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糖尿病药物有哪些?

海180726808


随着我们对糖尿病研究的不断深入,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开发也在不断的进展中,新型的药物往往具有新型的控糖机制,在用药安全性,糖尿病患者的健康获益方面,也往往有更多的优势,但相应的,一般较新型的药物,往往也存在这价格较高,长期治疗费用大的问题,因此,对于是否要使用新型的降糖药物控制血糖,应该综合临床需要性与用药安全性,经济性的综合评估。今天给大家介绍2种较新型的糖尿病药物,一种口服药物,一种注射类药物。

新型糖尿病口服药——SGLT2抑制剂类药物

一直以来,对于口服降糖药的作用机理,人们已经几乎想到各种各样的方面,比如改善胰岛素抵抗,增强葡萄糖利用的二甲双胍,减少肠道的碳水化合物吸收的阿卡波糖,促进胰岛素分泌的格列美脲,瑞格列奈,增加胰岛素敏感性罗格列酮,减少胰高血糖素分泌格列汀类药物等等,通过这些不同的作用机制,已经有多种的降糖药物被开发使用多年,但始终却没有通过作用于肾脏调节血糖的降糖药出现,而SGLT2抑制剂类药物就是通过作用肾脏调节的一类新型降糖药物,恩格列净,达格列净,坎格列净等都属于此类药物。

列净类药物算是较为新型的口服降糖药了。其作用机理是通过抑制肾小管对于葡萄糖的重吸收,而达到降低血糖的作用。通常情况下,血液中的葡萄糖在肾脏进行过滤重吸收时,是会被肾小管全部重吸收回血液的,但如果血糖浓度过高,当血糖浓度超过10mmol/L时(肾糖阈),过高的血糖就会“漏入”尿液中,出现糖尿的问题,列净类药物就是通过抑制肾小管的钠-葡萄糖共同转运蛋白(SGLT)的活性,从而达到降低肾糖阈,减少肾小管对血糖的重吸收,降低血糖浓度的作用。

在降低血糖方面,多项临床研究数据表明,列净类药物能够促进糖化血红蛋白约有0.5%~1.0%左右的下降,其降糖疗效与2型糖尿病的首选药物二甲双胍相当,而优于西格列汀以及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除了有明确良好的降糖疗效以外,列净类药物还有助于肥胖型的糖尿病患者减重,平均体重减轻在1.5~3.5kg左右,同时列净类药物还有降低血压(平均收缩压可降低3~5mmhg),改善蛋白尿排泄,降低血尿酸水平,降低甘油三酯水平等方面的辅助疗效,因此,从这些方面来看,列净类药物除了降低血糖,对于辅助控制和减少心血管疾病风险,有着很好的作用。在药物联合应用方面,引起其独特的降血糖机制,列净类药物可以和所有的其他类型口服降糖药、胰岛素联合应用控制血糖。

在低血糖反应方面,列净类药物单独应用不会增加低血糖风险,与二甲双胍、格列汀类药物等联合用药时,也不会增加低血糖的发生几率,而与胰岛素促泌剂、或胰岛素联合应用时,则需要注意低血糖的发生风险。

除了低血糖以外,在用药安全性方面,服用列净类药物要特别注意泌尿生殖系统的感染问题,由于大量葡萄糖经过尿液排出,会导致泌尿生殖系统出现细菌或霉菌感染的几率增加,使用列净类药物治疗后,发生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的几率在4.7~5.8%左右,但多为轻中度感染,常规抗感染治疗有效,多数感染出现在其实用药的前4个月以内,因此,对于服用这类药物的糖尿病患者,应当更加的注意外阴卫生,并注意适量饮水,保持小便通畅,以减少感染的发生几率。

新型的胰岛素注射剂药物——胰岛素类似物

外源性的补充胰岛素是直接降低血糖的有效治疗手段,近些年来为了提高用药的依从性和方便性,一些长效的,每天只需要注射一次的胰岛素类似物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应用,2003年上市的甘精胰岛素,2009年上市的地特胰岛素就属于此类的胰岛素类似物药物,这类药物能够通过不同的作用机理,使胰岛素在皮下注射后,平稳匀速的释放,从而达到类似于人体胰岛素分泌生物规律的效果,从而能够在24小时内平稳的控制血糖,低血糖风险更低,同时对于胰岛素导致的体重增加风险,这类的胰岛素类似物药物风险也更小。

2018年,在我国上市的德谷胰岛素,也是与上述两种药物类似的药物,但这个新型的胰岛素其发挥作用时间可以长达42小时,其具有独特的6聚体结构,当注射进入人体后,会在注射部位形成胰岛素储库,逐渐分解出胰岛素的单体,从而达到长效控糖的作用,相比于甘精胰岛素和地特胰岛素,德谷胰岛素的低血糖发生风险更低,夜间低血糖发生风险也有显著降低,在注射时间方面,也更加灵活,不必每天固定时间注射,而是每天随意选择时间注射即可。

作为一个新型的胰岛素类降糖药来说,德谷胰岛素的临床安全性,还需要长期的用药和更多的临床数据来进一步的确认和研究,这也是我们应用较新型的药物时,所必须面对的风险问题。


李药师谈健康


现在临床应用较为广泛且比较成熟的糖尿病药物有各种类型的胰岛素、促进胰岛素分泌的药物(格列美脲、格列齐特、瑞格列奈)、胰岛素增敏剂(吡格列酮)、双胍类药物(二甲双胍)、α-葡糖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

新面世的治疗糖尿病的药物较少,同时还有一些尚处于研发阶段,下面介绍一些新型糖尿病的药物,以供参考。

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

代表药物:利拉鲁肽、艾塞那肽。

二肽基肽酶-4(DDP-4)抑制剂

代表药物:维格列汀、磷酸西他列汀和沙格列汀。

钠-葡萄糖同向转运体 -2(SGLT-2)抑制剂

代表药物:canagliflozin(商品名 Invokana)。


药一点


2017年美国医师协会最新发布的《2型糖尿病口服药物治疗临床实践指南》更新了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的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的临床应用证据。新型降糖药物除以上两种外还有胰高血糖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

1. SGLT-2抑制剂 主要品种有恩格列净、达格列净、坎格列净等药物。该类药物单药治疗配合饮食控制和运动,用于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T2DM)的血糖控制,而对于1型糖尿病(T1DM)和酮症酸中毒患者尚无明确的单独用药指征。

2. DPP-4抑制剂 主要品种有西格列汀、沙格列汀、维格列汀、利格列汀。西格列汀和沙格列汀用于配合饮食控制和运动,用于改善T2DM的血糖控制。维格列汀适用于T2DM,以及单用二甲双胍、磺酰脲类、噻唑烷二酮等已达最大量仍未有效控制者,或由于禁忌、不耐受等原因不适用其他药物者。

3. GLP-1受体激动剂 主要品种有利拉鲁肽、艾塞那肽、贝那鲁肽、利司那肽和艾塞那肽周制剂。利拉鲁肽主要用于成人T2DM患者控制血糖,适用于单用二甲双胍或磺酰脲类药物最大可耐受剂量治疗后血糖仍控制不佳的患者,与二甲双胍或磺酰脲类药物联合应用。艾塞那肽适用于单用二甲双胍、磺酰脲类,以及二甲双胍合用磺酰脲类,血糖仍控制不佳的患者。

参考文献

QASSEEM A,BARRY M J,HUMPHREY L L,et al.Oral pharmacologic treatment of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a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update from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Physicians[J].Ann Intern Med,2017,166(4):279-290.


药事健康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糖尿病已经成为当今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病,它与高血压、恶性肿瘤并称为人类健康的“三大杀手”。说起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很多药物已上市多年,至今仍活跃于临床,其代表药物有二甲双胍、格列吡嗪、瑞格列奈、罗格列酮、阿卡波糖和胰岛素等。近年来,随着对糖尿病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更多的不同作用机制的新型糖尿病药物陆续上市。

新型糖尿病药物大比拼

1.列汀类(DPP-4抑制剂)

属于肠促胰素类药物,通过抑制二肽基肽酶4(DPP-4)水平而减少胰高血糖素样多肽-1(GLP-1)和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分泌,使内源性的GLP-1水平升高而发挥降糖作用(GLP-1 以葡萄糖浓度依赖的方式增强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糖素分泌。)。目前在我国上市的药物主要有西格列汀、沙格列汀、维格列汀、利格列汀和阿格列汀等。

2.鲁肽类(GLP-1受体激动剂)

主要为肠促胰岛素分泌激素的类似物,如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增强葡萄糖依赖性胰岛素分泌而起降糖作用。在我国上市的药物有艾塞那肽、利拉鲁肽、利司那肽和贝那鲁肽。

3.列净类(SGLT2抑制剂)

通过抑制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的表达,减少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降低葡萄糖的肾阈值,增加尿糖排泄而降糖。目前在国内上市的药品有达格列净、恩格列净和卡格列净。

新型糖尿病药物和传统药物的优势和不足

3大优点

1)使用更方便

与传统胰岛素需要每天2-3次皮下注射相比较,新型的降糖药GLP-1受体激动剂每天只需要皮下注射1-2次,且剂量固定,无需根据血糖调整用量,更方便糖尿病患者使用。

2)减轻体重和心血管益处更明显

使用SGLT2抑制剂和GLP-1受体激动剂还有显著的降低体重的作用。GLP-1受体激动剂还有改善甘油三酯、血压水平的作用,更适合伴有心血管病史或心血管危险因素的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

SGLT2抑制剂和GLP-1受体激动剂被证实为具有心血管获益的新型降糖药物。三个SGLT2抑制剂的CVOT研究均取得了阳性的结果。其中达格列净declare研究纳入的患者59.4%为合并心血管高风险。结果显示达格列净可显著降低心血管死亡/住院的复合终点以及心衰住院风险的结果,适合伴有心血管病史或心血管危险因素的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GLP-1受体激动剂也有改善甘油三酯、血压水平及心血管保护作用的作用。

3)作用更强

研究表明SGLT2抑制剂可降低糖化血红蛋白幅度大约为0.5%-1%,减轻体重1.5-3.5kg,降低收缩压3-5mmHg,GLP-1受体激动剂单用或与传统降糖药合用,降低糖化血红蛋白的作用都更显著,DPP-4抑制剂可降低糖化血红蛋白0.4%-0.9%。

2个缺点

1)价格较高

由于上市时间较短,使用方便且作用较强,但价格也相对较高,所以仍不适用于大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长期服用需要具有一定的经济条件。

2)长期服用安全性仍需观察

同样由于上市时间较短,糖尿病患者使用时间不长,虽然药物上市前临床研究显示安全性较高,但糖尿病需要长期服用,其长期安全性如何并不确定,仍需要通过上市后临床应用去观察。


总体看来,随着医保政策的利好,新药将会以更好的性价比进入市场,新型降糖药有望将越来越多在糖尿病治疗中发挥作用,为糖友们控制血糖平稳发挥更大作用。


药师方健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降糖药主要有:

  • 二甲双胍:二甲双胍是2型糖尿病的首选、一线和全程用药,是使用最广泛的口服降糖药,也是联合用药时的基础药物,可以与其他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联合使用。
  • 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如格列美脲、格列吡嗪、格列喹酮、格列齐特等,这类药物是降糖效果最好的一类口服降糖药,但是长期服用容易出现低血糖和体重增加等不良反应。
  • 非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如瑞格列奈和那格列奈,这类药物起效快,作用时间短,必须要配合饮食来服药,否则很容易发生低血糖,因此也被称为餐时血糖调节剂,服药原则是“不吃饭,就不要吃药”。

  • α-糖苷酶抑制剂:如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等,这类药物主要通过抑制碳水化合物的吸收来控制餐后血糖,由于中国人的饮食习惯以碳水化合物(主食)为主,因此这类药物也被誉为最适合中国人饮食的降糖药。
  • 噻唑烷二酮类:如罗格列酮、吡格列酮,这类药物主要通过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血糖,但是由于罗格列酮可增加水肿、心衰、骨折、心肌梗死的风险,吡格列酮有发生膀胱癌的报道,因此,这类药物目前已降级为2型糖尿病治疗的二线甚至三线用药。

最近十年,临床上新型降糖药层出不穷,主要包括口服的DPP-4抑制剂、SGLT-2抑制剂和注射用GLP-1受体激动剂,让我们对糖尿病治疗有了更多的选择,下面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这三类药物:
  • DPP-4抑制剂:DPP-4抑制剂即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如维格列汀、沙格列汀、利格列汀、西格列汀等,这类药物通过抑制二肽基肽酶-4,减少肠促胰素被该酶灭活,从而促进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降低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除了良好的降糖疗效外,这类药物还可有效保护胰岛β细胞,控制食欲,保持体重,保护心血管和肾脏,单独使用很少引起低血糖,也不会导致体重增加,每天服药1次,餐时、餐中或餐后给药均可,增加患者用药依从性。
  • GLP-1受体激动剂:GLP-1受体激动剂即胰升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如艾塞那肽、贝那鲁肽、利拉鲁肽、利司那肽等,都为注射剂,也属于肠促胰素类药物,主要通过激动GLP-1受体,促进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发挥降血糖作用,可有效降低餐后血糖和空腹血糖,降糖疗效佳,还可延缓胃排空,抑制食欲,减少进食量,控制体重,降低血脂和血压,保护心血管,单独使用不增加低血糖风险。
  • SGLT-2抑制剂:SGLT-2抑制剂即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如达格列净、恩格列净、坎格列净等,这类药物主要通过减少肾小管上皮细胞对葡萄糖的重吸收,增加葡萄糖自尿中排泄,从而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既可降低空腹血糖,又可降低餐后血糖,具有轻度利尿作用,可降低血压,减轻体重,适用于伴有高血压和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此外,这类药物还具有明确的心血管和肾脏保护作用,可降低心血管死亡风险,每日早晨服用一次,餐前或餐后服用均可,有良好的用药依从性。

参考文献: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版)

2018美国糖尿病学会(ADA)指南


南开孙药师


最厉害的还是口服胰岛素,谁研制出来谁最牛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