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在電影裡,美軍都是又帥又能打的英雄戰士?但總是彈盡糧絕?

在很多戰爭電影裡,關於美國軍隊的戰鬥場景中,經常會出現美國大兵彈盡糧絕,即將面臨滅頂之災的場景。例如在電影《黑鷹墜落》中,美國遊騎兵部隊在與摩加迪沙民兵戰鬥之時,除了RPG這一詞彙外,說的最多的就是“最後一個彈夾”了。

為何在電影裡,美軍都是又帥又能打的英雄戰士?但總是彈盡糧絕?

那麼,這一幕是真實的嗎,為什麼美軍不會尋求解決手段呢?比如在悍馬車上存放大量子彈防止子彈耗盡。 其實,電影中美國大兵彈盡糧絕只是一種電影的表現手段罷了。美國這些電影雖然是源於生活,但還是會高於生活的。否則電影的可觀賞性、戲劇性就會大大下降,無法吸引更多觀眾觀看,引起觀眾的共鳴。所以,電影中經常會給美國大兵設定一些困難,彈盡糧絕就是最常見的“困難”。而在現實作戰中,這種“困難”其實是比較少出現的。

為何在電影裡,美軍都是又帥又能打的英雄戰士?但總是彈盡糧絕?

美軍的作戰條令規定,陸軍/海軍陸戰隊的地面作戰人員應該在作戰時攜帶7個30發步槍彈匣,攜帶子彈數量達210發,加上步槍本身插的彈匣以及手槍的彈匣,一名地面作戰人員攜帶子彈的數量超過250發是基本不成問題的。如果士兵在參戰前認為作戰可能非常激烈,那麼還可以視情況多攜帶幾個彈匣,足以應付較強烈度的作戰了。

除了士兵本身攜帶子彈,它們的載具也是可以攜帶備用子彈的。悍馬作為美軍最重要的輕型高機動作戰車輛,經常出現在美軍各種作戰行動中,它當然可以在搭載作戰人員的同時搭載他們的槍支彈藥。

為何在電影裡,美軍都是又帥又能打的英雄戰士?但總是彈盡糧絕?

很多悍馬的車頂設置了武器站,可以安裝M60通用機槍、M240通用機槍、M2HB .50BMG重機槍、MK19自動榴彈發射器等武器。悍馬在選擇攜帶彈藥時當然是優先攜帶武器站使用的彈藥,不一定會攜帶單兵個人的武器彈藥。

而且在很多作戰中,悍馬等車輛載具不能時刻伴隨士兵進行作戰,很多時候士兵是先依靠悍馬進行移動,然後下車進行長途跋涉,才能抵達作戰位置。悍馬車即使是攜帶了備彈,也無法派上用場。

即使是悍馬車可以時刻伴隨士兵進行作戰,士兵在作戰時也有可能無法順利拿到車上的備彈。在很多作戰特別是伏擊作戰中,悍馬車往往會成為第一個被針對、被摧毀的目標。作戰時士兵往往是第一時間就離開悍馬車輛尋找掩體。即使悍馬車沒有被摧毀,它也會遭到敵人的重點監視,此時士兵去悍馬車上取用備彈實在不是一個好主意。

為何在電影裡,美軍都是又帥又能打的英雄戰士?但總是彈盡糧絕?

黑鷹墜落行動,是1993年美軍在索馬里執行的一次軍事行動。這次作戰行動中,美軍有2架黑鷹直升機被擊落,之後美國將此次戰鬥拍成了《黑鷹墜落》電影。美軍共出動了19架直升機,包括4架MH-6“小鳥”直升機,6架UH-60黑鷹直升機,4架AH-6“小鳥”攻擊直升機。地面有12輛戰車,包括7輛武裝悍馬,2輛貨車悍馬和3輛重型卡車。參與行動的160名士兵,包括三角洲特種部隊、遊騎兵、海豹隊員。美軍真正陷入了和索馬里人民作戰的泥坑,有19名士兵戰死,索馬里的行動都是極其失敗的,至今,索馬里仍處於戰火之中。

美國戰爭電影,在表現美軍作戰時,從人物塑造的角度看,經常表現出個體英雄人物獨挽狂瀾、以一己之力拯救世界,既符合大多數觀眾的審美心理預期,也能增強電影表達的張力。不過,同樣不可忽視的是,五角大樓的審查。或者也可以這麼說,正是在軍方的干預下,大多數好萊塢影片中的美軍才充滿了正能量。如果影片題材符合軍方的口味,五角大樓會為製片商提供從道具到劇本的全方位支持,美國軍方為好萊塢電影製作提供了大量便利。

為何在電影裡,美軍都是又帥又能打的英雄戰士?但總是彈盡糧絕?

考慮到美軍的軍事實力,在作戰中一旦遇到艱難的作戰局面,美軍會及時呼叫空中支援和鄰近地面部隊的援助,所以彈盡糧絕的局面還是比較少出現的。電影中經常會出現這一幕只是為了渲染悲壯的氣氛,沒有必要將它太當一回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