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AI提供智慧「武器」

科技抗疫系列报道 |疫情防控,AI提供智慧「武器」


为响应工信部关于“充分发挥人工智能赋能效用、协力抗击疫情”的倡议,我们推出“科技抗疫进行时,人工智能企业在行动”系列报道,持续征集人工智能企业应对疫情的重大举措,为抗击疫情贡献力量。


自新冠肺炎疫情出现以来,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凭借其优势,在疫情监测、疫情线索信息搜索、人体体温检测等防疫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浙江大学工业控制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生、浙江大学人工智能协会前会长罗浩认为,在此次的疫情防控管理中,“AI总体上更多扮演着协助一线工作者提高工作效率的角色。比较典型的几个应用包括用视觉技术辅助非接触体温检测、用大数据技术追踪患者的密切接触者、用大数据对公民进行健康状态判定、用AI医疗技术辅助医生进行肺部CT检测等”。

无接触体温检测应对返工潮

在疫情防控中,体温检测是对疑似感染人群最高效的确认手段。随着企业逐渐开始复工复产,返工潮来临,人流逐步增长,体温检测的效率问题逐渐凸显。为此,诸多企业纷纷以科技做武器,推出新型AI智慧体温检测产品,助力疫情防控。

旷视研发团队提出了“人体识别+人像识别+红外/可见光双传感”的创新解决方案,通过前端红外相机鉴别人流中的高温人员,再根据疑似发烧者的人体、人脸信息,通过 AI 技术,辅助火车站、汽车站、地铁站、机场等高密度人员流动场景下的工作人员快速筛查体温异常者,实现非接触密集型人流 AI 辅助测温,提升了开放场所的通行效率与可控度。在北京市海淀区以及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的统一调度下,该解决方案率先在北京市海淀政务大厅和部分地铁站展开试点应用。

科技抗疫系列报道 |疫情防控,AI提供智慧「武器」

旷视 AI 测温系统应用界面

旷视研发团队技术人员强调:“虽然AI技术与热成像的结合还在初步探索阶段,但旷视在遮挡人脸的检测方面已经有了新突破。此外,AI+红外融合方案在医疗防疫领域中的这次尝试使意义重大,±0.3℃的精度证明这种方案达到了可商业化的程度,是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产业的里程碑”。

触景无限通过与盾悟智能盒的配合,在传统热成像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加入可见光人脸识别技术,推出了“AI+体温预警系统”,在高密度人流中可快速定位体温异常人员,并对其行动轨迹进行精准分析。在实际应用中,该系统可在中远距离对人体进行测温,检测精度为±0.3℃,达到医用精度,同时瞬视人体测温仪响应时间仅为30ms,同屏可检测16个个体的体温,每分钟检测人数超过300人。整个检测过程,被检人员无需停留,佩戴口罩和防护面罩等护具也不会对数据结果产生影响,可满足机场,高铁,地铁等公共场所的高密度人流检测需求。目前,该系统已经在宁波市政府及重庆保税港等地实际运行。

科技抗疫系列报道 |疫情防控,AI提供智慧「武器」

触景无限测温识别系统

澎思科技发挥AIoT领域的技术优势,推出智能无感人体测温系统,采用红外热成像体温检测方式,在30℃~45℃测量范围内,中远距离多目标测温精度高达±0.3℃,固定通道单点测温精度高达±0.2℃,能够快速实现异常体温筛查。该系统搭载澎思自研的人脸识别和行人ReID技术,实现人体体温与人员智能关联,一旦发现体温异常目标,可立即通过本地语音、灯光等多种方式实时告警,帮助工作人员快速定位发热人员及其亲密接触群体,进行有效拦截,以启动进一步的确认检测和医学观察。

科技抗疫系列报道 |疫情防控,AI提供智慧「武器」

澎思智能无感人体测温系统

澎思科技研发人员表示,“智能无感人体测温系统在研发过程中从算法模型出发,充分考虑人脸图像存在遮挡的情况,采用多尺度特征融合的方式,在全脸、半脸、五官上训练了不同的模型提取并融合特征,加强了局部特征对整体识别的影响,目前最新的戴口罩人脸检测精度达到99.4%”。目前该系统已经在北京、江苏、山西等地的部分市、区试用,主要应用在火车站、地铁、医院、社区和政府机关、企业办公等场景中。

机器人上岗做调查

现阶段,各个城市返工人流的不断加大,每天针对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社区、相关机构进行调查访问是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由于需调查的人数众多、情况复杂,仅通过居委会电话或挨家挨户进行走访统计,极其消耗人力,很难有准确的数据统计,并且面对面进行交流还会增加感染病毒的风险,给疫情防御工作带来了巨大的隐患。而相较于人工,加载了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防疫机器人,以语音识别、语义理解等技术进行语音交互,根据话术模版,对需要进行查询的人群发起电话外呼,进行“是否有发热或其他不适”、“是否在进行14日隔离期”等定制化问题的询问,可有效缓解人力工作量、减少排查时间,在安全性、稳定性、效率等方面更加具有优势。

上海人工智能企业小i机器人面向疫情防控搭建了外呼机器人云平台——防疫外呼机器人。这款产品利用现有自身的线路资源,免费提供流动人员情况排查、紧急疫情信息通知、重点人员情况排摸核实和定期跟进、返沪人员防护知识宣讲等多种场景的电话外呼服务。面向所有第三方免费开放的疫情防控问答机器人,只需联络小i机器人,无需其他操作便可通过小i的技术团队将防疫问答机器人直接嵌入更多渠道,包括APP、公众号、企业微信、网页等,形成第三方平台自身的新功能。此外,小i还针对以返岗人员为主的人群研发了疫情查询神器——“i啥啥”。目前,小i已为湖北、山东、贵州、广东、内蒙、河南、陕西、北京、上海等多个省份地区的客户提供了公益服务支撑,而“i啥啥”的使用人群更是已覆盖全国30多个省市。

科技抗疫系列报道 |疫情防控,AI提供智慧「武器」

小i疫情查询神器——“i啥啥”

人工智能企业云知声于2月4日正式在上海虹梅街道上线了“疫情防控机器人”。云知声“智能防疫机器人”可提供整体自动快捷呼出、全程录音备查、自动高精确度转写、自动标记重点防控对象等服务,并自动生成排查图文报告,配合协助工作人员快速、高效地做好摸排、统计梳理以及入户前的防护工作。基于此,防疫工作人员通常只需在做好防护措施的基础上,“上门走访”系统标记过的重点防控对象,既缓解了排查的工作压力,也可有效避免交叉感染风险,提升防疫工作的精度与效率。

目前,云知声“智能防疫机器人”已实现坐席120路并发,平均每通2分钟( 包含用户振铃、失败重呼、线路异常等),一天打满10小时,呼叫量最高可达36000通。该系统已在北京海淀区西三旗街道、上海徐汇区、闵行区、青浦区、奉贤区、山东青岛市、厦门湖里区金山街道、泉州安溪县、三明尤溪县、广西来宾市等多个地区、街道上线提供服务,接通率平均超过90%。

科技抗疫系列报道 |疫情防控,AI提供智慧「武器」

云知声智能防疫机器人

对话式人工智能平台公司思必驰,研发了一款智能语音外呼机器人,免费为疫情防控一线(政府部门、公益组织、医疗机构等)提供服务。该机器人基于思必驰全链路智能语音技术,具有疫情筛查、信息通知、重点追踪等多种能力。目前,该机器人已在湖北、广东、江苏、上海、四川、重庆、北京、山东等108个地市的近700个基层社区(行政村)推广使用,累计呼出电话已逾510万通,其中互动式访谈通话260万通。

京东数字科技集团(以下简称“京东数科”)开发推出了智能外呼机器人。对于返城人员,智能外呼机器人通过电话进行自动问询,发现异常情况便于及时进行人工干预;对于重点监控或隔离人员,每天智能打电话进行问询健康情况,发现异常及时通知人工干预;对于所管辖区域人员(社区、学校、公司),如有新发现疑似病例,智能外呼机器人可以通过电话方式通知周围居民,做好自我隔离和防护。此外,京东数科还针对性地推出了疫情问询机器人,无偿向用户提供急需的线上问诊、疫情知识普及、疫情监控、送药等服务内容,实现疫情期间7×24小时的在线陪伴。目前这款疫情问询机器人已在河北省保定市源盛嘉禾B区、深圳丽景城等社区落地,也在什邡市人民医院、中银消费金融、顺德银行、广西农信等20余家机构的微信公众号或App中接入使用。

科技抗疫系列报道 |疫情防控,AI提供智慧「武器」

京东数科推出智能外呼机器人

北京搜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搜狗”)推出了人工智能问答机器人,几乎能够秒答所有疫情问题,比如,什么情况下需要就医、定点医院都有哪些、怎么选用口罩、怎么检查口罩的气密性、口罩用完了如何处理等。此外,搜狗搜索上线“全国实时疫情动态”,用户搜索肺炎、武汉肺炎等关键词,或是点击首页相关入口,即可第一时间实时获取各省份疫情更新,了解疫情做好防护。搜狗地图上线疫情助手,可在地图查询“发热门诊”获取身边的发热门诊位置信息,查询“定点医院”,获取疫情定点医院位置信息,查询“滞留游客酒店”获取相关酒店位置,给滞留异地的群众提供一份切实的帮助。

科技抗疫系列报道 |疫情防控,AI提供智慧「武器」

搜狗搜索上线“全国实时疫情动态”

疫情防控更精准

在此次疫情防控管理中,非接触式智慧体温检测,提高检测效率;“智能防疫机器人”,可有效缓解人力物力压力。除此之外,许多企业也纷纷借助AI技术进行武装,助力疫情防控管理。

汉王科技针对疫情需要,迭代系统软件、升级核心算法、聚焦应用方向,推出了基于针对佩戴口罩人员的全新人脸识别技术。系统升级后,即使佩戴口罩,也能和往常一样快速精准识别。此外,升级算法后的人脸识别智能终端,对于没有佩戴口罩的人员,将拒绝通过,并报警提示、提醒防疫值班人员,做到主动式防疫管控,可广泛用于办公楼宇、社区、企事业单位、工厂、学校、医院、银行、商场、建筑工地等场所。目前,升级后的系统已在北京上地地区、汉王大厦、弘祥文化产业园等场所使用,北京地区用户已达20余家,设备近200套。

汉王科技副总裁黄磊表示,当前的口罩人脸定位算法,可以满足30个像素以上的任意尺度定位需求,戴口罩场景定位成功率95%以上,领先目前主流检测网络,完全满足实际场景需求。后续随着样本的增多,精度可以进一步提高。

汇天下(银川)大数据有限公司充分利用大数据“精准定位”的优势,搭建了疫情可视化模型和高风险人群数据分析模型,以基层云HIS实时就诊信息为依据,以热力图的方式展示银川市不同区域高风险人群、呼吸系统疾病患病人群密集度分布情况,实时监测全市高风险人群健康状况,划明重点监测区域,为疫情防控提供实际依据。目前,该模型已部署在银川市智慧城市运营管理指挥中心,对全市高危人群进行实时监测,及时掌握第一手情况,协助相关医疗部门对疫情进行及时防控。

通过此次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在疫情防控中所发挥的作用,不难发现,人工智能技术具有强大的赋能能力,正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同时也看到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新机遇。

罗浩表示,目前的AI技术基本都是基于深度学习技术和大数据技术展开,但是这种发展思路极其依赖数据样本,然而疫情时期的样本数据平时很难获得,例如新型肺炎的肺部CT数据、戴口罩的人脸数据等。所以需要等到疫情发展到一定时期以后才能积累一定数量的样本,虽然国内一些公司全力攻克这些问题,例如近期公开的利用AI技术进行肺炎CT诊断和戴口罩的人脸ID识别技术,但也经历了数据积累和技术开发的周期。

罗浩认为,目前的AI技术还是弱AI技术,只是对数据样本的统计和拟合,不具备强智能体的自我更新与推理能力。而未来,“我认为AI技术还是要向强人工智能的方向迈进,第一是减少对高质量标注数据的依赖,第二是提升自主能力实现真正的无人化非接触式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