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功夫无用论?《逝去的武林》讲述奇人高术


中国功夫无用论?《逝去的武林》讲述奇人高术

《叶问4:完结篇》很好看。

“十年传奇,最后一战”,电影《叶问4:完结篇》很火爆,打斗戏精彩绝伦。最意想不到是,屏幕出现功夫片少见的一幕:叶问在最后一场打戏展现凶狠招式:标指插眼刺喉踢裆……面对现今 “唱衰功夫”的论调,影片以最诚意的方式告诉大家:功夫讲求一招致胜,哪有那么多花拳绣腿。

有个评论是这样说的:“咏春拳,是一种杀人的拳法,中国武术,是杀人技。在传武日益没落甚至消失的时代,各种搏击规则的掣肘让中国武术举步维艰。到底还有没有传武,中国武术到底是杀人技还是花架子,或许在这部电影中能找到一丝答案。”

我从小爱看功夫片,爱看武侠书,快意江湖、行侠仗义,这是何等潇洒人生。但事实上,习武者的人生多是坎坷,随时代浮沉。

影片看得心潮澎湃,回家翻阅《逝去的武林》(李仲轩口述、徐皓峰撰文)。此书写于2001年至2004年,被誉为“奇人高术”。


中国功夫无用论?《逝去的武林》讲述奇人高术

《逝去的武林》(李仲轩口述、徐皓峰撰文)

民国之初,武术便有国术之称,至1928年,中央国术馆正式将武术定名为国术,此后迎来中国武术界的“黄金十年”。


“李仲轩先生以七十余年武学实践,讲述他所师承的民国年间三位形意拳大师唐维禄、尚云祥、薛颠的言行和造诣,以及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武林中人的生活实情、习武者特有的思维方式和为我中华所独有的身体训练法门。秘传与绝技之外,更有生活理念、生命感悟的余音。”


李仲轩是天津人,是徐皓峰的二姥爷。徐皓峰童年就对二姥爷充满好奇,觉得他和颜悦色之下藏着历险者痕迹,缠着他教功夫,但他没好好教。


李仲轩晚年在《武魂》杂志发表系列文章,徐皓峰为他整理文字,才明白他为何不教武功。“他属于武行里特殊的一类人,遵师父口唤不能收徒,学的要绝在身上。同意写文,他的心理是为他师父扬名,作为一个不能收徒广大门庭的人,辞世前想报一报师恩。”


李仲轩学的是形意拳,师承显赫,三位师父皆是民国超一流武人。他34岁自武林退隐,遵守师父尚云祥的规定,一生未收徒弟。他晚年讲述个人经历,披露了很多珍贵史料和拳理。他觉得写文报师恩的做法是对的,但对于是否泄密他有着深深顾忌。


幸好有文字留下,让我们一窥“中华武学巅峰时期的最后一位见证者”。


中华武术到底是否具有实战意义?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关于功夫的厉害,这本书提到不少。


  • 制止动乱

“唐维禄有个徒弟叫丁志涛,人称“津东大侠”。天津有两条村争水,即将演变成武斗,丁志涛去了。动手的人过来,他一发劲打得那人直愣愣站住,几秒钟都抬不了脚,这是形意拳的劈拳劲,一掌兜下去,能把人钉在地上。他钉了十几个人,就制止了这场武斗,也因此成名。”


  • 师徒嬉戏

“唐师(唐维禄,下同)喜欢穿白马褂,那天他拿了碗酱面,一边吃一边给我们讲拳。我们几个徒弟都很调皮,一拥而上撞他,想用他手里的酱面弄脏他的白马褂。他不用手也不用脚,走了一圈,把我们都撂倒了。他说这是形意拳的肩打、胯打、臀打。这种打法就是一蹭,而不是像出拳似的打出去,摆胯、凸肩、甩屁股是很难看的,这种近身打法是要蜻蜓点水一般,一闪一闪的。”


  • 一招制敌

“李存义有个徒弟是位捉通缉犯的警察,独来独往,捕着犯人,自己一个人押解。一次犯人抢他腰里的枪,都抓到手了,他在犯人脑门上抽了一巴掌,犯人握着枪傻呆呆地坐在地上,一连几天都迷迷糊糊,可能是震成脑震荡。这是打法,在间不容发的一瞬,以快取胜。”


中国功夫无用论?《逝去的武林》讲述奇人高术

《叶问4:完结篇》电影剧照


  • 借力打力

“形意拳能练到什么程度?唐师跟我打比方,说从悬崖峭壁跳下,快撞到地面时,用手在石壁上一拍,人横着飞出去了,平安无事。与人较量时,一搭手能把对方的劲改了,这个本领算好的。还有更好的,在自身失控时,能把自己的劲改了。比武,失控的时候多,都是意外,得把这手学会了。”


  • 腿功了得

“年轻时,我一度住在丁志涛家。在那时,唐师给我们表演过追火车。就是让我们坐一站的火车,唐师说了:‘我抄近道追你们啊。’等我们到了,见唐师在火车站等我们呢,摇着扇子,身上没汗。能抄的近道,我们都想了,抄上也不会那么快。我和丁志涛都不敢说话了。唐师腿快,交手步法是唐传形意的独到处。”

唐师腿功好,孙禄堂腿功也好,一度被称为“二禄”。

“孙禄堂的腿功,是个新闻事件。他和段祺瑞坐敞篷汽车,逆风而行,车速很快。段祺瑞头戴巴拿马草帽,被风吹走。孙禄堂跳下车追到草帽后再追汽车,司机还没意识到有人跳车,他就已经回到车上——此事当时有几家报纸报道。”


中国功夫无用论?《逝去的武林》讲述奇人高术

《叶问》电影剧照


  • 点穴手法
  • “首先点穴不是点得人一动不能动,而是一动就痛苦,不舍得动;其次,点穴不是追着认穴追着点,那样一辈子也点不了人,点穴的要诀就是成语‘适逢其会’,自然而然的地,在你来我往中刚刚能点上穴就是了。追着点穴来不及,得等着点穴。

    点穴不是点上去的,也不是打上去的,而是撞来的。顺着敌手的劲戳住了,顺手在哪里就是哪里。懂了形意拳的高级打法,也就是懂了点穴,形意门中现精通此术者应该尚有,因为传了高级打法必传点穴。”

    “至于解穴,只要一个人会了点穴自然就会了解解穴,揣摩着点上去的劲,反方向一拍,就解了穴。点穴的奥妙不在指头,不在中医经络图,而在打法。”


    中国功夫无用论?《逝去的武林》讲述奇人高术

    《一代宗师》电影海报


    • 移形换影

    “尚云祥说他师弟中,身法最好的是薛颠。当时武林中传说,薛颠有一次表演,抬了条长凳放在中央,打第一拳时他在条凳的左边,打第二拳时他已到了条凳的右边,他是以极快的速度在瞬间钻过条凳的,眼力稍差的人看不清他具体的动作。观者皆震惊,这形同鬼魅的身法,交手时根本无法招架,有几个想跟他比武的人就退了。”


    • 练功口诀大不同

    俗话讲“太极十年不出门,形意一年打死人”,当时武林有“练形意拳招邪”的说法,因为许多练形意拳的拳师身体亏损,甚至短寿。

    李仲轩问过师父原因,尚云祥解释:“形意拳是内家拳,练的是精气神,练功的时候应该把精气神含住,但很多拳师都在练打人,将精气神提起来,一发劲都发出去了,还能不短命?不明白动静有别,身体当然出毛病。”

    李仲轩说,形意拳的练法、打法、演法(表演)的口诀都是不一样的,但现在弄混乱了,用打法去练功,用演法去比武,这是当年形意拳公开传授后留下的弊病,但按照旧的武林规矩,许多东西又不能公开的,所以是个左右为难的问题,有待后人去解决。

    尚云祥说“定力就是修养”,练武先要气定神闲,拳要越来越灵,心也要越来越灵。“练功时不能有一丝的杀气,搏击的技能是临敌时自然勃发的,造作杀心去练拳,人容易限于愚昧。”


    中国功夫无用论?《逝去的武林》讲述奇人高术

    《一代宗师》电影海报


    • 比武一招分胜负

    李仲轩提到,唐师精于技击,曾几次代薛颠比武。练拳并不等于比武,功夫好相当于一个人有家产,比武相当于会投资,从功夫好到善比武,还得要一番苦悟。

    李存义去世后,薛颠就任国术馆馆长,国术馆有几位名宿不服气,算起来还是长辈,非要跟薛颠较量,薛颠只能推诿。毕竟一动手,不管输赢,国术馆都会大乱。于是唐师出面:“薛颠的武功高我数倍,您能不能先打败我呢?”与一名宿约定私下比武。

    “唐师对这类争名的人很蔑视,穿着拖鞋去了,一招就分出了胜负,那几位便不再闹了。”

    李仲轩初见唐师,问唐师有什么本事,唐师说:“没什么本事,只会在弹丸之地跟人决胜负。”在弹丸之地,转瞬之间,能找准自己身体的去向,这就是本事。薛颠的口头禅“搁对地方”也是此意。


    中国功夫无用论?《逝去的武林》讲述奇人高术

    《一代宗师》电影剧照


    • 搭手切磋

    薛颠是当时公认的武林高手,因为一搭手就体会出他的东西特殊。

    老辈的武师讲究串东西,相互学,见面就问有何新发现,一搭手就彼此有了底,说“晚了”就表示输了一筹。

    薛颠是一搭人手,就告诉别人:“你晚了。”别人还没反应过来,再搭,薛颠做得明确点,别人就自己说:“晚了,是晚了。”

    那个时代因为有这种风气,每个人的分量大家都清楚,所以没有自吹自擂的事。甚至不用搭手,聊两句就行,不能聊出什么,而是两人坐在一起,彼此身上就有了感觉,能敏感到对方功夫的程度。

    李仲轩说,尚师不和别人一起练功,自己成就自己,“我没见过他推手”;而薛颠对比武很慎重,“连人都没看仔细,就伸手让人搭,薛颠就不是这样的潦草人。”

    李仲轩说,练武者要能容人,但不能受辱,这是原则。

    “高功夫的人之间不用比武,也无法比武,一旦动手,都不敢留余地,没有将人弹开一说,手上的劲碰到哪儿就往哪儿扎进去,必出人命。”

    李仲轩说,平时练武要在脑子多安排几个假想敌,等到真比武脑子就空了,一切招式都根据对方来,等着对方送招,对方一动就是在找挨打。

    “比武就是比谁先知道,形意拳的后发制人,不是等对方动手了我再动手,而是对方动手的征兆一起,我就动了手。不是爱使什么招就使什么招,要应着对方,适合什么用什么,平时动心思多练,一出手就是合适的。只有练拳时方方面面的心思都动到,在比武电闪雷鸣的一瞬,才能变出东西来。”


    中国功夫无用论?《逝去的武林》讲述奇人高术

    薛颠嗜武如痴


    练武讲武德


    李仲轩说他们的形意拳是李存义传下的,宗旨是要保家卫国,不是招摇生事。唐师说:“你凶,我怂,你怂,我比你还怂——这才是我的徒弟。”勇气和本领要报效国家,对于私人恩怨,摆出一副窝窝囊囊的样子最好了。

    李仲轩说“人品和拳法是相辅相成的”,“以前老辈拳师不识字,可气质高雅,很有涵养,因为形意拳是内家拳,不但改造人体还改造心志。”

    “唐师总是懒洋洋的,拿着个茶壶一溜达能溜达一天,但他是说比武便比武,非常果敢。他曾击败过一位开宗立派的名家,却不许我们宣扬,这是唐师的武德。”

    “武德为什么重要?因为一个人有谦逊之心,他的拳一定能练得很好。一个好勇斗狠的人,往往头脑都比较简单,越来越缺乏灵气,是练不出功夫的。”

    “武术的传承是不讲情面的,不是关系越好教得越多,许多拳师连自己儿子都不传。”

    李仲轩说,练武是“孝”字为先,连自己父母都不孝顺的人,没有人会教他,每日要以“忠义理智信”来衡量自己,即是忠诚、义气、礼节、智慧、信用。

    “一个人有了这种内在的修养,心思就会清爽,悟性就高了。老师选徒弟,主要看他的气质是不是清爽,混混沌沌,就说明他心理有许多问题没有解决,或者身体患上了隐疾。眼光没有一点慈悲,只会凶巴巴地瞪人,可能现在打架厉害,但看他将来,无不是患病早亡——徒弟找师父也是这个标准。”


    中国功夫无用论?《逝去的武林》讲述奇人高术

    形意拳(网图)


    武林奇事多


    李仲轩说,旧时练武之人时兴访人,败了学两招,胜了立刻走。有个壮武师访到一个老头,老头说岁数大,比不了,壮武师非要比。这时有个人挑了两桶水过来,老头说:“那就比吧,可你得容我喝口水。”他拦着挑水人,一喝就喝了一桶水,壮武师看呆了,老头猛一张口,一口水把壮武师喷到在地。这就是传说中的绝技“喷口溅”。


    中国功夫无用论?《逝去的武林》讲述奇人高术

    形意拳(网图)


    武林讲规矩


    李仲轩有机会做官,唐师不准,说:“按照古代的规矩,练武之人要有了官府的身份,就不能再入武林了。”

    李仲轩说,练武的人不迷信,说话讲信用,说出来就算话,还不能有脾气,武艺要教给不使性子的人。

    “我所处的时代,武林规矩大,来客要陪吃陪聊,临走要送路费,就算客人有钱这个路费也一定要送的。人穷对朋友不能穷,这是祖上定下的规矩。师傅教徒弟,先教出来一个清白知礼的为人,才能造就人才。”

    李仲轩说,形意门规矩大,民国社会废除跪拜礼,但形意门一直是见了长辈要磕头,说话要带称呼。


    中国功夫无用论?《逝去的武林》讲述奇人高术

    《一代宗师》电影剧照


    “形意门收徒的大规则是:

    一、如果做了官,就不能在武林中活动了,以免有仗势欺人之嫌;

    二、不能搞迷信,因为我们有祖师。练形意的人不迷信。”

    “没立下师徒名分,应酬话就多。所以学形意一定得先拜师,老辈人很爱惜自己的名誉,是我的徒弟,得能代表我才行。”

    人们常说“教会徒弟,饿死师父”,仿佛师父总会留一手。但李仲轩说,“师父教徒弟,留不住东西,也不敢留,因为练武差一点就有毛病。徒弟不如师父,不是师父不教,只是徒弟没练到。”


    中国功夫无用论?《逝去的武林》讲述奇人高术

    《一代宗师》电影剧照


    “逝去的武林”,已成绝唱?


    书中收录了不少拳学、拳法歌诀、武功理论摘要、李仲轩的练武心得、《岳武穆九要》、《内功四经》等,这本“奇人奇书”让我看得津津有味,也不禁怅然若失。

    甄子丹说《叶问4》是他最后一部功夫片(李连杰说过,这么多年,人们把动作片、功夫片、武侠片混为一谈了)。

    功夫片式微、功夫巨星的退出,让功夫片或许越来越难重现辉煌。


    李小龙说,功夫是一种特殊的技巧,是一种精巧的艺术,而不是种体力活动。这是一种必须使智力同技巧相配合的精妙艺术。功夫原理的核心就是道,也就是宇宙的自然性。


    李连杰说,武术就是一种搏斗,一种运动,一种竞赛,一种争强,一种以暴制暴的极限的表达方法。中国功夫不只是中国武术,功夫不仅仅是一种格斗技能,而是一种精神文化。讲究刚柔并济,内外兼修。


    止戈为武,武术亦是修心。

    我认为武术不是传说,有着中华的根,有着朴素的大智慧,是史诗,是中华最浪漫的情怀。

    现时纷纷扰扰的“中国功夫无用论”,对于我们不懂或者没见识过的东西,轻易判断为假的、骗人的,是否太傲慢与无知了?

    徐皓峰把二姥爷李仲轩的系列文章整合成册,定名《逝去的武林》,他说过“武林的理,原本就不是我们能想象的。”

    李仲轩心中的武林,是直来直往、肝胆相照、豪气干云的武林,徐皓峰认为今日的武林逝去不是拳经、不是拳谱,不是一拳一脚的技术,而是“这个时代缺得最多的就是传统中国人的样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