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自私怎么办?

丢丢妈咪


很高兴我来回答您的这个问题,要引导和教孩子就首先要了解养成孩子自私的原因,而孩子自私的原因无外乎以下几种:

第一,父母长辈过于宠溺。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优越,特别是祖辈和父母众星捧月的态度,助长了孩子的独占欲,强化了他们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

第二,父母自身不能做到言行一致。有些父母对待孩子的方式反复无常、表里不一,当孩子犯错时,便加以嘲讽、鄙视,使孩子产生畏惧心理,因此变得只能自我封闭,尽量不与他人接触,躲到自己的小天地里,结果必然导致孩子自私。

第三,父母自身的言传身教。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家长平时待人处事的表现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的性格。

那么针对孩子自私我们怎么办呢?

第一,培养孩子不自私、乐于分享的性格就一定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凡是没有自信心的孩子,要让她学会拿出自己的东西和别人分享是困难的。

第二,用行动小孩孩子证明分享是快乐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引导孩子去跟别人分享,让他知道分享可以给别人带来快乐!

第三,父母和长辈不能太宠溺孩子,我们必须要以平常心对待,是否对错必须有原则。

第四,让孩子参与到家庭劳动中来,在劳动中让孩子们学会体谅、关心父母!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观点,希望能帮到您!





诗语果


先分享个幼儿园的方法。我家孩子在读的幼儿园每个周五都会有“分享日”,小朋友们都从家里带零食、水果之类的到幼儿园然后互相分享。

我家孩子也属于比较自私的那种,我选择“以牙还牙”的方式。比如我做好饭的时候,会告诉她“孩子去拿碗筷”,吃饱了我来收拾碗筷让她去擦桌子。在这些小细节上告诉她要帮着分担家务。时不时的让她帮我倒杯水,做点她力所能及的事情。有的时候她烦了也会问我为什么什么事情多让她做,我告诉她“因为我们是一家人要互相帮助共同分担”给她责任感,让他做完事情够有成就感这个也挺重要的。当她意识到做事情难的时候我会问她“是不是觉得挺难的?可是妈妈每天都要这样做呢,是不是觉得妈妈挺伟大的,要感谢妈妈让你过的这么舒适呢”教会她感恩就会为你着想,也会去做更多,别以为孩子小就不她做事情,那只会把她在家庭成员里特殊化,她会越来越自私。


N小木瓜


现在,有很多的家长都觉得孩子太自私了,是独生子女的缘故吗?还是教育方式的问题?不管怎么样,孩子的不良习惯应该尽早改正。

妈妈讲述:孩子太自私了

儿子快六岁了,平时太自私了,在家里遇到自己喜欢吃的或玩的,就说“都是我的”,霸占起来,谁也不让动。

一天,亲戚家的一个小哥哥来串门,我把他领到儿子房间,让儿子跟他一起玩玩具。小哥哥拿起一辆小汽车玩,儿子立刻跑过去,一把夺过来,大声嚷嚷着:“这是我的!”小哥哥见状,又伸手去拿小飞机,儿子又一把夺了回来,理直气壮地说:“这也是我的!”不管哥哥拿什么玩具,儿子总是不让。最后,哥哥索性不玩玩具了,他打开小书柜,取出一本图画书,可是,儿子还是不肯……

我也尝试着教育他要大方,要和别人分享,可是好像没什么效果,真不知该怎么办了。

孩子讲述:自私有原因

自私是幼儿常见的问题行为,父母会发现家中原本大方的孩子变得自私了,他不再乐意与别的小朋友分享玩具,更不允许你把他的零食送到别的宝宝手中,甚至只是有人碰了一下他的东西,他就会大喊大叫、暴跳如雷。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孩子变得自私了?

◆“我”独生子女的特殊性

现在的独生子女几乎都不同程度地具有自私的问题。由于是家中唯一的孩子,集宠爱于一身,甚至垄断了父母的整个身心。家里有什么好吃的东西都先尽他一个人享用,他有什么要求家长就尽量满足,久而久之,自然而然地使他养成了自私的毛病。加之没有兄弟姐妹,缺乏合作、分享、谦让、奉献等集体生活的经验,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观念。

◆“我”的年龄特征所致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幼儿自我意识形成和发展的最初阶段,他们心理活动都单纯围绕自我出发,接触、了解与自己紧密相连的人和事,获取自己想要的一切东西;他们所提出的任何要求,都是从满足自己的生理和安全等需要出发的,不知道考虑别人对此有什么想法,更难以理解别人可能有完全不同于自己的看法。大约到了两三岁以后,随着幼儿社会活动范围的扩大和交往经验的积累,幼儿才逐渐在主观上产生你我的区别,并能逐步从客观的角度看待自己。因此,在幼儿心理发展的早期阶段,如果缺乏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孩子很容易形成自私的问题行为。

◆ 周围对“我”的不良影响

孩子自私心理的产生,与其周围人们的不良影响也有很大关系。例如,有的父母或家庭成员自私自利,爱贪图小便宜,或与人共事斤斤计较,过于“小气”;有的父母或家庭成员常常叮嘱孩子自己的东西不给别人吃,玩具不许别人玩等。这些,都会助长孩子的自私心理。

◆ 物质生活的优越对“我”的影响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成人在不断满足幼儿需要中,助长了幼儿的霸道、自私。例如,当幼儿看到别人有的好玩的,好吃的,而自己得不到分享时,哭闹后成人一般都会满足。从而,滋长了幼儿对物质的索取,幼儿不断滋生的欲望是自私的根由,欲望的无止境,自私便随之而生。

◆ “我”在交往中不懂得策略

很多孩子在玩同一玩具及交换时发生争吵,往往是因为不懂得恰当的商议、沟通及分享的方法。大家都想玩,也明白别人也想玩,但矛盾在于怎样选择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成人虽然意识到了分享的重要意义,但由于对其含义理解不够深刻,欠缺了对幼儿的指导。

爸妈可以这样做:

对于已经形成自私倾向的幼儿,家长不必恐慌,也不要感到束手无策。发现孩子问题本身就是教育的契机,处于此年龄的孩子可教育性强,只要家长认真对待,方法得当,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 创造分享的家庭气氛

家长从孩子最在乎的食物开始,如果孩子独占的话,家长就要把食物拿过来公平地分开,不能再放任不管。一开始,孩子可能会大哭大闹或苦苦哀求,但家长绝不能让步,一定要坚持到底。偶尔的“旧病复发”也是正常的,只要家长坚持就一定能纠正过来。

★取消孩子在家中“特殊”地位

在日常家庭生活中,要尽量不给孩子特殊待遇,合理满足孩子的需求,让孩子知道自己在家庭中与其他成员是平等的,消除其“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

★满足孩子的要求要适当

对于孩子的合理要求可以适当满足,对于不能及时满足的要让孩子学会等待,不过分迁就,即使孩子很强硬,家长也要把正确的坚持到底,不给孩子留余地。如果有一次妥协,孩子就知道下次有机可乘,所以,家长要有狠心、恒心和耐心及坚持到底的决心。

★ 引导孩子尊重和关心长辈

要让孩子学会享受时应首先考虑长辈,就餐时,好菜要先挟给长辈吃,舒服的位置让给长辈坐;别人为自己服务要表示感谢;别人不便时,应尽可能提供帮助,逐步体会到帮助、关心别人是愉快的。

★让孩子学会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家长应指导孩子从小学会自己穿衣、洗手帕、整理玩具等,给爸爸妈妈倒茶水等,让他体验父母劳动的艰辛,懂得要从小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和独立生活能力,以便将来为家庭和社会多作奉献。

★ 为孩子创造经常与小伙伴交往的机会

鼓励孩子将自己的玩具、图书借给小朋友们玩和看,帮助孩子认识自私是不受人欢迎的行为,只有友善和互助才能赢得大家的喜欢。如鼓励孩子多参加合作性的游戏活动,指导孩子在玩中感受尊重、帮助、谦让别人的乐趣,并学会控制自己不合理的情绪。

★ 家长要以身作则

在日常生活中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互相关心、爱护,尤其要多孝敬长辈,给孩子树立模仿的榜样,长此以往,同样的品质和行为方式就会再现于孩子身上。

家庭教育中的百依百顺、娇宠溺爱,就是步入了误区,并且由溺爱培养起来的怠惰、自私、骄横、无能的品格,必然影响到孩子的学校和社会生活。希望家长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要多留心,多观察,要有耐心、爱心。处理孩子的所谓问题时,要把握其基本法则:对孩子要有信心,在示范中言传身教,在生活上潜移默化,在互动间耳濡目染,在朝朝暮暮中放手孩子走出的迷雾。






做生活之美家


首先必须明确自私的定义。简单地说,自私就是只顾为自己谋求利益。一方面是对既有利益的占有,一方面是想办法去占有更多的利益。这种占有的心理是人的本性,在人生的某个阶段 特别强烈,只有在心智发展上产生了同理心后,才会在“理解并接受他人的感受”下调整自己的需求。因为它不是道德问题,所以来自外部控制社会规范、法规,乃至父母的惇惇教诲,都无法改变。

从发展心理学来说,婴儿是不自私的,只要吃饱、睡足,其他财物都不在乎,这是因为他还不认识财物的价值,没有物权观念。在认知经验逐渐丰富之后,对于能够满足个人需要的物品,例如可吃、可玩的,就开始有了占有的心理。这种占有的需求,在开始阶段,和以后通过“自我效应感”建立起来的“自信”雷同,但随着可接触物品日愈增加,自我效应感已经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占有欲”。

如果孩子获得良好的成长环境,父母也给予有质量的陪伴,他就渐渐在感受父母的爱与关怀下产生同理心,能够以同样的爱心回馈父母,这样,就为“合作”建立了基础。有了合作,就会有分享,因此“自私”的心态就在有等级差别的爱下产生质的变化,因此,要化除孩子强烈的自私心理,就必须加强同理心的培养。

相反,在不良的成长环境下长大,例如父母贪婪成性、经常吵架、对孩子实施暴力、不关心孩子的需求,孩子为了生存、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就会渐渐养成自私的个性。

自私的孩子并不是坏孩子。但太自私的孩子会失去许多学习资源,很难结交玩伴,对学习和社会智能的发展会有负面影响,因此有必要从小培养孩子合作与分享的价值意识。例如:在吃水果的时候,把水果分成几份,明确告诉孩子这份是谁的,然后交给孩子去分配。这个过程有助于帮助孩子认识 “每个人都应该拥有他自己的资源,我们都要接受和尊重”的道理。


陈禾


我结合自己的经验来谈下体会吧。

我的儿子五岁,全家人都宠着他,什么事情都帮他做到位。到现在,我发现了他一个很重要的缺点就是自私。

比如说不会心疼我们,有时候我撞到椅子腿了,痛得直叫,他却在旁边哈哈大笑。

比如说不会分享好吃的好玩的,即便分享,也是一丢丢。

这些都是一些小小的表现,我想这应该是中国现行大部分孩子遇到的境况!

我想,要改变这一事实,还得从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父母以身作则,待人宽容大量,大方乐观,孩子耳濡目染慢慢会学到一些东西

二是父母的引导,教会他维护自己物权的同时,还可以学会分享,让他知道分享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

三是父母不能给他灌输家里所有的好东西都是他的观念。正确的做法是家里好吃的每个人都应该品尝一下,家里的东西都是家庭成员的,不是他一个人的

我想,只要父母用心,孩子的性格会慢慢改观的!




爸爸的日记


自私是幼儿常见的问题行为,父母会发现家中原本大方的孩子变得自私了,他不再乐意与别的小朋友分享玩具,更不允许你把他的零食送到别的宝宝手中,甚至只是有人碰了一下他的东西,他就会大喊大叫、暴跳如雷。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孩子变得自私了?

1“我”独生子女的特殊性。

现在的独生子女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自私问题。家中所有人都围着他转。他有什么要求,一家人都尽量满足,长时间久了,自然就养成了自私的坏毛病。再加上没有兄弟姐妹的缘故,孩子缺乏合作、分享、谦让、奉献等集体生活的经验,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观念。

2“我”的年龄特征所致。

心理学研究表示:孩子在幼儿时期是自我意识的形成的初步阶段,他的心理活动都是围着我出发,来获取自己想要的东西。他所提出的要求也都是从满足自我的生理和安全等需要出发。不懂得考虑别人感受,更难以理解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大约到了三岁以后,随着社交活动的增加和交往经验的积累,孩子才会慢慢在主观的意识上产生一些区别,并逐步从客观的角度看待自己。所以在幼儿心理发展早期,如果缺乏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孩子很容易形成自私的问题行为。

3周围对“我”的不良影响。

孩子的自私心理也和身边的家庭成员有很大关系。比如父母或者其它家庭成员就属于自私、爱贪便宜的人,有的大人常常会告诉孩子,自己的东西不可随便给别人吃,玩具不可随便给别人玩等等这些行为都会造成孩子自私的心理形成。

4物质生活的优越对“我”的影响。

生活质量逐步提高,大人不断满足孩子的需要,导致孩子造成霸道、自私的心理。比如,当孩子看到别人好玩的,或者好吃的,他得不到时,就会以哭闹向大家宣战,直到最后大人满足他为止。这些行为也会助成孩子自私的根由。

对孩子自私的形为,哈佛理念美藤教育创始人郑托尼老师建议家长可以这样做:

对于已经形成自私倾向的幼儿,家长不必感到恐慌,也不要感到束手无策。能发现孩子的问题,就是教育好的开始,只要家长认真对待,方法得当,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1、创造分享的家庭气氛。

家长可在生活中从孩子最在乎的食物开始,如果孩子独占的话,家长就要把食物拿过来公平地分开,不能再放任不管。一开始,孩子可能会大哭大闹或苦苦哀求,但家长绝不能让步,一定要坚持到底。偶尔的“旧病复发”也是正常的,只要家长坚持就一定能纠正过来。

2、取消孩子在家中“特殊”地位。

在日常家庭生活中,要尽量不给孩子特殊待遇,要合理满足孩子的一些需求,让孩子知道自己在家庭中与其他成员是平等的,消除其“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

3、满足孩子的要求要适当。

对于孩子的合理要求可适当满足,对于不能及时满足的要让孩子学会等待,不过分迁就,即使孩子很强硬,家长也要把正确的坚持到底,不给孩子留余地。如果有一次妥协,孩子就知道下次有机可乘,所以,家长要有狠心、恒心和耐心及坚持到底的决心。

4、引导孩子尊重和关心长辈。

要让孩子学会享受时应首先考虑长辈,就餐时,好菜要先挟给长辈吃,舒服的位置让给长辈坐;别人为自己服务要表示感谢;别人不便时,应尽可能提供帮助,逐步体会到帮助、关心别人是愉快的。

5、让孩子学会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家长应指导孩子从小学会自己穿衣、洗手帕、整理玩具等,给爸爸妈妈倒茶水等,让他体验父母劳动的艰辛,懂得要从小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和独立生活能力,以便将来为家庭和社会多作奉献。

6、为孩子创造经常与小伙伴交往的机会。

鼓励孩子将自己的玩具、图书借给小朋友们玩和看,帮助孩子认识自私是不受人欢迎的行为,只有友善和互助才能赢得大家的喜欢。如鼓励孩子多参加合作性的游戏活动,指导孩子在玩中感受尊重、帮助、谦让别人的乐趣,并学会控制自己不合理的情绪。

7、家长要以身作则。

在日常生活中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互相关心、爱护,尤其要多孝敬长辈,给孩子树立模仿的榜样,长此以往,同样的品质和行为方式就会再现于孩子身上。

家庭教育中对孩子的百依百顺、万千溺爱,其实就是步入了误区,并且这些溺爱会把孩子培养成一个怠惰、自私、骄横、无能的品格,必然影响到孩子的学校和社会生活。

所以在家庭教育的问题上,家长一定要多了解孩子的内心变化、和成长规律。多一份耐心、多一份爱心。把握一些基本准则,并言传身教,慢慢用潜移默化的形式影响着孩子,给孩子一个好的榜样,相信孩子会还给你一个理想的未来。


智宝邦


相信不只是你有这样的烦恼,很多家长包括我有时候也感觉到自己的孩子很自私,不愿意和同龄的小伙伴分享东西,到这里其实很多人都知道这是不对的,但不知道该怎么办,慢慢的会把孩子塑造得自私自利,难有交心的好朋友,最后可能就让孩子形成了自卑与孤僻的性格。

分析孩子自私的原因

首先是要去了解一下,孩子为什么会有自私这样的一个行为,这个非常重要,孩子出生之后就是一张白纸,性格行为都是受后天影响形成的。可能发生了什么让孩子有这样的行为,作为家长是需要去知道的。

受家庭负面因素影响,很少得到家人的认可,觉得自己的存在也许是多余的,从此缺乏一定的安全感是一个原因,没有安全感,总觉得自己身边的事物,可能也包括家人,说不定哪天就抛弃了自己?自己很难抓住,所以对属于自己的东西,更加是不愿意轻易的拿给别人。。

受家人行为因素影响,有时候大人持家节约,或者也有自私的人,或者在一些生活琐事中总是相互埋怨,小孩总是有样学样。

孩子自私该怎么办

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让孩子的一些行为和作法得到认可,经常鼓励和表扬孩子,让孩子能够体会到他也是家庭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可以给孩子购买的玩具书本之类的东西,尽量满足,不要一说到买,就在孩子面前表现为难,或者说灌输家里不富裕什么的,会给孩子心理造成家庭紧迫,更加珍惜身边的一切,更不愿和别人分享自己的东西.

不要强行做孩子不愿的行为,强行将孩子喜欢的东西送给小弟弟小妹妹这种,孩子是很难承受的。

大人在某些事情的处理上,特别是孩子在场的行为习惯上,要以身作则,大方的和别人分享一些东西,让孩子知道分享也是一种美好。

不要批评孩子的自私,可能会形成反效果。

以上内容希望对你所有帮助,e风萌娃专注育儿生活常态,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关注我们喔。


汽车活火山


现在的孩子由于父母的溺爱,大多孩子性格自私,对于孩子的自私性格,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怎样引导他呢,让他变得大方起来。

一、父母做好榜样

父母要注意对孩子的言传身教,平时热情大方,别人遇到困难乐于帮助别人,对孩子能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让孩子分享

父母要鼓励孩子分享,让孩子明白分享能给别人带来快乐,同时也会给自己带来快乐。

四、鼓励孩子做家务

父母在家里不要以孩子为中心,不给孩子特殊地位,多鼓励他们做家务,让他们明白付出才有回报。

五、尊敬长辈

让孩子多关心长辈,多替长辈着想,比如吃饭时让长辈先上桌等。

六、参加集体活动

让孩子能体验团队合作的力量,想要得到别人的帮助,首先要帮助别人。

我是侯妈,多平台签约作者,欢迎你能关注我,每天给大家分享教育内容,培养优秀孩子。


侯妈家庭教育


如果爸爸妈妈不能及时纠正,这种自私心理会严重妨害孩子成长。 自私是一种不成熟行为。自私的儿童过分关心自己,只注意自己的欢乐和幸福,很少考虑他人,一切以满足自己为主。 孩子为什么会自私呢?许多爸爸妈妈会感到不解。其实,从人的发展来看,婴儿期是以自我为中心时期。这是动物进化过程中的一种生存本能的反应。2~5岁的儿童正在发展从多种角度、多种立场考虑问题的能力。最初,他们在观察事物和考虑问题的时候,还不能超出他们实际所看到的。他们没有认识到人们从各种不同的立场,以不同的方式在看待同一个事物,他们很少知道别人会有与他不同的情感。因此,儿童在对待事物和他人的时候总是直接地联系自己,一切以自我为中心。 自私产生的原因,一方面是儿童有天生的利己倾向。在儿童心理发展未达到成熟阶段的时期,儿童往往单纯地确定“我即世界”,这种自我中心虽随时间和经历的推移逐渐转向接纳他人和减少利己行为,但儿童仍固执己见,不能接受公正、正确的意见。于是,儿童衡量外界的标准便是是否有利于他,相应的行为也如此。另一方面是爸爸妈妈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错误教育所造成。其一是面对孩子的思想、行为反复无常、表里不一时,对孩子嘲讽、鄙视,使孩子产生畏惧心理,缩回自己的小圈子里,结果必然导致自私的产生。其二是过分宠爱,爸爸妈妈总怕孩子受一点苦、受一点委屈,对孩子过分的需求总是有求必应,容忍、迁就孩子的错误,这样使孩子很自大,不关心他人利益,一切为自己。这就是爸爸妈妈的过分宠爱助长了孩子的自私。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开始慢慢认识到除了自己以外,还有别人的存在,在想到自己的同时,必须要想到别人,这是一个很长的过程。爸爸妈妈的责任是训练儿童逐渐摆脱自我中心的束缚,逐步养成利他行为。人类社会是群体生活,它要求人们彼此之间必须相互协调、关心和帮助。如果一个人总想到自己,就容易发展成为一个自私、吝啬、冷酷残暴的人。 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没有兄长伴他玩耍,没有弟妹要他照顾,好吃的食物,爸爸妈妈尽着他,图书,玩具,也是他个人所有。在这种环境下,如果爸爸妈妈不想办法补救,加以引导,只能使他们独占的意识膨胀,自我中心意识加强。加上当今儿童普遍缺乏集体生活的体验,不会处理自己和他人的关系,因而往往就会表现出自私的一面。 因此,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一再建议:“要教育学生心目中有别人。”“我们在教育上首先关心的是要让孩子体会到为母亲、为自己的同学而劳动的自豪感。见到她眼里闪烁着作为人的这种自豪感后,我才能说,现在,这个人身上的人性诞生了。”所以,爸爸妈妈在平时教育孩子时应该利用生活中的各种事情,有针对性地教育孩子。例如,孩子出外游戏,爸爸妈妈叮嘱“不要调皮,小心汽车(这是教孩子注意自己)。”“妈妈在家惦记着你(这是教孩子想到妈妈,想到自己的安全和妈妈也有联系)。”经常这样引导孩子想到别人,那么“别人怎么样”就会在他心目中留下深深的印记。 有时为了避免孩子产生独霸和抢先的不良心理,爸爸妈妈应从吃喝小事注意对孩子进行良好的品德教育。一个孩子在吃喝等日常生活上目无他人,在别的事情上也会只想到自己,不关心他人的。像前面提到的孩子吃独食现象可能许多家庭都会碰到。爸爸妈妈要想纠正孩子的这个毛病,可以先从分食做起,即吃东西时,家庭成员每人都有一份。即使为保证孩子的营养,让他多吃一点,别人少吃一点,也要让他知道,这不是他的特权,别人需要时,也有这种权利。吃饭时,最好全家人一起吃,不可让孩子先上桌挑拣他爱吃的东西。平时,注意培养孩子礼让长辈、礼让小朋友、礼让客人的好习惯。当孩子礼让时,应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只要我们在平时注意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和引导,孩子在做事时就会想到别人,孩子的“利他行为”也就会增多。 晨晨在家里是独生子,深受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疼爱。从小时候起,家里所有的人都会不约而同地把好吃的、好玩的留给晨晨,晨晨逐渐地变得很“独”。曾经有一次,爸爸下班晚了,实在太饿了,进家坐下后,顺手拿起晨晨的饼干就吃起来了。这些饼干已经买回来好久了,晨晨根本不喜欢吃。然而,晨晨看到后不愿意了,让爸爸把饼干还给他,甚至伸手要到爸爸嘴里去抢,尽管妈妈一再表示第二天一定给他买来更多的饼干,但还是不能说服晨晨,他不仅哭闹,而且还躺在地上打滚,不依不饶。最后,还是爸爸说带他去吃麦当劳,才阻止了晨晨的哭闹。 晨晨对于他的玩具更是丝毫不让别人碰,邻居家的小朋友金玲来玩耍。看见晨晨的电动火车非常好玩,便忍不住用手去摸摸,并且对晨晨说:“你的火车好神气呀!”说话的过程中,他的眼神中无不流露着对那个小火车的喜爱,谁都能看出金玲是多么希望能玩一会儿。可是晨晨却很小气地将电动火车藏起来了,并且对金玲说:“这个是我爸爸买来让我玩的,你回家让你爸爸给你买呀!” 晨晨的爸爸向专家请教才明白:晨晨的表现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以自我为中心”是孩子成长发展中出现的一种不正常的心理现象,一味让孩子的这种思维方式发展下去,孩子有可能变成一个自私自利的人,这种人在社会上是不受欢迎的,即使孩子的智商再高、能力再大,也是难以施展的。在专家的指导下,晨晨爸爸对晨晨采取了有效的纠正措施,不久之后,晨晨身上这些自私的表现慢慢消失了。解决方法 现实生活中,自私的孩子并不少见。自私虽然不是什么大毛病,但如果是一个什么都不愿与他人分享,独占意识很强的人,是很难与他人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的。所以,从小克服孩子的自私,培养孩子与他人分享的意识很重要。为此,爸爸妈妈应该做到下面几点: (1)不要溺爱孩子 孩子吃独食,不愿与他人分享,是与爸爸妈妈的溺爱密切相关的。很多爸爸妈妈出于对孩子的爱,把好吃的好玩的全让给孩子,孩子偶尔想让爸爸妈妈分享,爸爸妈妈在感动之余却常说:“我们不吃,你自己吃吧。”长此下去就强化了孩子的独享意识,他们理所当然地把好吃的、好玩的据为已有。 (2)不能让孩子搞特殊化 在家庭生活中要形成一定的“公平”环境,这无疑对防止孩子滋长“独享”意识有积极的意义。爸爸妈妈还要教育孩子既看到自己也要想到别人,知道自己与其他成员是平等的关系,自己有愿望,别人也一样有愿望,好东西应该大家分享,不能只顾自己不顾别人。 (3)让孩子明白分享不是失去而是互利 孩子之所以不愿与人分享,是因为他觉得,分享就是失去。爸爸妈妈应该理解孩子这种难以割舍的“痛苦”,让孩子明白,分享其实不是失去,它是一种互利。分享体现了自己对别人的关心与帮助,自己与别人分享了,别人也会回报自己同样的关心与帮助,这样彼此关心、爱护、体贴,大家都会觉得温暖和快乐。 (4)对孩子进行分享行为的训练可以从婴儿期开始 如孩子拿着镜子,爸爸妈妈拿着匙,爸爸妈妈温柔而愉快地递给孩子匙,然后从他手中拿走镜子,通过这样反复地交换,孩子便学会了互惠和信任。 (5)给孩子分享的实践机会 经常让孩子与小朋友开展生动有趣的活动。孩子与小朋友们共同活动,共同分享活动的快乐。另外,应常创造孩子为爸爸妈妈服务的机会,如家里买了水果、糕点时,让孩子进行分配,如果孩子分配得合理,就及时表扬强化。 (6)自己为孩子树立榜样 爸爸妈妈要做与人分享的模范,经常主动地关心帮助他人,如帮助孤寡老人、给灾区人民捐衣送物等。


小杰语


关于这个问题,我想很多家长朋友们都有担心。我也在各种场合还有渠道不止一次的听到过这个问题。

所以,小孩很自私,该怎么办呢?

首先,千万杜绝打孩子!千万不要跟孩子使用暴力行为!因为小孩子的三观还没形成,如果经受了太多的暴力的话,会对孩子的三观产生扭曲。严重的说,会对孩子的一生产生影响。

对于一个孩子最好的教育来自于家庭,家庭教育是对一个孩子最好的教育,世界名师都比不上来自父母的教育。

当你发现你的孩子很自私或者说有自私的倾向的时候,首要做的,是跟孩子谈谈。小孩子的三观没有形成,需要来自父母的正确的引导。跟孩子的交谈是以朋友的身份,而不是父母的身份。这两个身份的不同不言自明。

不要给孩子压力,不要给孩子要求,就好好的,沉静的,一起聊聊天。听听孩子的想法,听听他们想说什么。我们现在走的太匆忙,忙到忘记了孩子这个·最重要的人。

要跟孩子做朋友,假如你的孩子不愿意跟小伙伴分享玩具,你可以去问问他,为什么。没有无缘无故的自私,问问孩子是在担心什么,为什么不愿意分享。

我问过一个小朋友,他就是看起来很自私的人,他从来不会跟小伙伴分享,而且小伙伴动他的玩具他会生气。我问他为什么,他告诉我:这个玩具是爸爸买给我的,爸爸好久不跟我一起玩了,我怕玩具坏了,爸爸找我玩的时候我没有玩具跟爸爸一起。

大意如此,不言自明。

其实,孩子自私的原因不应该从父母自己身上找吗?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没教会的,凭什么要求别人去教孩子?

在我看来,孩子自私的原因跟父母的教育有很大的关系。小孩子不懂什么乱七八糟的,他们只需要陪伴,来自父母的陪伴。是是是,你说你忙,但是,你能一天24小时都在忙吗?就不能抽出一两个小时陪陪自己的孩子,跟他们说说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