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失敗的經歷讓我有了舞臺恐懼症,該如何克服?


一次失敗的經歷讓我有了舞臺恐懼症,該如何克服?

我的困惑

職慧的老師您好!


我曾經是個比較開朗的學生,但是我現在好像有了舞臺恐懼症,原因起源於在大學參加的一個比賽。活動的第一環節中的自我介紹,我本準備了一段美文想增加高度,結果正式比賽時介紹了一半,因為緊張忘詞,卡殼了。


臺下的觀眾同學很貼心,給我了鼓勵的掌聲,但是掌聲過後我依然沒想起來,很尷尬。自己也很抱歉,很難受,最後匆匆結尾,灰溜溜的下臺了。從此,一遇到講臺,我就緊張,擔心,甚至恐懼。我也很想克服這個困難,但不知道該怎麼辦?


老師解惑一


同學,你好!


看完你的這些表達,我也能感受到你那時的尷尬和難受。我想這件事確實會讓一個人感覺有很多挫敗感。


人生有很多成功的同時就是會有很多失敗,因為人生本身就是一個試錯的過程,讓我們知道在應對某些問題的時候,究竟怎麼做會讓我們下次在遇到同樣的事情會有一個更好的結果。我不想說那麼多心靈雞湯,畢竟那其實並沒有什麼用。


對於克服困難,或者說其實是建立自己在這方面的自信,你需要的是重新找到這樣的方法,去控制這樣的場面,找到自己在表達方面的自我效能感。


現在我這裡有一套簡單的訓練方法,可以幫助你從自身的能力提升的角度來克服這個困難,你看願意去嘗試一下嗎?


訓練1:眼神訓練


眼神是心靈的窗戶,讓你願意與他人對視,你就能開始於他人交流,同時你能感受到他人對你的支持,這是一個人自信建立的基礎。不過這可能需要你跟你的其他同學或者小夥伴一起來做。遊戲就叫做“確認過眼神,知道你是對的人”。


過程是這樣的,所有人圍成一個圈,所有人面向裡站好,從某一個人開始,他要手拿一個沙包或者娃娃或者是其他比較柔軟的東西,他要抬頭正視的,用目光看到一個人,然後要等到對方也正視的看到他,兩個人用眼神確認過彼此都知道是在看對方了,再把手裡的東西扔給他,然後拿到東西的人再去尋找下一個人對視。


過程中是一樣的,“確認過眼神”……以此類推,大概玩到15分鐘,大家都熟悉規則,也都能順暢傳遞的時候,再加入一個可以扔的東西,就是再建立一個眼神傳遞連接的意思。如果人數超過20人,20分鐘後可以有3個東西同時傳遞了。


這樣的方法可以訓練一個人能夠談定自若的與他人有目光的交流,接納別人的目光傳遞來的情緒和表達,然後也會慢慢同時去與更多人有目光的交流。


要知道目光的交流與對視,是在一對多的演講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點,你能讓所有人感覺到你跟他們的對話,也能從中找到他們對你的關注,給你足夠的支持。


一次失敗的經歷讓我有了舞臺恐懼症,該如何克服?


訓練2:結構化演講表達訓練


清晰的表達和記憶是需要一個非常有邏輯的結構的。人的大腦在成人以後,更趨向於用邏輯的方式來記憶。所以給自己的表達一個非常清晰的結構是很有必要的。下面的這個訓練,我建議你先用筆來寫,然後訓練用嘴來說,可以自己來做。


第一步:選一個詞作為你的主題,比如“愛”。


第二步:為這個詞寫出幾個都屬於它內涵的分類 。比如男女之愛、親情之愛、對國家的愛等等。這樣你就有了幾個小的分項主題,來整體定義或者說明你的大主題的。


第三步:為每個分項主題找三個詞來描述。比如男女之愛——酸酸甜甜的,心動的,纏綿的。


第四步:為每個詞找1-3個例子來說,這個例子可以是一個事件,可以是一種行為,還可以是一個數據。


第五步:然後為每個詞的說明做一個總結。


第六步:最後為你的整體要表達的主題做個總結,總結要清楚、簡單、明瞭,比如一句 三個詞、五個詞來說明。


第七步:給自己安排一個想要的結尾 。可以是一句諺語、一個思考、一個句話。


第八步:再回來為自己想一個開場白吧,開場白的方式有很多,比如一個問題引入思考,一個數據說明問題,一個故事帶入情景等等,看你的素材了。


這一整套練習下來,你可以先從寫開始,然後在積攢夠了素材以後,就可以用說的。


一次失敗的經歷讓我有了舞臺恐懼症,該如何克服?


對於自我介紹,用同樣的方式 ,把自己當成是一個物品來介紹,只是所有的關鍵詞都是你自己的亮點,然後用那些你做過的事情和成果來支撐和說明這些亮點。


訓練3:素材累積訓練


表達除了態度,結構,還要有表達豐富多彩和生動靈活,但這就是一個人內在素養的體現。這部分你需要的是大量的閱讀和總結。


比如你平時看到的好文章,把好的句子和比喻記下來,寫在本子上;看到的一些事件,想想那些事都是什麼內在事物的體現,你看到時候的感受,和你為什麼注意到那件事就是你看到的部分。比如看到一個製作精良的小物品,感嘆的是外觀精美的設計,還是對用戶體驗的細緻入微,這是不是體現一個產品製作的工匠精神,工作的追求極致等。


這些當你累積很多的時候,你就不用害怕上場忘記什麼原來寫好的事情了,因為你腦子裡有很多,隨便抓來一個都可以用來說明你要表達的東西。


最後的訓練,就是麻煩你找一次你自己上課前的五分鐘,你自己先準備好一個演講,然後跟上課老師商量一下,看能不能讓你上臺做個演講,作為自己訓練好以後的第一次小小的嘗試和挑戰。


以上這套方法我用在學生的綜合性表達能力訓練課上,培訓出來的學生都可以很好的完成即興演講。我相信你也可以做得到。


職慧職場志願者:東北大學 林楠


老師解惑二


看你描寫的經歷,能夠感受到那個場面,確實很突然,陽光、開朗、積極參加比賽、有美文素養、精心準備等……這些信息讓我感受到你的優秀與自信,在這樣良好的自我感覺中,忽然當眾卡殼,導致匆匆結尾,無疑對自己是一個巨大的反差和打擊。


我有你類似的經歷,當時我是企業講師,面對幾百人。一上臺,頭腦空白,不知道要說什麼,就卡在那裡。


當時,我沒有拼命的想應該講什麼,而是本能的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身體感受上,清晰的感受到我的手心、後背都在冒汗,我讓自己雙腳穩穩的站在臺上(後來想,當時有一個念頭,絕不下臺哈哈),大概有半分鐘,場下的人看著我,可怕的安靜。


半分鐘後,我的頭腦安靜下來,雖然我依然想不起要講啥,但是,我覺得至少我可以說些什麼,於是就如實的說自己當下的感受,並感謝大家給我安靜的時間,然後慢慢鞠躬!


當我慢慢鞠躬(有意的)的時候,我聽到大家的掌聲,我知道我要講什麼了,我沒有按我事先準備的內容講(反正想不起來了),而是順著這個卡殼的事件開始,引出了我要演講的主題(硬扯過來了)……


一次失敗的經歷讓我有了舞臺恐懼症,該如何克服?


後來,等我開始學習心理學的時候,我發現我無意中做對了幾點,分享給你,如果下次恐懼上臺的時候,可以驗證:


  • 允許自己當下就是這樣的(接受自己不完美),並沒有因為一個卡殼而全盤否定自己。


  • 當我出現緊張的時候,我沒有要克服它,也沒有與它抗爭,而是把注意力關注在身體的感受上,雙腳感知大地的支持。這讓我很快恢復平靜。


  • 坦誠的說明發生了什麼(不解釋,也不評判),真實是最有力量的。
  • 我明白我的身份:只是來平等分享的,而不是來證明我比聽眾優秀的。這個想法讓我很放鬆。


  • 與在場的人們保持銜接,可以擴展包容的空間。


  • 有意識放慢語速,放低聲音,一字一句的清晰表達,不要管“應該”說什麼,而是看當下“能夠”(最容易)說點什麼……


有研究表明,公眾演講是世界上恐懼指數最高的事情,所以,即使卡殼,也已經很不簡單了,至少我們邁上了講臺,並且可以開口講話。


另外,很多事情從生疏到熟練需要過程,成長也是,要對自己有耐心。


如果你嚮往講臺,那麼請:多上臺,多開口,多卡殼,無論怎樣,繼續上臺,開口。

你會發現隨著你越來越多的上臺、開口,你出現卡殼的時候會越來越少,而且,你應對卡殼的方法會越來越多,你會越來越從容,越來越享受在臺上的感覺……


職慧職場志願者:王清珍


職慧,為中國青年而立!
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職慧(livetogive),瞭解職場課程、導師計劃、職場Q&A、團體輔導,更有來自各大企業的職慧志願者為你答疑解惑喲。

職慧是中國專業服務大學生生涯發展人數最多的公益機構,從清北復交到普通院校、從一線城市到貧困地區。職慧累計服務了30個省市自治區的27萬人次學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