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喜欢看印度电影吗?是什么打动了你?

精彩人生靠近幸福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电影生产基地之一的宝莱坞,是位于印度孟买的广受欢迎的电影工业基地。印度人将“好莱坞”(Hollywood)开头字母“H”换成了孟买(Bombay)开头字母“B”将“好莱坞(Hollywood)”变成了本国特色的“宝莱坞”(Bollywood)。 说起印度电影,人们可能想到的是歌舞升平的快乐。但是小编的心中印度电影就只有一个固定的套路,那就是:歌舞+搞笑+挫折+主题+完美结局。尽管如此,但人们还会愿意去消费印度电影。电影不同的选题角度也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新认识印度,这个有点神秘的国家。 打开百度APP,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说印度电影公式化一点也不为过,但这依然影响不了它的高质量,今天小编就为大家介绍十部高质量的印度电影,回味这些年我们被印度电影感动的那些事儿吧。 《三傻大闹宝莱坞》 百度评分9.1 说到《三傻大闹宝莱坞》,名字实在是取得不太雅观,毕竟观众在看电影时,第一个想知道的就是名字。但是抛开名字来说,这还是一部很值得回味的电影,题材依旧选择的是印度社会中存在的问题——教育模式。 在越来越多的人因为压力而抑郁甚至自杀的时候,自救和他救显得尤为重要。当时我们是班级一起看的这部电影,也是小编第一次接触到印度电影,留下了深刻的影响。除此之外,这部电影还讲到了学习的方法,以及友谊在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再来回顾这部电影,我还是会被电影中所刻意渲染的氛围所感动。无论是在情节的设计上还是在题材的选择上。作为小编认为的印度最经典的电影,推荐指数到达五颗星哟。 经典台词:“死记硬背也许能让你通过大学四年,但会毁了你接下来的四十年。 “你的朋友不及格,你感觉很糟;你的朋友考第一,你感觉更糟。” “他的脑子应该很值钱,因为从来没有被用过。” 《我的个神啊》 百度评分8.5 当你第一眼看到这个电影的时候,你会觉得是一个科幻片;第二眼,你会觉得这是一部爱情片;但是第三眼你就会对它彻底改观,因为这是一部关于信仰的电影。我们每个人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总是会想到神会帮我们解决问题,但事实上很多时候神是无法听到我们的心声的,反而那些信仰所存在的问题,却实实在在腐蚀着人们。 认真观看这部电影,你得到的不只是会心一笑,更多的是一种悲哀,尽管在载歌载舞的宝莱坞印度电影中,这样的电影会让观众感受不到悲剧,但事实上我会觉得发生在主人公身上的一切都是无稽之谈。本来是从外星来到地球的人,却因为想要重新回到地球而开始信奉地球上的神。当信仰消散,留给人们的只是思考和无奈。当然最后还是个美好的解决。当年的阿米尔汗叔,还是一个非常呆萌的“小鲜肉”哟。 经典台词:“宗教依靠恐惧而兴旺。” “你究竟想要我付出什么,我实在弄不懂。” 《摔跤吧!爸爸》 百度评分9.1 那一年小编经历高考,这样一部电影可以说是被很多人推荐,因为就像是电影中所展现的那样,付出过努力和汗水就能够让你得到相应的成绩和回报。我们难以划分这部电影的题材到底是什么,究竟是父爱的伟大还是女权,我们不得而知。但是电影所带给我的震撼,一直在鼓励着我。坚持自己的梦想并且去实现,是一件平凡而又伟大的事情。 故事依旧是歌舞+挫折+搞笑+努力+挫折+成果(完美结局),事实上我已经不知道自己是怀着怎样的心情看完的,但事实上看到父亲对着女儿说:你是我的骄傲时。我的眼泪已经止不住往下流了。 经典台词:“如果你获得银牌,你总会被遗忘;如果赢了金牌,你会成为典范。” “爸爸不能时刻保护你,爸爸只负责教你战斗,最后你要战胜自己的恐惧,自我拯救。” 《神秘巨星》 百度评分8.4 在《摔跤吧!爸爸》在中国大火之后,紧接着拍了这部以母爱和女权为主要题材的电影,虽然在模式上和《摔跤吧爸爸》很接近,但是在看到最后时刻还是会被情节所打动。尽管妈妈很懦弱,在很多时候不能够保护你,但是我想要给你的是自己的整个快乐。在父亲重男轻女的情况下。除了自己的坚强,剩下会无条件支持你的只会是那个默默付出的妈妈。 经典台词:“被因一切结束而流泪,要庆幸曾发生过的一切。” “不要夺走我看见你笑容的权利。” 《小萝莉的猴神大叔》 百度评分8.6 据说当时在这部电影出来之后,连阿尔米汗也被感动了,尽管开始的平淡无奇,但是越是沉下心来看电影越是能够被其中的细节感动。比如说从来不说谎的男主角,还有说不了话的小萝莉,其实用小萝莉实在不是很恰当。小萝莉更像是可爱的小公主。 一场善心的回家之旅,一次有关于国家政治话题的题材电影,也因为男主角的艺人坚持而化解。事实上我们不了解印度的历史,也不知道其中他们与巴基斯坦之间的矛盾。但是我们所感动的是剧中的人物,那尽管呆萌,但是还是会在关键时刻勇于承担的人。当然在这次的旅程中也让他开始认识到和平和信仰才是最重要的。当小萝莉叫出“叔叔,罗摩神万岁”的那一刻,这部电影就在我的心中是一部好电影。 经典台词:“我是你的声音,而你是我的语言,我能听到你无法言说的话语。” “真正的屋檐下没有陌生人。” 《厕所英雄》 百度评分7.6 相比于其他的印度电影来说,这部电影的评分实在是不高,但是这部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电影却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电影所呈现的或许只是现实的冰山一角。在落后的印度国家,真正需要改编的是人心和落后的文化。当然和《厕所英雄》相似的电影中还有一个《护垫侠》,在生活中,尽管他们被很多人所不齿或者是不认同,甚至与全世界为敌,但是他们还是会从最开始的怀疑到最后为了自己而战,为了女性而战。 电影的节奏还是比较缓慢的,从两个人的相遇相爱到最后结婚出现问题解决问题。其实不难看出想要成为英雄真的不是很困难,只要有一颗与现实做斗争的心,并且为之努力。很值得一看的现实题材。能够从电影中看见印度的社会问题,感受到印度的文化,也是一种享受。 经典台词:“只有当个人的利益受到侵犯时,才会为此去捍卫。” “憎恨一个人不需要时间,但爱需要。” 《嗝嗝老师》 零差评 其实当时在同学的介绍下去看这部电影我的内心是拒绝的,同样是因为名字,或许这其中还有老掉牙的剧情。但事实上看过却并非如此。顽皮的贫民窟孩子,自身有语言障碍的老师。两方在自我救赎和彼此救赎中产生了很多让人想不到的事情。 这部电影同样改变了我对印度教育方式的看法,教学生动,动手操作能力强。当然印度电影向来分为对立两方,就像是《三傻大闹宝莱坞》中的校长。这部电影中也有一个专门作对的老师。但是最后也是改过自新啦。矛盾冲突很明显。贫富差距,还有教育上面的差距,都会让这部电影绽放出别样的光彩。 经典台词:“微小的蚂蚁也会跌倒,然而它却能以砂石筑高墙。” “你的生活停留在写满你恐惧的那一页,如果能忍受他们,这些现实,会为你的梦想助力。” 《起跑线》 百度评分8.3 同样是教育为题材,但是这部电影却选择了从家长的角度出发。教育是社会上唯一公平的东西,无论是贫苦家庭的孩子,还是富人家庭的孩子。这部电影就有几个冲突点,他们一共搬了两次家,一次是为了能够让孩子和很多富家子弟学习,二次是搬到贫民窟,为了能够争取到贫困的名额。其实在这个过程中也是电影主角完成自我救赎的过程。对于他们来说,为孩子找到合适的学校就像是一场“游戏”,但是对于很多穷人家的孩子来说,他们占用了他人的资源,就是最大的过错。 经典台词:“政客偷窃穷人的粮食,建筑商偷窃穷人的土地,富人偷窃孩子上学的权利。” 《我的名字叫可汗》 百度评分8.3 就是因为这部电影勾起了我对印度电影的喜爱,他能够带给我惊喜,同时也能够让我反思。拯救自己或是能够拯救别人的从来不适头脑聪慧,四肢发达的人。真正的英雄是心灵的纯净,就像是主人公。但这部电影我认为多多少少会有点《阿甘正传》的影子,但是这部电影却是从印度文化的背景下出发,主角是一个患上轻度自闭症的男主角。 该片讲述了反伊斯兰教的事件,真正的矛盾激化就是从继子的死亡开始的,可汗踏上了征途,并帮助了更多的人,也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 经典台词:“世界上只有两种人,好人和坏人。” “我的头巾不只是表示我的宗教身份,它也是我存在的一部分,它是我。” 《炙热》 豆瓣评分8.5 印度的电影似乎从来没有让人失望过,这句话一直到介绍完这部电影真正的结束。这是一部女权的电影。影片中很多镜头都让人感受到了女性生活在男权下的压抑悲哀,三个女性各自不同的经历让她们走到了一起。一个是丈夫已经死去很多年的寡妇,一个是在丈夫暴虐下的妻子,还有一个是妓女。她们都在过着自己不喜欢的生活,最后在熊熊烈火之下去追求自己,追求自由。 女权一直是印度难以解决的问题,这个原因谁也无法解释,就好像是现在的生活节奏中男性的压力。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但事实上人们都有追求自己幸福的权利,希望之花,就诞生在每个人的心中。 经典台词:“从现在起,我将交由我的心来决定


洋哥说事呀


我是文化传媒工作者,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本人比较喜欢印度电影,印度电影产量众多,佳作频出,主要有几个方面影响和打动了我。

一、印度电影一直神一般地存在。印度电影工业发达,好电影多。印度宝莱坞和美国好莱坞并称为国际公认的两个著名电影城。只是近年来中国国内对印度电影引进的少,忽略的人较多。且由于国内影迷大多喜欢韩国电影,很少有人会注意到印度电影。不可否认韩国电影质量也很高,但实际上除犯罪电影和现实题材电影(如最近大火的《寄生虫》)两个方面较为出色外,韩国电影的全面性不够,整体水平有些夸大了。

而印度电影的出色,表面在题材多样性和整体质量的全面性。这里推荐几部好看的电影,影迷们可以自己去感受一下。《巴霍巴利王》、《调音师》、《三傻大闹宝莱坞》、《摔跤吧爸爸》、《神秘巨星》。这些电影题材各异,各有千秋,且整体质量都很高。

二、童年对印度电影的记忆,回味无穷。

改革开放初期,国内也引进过很多印度电影。这些电影深深影响了几代人。最有代表性的有两部:一部是《大蓬车》,一部是《奴里》。笔者还记得小时候某个深秋的夜晚,搬个小板凳,和忙完了一天农活的大人们一起看印度电影《奴里》的场景。看到奴里被人强奸时,对大人们抽着烟大骂坏蛋的记忆印象深刻。电影插曲《奴里》到现在还会哼唱,里面的歌舞片段到现在都还记得。

怀旧,是对印度电影的另一个偏爱。

三、对比印度电影,中国电影还要追赶。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把印度远远甩在了后面。咱有钱了,文化自信也自然就上来了。网友大都戏称印度为阿三,对印度电影有一种天然的优越感和排斥感。一个在肮脏的恒河水里沐浴的民族,能有多高水平?自信是好事,但不能盲目。实际上,至少在电影工业上,我们还处在对印度电影的追赶上。

别看中国电影票房惊人,但整体水平良莠不齐,质量堪忧,烂片较多。经常有花钱进去买上当的感觉。

而印度电影,只要你认真看了,就会被深深吸引:《巴霍巴利王》有美国好莱坞巨制《魔戒》系列同样的磅礴大气、《调音师》有美国《致命ID》等各种烧脑片同样的水准、《摔跤吧爸爸》、《神秘巨星》有着《洛奇》等美国励志电影同样的高度。

这是我认同印度电影的主要三个方面。认同别人并不等于排斥自己,取长补短才能自我提高。让我们共同希望中国电影早日成长,中华文化再次复兴!


淡定从容lnj


近年来,印度电影屡出佳作,其海外票房收入亦是屡创新高,和中国影片海外发行现状形成鲜明对比,其中《偶滴神啊》 《摔跤吧!爸爸》《巴霍巴利王》 《神秘巨星》 《小萝莉的猴神大叔》等影片均赢得口碑和票房上的高点,同样让人惊艳的还有2019年4月3日在中国上映的《调音师》。 这部改编自2010年法国同名悬疑短片的电影,讲述了一个假装盲人的钢琴家阿卡什在意外成为一起凶杀案的“目击证人”后,被凶手追杀与逃脱、反击的博弈故事。该电影在保留原故事灵感和悬疑性的基础上,融合印度本土文化、宗教和社会现实,进行续写和扩充,运用独特的电影叙事编码,从视点与呈现、悬念与反转、所指与隐喻三个层面建构叙事,给予观众强烈的心理震撼和酣畅淋漓的观影体验。

一、视点与呈现:凝视与反观下的镜像世界

电影是讲故事的艺术,故事由谁来讲,采用什么样的叙述机制是影片叙事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一部影片的叙事视点也称为叙事聚焦,指叙述时观察和感知故事的角度。法国叙事学家热拉尔·热奈特曾对此做过专门论述,他将聚焦分为内聚焦叙事、外聚焦叙事和零聚焦叙事三种形态,每种形态有其不同的适用类型及艺术特色。

《调音师》 采用的是内聚焦叙事,即第一人称叙事,属叙事人物等于主要人物的专使型叙述视点。故事在主人公阿卡什的叙述中展开,在开头和结尾分两次出现的“说来话长,咖啡?”构成了一个开启故事与闭合故事、相互照应的回环,直接点明影片中的一切其实都是阿卡什以自己的视角进行的一种回忆性讲述。这种讲述既是阿卡什在异国他乡偶遇前女友苏菲,向苏菲回忆往昔的过程,也是向故事世界之外的观众呈现故事的过程。

(一)凝视下的故事世界

作为叙事视角的主要控制者,阿卡什既是当事者又是观察者。

盲人身份使其可以在他人毫无防备的前提下窥探到别人的生活与隐私,成为他人人性揭露者的最佳扮演者。因此,导演借助阿卡什的眼睛为观众呈现了一个光怪陆离的印度影像世界,也展现了主人公作茧自缚被困在一场前途未卜的致命游戏中:假扮盲人-邂逅爱情-目睹凶杀-被人识破-反被追杀-毒成真盲-险遭割肾-联合反击-成功扼敌-逃脱升天的惊险经历。作为目睹两桩谋杀案的直接见证者,他看到了倒在血泊中的普拉默·辛哈,也看到了西米和情妇曼诺拉处理尸体、清理凶杀现场的全过程,更看到了西米将质疑的邻居老太掀到楼下制造失足坠落的假象。每一个人物的所见、所谈、所想都代表着一种立场、一个视野、一种聚焦关系,在导引、暗示和推动着作为观众的我们卷入叙事过程,捕捉故事信息,并参与对本文的建构。

阿卡什的凝视更像是为观众提供具体的观照视角和聚焦视点,这种影像世界的呈现实则是为观众提供一个窥视的隐秘窗口,是有限视点内精心过滤之后的故事。对于观众来说,虽然满足了观众的窥视欲,但这种观看是封闭和被动的,观众无意识间接受和相信阿卡什的叙述。

然而,让主人公讲述自己的故事,从内部分析事件的叙述情境在逻辑上来说是不可靠的,带有强烈的主观性。单纯的从一个人的角度来看整件事情,势必存在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局限,信息的限制会影响观众的价值判断,导演显然知晓此种叙事视点下对观众能动性的禁锢,于是巧妙地利用阿卡什的反观来丰富镜像世界。

(二)反观下的自我意识

阿卡什的反观是自我世界的呈现,这种反观来自他本人自我审视和道德取舍的抉择,是凝视深渊而置身事外、目睹恶行却视而不见的挣扎。在发现普拉默.辛哈被杀后,他曾经有过去警局报案的举动,但在发现杀人凶手情夫竟是警局局长后决定隐匿一切真相,还在头脑中炮制了一副检举揭发的画面以描绘自我的勇敢者形象,这是他对自我世界的美化。同时他也会在向苏菲陈述所谓的真相时编造谎言,有意识地抹去不符合道德规范和伦理的事件结局,会透露自己遭受同伴背叛被反绑在仓库时要求西米跟自己一起去警察局自首的片段,会着重强调在去孟买机场的车里良心忏悔努力劝说“医生”不要夺取西米生命的场景。

这种态度的不明朗和纠结本身便负载着人物深厚的道德从属,是来自人物自身道德立场的反思。

(三)反观下的他者世界

阿卡什的反观也是他者世界的呈现。这种反观一部分来自于凶手,在和西米及曼诺拉周旋于真盲假盲的不断试探与信息反馈间,这种被看是人物对立及矛盾冲突自身的力量所致,是深渊的回望。更多他者世界的回望则来自观众。这种反观是动态生成的,在故事的呈现过程中得以建立起来的认知与信任,在结尾处被猝然打碎:自称盲眼的人凭借摸手就能在众人之中认定苏菲、不用摸索就能确认服务员送过来的兔头手杖是他的、可以用手杖精准打飞被丢弃在地上的易拉罐。

这种故意为之的破绽无疑是在打破一直以来基于阿卡什视点进行判断建立起来的逻辑关系,直接挑战叙事主体的话语权威,产生强大的否定性力量,告诉观众一切不过是粉饰过后的真善美,让观众不得不重新审视整个主观建构下的故事、审视真实与虚妄,激起观众推理事件真相的欲望。开放式的结局大大拓展了影片的空间意义,赋予其更深刻的社会批判价值内涵,给予根据银幕文本信息建构故事的观众极大的震撼,从而实现了创与看之间的双向沟通交流,引发新的叙事和新的思考。

二、悬念与反转:观众情感场域的叙事砝码

悬念是吸引和引导观众参与影片叙事建构和审美活动的核心要素,尤其对于悬疑电影来说,悬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戏剧理论家乔治.贝克认为:“所谓悬念,就是兴趣之不断的向前紧张和欲知后事如何的迫切要求”。好的悬疑电影,关键在于不可预期和出乎意料,你以为是这样的,但后面发生的事跟你预期的完全不一样。主打悬疑与惊悚的印度电影《调音师》正是如此,导演斯里兰姆·拉格万利用层出不穷的悬念设置及出其不意的剧情反转打造了满足观众情感场域及心理期待的叙事砝码。

影片主线是阿卡什线性讲述周遭历时性的故事,采用经典的三幕式结构,第一幕介绍主要人物,着力渲染男女主角的情感故事,基调欢快而浪漫;第二幕引出主要矛盾,通过意外目击普拉默·辛哈和迪萨老太太遏害,到装瞎被识破和追杀,再到差点被算计割取肾脏,占据了影片近一半的篇幅;第三幕是绝地反击和危机的解决。悬念设置和剧情反转在后两幕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呈现,可谓是精彩迭起。

悬念的生产首先体现在结构上。

影片采用严谨的回环式结构,开篇即提出问题,设置悬念:生命是什么?这取决于肝脏。伴随这个充满神秘感的答案出现的是一个持枪猎杀的农夫和仓皇逃跑的盲兔,枪响后的音效叙事让黑场中的观众听到车辆碰撞和女人的尖叫,充分调动起观众的紧张情绪和揭秘心态。再至最后使观众知晓为什么说生命取决于肝脏,首尾呼应,肝脏成为全剧的铺垫,围绕肝脏进行的隐藏叙事最终揭示的不仅仅是谜底,更重要的是揭示过程中所体现的对于人性的深刻剖析。

悬念的生产其次体现在将威胁前置。威胁前置是利用观众与剧中人物的知悉差异来营造悬念的经典手段。“观众对当下情势的了解是悬念产生的一个重要前提,悬念的产生离不开观众的参与,观众比人物获知的信息多以及比人物知道的要早是悬念的基本原理。”凹观众知道小孩无意中发现阿卡什目送苏菲离开,又偷偷观察阿卡什准确拾取掉在台阶下的墨镜,从而印证假盲真相并录制视频作为证据,就像希区柯克比喻的那颗藏在桌子下面不被当事人所知的炸弹一样,将威胁前置,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迅速挑起观众的紧张情绪。

同样采取这种悬念设置的还有阿卡什逃脱追杀后被送到医院,本以为能够得到救助却成为黑市医生密谋取肾的对象。信息的前置使观众知晓而主人公并不知情,当瞎掉的阿卡什躺在手术台上任人宰割挣脱无望时,观众迅速被带入危险情境,担忧、揪心、紧张感喷涌而出。

反转频出、出其不意也是导演主要的叙事砝码。有数据统计该片有50余次的反转,单情节上大的反转就达二十余次,故事情节与人物的命运充满了偶然性与未知性。如盲人钢琴演奏家竟然是装瞎、误入凶杀现场去警局报案却发现凶手是警察局长、千防万备却因吃供品被弄成真瞎、逃脱追杀被送进医院却成为肾脏买卖的供体、湿婆神纹身救命后联合反击又遭背叛、西米反杀医生被阿卡什感化放他离开又后悔,掉头撞击时被冲出盲兔致车毁人亡等等,反转之密集令人咋舌,带给观众酣畅淋漓的观影体验,尤其是结尾一幕的戛然而止,等同于直接推翻和重构剧情,增加了故事的不确定性和迷雾色彩,像笼罩在观众眼前的厚重迷障,将观众直接拽入主体故事建构,而反转事件自身具有的突发性和不确定性则时刻占据着观众的心弦,引导观众情绪演进和思考各种线索。

同时,除剧情设置外,镜头方面的出其不意也可圈可点。比如本来是浪漫温情的结婚纪念日专场演奏,却镜头一转立马变成惊险的凶杀现场、借口上厕所背后竞躲着持枪以待的杀人凶手、倒咖啡回身便是戴着恐怖鬼脸面具的西米等等,伴随电影声音的渲染,这种不给观众留有任何余地的冲击,大大增强了故事的惊悚气氛。

在叙事过程中,时间的前后勾连,细节的埋伏照应等形成了一部作品的事件密度,事件密度越大,叙事节奏就越迅捷凹。悬念的持续生产、反转的异常紧凑,不断将故事带向意想不到的新方向,构筑起张力十足的叙事节奏,在动态化的不断生成的叙事系统里丰富着情节和人物形象,时刻紧扣观众心弦,让观众沉浸其中欲罢不能,极大地满足了观众情感场域的叙事期待。

三、所指与隐喻:人性黑暗寓言的深层符码

所指也称意指,与能指同为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普通语言学》中的重要概念,后引申到电影符号学中,将电影影像比作语言符号。能指指电影画面本身所具有的表象,所指则是电影视听语言背后潜藏的深,层含义,目的性体现创作主体意识。在《调音师》电影叙事编码之下,视点与呈现、悬念与反转搭建影片叙事机制的表征,成为导演叙事技巧展演的承载。然而,剥开悬疑与跌宕的外衣,视觉聚焦将所选取的元素安置在一个被结构化所归约的统一体中,用以表达超越物象本身的叙事意涵用。

对《调音师》而言,这份意涵在于隐喻与所指构筑起的对社会现实和黑暗人性的寓言化表达。在《调音师》中影像符码成为叙事元素的表意载体,导演设置了一系列的隐喻和所指挖掘人心、人性与世间百态,最直观的有以下几种:

(一)象形隐喻

斯瓦米与阿卡什载着后备箱里的西米开车前往孟买机场时途径的那颗形似人体肝脏的树,既与影片主线贯穿的“生命是什么?生命离不开肝脏”相互契合,又成为帮助观众通过车辆与树的相对位置划分阿卡什真相与谎言的主要依据,经过树(肝脏)继续前行的是真相,在树(肝脏)前停止的是谎言 ,撕开伪善,人的趋利性被凸显。

(二)视觉隐喻

西米拥抱辛哈时沾满红色辣椒酱的双手,暗示后续西米成为枪杀辛哈、谋杀迪萨老太太沾满鲜血的刽子手形象,而她试探阿卡什是否真盲时带着的恶魔的面具,更是这个人物性格和内心最直观的视觉表达。

(三)道具隐喻

阿卡什假扮盲人时用来掩盖的隐形眼镜和墨镜,导演有意设置让它们在阿卡什假盲时在场而真盲时缺席,成为帮助观众辨识主人公伪装和遮挡的重要道具。而兔头拐杖更像是撕开阿卡什编织谎言的利器,同狠狠被击打的易拉罐构成了人性复杂的典型意味和对社会黑暗现象视与盲的所指。

(四) 指代与象征

最鲜明的莫过于那只因偷食遭农夫猎杀的盲兔。盲兔逃跑中无意撞击到西米的车致西米车毁人亡,而后竞能完好离开,观照全片不难发现这实则是影片所指的具象化体现:盲兔蚕食卷心菜,破坏农夫的劳动成果,卷心菜象征着社会资源,盲兔正是阿卡什的象征,他假扮盲人侵占政府异常低廉的公租房,并藉此消费公众同情、获取生活便利和经济资源。

在意外目睹两起凶杀案后惨遭西米和曼诺拉的追杀,还差点被割去肾脏,与枪口下的盲兔同样命悬一线。后来不仅逃脱追杀还与器官贩卖团伙合谋反击,成功置凶手于死地,最终全身而退,奔赴欧洲实现钢琴家梦想,又与毫发无伤的盲兔境遇相同。

《调音师》中的隐喻与所指极具荒诞意味,看似符合伦理纲常,实则贯穿整个故事之中的是人性的较量。与美国悬疑片惯常塑造英雄人物、彰显人伦命题不同,《调音师》里的视点人物并不具有理想型人格,反而具备人性的复杂。从假装盲人获取利益、目睹凶案视而不见,到被弄瞎变成真盲,与器官贩卖团伙同流合污,再到恢复视力继续装瞎,阿卡什最终变成心灵和道德上的真正的失明者。

除了诡谲的男主人公,观众更能看到印度社会各阶层人物众生的全景式展现:利欲熏心的底层民众,贩卖器官的黑市医生,偷情谋杀、心狠手辣的妻子,偷拍敲诈颇有心计的熊孩子等,尤其是这个无名无姓的小男孩,尚未成年已熟谙底层社会“生存技能”:设绳绊到盲人借帮叫突突车要小费、发现主人公假盲偷拍视频作为证据、借偷拍视频意欲敲诈、看到主人公真盲需要帮助时却转身离开,几个镜头便完成趋利避害、道德失明的人设。小孩的指代背后是家庭的缩影,代际间的传承;是社会的缩影,横向的浸润与侵蚀。

诚如导演所言:“片中的角色非常真实,但也有些荒谬。他们所处的世界中,没有什么是理所当然的,也没什么是亦如表象的,这个世界的道德有很多层含义。看完后你会怀疑,什么才是真理?”利益的驱动犹如看不见的旋律,调整着每个人的道德良知与人性抉择,展现了三重维度上的“失明”:一重是真正意义上的眼盲,二重是人性之黑暗的心盲,三重是心盲遮蔽下的社会之黑暗。让观众无限接近事实真相却又永远无法抵达人性的真相,进而彰显个人道德立场的反抗与社会规制下的妥协,生存法则与道德悖逆下所指的是人性与社会层面的黑暗寓言。

盲目,沉默的是人的道德恪守;可视,喧嚣的是社会黑暗的缩影。影片并无传统意义上戏剧式的善恶正邪两相对,而是将人物的善恶转换细化和复杂,凸显人性之恶,把社会法制的不完善、器官买卖的黑暗乱象镶嵌进叙事的伦理循环之中,探讨了人性视与盲的辨证。至此,《调音师》 完成了对人性的剖析和社会现实问题的批判,以震撼人心的故事、巧妙的叙事编码给予了观众不同于以往印度电影观影体验的审美效果。这不仅是印度电影类型和叙事伦理上的丰富,同时也是社会价值维度上的突破。


咸鱼知道


我喜欢印度电影,印度电影最受欢迎的地方除了故事情节好以外,她的舞蹈,她的音乐更能打动人,也更加受人喜爱。

我最先看到的印度电影是《流浪者》,里面讲述一个法官拉贡纳特的儿子拉兹因生活变故,成为一个以偷盗为生的流浪者,在他偷盗生涯中,他结识了自己的未婚妻丽达,两个人相亲相爱,直到拉兹因偷盗进监狱后,她也不放弃她对拉兹的爱,她要等拉兹从狱中出来,好跟她完婚。故事中法官拉贡纳特,有一套臭理论,那就是他常挂在嘴边的“好人的儿子,永远是好人。贼的儿子,永远是贼。”万没想到他的这套理论彻底被儿子拉兹推翻,最后法官的儿子,没做上法官,反而是做了一个贼!当年《流浪者》里面的歌曲也在全国流行,而且一流行就流行好多年,就连当时的歌手以及相声演员们,也经常把《拉兹之歌》,《丽达之歌》,加进自己的表演之中模仿给大家听,深受广大听众欢迎。

再后来又看了《大蓬车》,《奴里》等电影,印度电影里面的故事都非常好,里面的歌曲更受广大青少年喜爱!

我是枕月听星语,希望能得到您的关注,谢谢!


枕月听星语


谈不上喜欢所有的印度片。但是绝对喜欢阿米尔汗演的印度片,和部分其他人的片子。

接触第一部印度片是从阿尔米汉演的《三傻大闹宝莱坞》,然后就是他的另外作品《未知死亡》、《摔跤吧,爸爸》、《神秘巨星》。看过这些印度片感觉阿尔米汉能给人带来奇迹,正能量、感动。印度片这两年来也是越来越发展快,主要是剧情方面能得到观众的认可。

对于印度片,也是因为阿米尔汗,才开始认识这个国度,和他们的电影。主要是因为阿米尔汗对剧本比较挑,剧情角色是他表达的才会去接触的。所以部部都是精品。而且中国跟印度,在某些社会问题是相同的,只是会有轻重的区别了。加上阿米尔汗精湛的演技,电影看完是能够产生共鸣的,能够感同身受的。关于教育,关于宗教,关于性别,关于家暴,等等。

印度片,是全球电影产量,与输出量最大的国家。歌舞部分也是整个印度电影的精髓的。有一些电影确实是尬舞,但最近几年的印度电影中越来越少歌舞了,更注重剧情情节了。或者歌舞出现的恰当好处了。阿米尔汗最近几年的电影里可以看出来的。


影视剪辑小海


一提到印度电影,不少人想到的应该都是:一言不合就唱歌跳舞,歌舞桥段来得让人没有一点防备!

印度电影我看过得不算多,但像《三傻大闹宝莱坞》《机器人之恋》《我的个神啊》《小萝莉的猴神大叔》既有脑洞大开的想象力,也有对现实的反思,对人性的关怀。而他们之所以大段的加入歌舞,我想是能让来自不同地区的观众也能欣赏其中。

总之一点,印度电影大部分偏向大众口味,比较注重感情,每每都能戳中观众的内心,当你静静观看下去,你会发现印度民族文化的那种魅力,搞笑,欢乐,真诚,特别是里面的美女啊!!!





Wteng


印度电影大多数我都喜欢,毕竟是宝莱坞吗,如果说最喜欢的一部,那一定是《小萝莉的猴神大叔》

记得当时这部剧上映的时候,我都为心情看,因为这个片名真的太low了,根本没有想看的欲望,最后还是在前女友的强烈推荐下看的

我看完这部电影,给我的感觉真的是特别感动、当然也有搞笑部分

我记得看到快结尾(小女孩开口说话)的时候,眼泪当时就控制不住了,边上的前女友更是哭的稀里哗啦,那真的是以泪满面啊

下面简洁说下剧情吧

这部电影讲的是一位名叫沙希达的巴基斯坦小哑女在印度和家人走散了,又被一名叫帕万的印度人收养了,帕万决心把沙希达送回她的家乡。因为印度和巴基斯坦有矛盾、不来往,帕万为了通过军事分界线送沙希达回家,自己差点丢了性命。帕万在巴基斯坦又被当作印度间谍被抓到了警察局里,帕万好不容易才逃出了警察局,之后帕万认识了一个电视台的记者,那个好心的记者把这个事情录了下来,并发到了网上,就被电视台大量播放,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最后,在帕万和记者的努力下,终于把沙希达送回了家乡。

我印象最深的是帕万通过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军事分界线的时候,巴基斯坦的巡逻队放他们走,帕万还是不走,他还说他是哈努曼神的信徒,绝不作偷偷摸摸的事。巡逻队再次来到的时候,巡逻队队员说看我不毙了你!幸好巡逻队队长说让他走!最后帕万终于得到了批准,通过了军事分界线。

我觉得这部电影真的是我目前最喜欢的印度电影!



大志娱乐剪辑



温心紫檀


印度的电影却总能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自己。在这个最真实的自己身上,找到一个我们能达到却总是差了点勇气去实现的维度。

像《起跑线》中的男主拉吉那样,我们都为了孩子的未来,想尽办法在名校资源的地方挤破头,但是否真正需要,是否顺从自己的内心,其实自己也无法判断,只是因为身边的所有人都这么做了,如果你不去争取,就感觉会被社会淘汰。待你看到因为自己的努力,为孩子获得名校名额,却剥夺了原本属于穷人希亚姆儿子的资格时,你是否会像拉吉一样,勇敢地站出来,放弃这个名额?更为教育的真谛发声,外表光鲜的私立学校其实也不过是权贵的玩物,看似困乏的公立学校其实也没有大家想的那样毫无未来。

我想,如果自己是拉吉的话,或许更多地会自我安慰,“其实希亚姆也不是真诚帮助我争取学位吧,他应该也会有私心的”,自我麻醉过后,内心的愧疚就渐渐消散,良心就没那么痛了。这正是印度电影直面打动我的地方,它揭示了我最应该却不敢做的想法。

再看看之前所看的几部印度电影,无论是《神秘巨星》中小巨星尹希亚的在追逐梦想的坚持,或是《小萝莉的猴神大叔》中的帕万坚守信仰的过程,还是《摔跤吧,爸爸!》中米叔满满的父爱,平淡却真实,然而那却是我们心里想着却没去做的事。印度的电影,就是在不完美的生活中,给予我们总想达到的完美主义。

就像在《起跑线》里面,拉吉的行为依旧伤透了希亚姆这些善良纯真的穷人们的心,在他们看来,拉吉还是代表着为了名校资源不择手段的权贵,带给他们的还是在“权贵阶级”笼罩下绝望的社会,他们没有选择的权利,也没有所谓的资源,更谈不上公平和平等。

这些也是《起跑线》的不完美,但就是在这些不完美的过程中,找到属于我们最完美的做人,处事方式。


情哥哥c


我喜欢看印度电视剧佛陀,从佛陀出生到童年到中年到成佛讲经说法教化人类经历了很多很多磨难和成功,看到这里我真的深受启发,在平时与人与众生相处时所发生的一切恩怨情仇,悲欢离合时有不顺心和逆境时想想佛陀就会豁然开朗等等佛陀精彩的一生影响着我的一生,真心感恩有这样的佛缘机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