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步枪很少有战术部件?

铁矿石5


战术配件是美军引领的一股潮流,目的是让士兵自己改造武器,在不破坏重做的前提下,尽可能提供优秀的配件。

就中国轻武器发展而言,QBZ95式突击步枪也是仿效苏联OTC14雷电突击步枪得来的产物。唯一不同的是拉栓柄置于提把内侧,而且使用的是5.8mm子弹。

要知道雷电突击步枪是前苏联乃至俄罗斯供给给特殊部队使用的特种战术步枪,千万别把它解读成AKM的无托版本。它的活塞行程更短,由于使用的是亚音速子弹,后坐力更小。亚音速子弹就是子弹的初速度低于三百四十米每秒,这样的好处就是它加装消音器以后几乎没有枪口噪声。但是有效射程有限,仅有四百米。这也意味着这把雷电突击步枪(就是Groza)成了一把真正意义上的无声死神,到死也不知道它从哪开的枪。

95式把Groza的木质护木和焊接枪托底板取消了,机匣机构采用的是冲压制造。但是中国效仿苏联最大的地方就是燕尾夹配件槽,让这把枪无法匹配更多优秀的战术配件,要知道世界更多的还是皮卡汀尼导轨。以至于海外版的QBZ97式步枪,把提把砍到最低的同时,设置了皮轨以应对海外市场的买家各种改装需求。

对于本国军队,这种开放式的设置完全没有施行。因为成本太高了,一把95的造价于2003年就达到了4700元,加上瞄准镜可能要突破7000元。这是一笔很大的军费开销,因为中国现役军队总数无论怎么裁剪还是要高于两百五十万。仅全面列装就不低于17亿,还不算一系列维修保养等等配套措施,当然这里还没算武警部队和其他合法武装的需要。

总之一点,就是钱钱钱。一只全息瞄准镜的价格都要几千块,何况是更为精良的ACOG瞄准镜呢?所以你能看到的,中国解放军都是在用机械瞄具射击训练。这个观念有点像二战时期的日本军队,武器不行,拿训练来克服,长时间下去容易给自己造成障碍。毕竟二十一世纪以后,还是精兵卫国的理念更为实际。兵足够精悍,武器也要跟上设计理念。为什么法国陆军要花一万美元一支HK416的价格,订购十万支。还不是怕到战时自己的FAMAS步枪总是出故障吗?索性一步到位。


代号镰刀


战术部件——是一种根据具体作战情况,为轻兵器挂装的提高武器性能的部件。主要有皮卡汀尼导轨(国内为燕尾式)、光学瞄具、全息瞄具、红外/激光/热成像瞄具、战术手电、战术握把等。战术部件大多数用于局部特殊冲突,例如:反恐、城市战、敌后渗透破坏。战术部件在这些环境下,将为轻武器提供更为便捷、更稳定性能、更理想光源、最精确瞄准以及最大杀伤力的特性。目前主要用于特种部队与特警队伍中。至于我国为什么很少加装战术部件,栋哥是这么看的!

主动防御性没太多需求

众所周知,中国人民解放军(PLA)属于国土防御型军队,也就是说我们解放军主要用于保家卫国,在家门口收拾来犯之敌,对于家门口咱们是轻车熟路,所以部队没有大范围列装战术部件的需求。与之相反的美国则不同,他们的军队主要用于海外作战,战术部件的运用将一定限度的提升武器性能,降低部队伤亡减员。



规模大成本高周期长

相比美国大兵随意加装步枪战术部件,解放军和武警部队的人数众多,且配装武器种类多样,若在部队中普及战术部件,成本将是一笔很大的开支(无法控制军费开支),对于我国目前的国力,稳步提升才是良策,而不是随意的跟风随大流,适合别人的未必适合我们,值得一提的是,像海军陆战队(特种部队)、武警特战、公安特警等,都根据需求不同程度的配装了战术部件。



不配装不代表没有技术

许多人以为之所以国内不配装战术部件,是因为技术尚未达到研发有瓶颈,其实这只是谣传,要知道目前国际兵器市场上,有一些精度部件都是由我国军工企业供应的,例如刚配装不久的“高精度狙”,历经几十年的战争,我国在军工技术方面,已经自成体系,只要有必要,快速配装步枪战术部件如同呼吸一般。



培养战术部件使用习惯

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进入和平备战状态,部队由战转训。20多年来部队已经养成了“两点一线”的传统训法,对于战术部件的使用尚不习惯,所以诸如这方面的知识技术培养,以及相关装备的研发列装,也在稳步的开展,毕竟未来战争是高精尖科技的时代,跟上时代脚步十分重要。


最后借用《战狼》的那句经典台词“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对于我国而言“和平发展”是基本国策之一,一贯坚持“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政策。若某天真有强掳压境,就是再回到“小米加步枪”时代,一样打的他人仰马翻,有来无回。无论是否全员配装战术部件!

栋哥游新疆


这主要和中国军队现在的优先发展方向和实际需要,以及作战理念等有很大的关系。

此前中国军队的技术装备比较落后,很多战机战舰完全无法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于是这些武器装备被更加重视,得到了大力的发展。而陆军相对来说在现代战争中地位下降,本身就没有得到足够的发展,很多部队连99式坦克、09步兵战车等这些装备都未能装备,因此轻武器自然被放在了靠后发展的位置。

实际需要也是一个原因。我军传统上还是重视机械化作战,并且也是以野战等为主进行训练,很少进行近距离巷战、纯步兵作战等相关演练,更需要的是重型武器,而轻武器加装战术附件与否所能取得的提升不是很大。而像美军,经常需要进行的就是治安战,同时很多时候重武器的使用也受到限制,因此战术附件装备得更多一些,能在步兵作战中更好的应战。

最后就是观念问题了。其实近年来,不少部队的枪械战术附件、战术背心、头盔等都有了巨大的变化,很多都是部队自行采购或者定制的,这也反映了这些部队主官的作战思想有所提升。但是依然有很多人认为给士兵的步枪等加装战术附件毫无价值,使用基础的机械瞄具已经足够,因此基层部队自然无法得到战术附件等使用。


用户5770541302


首先,军费分配少,主要战术配件缺项,最起码从国内瞄准具配备与国外的差距就能看出来。不是国内做不出来,而是做出来了军队不采购。二是选择决策有问题,即谁说了算。使用轻武器的营连一级在轻武器选择及定型过程中话语权弱,所谓专家和官员的话语权过重。一把使用者不认可的枪难言是一把好枪,譬如95的瞄准基线高和抛壳问题、85无专用弹问题。三是观念问题,可能体制和市场有一定关系。

而且,中国的装备为公有制,一不容许改装枪支,二不容许自购枪支及配件,导致没有对应市场,因此国内厂家不会有针对性的对内推出定型之外的产品,如枪托、瞄准具以及其他战术配件。说到底还是观念问题,枪械说到底也是机械的一种。它反应着国家工业化程度,越和人接触密切的机械往往越难设计,飞机坦克是大系统,但是相比枪械还是和使用者接触不密切。


贞观防务


至于这些问题的答案,无他,历史遗留问题和需求问题。从历史遗留问题来看,别的不说,“军队要忍耐”的日子才刚过去几天?对,现在军费开支不低,重型装备的更新不应该成为步兵使用的战术配件更新的阻碍。

但凡事总有个先来后到,现在战术配件普及速度慢了一点,这有啥奇怪的?100多万人的陆军,普及战术配件需要多长时间还用得着解释?想几天之内让全军都用上红点瞄准镜、战术握把和黑光手电,当装备发展部捡到了多啦A梦吗?

从需求角度来说,中国军队对枪械的战术配件有没有需求?有,而且有需求的部队基本都配上了。早年间武警有给85狙配用战术两脚架、侧装导轨和施华洛世奇瞄准镜的,后来到了5.8毫米口径阶段各种步枪或冲锋枪设计之初就配备了公发瞄准镜,现在各类导轨改装件普及以后配用各类战术配件也很方便。国内的厂商能生产各种类型的瞄准镜、激光指示器、战术握把或脚架,乃至榴弹发射器和下挂霰弹枪,如果有需求想买随时能买。问题是,你管掏钱吗?

所以凡事要一颗客观需求和显示状况来决定是否采取和人使用,在没有太大必要的情况下,不使用完全是客观作出的选择。


军机图


首先,中国步枪的战术部件并不少,56式半自动步枪都可以安装瞄准镜,变身狙击步枪。加装瞄准镜等战术部件,也不一定非得在战场上打了30发子弹之后再加。一名士兵上了战场,他的步枪作用就基本明确了,大多数都是步兵冲锋防御时用,不太可能出现非得让一名士兵把普通步枪在战斗中变成狙击步枪,当然,加装战术手电也是一个道理。

这就表明,加装战术部件,不一定非得像美军步枪那样在枪上安装皮亚汀尼战术导轨,中国枪械军工安战术部件的方法多着呢。而且,中国也有皮亚汀尼战术导轨呀。

但是,皮亚汀尼战术导轨缺点实在是太多了,平时握持不顺手,需在不安装器材的部位外挂护套,器材的安装、拆卸速度较慢,需较长时间操作螺帽,器材易于松动,重量较大,对枪管造成额外负担。射击者在使用时往往紧握护木,影响枪管精度,R.I.S固定在枪管上射击时枪管受热膨胀,影响R.I.S.结构,进而影响射击精度。这么多缺点,有的国家比如咱们不喜欢在步枪上安装,也就有了充足的理由。

最后,中国陆军对于步枪的运用,自古就在没有战术部件的情况下进行的,《我的兄弟是顺溜》里的王宝强,用大狙击打日本鬼子,也大多是艺术虚构的。传统中没有战术部件的需求,在现代步枪的发展传承中,也就不会注重添加这么多的战术部件,有个通条保证枪膛不炸,就可以了,就可以杀敌立功了。

紧盯步枪战术部件的人,大多数都是唯武器论者,这一点,老一辈革命家早就批判过了。不要以唯武器论和单纯军事观点为荣,在咱们这吃不开,长久不了,日子过不好。


吾评武愿


每日点兵,为您解答

其实这是两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我们之前穷怕了,没有理解人比武器精贵的真谛,并且我国步兵训练周期短,往往两年就回去了。其实这个问题不光体现在战术配件上,也体现在编制上,我国重型步兵班有两个专职的PF-98火箭筒的射手,他们携带的武器是手枪,而美军的重装步兵班,无论是AT-4火箭筒还是标枪反坦克导弹,都是不占编制的。战术配件也是一样的。


美国的标枪反坦克导弹不占编制,随拿随用

我国PF-98反坦克火箭筒在重型步兵班里是占编制的,是两个专职射手。

第二是国防体制问题。虽然这很有可能被封,不让发。但小编还是要说。我国军队的装备提供者全部都是国有企业,国企什么情况,大家都懂得!另外,95式步枪不是没有战术配件,只是为了不让其他企业赚钱,所以不搞通用战术滑轨,搞独有的“燕尾槽”。


每日点兵


这其实是多年前的机械化战争时代作战思想的遗留,当时的轻武器作用很小,主要还是装甲兵、航空兵、炮兵等这些机械化作战力量唱主角,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枪械等轻武器的作用自然没有受到重视和发展,有限的资金和技术力量等都被用在了重型武器的研发上。

而其实在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等国的轻武器战术附件其实也不多,最多也就一个榴弹发射器而已,其他的步枪基本也是机械瞄准具,而且也没有配件可用。不过一些有创造性的的改进设计也是有的,比如AK步枪的护木上有和护木连为一体的握把,就比较类似如今的步枪小握把。再比如一些步枪加装的两脚架,被用来作为轻机枪使用,而且一般是不可拆卸的。

现代常见的战术附件其实要到上世纪90年代左右才开始流行。比如如今最为流行的各种光电瞄准具,其实很早就诞生了,但是主要是被作为民用使用的。后来一些美军特种部队开始使用,比如在黑鹰坠落中大出风头的AIMPOINT公司的红点瞄准具,在作战时瞄准起来非常方便。

而后来,因为大规模机械化战争很难爆发了,更容易出现的依然是小规模武装冲突或者局部战争,单兵作战能力依然很重要。然后光电瞄具等开始被推广到美军全军,而安装这些大小不同的各式瞄准具,就要用到皮卡汀尼导轨。而像榴弹发射器等,也开始通过导轨进行安装。后来很多公司又推出了各种战术附件,比如握把、激光指示器、手电筒等等,极大地扩展了枪械的性能。后来又被很多西方国家军队学习,于是各国军队的单兵枪械开始出现越来越多的战术附件。

像中国的95步枪等当时并没有考虑到模块化改进,而且当时也没有提升战术性能的想法。而在近年来,随着实战需要以及挂念的改变,越来越多的战术附件开始出现在了中国步枪身上。


战争之王


没有这方面的意识,我国上次进行大规模战斗还是对越自卫反击。那时候都全世界都是铁瞄的天下。所以在这种作战体系之下自然不会有大量的枪械配件出现。

其次,枪械战术配件这个东西并是单纯只是为了好看的,而是有实际用途的,如果没有普及一些设备自然很多东西加上也只是徒增枪支重量。

瞄具,我国的95-1是有自己特有的燕尾槽,可以加装国内自己生产的白光瞄具。

虽然说好像是丑了点,但是好歹有瞄了。说明有这个需求了。

然后再是枪灯,新版的95-1上在前准星边上奇怪的地方也加装了手电接口,不同于资本主义的皮卡汀尼,我国有一套自己的燕尾槽系统,和美国的mlok,keymod这些妖艳贱货统统不一样。

接着是类似于美军的peq15一样的的东西,只能说我军暂时没有这个需要加装。激光指示器并不是好看的,他的作用在于在携带夜视仪时可以进行瞄准,如今我军并没有大规模配发夜视仪,自然没有配发激光指示器的需求。

并且我国其实并不是没战术配件。其实在美国有很多牌子的低端生产线都在国内,并且国内也不是没有实力做出高端的,只是高端的东西比较耗时国内的也卖不出好价格自然就不去做了。比如西格的红点,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国内生产的,其可靠性完全不输于瑞典的aimpoint,和美国的trijicon这类大厂。

我国有也都能造,只不过,装不装还看部队需求。

以上是我的回答,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我是轻兵器爱好者,热爱轻武器与战术文化,期待与你一起走进炫酷的轻武器世界!


轻兵器爱好者


白光、微光、榴弹、手电还需要什么?这些95枪族都有,除了95突不能装榴弹外(也不需要),其他的都没什么问题。该有的都有,没有的基本也不实用,红点和红外的实用性太低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