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治水稻的稻曲病?

yyluming


水稻的稻曲病,我們又叫它:青粉病。這種真菌病害,主要發生在水稻抽穗揚花期間,侵染稻穗上的部分穀粒,病菌在穀粒內形成塊狀,慢慢膨脹,從稻穀裂開的縫隙處露出淡黃綠色的分生孢子,把整顆穀粒包裹住,形成比正常穀粒大3-4倍的菌塊,顏色變成墨綠色,最後病菌包子表面開裂,用手捏一下,會散發出墨綠色的粉狀物,注意!這個粉狀物是有毒的!

這是在水稻上發生的少有的,病菌自身帶毒的一種病害,被它侵染後,會汙染到稻穀,造成空粒,降低產量和大米品質。


我在多年的水稻種植過程中,大概總結出稻曲病在以下幾種情況發生的比較嚴重:

1.大穗型,密重穗型水稻品種和晚熟品種,發病情況比較嚴重。

2.在水稻抽穗揚花期,遇到低溫陰雨天氣,稻曲病發生的比較嚴重。

3.還有一個原因很奇怪,在水稻大豐收的年份發生的比較嚴重,我們無可奈何的叫它“豐收果”。



防止稻曲病的發生,我們主要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

一.稻穀種子進行藥物消毒處理

因為稻曲病菌常依附在稻穀種子上越冬,所以我們要在源頭上殺滅它,不給它留有發病的機會。

我們在開始水稻育苗前,先把稻穀種子拿出來,用藥水浸泡消毒一下,以殺滅病菌。

消毒藥水有很多種,今天主要給大家分享一下,我認為效果比較好的兩種消毒方式:

1.比較簡單,常用的種子消毒方式

找一個乾淨的大容器,千萬不能有任何油漬,用50%甲基託布津可溼性粉劑,加500倍清水進行稀釋後,把稻穀種子倒進去浸泡,一般泡一天一夜,再把稻穀種子撈出來進行催芽就可以了。

2.消毒比較徹底的浸泡方式

先把稻穀種子用清水浸泡兩天兩夜,注意不要讓種子在水裡面發芽了,然後撈出晾乾。

再用福爾馬林500倍液,把晾乾的種子再倒進藥水裡浸泡兩天兩夜後,撈出,用清水沖洗乾淨後再催芽。

種子消毒,不僅能消滅種子上的稻曲病菌,同樣能殺滅稻粒黑粉病,谷枯病等其他病菌。

二.抓準稻曲病的發生關鍵期,及時用化學藥劑來處理

稻曲病主要發生在水稻孕穗的後期,也就是破口期的3-5天,這也是進行藥物防治的關鍵期,如果錯過這個時機,再噴灑農藥,就不能達到理想的殺滅效果。



乾貨分享:殺滅稻曲病菌的農藥有很多種,通常要噴灑2-3次才能收到比較好的效果。

今天我給大家隆重介紹一下,只需噴灑1次就能收到很好效果的打藥方法。

在水稻破口前10天,每畝田用5%井岡黴素水劑450ml,混合75L清水進行稀釋後對水稻直接噴灑。

根據我多年的實踐證明,用這種方法,只要在噴藥時間和用量上掌控好了,一次足矣,大大節省了人工勞動強度和農藥成本。


陽哥拍三農


問題:如何防治水稻的稻曲病?


答案:水稻的稻曲病是一種煩惱病害,每當收穫的時候,攪動稻穀,那黑呼呼的稻曲病的孢子灰塵,嗆得人喘不過氣來,弄得滿身黑灰。稻曲病在水稻孕穗破口期間用藥防治,效果最好。最遲不能超過抽穗始期,否則,防治效果,大打折扣。防治稻曲病的常用農藥有:井岡黴素、戊唑醇、烯唑醇、己唑醇。

在水稻孕穗破口期,用5%井岡黴素水劑100~150毫升/畝對水50~75千克噴霧,可用43%戊唑醇懸浮劑10~15毫升/畝兌水40~50千克噴霧,可用5%己唑醇懸浮劑40~60毫升/畝兌水40~50千克,可用烯唑醇+井岡黴素、烯唑醇+三環唑、井岡黴素+戊唑醇、井岡黴素+枯草芽孢桿菌、井岡黴素+三唑酮、井岡黴素+嘧啶核苷類抗菌素等等復配方法來防治水稻稻曲病。



總之,水稻稻曲病在孕穗破口期,是使用藥物防治的最好時期。

【以上是本人觀點,如有不妥,請大家在留言區處留下你寶貴的意見,並積極參與評論,特邀請大家關注三農達人旭日東昇付先,一起探討三農問題!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鄂東三農


如何防治水稻的稻曲病?

寶哥:水稻的稻曲病主要危害水稻穗粒所以又名黑穗病,它是由真菌引起的真菌性病害,主要在南方稻作區有發生較多,在寶哥這邊的北方稻作區偶有發生。


水稻稻區病主要特徵:水稻抽穗揚花10天左右從稻粒的內穎與外穎的合縫處出現淺綠白色小菌塊,逐漸生長膨大、破裂出淡黃色粉末塊狀物。稻曲病發病時影響水稻稻穗養分供給,能造成產量降低、米率品質均受影響。

水稻稻曲病的發生與天氣、肥水管理、品種等因素有關。例如當水稻抽穗揚花期遇陰雨連綿天氣、田間水分溼度大,利於稻曲病的流行和傳播;當水稻肥水充沛,特別是氮肥施用較大時,水稻植株生長旺盛稻葉下披,同樣會利於病菌侵害和發生;雖然沒有絕對抗病性品種但是不同品種的感病性有差異生長旺盛雜交稻品種、穗碼密的品種易發病且較重,穗碼稀的品種發病較輕。

防治方法:在水稻的破口期進行藥物統防,可結合防治水稻稻瘟病、紋枯病、稻曲病,降低成本,節省勞動力,是我們水稻種植區常用的方法常用藥劑如下

1. 43%戊唑醇20ml+2%加收米100ml+多抗黴素80ml/畝,噴霧。

2. 43%戊唑醇20ml+22%加收熱必50克+多抗黴素80ml/畝,噴霧。

3. 30%苯甲丙環唑20ml+16%井岡黴素40克/畝,噴霧。

以上藥劑在水稻70%出穗時選用單劑或根具實際情況復配在噴藥一次,


金田寶哥


稻曲病,在我所在稻區是嚴重病害,每年都是重點防治。對於發生及症狀,還是比較瞭解,至於如何防治?也有一定的經驗。我認為控制稻曲病的發生,主要是改善田間環境,及時的用藥防治。


稻曲病是危害水稻穗部的一種病害,通常受害的稻穗,會有一至幾個病粒出現,嚴重會有會有十幾個甚至更多。受害的病粒,內外穎先張開,露出淡黃色塊狀物,以後受害部位逐漸膨大,變成墨綠色,呈龜裂狀,並散發墨綠色粉末。

稻曲病不僅毀掉病粒,而且還能消耗整個病穗的營養,致使其它籽粒不飽滿,隨著病粒的增多,空秕率明顯上升,千粒重下降,造成稻米質量下降。稻區病菌產生的毒素,會汙染稻米,處理不當沾染了稻米,人、畜食用後,可造成中毒現象,危害人、畜健康。

稻曲病危害嚴重,弄清楚其發病原因和規律,才能做好防治,以減少危害程度,減少損失。

1、發病原因:氣候條件是影響稻曲病發育感染的重要因素,特別是降雨量與溫度的關係最為密切。在水稻易感染病菌期,高溫多溼,病菌最易發育,長期的低溫、寡照和多雨,也會減弱水稻的抗病性,特別是霧霾侵入影響最大。再就是,化肥用量過多,特別是氮肥的施入,使水稻生長過於繁茂嫩綠,會加重稻曲病的發生。最後,種子的選用,抗病弱,在不利天氣因素,更容易感染。

2、發病規律:從抽穗後到成熟期均能發生稻曲病,其中孕穗期最易感病。稻曲病在水稻的孕穗期,根本看不到任何表現的症狀,在抽穗過後,帶菌的稻穗就會顯現出來,並隨著不利天氣影響和種子抗病性弱等,而不但加大病情。當看到病粒的出現,基本沒有防治的辦法,只有做到提前預防。

根據稻曲病的發病原因及規律,我總結了一下四點防治方法:

1、種子的選擇和消毒:

選用抗病能力強的種子,一般來說,散穗型和早熟品種發病較輕,蜜穗型和晚熟品種發病較重。

種子消毒,主要體現在藥劑浸種,使用當地推薦殺菌劑,按照用量兌水浸泡種子,按照溫度的高低,來決定浸泡幾天。也可以播前結合鹽水選種,淘汰病粒,用57℃溫水進行溫湯浸種10分鐘後洗乾淨催芽播種。

2、清理病菌:重病地塊收穫後進行深翻,以使菌核和曲球在土中腐爛。春季播種前,清理田間雜物,以減少菌源。在早期發現病粒及時摘除,能防止繼續擴散。

3、適施化肥:防止過多過遲了施用氮肥,氮磷鉀配合使用,氮肥採取基、櫱和穗肥各1/3,不要過多施用穗肥。

4、化學防治:在最後一張葉抽出之後,倒二葉與倒一葉葉枕平的時候施用農藥最好,能夠抑制病菌,也能起到防護。要是天熱不好,多雨、高溫高溼及有霧霾出現,在破口期再進行一次防治,就是得到好的控制。至少農藥選擇和用量,這裡不推薦,當地農資部分都有的推薦,選用適合自己的,按照用量說明使用就好。

綜上所述!稻曲病發生前沒有徵兆,發生後難防治,做好田間管理的同時,要及時進行用藥防治。


亮仔為農


水稻到稻曲病又叫偽黑穗病、綠黑穗病、谷花病、青粉病,一旦得病會造成水稻減產,嚴重的減產可達百分之十五至二十。

水稻患稻曲病主要原因有如下幾種。

1、種子抗稻曲

病能力差。

2、地區性氣候差異。如粳稻種植到南方。

3、破口期遇上連續高溫天氣。

4、抽穗期遇上低溫。

5、土地殘留下來稻曲病病菌。

農作物病蟲的防治方針是:以防為主;

以治為輔;防治結合。因此防治水稻稻曲病發生的主要方式有:

1、選擇抗稻曲病力強的品種:如泰優390等。

2、粳稻最好不在南方種植。若實在想吃,愛吃就選在海拔低於300米的且,日照時間長的區域種植,南方的山區切忌種植。

3、儘量不要稻草還田。

4、在水稻幼苗期和抽穗期(突口期前5一7天)可用多菌靈、江西眾和的樂米佳按產品說明書標明各試用一次(註名廠家,生產的產品含量和加工工藝不同,兌水比例不盡一樣)。同樣可用丙環唑、已唑醇、戊唑醇、氟環唑產品。

以上四點可以有效防治水稻稻曲病的發生,若一旦發生,可以下列藥品進行治療:畔鮮胺或,氫氧化銅進行噴施。








田園組合


如何防治水稻稻曲病?

水稻稻曲病防治應全方位,360度無死角防治,方可有效。

其一為田,發生過稻曲病的稻田仍會殘留病麴菌,應對田地進行生石灰殺菌處理,將病菌殺死。然後將田地深耕,將病麴菌核深埋入土層中。

其二為種,若當地稻曲病頻發,應選擇優質抗病的種子,還應對水稻種子進行無菌化處理。保證種子沒有稻曲病菌殘留,影響秧苗質量。



其三為藥,在水稻破口期用井岡黴素等藥劑進行預防性噴霧,選擇晴天進行噴灑。若遇雨天,應重新進行噴藥防治。


其四為肥,在水稻稻穗成長期,應降低穗期的氮肥用量,合理密植,還應加強田間管理,降低田間溼度。


山落一樵夫


水稻的稻曲病有幾個其它的名字,可能是各個地區的叫法不一樣吧,如:青粉病、蟲屎病、偽黑穗病、綠黑穗病、谷花病等等。這病只在稻穗上發生,就象一個個小黑球似的,灰黑的、黑綠的顏色,對谷的收成影響不是很大,但影響稻穀的顏色明顯,打下來後如果沒有清除乾淨,軋出來的米都帶有那種墨綠色的碎粉,煮飯時要清洗很多很多次才能清洗乾淨。

水稻的稻曲病對種子和氣候很明顯,有一年我在一塊田裡插了兩樣的品種,一樣的施肥、一樣的施藥、一樣的管理,只有其中一樣的品種發這病,另一品種不發這病。第二年我就選擇上年不發稻曲病的種子,但很倒黴,第二年出現的情況又恰恰相反,說明種子還要受大氣候影響。

那要如何防治水稻的稻曲病呢。

1.處理種子上留下的上年的病菌,浸種時用百分之二的福爾馬林或百分之五的硫酸銅浸種4小時左右,催芽前用清水沖洗乾淨。

2.田要深耕,將病核深埋泥土之下,消毀病粒。

3.施足基肥,後期儘量不追肥,特別穗肥用時要慎重。

4.水稻灌漿後,如有條件,田裡水最好只灌薄薄一層水,勤灌淺灌,後期可以只要水田有一點溼色就行。

5.在破口前一個星期開始用藥防治:選用苯醚甲環唑、丙環唑、氟環唑、己唑醇、戊唑醇、井岡黴素、蠟質芽孢桿菌……等等農藥適量噴施。

5.如果後來此病還是有了,稻穗上長生了許多墨綠的灰球,就用味鮮胺、氫氧化銅或鹼式硫酸銅等藥把它打下來。

6.病田的稻穀不能留種。


一生好人大司馬


我們重慶這裡種植水稻一年只種一季,一般立夏前插秧,中秋前收穫。在種植水稻的過程當中,常常會出現一些病害,導致產量下滑。其中稻曲病也是常見的病害之一,大田一旦感染稻曲病不但影響產量,而且不小心吃了患稻曲病的大米或米糠,對人畜有害。所以要及早預防稻曲病的發生,以免造成損失。

稻曲病的發病症狀

稻曲病又叫黑穗病、綠穗病、青粉病等,我們當地稱它為“烏谷”。此病只發生於穗部,專危害穀粒。一般在水稻抽穗揚花至乳熟階段發生,如病情不嚴重,每穗上只有幾顆穀粒染病,嚴重的每穗40%以上都是發綠的“烏谷”。穗上的穎殼一旦染病,會慢慢的膨大。發病初期受浸染的穎谷稍微張開,裡面能看見黃綠色的凸起狀,這種凸狀會慢慢長大,把整個穎殼兩邊裹住甚至全部裹住,像似給穀粒裹上的一層厚厚的“綠襖”。“綠襖”全身佈滿墨綠色的粉末,即病菌的厚垣孢子,孢子有黏性,遇風吹雨打易脫落,但不易飛散,一般借住氣流傳播,從而危害穗部。

稻曲病的危害

稻田染上稻曲病,將影響穗粒飽滿,結實率及千粒重下降。並且秕穀、空秕穀增多,導致當年的產量減少, 一般要減少5%,嚴重者更多。而且將導致成品谷的出米率下降,碎米、半節米增多,從而導致大米的品質下降。


稻曲病的發病的過程

稻曲病菌的主要浸染源是落在田間的稻曲球和厚垣孢子,這些稻曲球和厚坦孢子附在種子上和稻田土中越冬,可成活5年以上,來年在7-8月的高溫高溼的環境下發育成熟,並形成大量的孢子浸染稻穗造成發病,主要危害孕穗期和齊穗期。孕穗期的穎殼從最初感染病原菌開始,經過7-14天形成淡綠黃色的凸狀塊,後凸狀塊慢慢漸大,形成墨綠色菌塊並破裂散發孢子粉的“烏谷”,大概要經歷40天左右。稻曲病的症狀在灌槳成熟期最為明顯。

影響稻曲病發病的因素,

稻曲病發病因素有很多:【1】栽培水稻時選用了抗病性、抗逆性差的品種。【2】水肥管理不當,水稻分蘗完了以後稻田的水位過深,又重施了氮肥;或者肥料施得過早或者過遲,導致植株亞健康生長所致。【3】抽穗時陰雨綿綿,天氣灰濛濛、造成光照弱,廕庇大、植株露水多,導致抽穗時田間空氣鬱閉,溼度大,稻株碳氮比失調,抗性下降;出穗會又遇到高溫強光等惡劣天氣都會導致稻曲病發生。

防治方法:對於稻曲病防治以農藝措施和藥濟防治為主

農業防治

【1】選用抗病性、耐病性、抗逆性強的優良品種,從而減少種子帶菌造成開花期稻曲病的發生。【2】種子消毒。稻曲病可通過種子傳達,所以種植之前,要給種子進用消毒殺菌處理。可以用500倍強氯精液浸種消毒10-12小時,如果不放心用藥,可以詳詢當地農技人員,具體用什麼藥浸種。【3】建立無病菌水稻田。發病的稻田進行深翻,把病原菌埋入地深層,使病原菌核浸染不上來。種植水稻前清除田間病源物及病殘體,防止稻曲病原菌傳播和擴散。【4】加強田間水肥管理,促進植株強健。水稻生長髮育期氮、磷、鉀肥合理配施,不重施氮肥。施肥不能過早,也不能過遲,要施得適宜剛剛好。在水稻的拔節及齊穗期要少施氮肥,多施磷鉀肥,可以減輕稻曲病的發病程度。【5】注意孕穗後期田間水位管理,勿大水漫灌、宜淺水勤灌,避免田間溼度過大,免得病菌孢子繁殖浸染。

藥濟防治

根據稻曲病的發病特點,在水稻的孕穗期和齊穗期各施一次藥,防治效果可達85%以上。一般防治稻曲病的藥有稻豐靈、25%三醋錫可溼性粉劑等。用藥時嚴格按照說明書規範使用。打藥的時間應在抽穗破口前3-5天進行,即要破不破時,免得出穗後用此類藥產生藥害。打藥時兌水量一定要充足,選擇早晚打藥效果佳。

綜上:稻曲病是通過稻曲球和厚垣孢子浸染穗部,危害發病。一般在孕穗穗和齊穗期發病最為嚴重。一般以農業防治和藥劑防治為主。用藥劑防治時要在抽穗期破口前3-5天進行,免得產生藥害。

關注【留守傅姐】,瞭解農村一草一木,農家的生活瑣事。

留守傅姐


稻曲病比其他病害如水稻紋枯病、稻瘟病、白葉枯病等病害較難防治,農民在防治水稻病蟲害時重視防治而輕視預防,基本上是看到症狀再去防治,稻曲病發現症狀了在防治基本上沒有效果。



一、稻曲病難防治的原因有哪些?

1、噴藥過早或過遲,錯過了最佳施藥時間,預防稻曲病最佳時間是水稻抽穗前10-15天施藥,過早或過遲均影響效果。

2、打藥時間過遲。看見症狀再打藥,這個時候已經錯過了最佳預防,稻曲病是可防不可治病害,只能提前預防。

3、不具有施藥條件。抽穗前後出現連續陰雨天氣,不具施藥條件,錯過最佳預防時間。

4、抽穗前後10-15天是最佳施藥時間,但是在實際生產過程中,種植戶基本上靠經驗判斷,時間上可能有少許誤差,是防治效果不好之一。

5、現在種田大戶承包田很多,少則幾百畝,多則幾千畝,可能在管理上比較粗放,導致水稻生育期不一致,雖然同一時間施藥,但水稻生育期不一致,也有部分田塊錯過了最佳預防時間,防治效果也大打折扣。

6、沒有科學合理使用農藥。如噴霧不均勻,重噴、漏噴現象突出,兌水量不足、隨意增加農藥用量、重複使用一種農藥連續多年防治,導致抗性增加等都會導致防治效果不理想。


二、哪些情況下稻曲病發病重?

品種不抗病、田間管理不善、偏施氮肥、種植密度過大、田間鬱閉、抽穗期連續陰雨天氣都會加重稻曲病的發生。

三、稻曲病防治技術。

1、適期用藥。預防稻曲病於水稻抽穗前10-15天施藥,如遇陰雨天氣,第一次防治7-10天后再防治一次。

2、藥劑選擇。防治稻曲病選用戊唑醇、戊唑·嘧菌酯、噻呋·嘧苷素、氟環唑、咪銅·氟環唑等。噴藥時按照施藥技術規範和防治對象,用足藥量,對足水量,均勻噴霧,注意農藥交替輪換使用。


農作物栽培知識講解


如何防治水稻的稻曲病呢?

稻曲病的發生,近年來很少在我們這邊很少見到,但是今年據合作社的稻農們反應,田間有個別地塊少量發生病害,雖然不嚴重,但是我們如若不積極防治,可能會使病害逐年加重。

那麼稻曲病是如何發生的呢?



稻曲病由於成熟病灶菌體為墨綠色,所以又叫青粉病,俗稱偽黑穗病,病害病情多發生在多雨的豐收年份。

其病菌屬於真菌病害,病原菌屬半知菌亞門稻綠核菌。病害發生後會直接影響水稻的結實率,稻米品質,和產量。嚴重的病原菌有毒,對人畜的安全都會產生危害。

那麼我們如何識別稻曲病的症狀呢?

稻曲病主要是在水稻抽穗揚花期發生,危害穗上部分穀粒,少的每穗1~2粒,多的10來個粒,菌絲在受害病粒內形成塊狀,逐漸膨大,先從內,外穎殼縫隙處露出淡黃綠色孢子粉,後包裹整個穎殼,形成比正常穀粒大3~4倍的菌塊,顏色逐漸變為墨綠色。

稻曲病發生有哪些規律可尋呢?

該病的病菌以菌核落入土內,或厚垣孢子附在種子上越冬,翌年7~8月份菌核開始抽生子座。上生子囊殼,其中產生大量的子囊孢子和分生孢子。並且隨氣流傳播散落。在水稻破口期侵害花器造成穀粒發病。

實際生產中發現,一般大穗型,緊穗型品種及晚熟品種發病重。基肥和氮素水平超標,穗肥施用過晚,導致貪青晚熟的發病重,淹水,串灌,漫灌也是導致稻曲發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防治方面有哪些方法呢?



首先要對種子消毒,抓住水稻關鍵生育時期施藥是防治稻曲病的有效措施。

稻曲病的防治關鍵時期是水稻孕穗後期(破口前3~5天)易感病品種在抽穗期遇下雨天氣時,在水破口50%左右再施一次藥,齊穗防治效果差,此次施藥可以兼防紋枯病。

每畝用5%井岡黴素水劑100~150毫升,加水40~50升,或每畝用10%的井岡黴素可溼性粉劑50克,加水40~50升,在水稻孕穗後期和破口期各施藥一次。

在破口前10天左右每畝用稻曲剋星200克,加水60升均勻噴霧。或每畝用稻力量乳油70毫升,加水50升在水稻孕穗期和齊穗期噴霧。或每畝用3%的多抗黴素水劑100毫升加水40毫升均勻噴霧。

您關心的就是我關注的,神農願與您一起探討交流,歡迎您在評論區留言關注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