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運動:自由精神的盛宴,理性時代的號角

導語:學術界與歷史界定義啟蒙運動的方式多種多樣,其中最為廣義、最寬泛的概念即是十七至十八世紀之間一場以哲學、理智與文化為核心的思想運動。啟蒙運動強調理智、邏輯與辯證性的、存在自由空間的思維方式,而非盲目的迷信與刻板的教條主義。

事實上,"邏輯"這一概念的產生並非啟蒙運動時代的新創造,而是在古希臘時期便已經被廣泛應用了;但是,啟蒙運動時期的哲學家們卻賦予了"邏輯"新的內涵和視角:通過"邏輯",人們可以對世界進行實踐性的觀察與理性的思考,進而獲得關於整個人類社會和宇宙的真知灼見。

本文將從與啟蒙運動密切相關的基本概念談起,進而以英國社會政治家約翰·洛克和法國作家雅克·盧梭的教育思想為例,對啟蒙運動的進行剖析,使讀者能夠對這場精神盛宴有更進一步、更加全面的理解。

啟蒙運動的確切時間究竟是什麼時期?

提及啟蒙運動,大多數人會想到十七至十八世紀,而這場運動最關鍵也是最鼎盛的時期則是十七世紀後半葉與幾乎全部的十八世紀。若以具體的歷史事件為劃分標準,1644年前後的英國內戰和革命(English Civil wars and revolutions)常常被認為是啟蒙運動的開始階段。英國內戰對政治哲學家托馬斯·霍布斯(Thomas Hobbes)產生了深遠影響,他開始感到落後的社會制度導致了這場血腥的戰爭,並且希冀能夠建立一種新的、基於理性科學思索的社會體系。

啟蒙運動:自由精神的盛宴,理性時代的號角

英國政治哲學家托馬斯·霍布斯

而法國偉大的思想家、作家伏爾泰(Voltaire)的逝世或法國大革命(the French Revolution)的開始則一般被認為是啟蒙運動的結束。法國大革命的開始標誌著這一輝煌時代的落幕,重建歐洲為一個理性、平等之地的嘗試開始坍塌,守舊勢力對思想領袖們開始了無情的迫害。

啟蒙運動:自由精神的盛宴,理性時代的號角

法國啟蒙思想家、作家伏爾泰

時至今日,啟蒙運動對人類的發展仍然有著無比深刻的影響,偉大的哲學家、思想家們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仍然使世世代代受益無窮。二十一世紀的人類,或許,也處在一個"後啟蒙運動時代"(post-Enlightenment age)。

約翰·洛克的教育思想:塑造靈魂的偉大工程

在宗教改革時期的英國,富有的地主、政治家愛德華•克拉克(Edward Clarke)擔心自己的孩子們不能接受正確的教育,從而沾染上當時社會道德放縱的不良風氣,因而,他求助自己的好友約翰·洛克 (John Locke),希望他能夠給予自己一些教育上的寶貴建議。

啟蒙運動:自由精神的盛宴,理性時代的號角

約翰·洛克

約翰·洛克因此事而寫的一系列信件裡,集中闡釋了他的教育思想,這些信件於1693年正式出版,名為《人類理解論》。儘管今天看來,約翰·洛克更以其社會和政治哲學思想而聞名,他的教育思想在那個時代同樣舉足輕重,影響了諸多其他啟蒙思想家,例如本傑明·富蘭克林,雅克·盧梭以及不計其數的老師們和父母們。

約翰·洛克的著名論斷之一就是將孩童時期的懵懂無知成為"空白狀態",他堅信如果父母和老師沒有錯誤地灌輸給孩子們迷信的思想,孩子們長大成人之後就會仍然保持著理性思考的能力與精神。孩子們的思維是活躍的、遊走的;他們嚮往變化無常,具備天然的好奇心,也渴望探索未知的世界。

《人類理解論》同樣還是一部基於認識論理論的、關於探索人類學習動機與人類本質的論述著作。在當時看來,這部著作中的思想多較為偏激,然而卻準確地預見了現代人類社會在教育方面仍然會面臨的眾多核心問題,至今仍有討論與研究的價值。

約翰·洛克對教育激勵的方式提出的建議也是非常先進的——他指出教育應該與源於學生內心的自我動機和鼓勵緊緊相依。教育者們應當重視孩子們與生俱來的好奇與天賦,不要使用任何體罰的形式,而是應該將理性的引導與溫柔的提點相結合。

約翰·洛克還是一個人道主義者的堅定支持者,他對上層社會風靡盛行的打獵與射箭等教學感到懷疑,認為孩子們不應該被灌輸這樣的念頭:入侵者和進攻者是英雄,或者屠殺是值得讚賞的。

除了抽象的理論概念,《人類理解論》也為不同學科的具體教學方法提出了很多建設性意見:例如,在對話中學習拉丁語,將歷史與地理知識結合起來學習,避免長時間單學科的學習,勞逸結合增加娛樂休閒……這些教育思想不論於昔還是於今,都是值得教育界認真思考的問題和中肯的建議。

雅克·盧梭:先進性與侷限性並存

啟蒙運動:自由精神的盛宴,理性時代的號角

法國啟蒙思想家雅克·盧梭

從今天的視角看來,盧梭的教育思想既有其先進性,亦有在性別平等問題上的侷限性。

雅克·盧梭的代表性教育思想之一即為其對人的整體性與協調性的強調,他認為教育的終極目標是成就一個人由內而外的和諧統一、自然平衡。而這種平衡的狀態則是需要通過順應個人個性的教育方式達到的。

此外,盧梭還認為教育的真正目的在於"使孩子能夠過屬於自己的生活"。他強烈反對當時一度流行的、將孩子視為成人的"微縮版"的教育觀點;他認為高壓式的學校制度是不可取的——在這種制度下,學校的老師能教育出來的或許是"普通的人"和"公民",卻永遠不會是一個保留著自然本性的人。

在教育方法上,雅克·盧梭提倡簡約的、直接的教育方式,他曾經這樣闡述自己的教育理念:"永遠讓感覺成為孩子們的老師,沒有什麼教科書比世界本身更能包羅萬象,也沒有什麼機構比事實本身更具說服力"。因而,設身處地的感知與實踐為盧梭所提倡,而這一點的重要性也逐漸為現代教育所承認。

盧梭教育思想的侷限性主要體現在性別方面,他認為教育的另一標準是性別。不同的性別有著完全不同的本質,因此註定人們接受不同的教育:他聲稱學校和老師應當致力培養男孩成為有著世界情懷的、負責任的人,而女孩的目標則是塑造成為合格的賢妻良母。

結束語:啟蒙運動時期既是一曲反封建、反陳腐勢力的高歌,又是一幅描繪理想社會、弘揚理性主義精神的藍圖。本文以啟蒙運動中的教育思想家約翰·洛克與雅克·盧梭為例,細緻分析了他們教育思想的精華與不可避免的侷限性,希冀以此為依託,使讀者對啟蒙運動能夠有更加客觀全面的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