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洵,苏轼和苏辙爷仨,谁的成就最高?

亘古怀念说史


苏洵、苏轼、苏辙,同列"唐宋八大家",世称"三苏"。特别是号称全能大家的苏轼,道德文章堪称天下一绝,留下许多传世之作。自然成就最高。

北宋散文家苏洵和他的儿子苏轼、苏辙

宋仁宗嘉靖初年,苏洵和苏轼、苏辙父子三人都到了东京(今河南开封市)。由于欧阳修的赏识和推誉,他们的文章很快著名于世。士大夫争相传诵,一时学者竞相仿效。宋人王辟之《渑水燕谈录·才识》记载:“苏氏文章擅天下,目其文曰三苏。盖洵为老苏、轼为大苏、辙为小苏也。”“三苏”的称号即由此而来。苏氏父子积极参加和推进了欧阳修倡导的古文运动,他们在散文创作上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后来俱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三苏之中,苏洵和苏辙主要以散文著称;苏轼则不但在散文创作上成果甚丰,而且在诗、词、书、画等各个领域中都有重要地位。

三苏的代表作:

苏洵:《六国论》、《心术》、《几策》、《权书》、《辨奸论》、《衡论》和《六经论》

苏轼:文有《记承天寺夜游》、《东坡七集》等,词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等。书法有《答谢民师论文帖》、《祭黄几道文》、《前赤壁赋》、《黄州寒食诗帖》等。画迹有《枯木怪石图》、《竹石图》等。

苏辙:《黄州快哉亭记》《上枢密韩太尉书》《巢谷传》,《栾城集》,包括《后集》、《三集》,共84卷。

2020.03.10


刘海波


苏洵,苏轼和苏辙爷儿仨,人称“三苏”。在总共只有8个名额的“唐宋八大家”里,宋朝就占了6个,然后其中3个就是他们爷儿仨。这等于说,整个北宋文坛,他们老苏家就占了一半,不服不行。那么,在爷儿仨里面,谁的成就最高呢?大部分人会认为是苏轼,但实际上并不是,且听我细细道来。


先说苏洵

老苏自号老泉,年轻的时候喜欢出去“浪”,到了27岁时才幡然醒悟,开始发愤读书,这一读就读成了唐宋八大家。《三字经》里的“ 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说的就是他。

苏洵也写诗,但主要是写散文,尤其擅长政论,另外在谱学领域的贡献也很大,创造了现代修谱方法之一的苏氏谱例。我们课本里学过的《六国论》,就是他老人家写的。


接着苏轼

大苏大家最熟悉了。

写散文,除了唐宋八大家之外,还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写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写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居“宋四家”之首,写有“天下第三行书”;画画,开创了中国文人画;做菜,发明了66道流传至今的名菜;治水,入选12大历史治水名人,跟大禹肩并肩……

似乎就没有他不会做的事情了。所以苏轼简直就是几千年只出一个的天才+全才。


最后是苏澈

小苏,苏轼的弟弟,比苏轼小2岁。苏澈的仕途是三苏中最顺的,最高时官至宰相。

小苏跟老苏比较相似,也是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其散文水平连苏轼都赞叹不已:“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此外在诗赋、书法、儒学、政治、水利方面,也都有相当的成就。

可惜由于哥哥苏轼太亮眼了,我们其实对苏澈并不太熟悉,只是在苏轼的诗词里才认识这位子由。


可以说,三个人都取得了极高的成就。但如果说谁的成就最高,那必定是苏洵。因为,除了在文学上取得的成就,苏轼和苏澈也都是苏洵老爷子的作品啊!


牛皮社


大家好,我是齐桓与晋文,下边说一说我对三苏成就的理解:

苏洵、苏轼、苏辙是北宋的三苏。其中苏洵是苏轼和苏辙的爸爸,苏轼和苏辙是两兄弟。苏轼是哥哥,苏辙是弟弟,两人相差4岁。三苏之中,苏洵和苏辙主要以散文著称;苏轼则不但在散文创作上成果甚丰,而且在诗、词、书、画等各个领域中都有重要地位。

苏轼是宋代词坛豪放派的创始人,他的散文也是很厉害的,可以说是代表了北宋文学一个巅峰的成就。苏轼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文学实力是不容置疑的。在“唐宋八大家”中,苏轼也是一个很出色的存在,有着很独特的文学观点,这使得他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是名副其实的。苏轼的文艺观是体现在他的创作中。苏轼留下的词有着《水调歌头》、《江城子》、《浣溪沙》、《蝶恋花》这一些,散文有《前赤壁赋》、《后赤壁赋》等等。这些都是给了后世很深的影响的一些文学作品。苏轼的风格也是被无数的后辈模仿。

苏辙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擅长政论和史论。其诗力图追步苏轼,今存诗作不少,但逊色于苏轼不少。风格淳朴无华,文采少逊。苏辙亦善书,其书法潇洒自如,工整有序。著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并行于世。

苏洵擅长于散文,尤其擅长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著有《嘉祐集》二十卷,及《谥法》三卷,均与《宋史本传》并传于世。

综上所述,我认为苏轼的成就是“三苏”中最大的。


齐桓与晋文


很显然是苏轼的成就最高。

“唐宋八大家”一共八位,苏家就占了三个。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三苏是北宋文学家苏洵和他的儿子苏轼、苏辙的合称,父子三人均位列唐宋八大家。 三苏并称始见于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该书卷四“才识条”说:“苏氏文章擅天下,目其文曰‘三苏’,盖洵为老苏,轼为大苏,辙为小苏也。”

苏洵,北宋散文家。字明允,号老泉。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多次应试不举,经韩琦荐任秘书省校书郎、文安县主簿。长于散文,尤擅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有《嘉佑集》。亦有一女,名唤小妹,人称苏小妹。

  据说他27岁才发愤读书,经过十多年的闭门苦读,学业大进。仁宗嘉佑元年(1056),他带领苏轼、苏辙到汴京,谒翰林学士欧阳修。欧阳修很赞赏他的《权书》、《衡论》、《几策》等文章,认为可与贾谊、刘向相媲美,于是向朝廷推荐。一时公卿士大夫争相传诵,文名因而大盛。嘉佑三年,仁宗召他到舍人院参加考试,他推托有病,不肯应诏。嘉佑五年,任为秘书省校书郎。后与陈州项城(今属河南)县令姚□同修礼书《太常因革礼》。书成不久,即去世,追赠光禄寺丞。

  苏洵是有政治抱负的人。他说他作文的主要目的是“言当世之要”,是为了“施之于今”。在《衡论》和《上皇帝书》等重要议论文中,他提出了一整套政治革新的主张。他认为,要治理好国家,必须“审势”、“定所尚”。他主张“尚威”,加强吏治,破苟且之心和怠惰之气,激发天下人的进取心,使宋王朝振兴。由于苏洵比较了解社会实际,又善于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以古为鉴,因此,他的政论文中尽管不免有迂阔偏颇之论,但不少观点还是切中时弊的。

苏辙,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北宋文学家、宰相。苏辙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其诗力图追步苏轼,风格淳朴无华,文采少逊。苏辙亦善书,其书法潇洒自如,工整有序。著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

苏轼(别称苏东坡、苏仙,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宋四家”之一,豪放派主要代表。代表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为什么说苏轼的成就最高,看看他的成就有多大。

北宋时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艺术家、医学家。嘉佑二年进士,累官至端明殿学士兼翰林学士,礼部尚书。南宋理学方炽时,加赐谥号文忠,复追赠太师。有《东坡先生大全集》及《东坡乐府》词集传世,宋人王宗稷收其作品,编有《苏文忠公全集》。

其散文、诗、词、赋均有成就,且善书法和绘画,是文学艺术史上的通才,也是公认韵文散文造诣皆比较杰出的大家。艺术方面,书法名列“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宋四家)之首;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并在题画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政治上,在王安石变法期间,虽赞同政治应该改革,但反对王安石任用的后任吕惠卿及一些“拗”的政策,招来新党爪牙李定横加陷害;后来又因反对“尽废新法”受到司马光为首的旧党斥退,终生当不了宰相。

在新旧党争中两边不讨好导致仕途失意,被侍妾王朝云戏称为“一肚皮不合时宜”。元祐更化中,一度官至尚书;宋哲宗绍圣复述又加贬谪至儋州(海南岛);徽宗即位,遇赦北归时病卒于常州。墓在现在的河南郏县。



钢铁流淌的声音


一提起“三苏”,人们总会首先想起“唐宋八大家”。但是除了三人在文学上的成就外,其实三人可以说的上是全才。苏洵,苏轼和苏辙父子三人不仅在文学上,而且在政治,思想,史学,艺术等领域同样有着巨大的成就以及崇高的地位。

辙与兄进退出处无不相同——《宋史·苏辙传》

在宋史中,苏轼与苏辙在史官口中并无不同。但三苏父子之间的性格、政治态度、学术思想、及文学风格差异很大。但相对于后世的影响来说,苏轼则成就更大。

大器晚成与少年得志

苏洵作为苏轼和苏辙的父亲,可以说是大器晚成的代表人物。苏洵早年屡次科举都没中,直到年近五十才在欧阳修的举荐下名震京师。但成名后的地位也很低,“爵不过于九品”,只做过试秘书省校书郎、霸州文安县主簿、礼院编修。

相反,苏轼兄弟两则可以说的上是少年得志。苏轼一生八典名郡,先后知密、徐、湖、登、杭、颍、扬、定八州,地方政绩显着,在朝廷官至礼部尚书。而苏辙的政绩则主要集中在元祐年间,从县令升至副相。

变法下的政治影响

苏洵拥有“王佐才”,但由于其成名较晚,并没有真正的进入到中央,因此并没有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苏轼兄弟二人则不同。其二人则真正的参与了变法。

法不足以制天下,以法制天下,法之所不及,天下斯欺之矣。且法必有所不及也。先王知其有所不及,是故存其大略而济之以至诚。使天下之所以不吾欺者未必皆吾法之所能禁,亦其中有所不忍而已。——苏洵《上皇帝书》

在苏洵生前,尽管王安石变法还未开始,但此时已经有了变法的方向的分歧。而不同于王安石的法度变革,苏洵则大谈革新吏治,主张重爵禄,罢任子,严考课,尊小吏,复武举,信大臣,重名器,专使节,停郊赦,远小人。其中除停郊赦一条外,其余九条都谈的是吏治改革。

苏轼兄弟二人对于王安石变法的态度和苏洵相同。苏轼在《上神宗皇帝书》,对王安石变法作了全面批评。变法派于是下决心把他赶出朝庭。苏轼出任地方官避祸。于是被命通判杭州。苏轼一生多次被诬陷,这是其中的一次。

对元祐之政的态度,也表明苏辙在政治上往往比苏轼更激烈。苏辙在元祐元年二月至十一月担任右司谏期间共上奏章七十四篇(苏轼同期所上奏章为二十篇),几乎涉及当时所有的重大政治问题。他主张严惩推行新法的朝廷大臣,而对执行新法的小臣给予改过自新的机会。

著名的文学家

三苏都名列唐宋八大家。苏洵的散文“辞辩闳伟,博于古而宜于今”,对改变北宋文坛风气起了巨大作用。苏轼具有多方面的文学艺术才能,在各个领域都富有创造性,都是开派的人物。苏辙的诗文成就也较高。

苏洵强调文章要“得乎吾心”,要有自己的真知灼见;强调文贵自然,强调文贵有用,对改变北宋文坛风气起了巨大作用,南宋朱熹从正统儒家观点出发,斥苏氏父子兄弟之学为“杂学”,但对苏洵文章却很佩服,称“老苏文雄浑”。

苏轼具有多方面的文学艺术才能,在各个领域都富有创造性,都是开派的人物。他的散文平易自然,笔力纵横,挥洒自如,雄辩滔滔,与欧阳修一起并称欧苏。他的诗内容丰富,境界开阔,格调清新,与黄庭坚一起并称苏黄。他的词一洗五代绮丽柔靡的词风,成为豪放词派的创始人,并提高了婉约词的境界,对后世影响很大,与辛弃疾一起并称苏辛。

结语

在三苏中,论成就苏轼则对后世影响的更大。但我认为更觉得苏洵的成就更大。因为他对两个儿子进行了精心的教育,为我们培养出苏轼、苏辙这样的一代文豪。

“二苏具天授之雄才,而又得老泉先生为之先引,其能卓然成一家言,不足异也。老泉先生中年奋发,无所师承,而能以其文抗衡韩、欧,以传之二子,斯足异也。间尝取先生之文而读之,大约以雄迈之气,坚老之笔,而发为汪洋恣肆之文,上之究极天人,次之修明经术,而其于国家盛衰之故,尤往往淋漓感慨于翰墨间。先生之文,盖能驰骋于孟(子)、刘(向、歆)、贾(谊)、董(仲舒)之间,而自成一家者也。……上继韩、欧,下开长公(苏轼)兄弟。——清人邵仁泓《苏老泉先生全集序》

在邵仁泓的评论中,它首先强调了苏洵能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是很不容易。苏轼兄弟幼而习之,又有家父培养,能成一家,不足为奇。而苏洵发奋既晚,又无师承,全靠自己摸索,而能与孟、刘、贾、董抗衡,上继韩、欧,下开苏轼兄弟,确实是了不起的。由此可见,相比于苏轼兄弟的成就,苏洵培养了苏轼兄弟则显得更为重要。


畅聊历史1265965


从文学艺术的角度而言,苏轼的成就最高。众所周知,在散文方面,苏洵、苏轼和苏辙父子三人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一起并称唐宋八大家。

其中苏洵擅长政论文,文章议论明畅,笔势雄健,语言犀利,论点精深,说理透彻,有纵横捭阖之气,留存于世的作品有《嘉佑集》二十卷,《谥法》三卷。苏辙擅长政论和史论,其文风格冲雅淡泊,质朴自然,兄长苏轼评价其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留存的作品有《栾城集》等。

苏洵与苏辙父子二人都各有一篇《六国论》流传于世。苏洵在文章里认为六国破灭的原因在于“赂秦而力亏”,从而引出“为国者无为积威之所劫”的历史教训。苏辙则认为六国之所以破灭是因为“韩巍附秦”,以此为论点批评了六国“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

他们父子二人的文章虽然论点各不相同,但两者珠联璧合,都焕发出自己独有的光彩,可以说是古代散文中的佳作,使他们因此而名垂千古

苏轼除了政论和史论文外,在记叙文,文赋,书札,随笔等方面也是无所不通,无所不精。他既能写出《刑赏忠厚之至论》《贾谊论》这样犀利深刻的议论文,也能写出《赤壁赋》充满哲理美、意境美、语言美的赋,还能写出《记承天寺夜游》这样短小而又充满诗情画意、意蕴深远的随笔散文,等等。而且苏轼的散文大多充满了意趣,要比父亲和弟弟的文章更为人所知。苏辙虽然也有《黄楼赋》这样文采华美,充满意蕴和哲理的文章,但在流传度上却依然比不上自己的兄长。

不过,他们父子三人都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之中,所以散文上的成就与水平应该差距不是很大。真正将他们分出高下的是诗词和书画等文艺形式。

除了散文之外,苏轼在诗歌创作方面与黄庭坚一起并称“苏黄”,是宋朝诗人当中最具创造性、成绩最突出的一位。他挣脱唐朝诗人创作中登峰造极的意境造诣,独辟蹊径个在诗歌创作哲理化、思辨化上面下功夫,并取得了不俗的成就。比如《题西林壁》用“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短短的四句二十八个字,说了一个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应该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才能掌握整体的道理。再比如他在《琴诗》中用“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四句话,阐发出了一种客观条件与主观条件相互依存的辩证法思想。

词作可谓是苏轼在文学方面成就最为突出的一项了。他与南宋的辛弃疾并称为“苏辛”,既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更是宋词中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他开拓性地将词摆脱了“艳科”的传统状态,开创了豪放派的时代。他把词作的题材从“爱情”领域扩大到了日常生活、赋闲读书、耕种狩猎、旅游观光、国家大事、政治理想、社会问题、民生疾苦、古今得失等各种领域。像“大江东去、浪淘尽”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的《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的《定风波》等都是代表作。而且,虽然他属于豪放派代表人物,同时婉约派的词作也非常优秀,像《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这首纪念亡妻的作品,感动了千百年无数人。

苏轼还是有名的书法家,擅长行书和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三位宋朝书法家并称为“宋四家”。特别是他的《黄州寒食诗帖》在书法史上影响非常大,是继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稿》之后的“天下第三行书”,流传千古。

与此同时,苏轼在绘画方面也有不俗的成绩。他擅长画墨竹,重视神似,主张画外有情,提倡“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明确提出“文人画”的概念,对后来的“文人画”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苏洵除了散文之外,写的诗就很少了,虽然其《欧阳永叔白兔》《忆山送人》《颜书》等不失为佳作,但成就远远比不上自己的散文,其知名度就更不能与苏轼相比了。

苏辙虽然也写诗,风格朴实无华,但文采却逊色于兄长苏轼。他的书法水平也很高,运笔潇洒自如,工整有序,不过成就不能与苏轼相比。

从以上综合可以看出,苏轼在文学艺术方面的几个领域几乎都达到了顶尖水平,属于全才人物。而苏洵和苏辙则比较偏科了,只在散文方面取得不俗的成就,其他方面就比较马马虎虎了。因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在文学艺术方面,在苏家父子三人中,苏轼的成就最高,而他的知名度也更大。


蝴蝶沧海


如果要说苏洵,苏轼和苏辙爷仨,谁的成就最高,那当然就是苏轼了,这一点应该是没有争议的。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同时苏轼对医药、烹饪、水利等技艺也有所贡献。

苏轼,苏东坡虽文章闻名天下,仕途却历尽艰辛,屡遭迫害,但终不改其乐观的天性。他一生融儒、释、道于一体,诗、文、词、书、画俱在才俊辈出的宋代登峰造;他比中国其他的诗人更具有天才的多面性,丰富感,变化感和幽默感,他的人格精神所体现的进取,正直,慈悲与旷达,千百年来始终闪耀在中国历史的星空。




般若自在


当然是苏轼的成就,名声比较大

1.苏洵,字明允,自号老泉,在散文上具有很高的造诣,纵横评说,善于阐述,特点新明,有许多著作传世,比如《权书》,《衡论》。

2.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现存诗2300多首,词和散文340多首,题材广泛,风格豪放有力,他在诗,书,画,词,散文皆有很高的造诣,而且他还有一道美食——东坡肉流传至今

3.苏辙,苏轼的弟弟,字子由,号颍滨遗老,以散文著称,其兄苏轼曾称赞他的散文:汪洋恬淡,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苏辙尤其善书法,书法飘逸自若,很有神韵。

最后补充一点,三苏皆是通琴棋书画的艺术家,尤其精于书画


小李爱小九九


苏洵(1009年-1066年),字明允,号老泉;四川眉山人。年五十八岁。年二十七,始发愤为学。岁余举进士,又举茂才异等,皆不中。乃悉焚所写文章,闭户益读书,遂通六经、百家之说,下笔顷刻数千言。至和、嘉祐间,与二子轼、辙同至京师。欧阳修上其所著《衡论》《权书》等二十二篇,士大夫争传之。宰相韩琦奏于朝,除秘书省校书郎。与陈州项城令姚辟同修建隆以来礼书,为《太常因革礼》一百卷。书成而卒。洵著有二十卷,及三卷,均《宋史本传》并传于世。苏洵即《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愤”的“苏老泉”。苏洵发愤虽晚,但用功甚勤。在苏轼晚年曾回忆幼年随父读书的状况,感觉自己深受其父影响。当然,假若没有苏洵的发奋读书,也就不可能使苏轼幼年承受好的家教,更不能有年未及冠即“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的苏轼。

苏轼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南宋高宗朝,赠太师,追谥号“文忠”,四川眉山人,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词人、诗人,豪放派代表人物。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与韩愈并称“韩潮苏海”,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被称为“中国古代第一全才”。苏轼与其父苏洵(1009~1066)、其弟苏辙(1039~1112)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嘉佑二年(1057)与弟辙同登进士。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东坡志林》等。

苏辙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公认的苏轼成就最高!


历史的波澜壮阔


个人认为以苏轼成就最高。

唐宋八大家里面就有苏洵、苏轼、苏辙三人,说明三人散文成就差不多,不过苏轼成就还在于词作、诗作、书法和绘画。

宋词豪放派代表,书法“宋四家”之一,而其门下“苏门四学士”在北宋文坛上也占据重要地位。另外历史上关于苏轼的典故也比较多,苏轼还是一位美食大家,相传著名的“东坡肉”就是他发明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