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破天”,你让文人情何以堪?


“石破天”,你让文人情何以堪?

《侠客行》就是一本目不识丁者的奇遇记!

金庸先生在《侠客行》的后记中说道:

“这部小说中,我所想写的,主要是石清夫妇爱怜儿子的感情,所以石破天和石中玉相貌相似,并不是重心之所在。”

这是金庸先生自己说的,但我们从《侠客行》中,并未能感受到多少父子或母子的深情。说实话,金庸先生对这个着墨也并不多,更多的是一路在描述“石破天”的遭遇(或者说奇遇)。石清夫妇就像是客串一下的角色。

而《侠客行》简直就是一本“石破天”奇遇记,读来让人不由哂然一笑:原来知识不仅没用,反而是魔障!是累赘!

这让人想起一个典故:

据明代文学家冯梦龙《古今谭概》记载:

明太祖朱元璋,有一天到国子监视察。

刚坐下,就有个厨师给他送来一杯热茶。朱元璋品这茶味不错,一时高兴,就下了一道诏书,赐予那个厨师顶冠束带,封他为官。

有个老秀才看到这种情景,不禁仰天长叹,吟道:“十载寒窗下,何如一盏茶!”

感叹自己十年寒窗苦读书,也没有当上官,那厨师仅供一杯茶,就被皇帝封了官,太不公道!

朱元璋听到了老秀才的牢骚话,也不生气,微微一笑续了两句:“他才不如你,你命不如他。”

气人不?!

金庸先生的《侠客行》中,其主角石破天的命比这厨师更好!

《侠客行》中的石破天,是一个目不识丁的人,在偶得一块“玄铁令”后,就被金庸先生写得其后的人生像开挂了一样,一路“福星高照”!羡煞旁人。

“石破天”,你让文人情何以堪?


《侠客行》意在反证:各种知识见解,只会有碍见道!

金庸先生在《侠客行》的后记中,还说到:

“……大乘般若经以及龙树的中观之学,都极力破斥烦琐的名相戏论,认为各种知识见解,徒然令修学者心中产生虚妄念头,有碍见道,因此强调“无着”、“无住”、“无作”、“无愿”。邪见固然不可有,正见亦不可有。《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法尚应舍,何况非法”,“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皆是此义。写《侠客行》时,于佛经全无认识之可言,《金刚经》也是在去年十一月间才开始诵读全经,对般若学和中观的修学,更是今年春夏间之事。此中因缘,殊不可解。”

这段话,可看做是,金庸先生在为目不识丁的石破天,能有如此开挂的人生找依据!

且依金庸先生在上述的说法,写《侠客行》在前,接触《金刚经》、般若学等在后。但小说的观点竟然与佛典观点不谋而合!

“个中因缘,殊不可解。”言下之意,对于这种巧合,似乎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这算不算是金庸先生对命运安排神奇的又一种表达?

但恐怕金庸先生自己也没想到的是,他虽然想通过这部《侠客行》,来反证“各种知识见解,只会有碍见道”,却在无形中宣扬了“知识无用论”。

小说中,所有接到“赏善罚恶令”的人,情愿的和不情愿的,被接到“侠客岛”上,由两位岛主阐明后,方才明白邀请大家来喝“腊八粥”的原因,是为了破解岛上存在多年的,刻在岩洞壁上的武功秘籍。为破解这个秘籍,两位岛主煞费苦心,广邀能人异士之外,自己所招的一众徒弟也是饱学之士,随便一个拿出去参加科考都必定中举。谁想造化弄人,让所有饱读诗书者汗颜的是,最后破解秘籍的人,不是他们当中的谁,竟然是目不识丁的石破天!

石破天啊!石破天!你让天下文人情何以堪?

“石破天”,你让文人情何以堪?


《侠客行》应该是只具娱乐性,为满足人们的幻想而作。

如果都信命!认命!那还争个什么?大家就不会生发抗争的斗志了。连一点改造自己,并进而改造外部世界的源动力都不会有。这将是很可怕的!

像厨师那种偶然的际遇,像“石破天”这样被金庸先生刻意夸张的好运气,我们要清楚的是,这种偶然,不代表必然!这种个案,不代表常规!我们千万莫钻牛角尖。倘若都抱着这种天上掉馅饼的事也能砸我头上的想法,那人生就真的完了。

从补偿心理来说,人们对于现实中得不到的,会靠幻想来寻求安慰和满足。可见,金庸先生所写的这部《侠客行》,是其武侠系列小说中最具娱乐性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