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拨鼠之日》:浪漫爱情故事背后隐藏着对时间和人生的哲思

时间是免费的,但也是无价的。你不能拥有它,但你能够使用它;你不能储存它,但你能花费它;一旦它消失,你就再也拿不回来。时间对于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有,每天都将拥有一个崭新的二十四小时。

但如果世界不再按此法则运转会怎么样呢?——《土拨鼠之日》交出了它的答卷。

《土拨鼠之日》是由哈罗德·雷米斯导演的一部高分剧情电影,于1993年在美国上映。整部电影的基调偏轻松愉悦,但又能让观众沉浸于影片欢乐氛围的同时对人生产生一丝不一样的感悟。

这部豆瓣8.6分的高分佳片其上映后不仅赢得了票房的胜利,更以其扎实的剧情和富有深意的台词在1994年的英国电影学院奖中获得最佳原创剧本的殊荣。影片越往后越渐入佳境,然后定格在最美丽的瞬间。

故事围绕一个叫菲尔的气象播报员展开,他每天的工作就是站在绿幕前为观众讲解着今天的天气预报,而后在每年的2月2日前往一个边境小镇报导当地的土拨鼠日庆典。事实上,他对于这份工作已经十分厌倦,当他决定例行公事地完成此次行程而后尽快重返的时候,他被暴风雪拦住了。第二天,菲尔发现时间仍然停留在土拨鼠日,惊讶、烦躁、不安等各种情绪轮番控制着他,但无论怎么样,他不断重复的人生就此展开。

电影以科幻的形式脱离现实语境,进而来探讨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生活中的我们又何尝不是每天过着“重复”的人生,正如影片中被困住的菲尔。但是菲尔在漫长的时间循环中逐渐领会到了时间的真谛,将重复的人生过出意义,使影片的内涵不再仅仅停留在对爱情的追寻。因此,本文我将从菲尔心理状态的三次转变、叙事结构和现实意义三个角度来深入解读该片,尽可能地全面展现整部电影的独特之处。

《土拨鼠之日》:浪漫爱情故事背后隐藏着对时间和人生的哲思

01、刻薄厌世的气象员菲尔被永久地困在土拨鼠之日,在这段时间循环的日子里,菲尔对人生的态度完成了三次转变

电影是从菲尔的手部特写开始的,菲尔身为电视台的不受重视的气象员被安排前往一个偏僻的小镇报道土拨鼠之日,然而自命清高的菲尔对于这份工作只有厌烦与不耐,心心念念赶在报道后的第一时间赶回去,却因暴风雪被留在了城镇。第二天醒来,今天却仍然是土拨鼠之日。

之后他陷入永久循环的“土拨鼠之日”,每日醒来都是周而复始的同一天,在这个过程中,他曾经陷入迷茫和绝望,最终终于领悟到时间的意义。对于菲尔的转变,我将从三个阶段进行分析:

①第一次转变:从迷茫到放纵自我,菲尔仿佛掌握了时间循环的“奥秘”

在菲尔发现时间停滞在“土拨鼠之日”时,他本能地感到慌乱,事件的发展似乎已经完全超出他的预期,在他没有办法掌控问题的变化时,他的第一想法便是——逃离,从“物理层面”离开这座小镇,并试图通过咨询医生来解决问题。

但终究是无济于事,郁闷的菲尔选择借酒浇愁,酒吧客人为他指了一条明路——既然没有明天,那也就没有后果,不就可以为所欲为。菲尔当即决定尽情的挥霍自己用之不尽的时间,将所有的精力放在对金钱、女人、食物的追求上。

菲尔在此时已然转变了对于时间循环的态度,不再将其看作负担,而是选择及时行乐,任由自己无限放大的欲望不断被满足,进而滋生出更多的欲望,为影片中下阶段欲望破灭所带来的无穷无尽的绝望做了铺垫。

②第二次转变:放纵过后的空虚和被丽塔的不断拒绝,让菲尔尝到了绝望的滋味

不计后果的放纵,让菲尔以最快的速度将整座小镇上的一切都探索了个遍,他几乎成为了普苏塔尼“全知全能”的神。但这样的日子很快让菲尔产生了疲倦,这时,他的同事丽塔引起了他的兴趣,她似乎是个不一样的女人。

日子一天天过去,无论他对丽塔的习惯与爱好有多么了解,无论伪装的自己与丽塔所期望的伴侣有多么相似,在夜晚时都会被她所拆穿,以巴掌收尾。放纵和失败过后深深的空虚感与挫败感笼罩着菲尔,他决定用死亡来终结这一切,但无论是怎样的死法,他永远逃不脱“土拨鼠之日”。

情感的急剧变化和巨大的精神压力快让菲尔无法呼吸,鲜活的生命力在经过高强度的透支后变得苍白无力。丽塔逐渐成为菲尔心中一道温暖的光,菲尔眼中的丽塔在这一次次的轮回中悄然变化:不再是打发时间的消遣,而是一个善良乐观的美丽女孩。

《土拨鼠之日》:浪漫爱情故事背后隐藏着对时间和人生的哲思

③第三次转变:真正觉醒,菲尔在丽塔的点醒后明白了时间的意义

绝望的菲尔终于选择停下无休止的“自杀”,坦诚的与丽塔聊天并寻求她的帮助,他们两人也终于拥有了真诚平和的交流,丽塔一句不经意的话语让菲尔不禁醒悟,

“或许这并不是诅咒,要看你如何看待它。”

菲尔于是开始试着珍惜这个不同寻常的一天,镇上的镇民对他来说不再只是一个名称或代号,而是活生生存在于他身边的美好。他利用自己对小镇的了解尽可能帮助所有需要帮助的镇民,并通过学习各种技能来弥补自己曾浪费的时光。他变得不再在意时间的停滞,在这“一天”里,菲尔就像那只和他同名的土拨鼠一样,成为了整个小镇里最受欢迎的存在,丽塔也不自觉被眼前的男人所吸引,两人真正地拥抱在一起,而第二天也终于变成了第二天。

当菲尔开始接受这隐藏在诅咒背后的祝福,他也在享受着循环时间所带给他的无价宝藏。他渐渐从一个自私自利的男人变得温柔,愿意向每一个身边的人释放善意,愿意不计代价地付出与给予,他在每一次循环中所做出的微小改变最终塑造了一个全新的自我。

在我看来,菲尔从对讨厌小镇到爱护小镇,从对报道工作的心不在焉到真情实感的演讲,他对整个人生的态度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菲尔的内心也越来越坚定,三次心理层面上的转变,完成了自我成长与突破。

《土拨鼠之日》:浪漫爱情故事背后隐藏着对时间和人生的哲思

02新颖的时间循环结构,复现蒙太奇和多重镜头语言的运用,使得影片叙事结构充满变化性,极大丰富了影片的内涵

①时间循环叙事结构的科幻设定

陶渊明曾说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然而在电影艺术里,一切时间空间的规则都可以被打破,没有什么永恒的法则可以用来约束创作者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因此便诞生了无数影史上的经典题材,而时间循环无疑是其中优秀的代表,至今人们还可以在荧幕上观看到许多时间循坏与其他元素碰撞所产生的亮眼作品。

而说起时间循环题材的电影,《土拨鼠之日》便是绕不开的话题。它虽然不是首部时间循环的电影,但它无疑是首次将这一概念以商业化的手法包装并大获成功的作品,是该题材里程碑式的代表。

无论主角怎么改变,似乎都无法挣脱循环的宿命。电影中利用不同的巧合,让菲尔在同一时空中与不同或相同的人物之间产生碰撞的火花,每一次的循环看似只有细微的差别,但随着时间的积累,一次循环就会形成菲尔的一次自我迭代。相同的事物与坏境,在菲尔处事态度的逐渐转变下不断发生变化,最终将循环打破。

②复现蒙太奇和多重镜头语言的运用

复现蒙太奇是一种摄影术语,在运用于影视作品中,它的特征是以深化主题和渲染效果为目的,让一些重要的物件、场面,反复多次在剧情发展的关键时期出现,加强影片主题呈现的效果,起到对影片转折的强调作用。

影片既然以“时间循环”为主题,“时间”自然是电影中关键的组成元素。而在这部影片中,时间的象征物便是菲尔酒店床头的时钟。导演通过对时钟的不断复现来暗示影片中男主心境的变化,每复现一次,剧情就将迎来一次重大的转折。

同时,导演还十分擅长镜头语言的运用。时钟这一意象在影片中总共出现了十一次,但摄像机位距离和角度的不同,使得时钟从五点五十九分跳转到六点整的画面所传达出的镜头语言相同,但表达的情绪截然相反。例如:

  • 当菲尔真正开始意识到自己是被困在了“土拨鼠之日”,无法逃离时,时钟采用的是特写镜头,向观众和菲尔告知循环的正式开始;
  • 菲尔决定放纵自我的时候,时钟只出现在镜头的角落处,暗示着菲尔不再重视时间的流逝;
  • 但当菲尔在追求丽塔的过程中屡战屡败,丧失信心,对人生感到绝望时,时钟再次出现在特写镜头中,同时呈俯拍角度,沉重压抑的氛围被渲染得淋漓尽致。

影片中对“时钟”不同景别的处理,都让电影的剧情的叙述更为流畅,菲尔情感的表达更为饱满,为看似单调的画面赋予了鲜活的生命力,让观众不自觉沉浸在剧情的起伏中。

《土拨鼠之日》:浪漫爱情故事背后隐藏着对时间和人生的哲思

03包裹在爱情电影外壳下的哲理故事,从影片细节入手,随着剧情的推进引发人们对爱情和人生的思考

整部影片基本围绕男主菲尔展开,以菲尔对待“土拨鼠之日”的态度转变作为电影主线,一切都从这“令人生厌”的土拨鼠之日开始,一切也都从这“充满希望”的土拨鼠之日结束。

菲尔在这不断循环的一天中,渐渐学会如何享受人生,理解时间与生命的真谛,敞开心怀,不再抗拒那永无休止的“今天”,终于在电影结尾时迎来了属于他的明天。下面,我将结合现实生活,谈谈我的三点感悟:

①爱情不是靠追求,而是两个人的相互吸引

当菲尔被困在同一天的时间变长,他开始对这一天中镇子里发生的事情几乎了如指掌,不管是金钱、食物、美女,对他来说都是唾手可得。他对这一切开始渐渐厌倦。这时,他将目光投向了同行的女制片丽塔,在一次次的追求失败后,他终于慢慢打消结束这一天的想法,学着在充实自我的同时帮助他人,他真正爱上了丽塔,而丽塔也对他动了心。

真正的爱情并不是靠单纯的追求可以获得的。每个人在情感关系中的需求都是不同的,都会被不同人身上的特质所吸引,就像有人偏爱榴莲,有人中意红色一样。如果我们身上没有能够吸引对方的特点所在,那么无论我们怎样“推销”自己,最终也无法得到想要的结果。

只有两个人都拥有对方身上所向往的特质,两方相互吸引,不自觉地朝对方靠拢,才能发展出一段平等的关系,才能在漫漫人生的旅途中走得更平稳、更远。

②人生的某些事情注定不能挽回,即使时光停滞也无济于事

当菲尔在无意中发现一位在寒风中瑟缩的流浪汉时,他选择把他带入一个暖和的地方——医院,但老人在医院中过世了。震惊的他不断询问老人的死因,护士只是简单地回应:“就是年纪大,时候到了。”菲尔在之后的日子中总是想要帮助老人摆脱离世的宿命,却始终事与愿违。

为什么总是要等到快要失去的时候才懂得珍惜的可贵?独自沉溺于悲伤的过往最终无济于事。不管离开的人在我们生命中占据着怎样的地位,他终究是要离去的,这本是上帝也无法阻止的事情。

当契科夫看到漫长的冬天,他看到寒冷阴郁的冬天和希望的逝去,然而我们知道冬天只是生命周期的一部分,就像你无法阻止寒风中飘落的最后一片树叶。但四季轮回,冗长的冬天过后,总会迎来充满生机的春天与新的希望。

《土拨鼠之日》:浪漫爱情故事背后隐藏着对时间和人生的哲思

③认真对待今天,每一个我们经历的今天,都是昨天期待的明天

“被困在无限循坏的同一天”看似是个无比科幻的设定,实则像极了我们的人生。

清晨起床,与大批上班人流涌入地铁,走进公司开始一天的日常工作,又在夜晚伴着月光匆匆忙忙地赶回家中,过着两点一线的生活。甚至将时间跨度拉得再大一些,出生——读书——工作——结婚——生子——养育孩子——孙子...每个人的人生似乎都是在重复,无数人心底都笼罩着挥之不去的无聊与疲倦。

这便正好与影片中菲尔与街边男子的对话不谋而合,当菲尔向男子抱怨自己每天都被困在同一个地方,不断重复时,男子回答:“我的人生就是这样的。”

因此,关键不在于时间的重复,而在于重复中个体态度的不同。当时间不再是生命衡量的维度,我们该如何定义自己的人生?

正如存在主义所说:

“人的自由是绝对的,人的自由表现在选择和行动两个方面,只有通过自己所选择的行动,人才能认识到自由,因为人的本质是由自己所选择的行动来决定的。”

而我们每天做的最多的事情,其实就是选择。电影中的菲尔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中,都能够读档重来,但现实中的我们没有这么好的运气,时间无法倒流,人生没有第二个今天。今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从菲尔的经历中,我们可以学到的是:在很大的范畴内,我们究竟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决定权在我们自己。有的时候,即使是生活中一个小小的改变,在时间的积累下,都可以塑造成一个全新的自我。

《土拨鼠之日》:浪漫爱情故事背后隐藏着对时间和人生的哲思

写在最后

虽然电影还有另一个与其内容看起来更相符的译名《偷天情缘》,片中的男主菲尔与丽塔的关系发展确实是从两看两相厌到抱得美人归,但据此就单纯地把此片当作爱情电影显得有些可惜。其丰富的故事内核才是本片的魅力所在。

本文主要从菲尔人生态度的三次转变、影片的叙事结构以及电影对现实生活的思考三个方面出发,不同角度解读这部影片的魅力,希望你看完后能够有不同的收获。欢迎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