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求你別再給我報班了,一個就夠了!”

1972年出生的她,是鄭州市二七區大學路政通路附近一家超市的導購員,平均月薪僅2700塊錢,他的丈夫也是打工的,沒有固定的收入。


王家康是唯一的孩子,也是這個普通家庭的全部寄託。

“媽媽,求你別再給我報班了,一個就夠了!”

在採訪中淳樸的餘女士講述孩子的求學成長過程


“兒子的小學是在二七區汝河路小學上的,孩子很愛學習,成績一直還行。”餘女士說,自己吃了不少沒文化的虧。但四處打工的生涯,使她的眼界也變開闊了。“現在我們的希望就在兒子身上,一定要讓他好好讀書。”

在父母的關愛下,2005年6月出生的王家康也很爭氣,成績處於班級的中上游。小升初時,餘女士和很多家長一樣給兒子報了好幾個輔導班進行“衝刺”,比如奧數、新概念英語、語文等。

“媽媽,求你別再給我報班了,一個就夠了!”

王家康在堆積如山的書房裡認真學習知識


“這些班,開支不小。”用餘女士的話來說,如果給孩子的花費列個清單,教育絕對是第一名。小升初是孩子學習生涯轉折的第一步,走好了,後面的中考、高考也就相對順利。很多家長也認為,初中不讀名校就考不上好高中。

“媽媽,求你別再給我報班了,一個就夠了!”

王家康在二七區汝河路小學畢業時的合影照片


2017年9月,王家康如願以償考入了鄭州樹人外國語中學(鄭州七中二七校區)。快樂的時光總是那麼短暫,一個不得不承認的事實是,相比於初中的壓力,小學的壓力都只是小兒科——學科增加了,語數外、物化生、政史地!

上了初中後,餘女士和丈夫很快發現,兒子的成績開始掉隊了,而且找不到好的學習方法,成績排在全班下游了。這個現狀,讓原本骨子裡就不甘人後的餘女士心裡開始心急如焚,非常焦慮。

王家康主動提出想要報輔導班,但是報哪個班?成了第一頭疼的問題。餘女士和丈夫帶著兒子幾乎找遍了中原區、二七區、管城區等很多輔導班,孩子都不喜歡。

學校門口各種天花亂墜的廣告單頁,令餘女士幾乎帶著兒子聽了一遍 “試聽課”。“試了一家沒感覺,又試另外一家,仍然不知道該選誰,孩子累,我也累!”餘女士笑著說, “選了二三十個,當年選老公也沒見這麼多。”

中原區的凱旋門A座,是知名培訓機構集中地。餘女士的丈夫王先生帶著兒子和一張廣告單頁趕到了創奇超級記憶。令他們沒想到的是,“來到創奇之後,聽完試聽課,很驚訝,很有趣,對孩子的觸動特別大,感覺這次找對了地方”。

“媽媽,求你別再給我報班了,一個就夠了!”

勤儉持家的餘女士在二七區大潤發做麵點工作


“一問價格,餘女士嚇了一跳,貴了點,也離家遠,跑來跑去麻煩。”王先生說,“但是隻要孩子喜歡,成績能提高,多付出點也值得”。

手頭錢不夠,咋辦?一狠心一咬牙,刷信用卡報了名。

“當時我一聽是記憶方面的,又一聽學費,當時傻了眼。”餘女士說,那是2017年9月,她在超市的月薪才2700元,丈夫的收入也不固定,對全家是一筆很大的開支。“我還責備了愛人,說他太毛糙,這些錢不會浪費了吧?”

為此,前兩次課都是王家康的爸爸帶著孩子聽的。後來三次課是她帶著兒子聽的,“我因為心裡排斥,送孩子上課時從不上樓,都是下面等。”


轉折發生在了第五次課之後。當時,孩子的成績排名由全班的第39名進步到了30名、22名,“進步太明顯了,讓我感覺不可思議。這時,我才開始相信,當初愛人和孩子的選擇是對的,我也開始試著接觸並瞭解創奇。”

“媽媽,求你別再給我報班了,一個就夠了!”

王家康在創奇超級記憶課堂上認真聽課


之後,從第22名進步到第19名,從第19名進步到第15名,從第15名到第10名,第10名進步到第4名,累計進步了35名!年級總人數500多人,學習創奇前考試350多名,在第五次創奇課程後,在年級排名進入前100名,跨越式進步到74名,進步近300個名次。“七年級期末考試和八年級的開學考試,成績優異,兒子也進入了理想的班級。”

“媽媽,求你別再給我報班了,一個就夠了!”

王家康在學習創奇後獲得的各項榮譽獎項


一個事實是,孩子的學習主動性強了,學習效率提高了,學習成績在班級一直名列前茅。

2018年的春節回孃家團聚時,餘女士和兄弟姐妹自然了討論起了各自的孩子,餘女士笑得合不攏嘴,因為這是他們三口之家2017年最開心的事情。但是她的一番話惹來了“麻煩”,妹妹很不服氣。“為了現場驗證,全家人把電視關了,手機放起來了,妹妹從百度上找了一篇文言文,現場出考題讓兒子背誦。”

結果三分鐘內,王家康做到了正背、倒背,令親人們大吃一驚,直誇王家康牛氣。餘女士看在了眼裡,甜在了心裡。“妹妹的兒子上了初中,從此也成了創奇的‘粉絲’,每週末妹妹或妹夫會帶著外甥從洛陽趕來鄭州學習。”


“媽媽,求你別再給我報班了,一個就夠了!”

王家康2019-2020年初三成績進步了72個名次


“媽媽,求你別再給我報班了,一個就夠了!”這是王家康的一句話。他更懂事了。對於這個經濟一直處於緊張狀態的普通家庭來說,兩年多來,除了暑期給孩子報過兩個輔導班外,餘女士再也沒給孩子報過任何一個輔導班。


“媽媽,求你別再給我報班了,一個就夠了!”

餘女士把每次孩子的各科成績登記在學習成長記錄本上給孩子做學情分析


如今,兩年過去了,兒子的進步都被餘女士記在了筆記本上。餘女士還說起一件有趣的小事。“這兩年,兒子同學的家長老是問我成績咋提高得那麼快。我會如實告知她們孩子的學情,同時把身邊同事的孩子推薦過去,因為做為家長我太理解身邊很多的學生家長為了孩子的學習一直焦急沒方法的心情,也想著把這份愛心傳遞下去。”

“有一次,在給別的家長介紹時,兒子拽了拽我的衣角使眼色,事後他才告訴我:媽,你不能把這個班告訴別人,否則人家都超過我了咋辦?”

餘女士聽了哈哈大笑。她說,作為家長,焦慮在某種程度上來說並非壞事,“我們都想給孩子世界上最好的東西,這東西不一定是分數,是金錢,而是方法,是效率,是習慣,是創造,是孩子發自內心的持久的熱愛和信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