化。絞轉的用筆同樣也有粗細筆畫,它們的共同點就是不通過提按實現粗細。


(圖為擺動所出的線條,中間細兩邊粗,但是並不是通過提按而成,與擺動相對應的叫平動)

絞轉的用筆通常出現在圓轉的地方,或者鋒面需要轉換的的地方,

有如此圖。我們所熟悉的蘭亭序,第一行的“歲在癸丑”的醜第一筆就是一個轉換,粗細上會自然的有所變化,但是並不是直線而且圓轉的曲線,這樣的用筆草書中最為常見。


一金堂書法篆刻工作室,希望能解答您的疑問,希望得到您的關注與點贊評論!


王舸


簡言之,絞轉若大海波濤起伏,多姿多態。擺動如盪鞦韆,來回擺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