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不上学、有没有文凭之于人生又能怎样


上不上学、有没有文凭之于人生又能怎样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中,孔夫子说的学是学问,不是一般的学习,也不是从学习中获得的文化与知识。有文化、知识渊博的人不一定有学问。而有学问的人也可能是一个大字不识的人。

这个学问之学,是觉,人的觉与悟。觉悟就不会迷失、不会被诱惑,不会生起欲望、嗔恨,或者傲慢,能让人生起智慧。天地人号为三才,天地有不以其自生之德,而人在天地间,为天地心,要学习天地好生之德,才能成为真正的人。

《庄子》一书,提到的真人指的就是有道德、学问道德到了家的人。如果,道德没学好、没有到达道德的最高标准,就是假人。所以,孔子说的学就是要学习做人之道。

这种学问可以从书本上获得,但最好、最有效的渠道是在每日的生活中、为人处世、待人接物中、吃喝拉撒中学习与获得。这是每个人都会上、必上的学校。这个学校不分规模大小、名气大小、更不分师资的优劣。每个人都上得起,而且没有毕业之时,唯一的考核就是与他人、世界、自然之间的相处融合程度。

这种学习,不分时间、期限,要随时随地、时时刻刻去学。在学习中观察、体会、思考、反省、总结。慢慢地让自己得到改变、提高、进步。当通过学习,看到人际关系改善、事业顺利、家庭幸福,内心便会获得巨大的快乐,从而会对学问产生更大的兴趣。人生也就进入了良性循环中。学习——收获——快乐——兴趣——学习,这是学问的流程与模式。

陈眉公说:如何是独乐乐?曰:无事此静坐,一日是两日。如何是与人乐乐?曰: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如何是众乐乐?曰:此中空洞原无物,何止容卿数百人。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在求学的道路上,辛苦、孤独、寂寞。而人生最难觅、难求的是知音、知己。若在求学这条艰难而孤独的路上遇到一个知音、知己、志同道合的人,真是这辈子最幸运、幸福的事情。互相交流、探讨、切磋,消除迷惑、取长补短、教学相长。就如当时,孔子与老子论道,真是人生精彩时刻。

学问首先是为自己学,为人生觉而不迷学,是自得其乐,也是天命之由。不被人接纳、看中、误会,是常有、自然的事情。不用为此闷闷不乐、恼怒、生气、抱怨、忿恨。要从自身找问题,扪心自问、自我反省、审查。

只要自己所学是从善而始、做人绝对好、做事绝对对,不是为了名闻利养、更不会自私自利,就要坚定自己的求学的信心、用慈悲迎纳一切,外界的一切音声都不可以干扰自己的内心。

当然,学问多了、大了,切忌有傲慢之心,谁也看不上、瞧不起、牛气起来、唯我独尊的样子。要始终保持虚心、审慎、甚至不耻下问的态度,这是学问之道、是人生之道。哪里是一纸文凭就能搞定的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