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產乳酸菌可以長期拌料喂蝦嗎?

吳老闆228


水產乳酸菌可以長期拌料喂蝦嗎?

乳酸菌其實不是單一的一種菌,而是一類無芽孢的革裝蘭氏陽性菌,這一類菌的最大特點就是能從葡萄糖或乳糖的發酵過程中產生乳酸,因此這一類菌被統稱為乳酸菌。乳酸菌在我們生活中應用非常廣泛,不論是醫學還是動物養殖這一塊都有用到。近幾年來已開始在水產養殖上推廣使用,那麼水產用的乳酸菌可不可以長期拌料喂蝦呢?


對於這一問題我們可以先來看一下乳酸菌的一些主要功能,乳酸菌為厭氧性菌,因此在動物體內有利於腸道益生菌的生長繁殖,並且可以抑制腸道中有害菌的產生,以此來減少動物體內毒素的產生,此外乳酸菌還具有促進腸道蠕動的功能,再加上乳酸菌在腸內發酵以後會產生維生素b族,所以說乳酸菌具有提高動物免疫力和飼料吸收、利用率的作用。也正因如此,這一類菌才得以在水產養殖中推廣應用。至於能不能長期拌飼料喂蝦,踏火的建議是最好不要長期用,其理由於下:


  1. 這一類菌都是酸性的,長期加在飼料之中如果量用的不當,則會使整個消化系統內的ph呈酸性,這樣時間一長可能會使腸壁變薄,反而給蝦的健康帶來隱患。

  2. 乳酸菌是可以在體內繁殖的,只要條件適應其就會在體內一直繁殖下去,因此我們也沒有必要每天都來餵給魚吃,最好是定期來喂就可以了。
  3. 乳酸菌可以起到提高蝦的免疫力的作用,這只是相當於我們人類的一個保健品,只是起到輔助作用,但不能全依賴這一作用。所以只要蝦體內的菌群正常的話,其免疫力自然會提高,我們也沒必要長期來用。


以上僅為踏火個人經驗見解,供參考用,更多的水產、水族類經驗分享敬請關注踏火逍遙說魚,謝謝!


踏火逍遙說魚


你好,針對你的這個問題,談漁說蝦就自己從事水產這個角度來說,個人建議可以選擇組合性的會更好。

我們都知道乳酸菌具有優化腸道的作用,目前很多內服優化腸道的很多都是用菌種,這裡就包括乳酸菌。

針對水產上,乳酸菌還能起到穩定水體環境的一部分左右,有一定的抑制藍藻的作用。水產上來說是可行的。

通過上面我們看他的優點不難發現確實是養殖的幫手,但是實際生產中真的是一點缺點都沒有嗎?

小編就自己從事的角度來說,一定有的。

通過首先我們確定的是水產上用乳酸菌內服是可行的!針對長期這個問題,就存在困惑?

乳酸菌能不能長期使用考慮以下幾點:

一:水體的環境,水體中的土壤若長期處於鹼性情況下,可全池潑灑乳酸菌,提高水體中的ph值,起到問題環境的左右,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龍蝦的開口性。

二:若養殖水域長期處於酸性環境下,建議少用,大規模使用會導致水體中細菌,病毒大量滋生,不利於管理,養殖水體會收到影響。

三:少量,多次使用拌料是可行的,乳酸菌通過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藍藻的辦法,側方面穩定有益藻類的生長,我們知道水體中的藻類會進行光合作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乳酸菌在養殖水域的時間段。

四:從調理腸道,提高消化上來說,小編個人建議可以使用糞球杆菌等都可以提高消化作用。

五:就從養殖週期角度,龍蝦養殖週期短,起捕頻率高,使用乳酸菌有一定提高蝦的應激能力。

綜合以上來說,水體環境很好的情況下,是可以拌料長期使用的,單純的從提高開口性上來說,建議可以考慮糞球杆菌,畢竟這類菌種作用更加聚焦,沒有太多的技術點把控!!談漁說蝦,一直從事水產,推動水產行業的更好發展!



談漁說蝦


乳酸菌以飼料為營養物質進行生長繁殖,並對飼料的相關成分進行分解產生代謝物。

微生物的生長過程改變了飼料的營養組成(尤其是維生素),且加水發酵過程中,有可能帶入雜菌,甚至培養出有害菌。發酵看似很簡單人人都能做,但是整個發酵產物的好壞可是千差萬別。發酵質量好壞至少受以下因素影響:

一、溫度:夏天氣溫高,發酵快,保存時間短,冬天溫度低,發酵很慢,甚至可能沒發酵;

二、發酵時間:同一批次產品,今天用和明天用或甚至上午用和下午用質量都不同,因為發酵一直在進行。稍不小心發酵過度,即可能成為發黴,一旦變質,不僅沒有保健作用,甚至有毒有害。

三、發酵菌種及培養基:使用乳酸菌、EM菌或酵母菌等作為菌種發酵時,因各菌種生長代謝產物不同,導致“發酵料”營養組成不同。

四、發酵條件:整個發酵過程是否能做到控溫、防雜菌等直接關係到發酵的成敗。

所以,要長期使用,對蝦還是不好的





壯家黑炭


乳酸菌是水產常用益生菌,通常以內服為主,起到保護腸道、促進攝食、預防病害的作用,外潑經常和其他益生菌配合使用,水產上經常用的EM菌中就含有許多乳酸菌。

乳桿菌屬的特徵:細胞形態多樣,一般成對或成鏈,不運動,運動者則具有周生鞭毛,無芽孢,革蘭氏染色陽性,微好氧,接觸酶陰性,無細胞色素,生長溫度範圍2-53℃,最適溫度是30-40℃,耐酸,最適p H通常為5.5-6.2,在p H值為5或更低的情況下都可生長。

乳酸菌需要的營養源是:

①有機碳源(紅糖,葡萄糖,蔗糖,糖蜜,水體中有機碎屑,有機碳水化合物,死亡魚蝦,死亡藻類、殘餌,魚蝦糞便等),是異養型的

②能量也來自於這些有機碳源

③礦物質,微量元素

④氮源(氨氮,硝酸鹽,氨基酸,肽,其他無機氮源,和有機氮源等)

⑤其他如溫度和水等

我們養殖戶無法做出乳酸菌菌種,只能進行菌種的擴培工作,正常1kg菌液+1kg紅糖+10kg水密閉在容器內,陽光照射,溫度適宜,4-5天即可,打開聞到有酸香味,即為製作成功,但是擴培由於設備、環境條件、操作細節等因素限制,無法達到養殖戶的理想效果,適合大水面水庫或養殖面積較大的農戶,節約成本;如果養殖高附加值的蝦蟹類,建議使用市面上的成熟產品,比如乾界乳酸菌。


萬家福


可以的,我國作為世界第一的水產養殖大國,佔據著世界水產養殖總量的61.7%(印度產量佔比為6.3%,越南以及印尼水產養殖量佔比為4.6%,圖1)。在2014年的水產品總量已經達到了驚人的6450萬噸,比上一年增長4.5%,其中養殖水產品總量為4762萬噸,佔總量的73.8%,同比增長4.9%(圖2)。如此高速增長的背後是沿海水域及沿海灘塗水源環境的極大汙染作為代價,日益增多的蝦塘和魚塘,使得沿海生態資源持續的被過度開發和利用,並反過來使得水產養殖尤其是對蝦養殖在近些年來發病率居高不下,各種之前聞所未聞的病症如早期死亡綜合徵、傳染性皮下造血組織壞死症及對蝦腸孢子蟲、白便等。為了應對這些疾病,各種各樣的殺菌、消毒藥物包括抗生素在內被大量而廣泛的濫用,不僅對養殖水體造成更深層次的藥物殘留的汙染,同時也對對蝦這一產業的綠色、健康、可持續發展敲響了警鐘。如何能夠保證養殖過程中養殖廢水的可循環利用或者能夠降低水資源的用量成為擺在廣大水產從業人員面前的一道難題,因此國內外的眾多研究學者對益生菌在養殖水環境的調節控制方面做了較多的研究,並取得了不錯的應用效果。“有益菌”的概念最早於1974年由Parker提出,認為其為對腸內生物有益的生物或物質。後來經過諸多學者的不斷修正和補充,最終在2000年,世界衛生組織和聯合國糧農組織將其定義為:在使用量達到一定水平時,可以對生物的生理健康產生有益作用的活的微生物,並且認為其可以通過一種或者多種方式對生物起到有利作用。有益菌已經在水產養殖實際生產中得到大規模的應用,在優化養殖環境、促進養殖動物生長、提高養殖動物抗病力等方面效果顯著。當前,經常用於對蝦養殖中有益菌包括芽孢桿菌,光合細菌、乳酸菌和硝化細菌等,每種益生菌由於其不同的作用特點及作用機理而在水產養殖中發揮著各自不一樣的“光”和“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