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谱轴子怎样做?怎么填写?

茶寿夫妇


我们这里的家谱轴子是按照古代的昭穆礼制填写的。

昭穆礼制,左昭右穆,始祖居中。

家谱轴子市埸有售或有专人制做。 轴子的一般布局是,中间的图案上方为祠堂的享堂,下方为祠堂的大门,享堂和大门间有神道连接。 图案的两边都画有一层层对称的格子,以填写各代先祖的名字。

享堂中间有一方大的格子,填写始祖的名讳。始祖的左边(不是轴子对面我们的左边)为昭,右边为穆。

左边最上一层填写一世先祖的名讳,右边最上一层填写二世先祖的名讳。左边第二层填写三世祖的名讳,右边第二层填写四世祖的名讳……,一层不够,填写两层。依次类推,奇数的世系填在左边,偶数的世系填在右边。

左右两边的昭穆世系要占据同一层次,互相对称,1世对2世,3世对4世,5世对6世……如果两边所用的格层数量不相等,那么格层少用的一方要空出相应的层次与之对称,不然的话就容易出现昭穆层次的混乱。

无论昭穆世系,都要以靠近中间始祖的位置为尊,也就是说昭位的世系兄弟右边的为长,按大小依次向左推移;穆位的世系兄弟以左为长,按大小依次向右推移。离始祖越近排行越大,离始祖越远排行越小。





王兆林0309


有一点要注意,去世之人的称呼前要加先或显字,父亲称考,母亲称妣。全称为:先考(父亲)、先妣(母亲),其它的先辈:先祖考(爷爷)、先祖妣(奶奶)、先伯考(父亲的哥哥)、先叔考(父亲的弟弟)…………,如上辈在世时,德高望重,官位显赫,可把先改为显


一叶618338606333651


首先非常感谢在这里能为你解答这个问题,让我带领你们一起走进这个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

一部体例完整的家谱,大致应有以下各项: 1.谱名

一般称为家谱、宗谱、族谱、家乘、世谱、统谱、支谱、祖谱、合谱、联宗谱、大成谱、房谱等,也有的称为谱传、真谱、渊源录、源流考、录、世典、世牒、世恩录、故谱、族谱图、族系、族讲、石谱、世家、私谱、本书、谱、乡贤录、集、家传簿、先德传、系谱、谱志略、家谱汇编、家模汇编等,可谓名目繁多。

2.谱序

稍具规模的家谱,卷首一定会有一篇至几十篇不等的序文,它是每部家谱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谱序包括新序、旧序、族外人的客序、跋语、目录和刻印人名以及其它关于本族的记述。

3.谱例

又称凡例,主要是阐述家谱的纂修原则和体例。一般而言,一些家谱在每一次续修时都会订出若干条适合社会潮流与需要的规则,以作为修谱时所要遵循的原则。

4.谱论

许多家谱都专门辟有谱论一章,专收先贤的谱说、谱论、谱议的篇章和古代经典中的有关论述,对修谱的作用、功能、意义、历史、原理、方法等加以发明和阐述,是研究谱学的宝贵资料。

5.恩荣录

主要内容为历代皇帝对家族中的官员及其家谱的敕书、诏命、赐字、赐匾、赐诗、赐联、御谥文、御制碑文以及地方官府的赠谕文字等,以显示和炫耀朝廷对该家庭及其成员的奖励和表彰,同时反映高家族的地位和身份。

6.像赞、遗像

祖先及家族中历代英贤、重要人物的图像资料,一般为正面是遗像,背面是像赞。

7.姓氏源流

家谱素来有“叙本系,述始封”的传统,明清以来各家谱也大多有记姓氏源流的一章,或称姓氏源流,或称宗族源流。它主要是用来记述本姓来源、本族的历史渊源、始祖、世派、迁徙、各支派间关系甚至改姓的原委等。

8.族规家法

是宗族家族成员共同制定的、用以约束和教化族人的宗族法规,是家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名称各异,种类很多,诸如家规、家约、家戒、家法、家礼 、家典、家仪、家条、族规、族约、祠规、祠约、规范、规条、规矩、条规、戒谕等。

9.祠堂

记载宗族、修建的历史,介绍祠堂的建筑规模、地理位置,收录有关祠堂的碑文、诗文、祠联、祠匾、祠堂图,建祠捐资人名,记录祠堂内神位世次、配享、附享、祭祀情况等。

10.五服图

又称服制图。所谓五服,就是指古代丧服制度中的五种服色,即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丧服是根据生者与死者的远近亲疏关系而穿着的一种服饰。因五服本身就表明生者与死者的亲疏远近关系,同时又表明与死者同有关系的生者与生者之间的远近亲疏关系,所以不仅在执行丧礼时要涉及到,而且在执行宗族、家族事务及执行法律时也必须涉及,所以家谱中一般都载有五服图。

11.世系

这是家谱中的主体部分,又称为世系图、世系考、世系记等。这部分内容为所有中国家所共有,因而成为家谱区别于正史、地方志的最明显的标志。世系表除欧阳修、苏洵所发明的欧式图谱和苏式图谱外,还有两种比较常见:

(1)宝塔式图谱:这一图谱形式何人所创、创于何时目前尚元定论,不过至迟已在南宋时出现,因此很可能也是人的产品。

(2)牒记式图谱:这一图谱的特点是分别按世代以文字叙述先人的事迹,既不用线条,也不用图表。

12.传记

家谱中的传记又称行状、行述、行实、事状、志略等,其体裁有传记、行状、寿文、贺序、墓志、祭文以及抄自史传中的资料,主要载录家族成员中“方行可书”的“忠臣孝子”、“节妇义夫”的事迹和传记资料。

13.谱系本记

也称作世序、世系录、先世考等,主要内容与世系部分大致相同,记载本族成员的简况即本人名讳、父名讳、排行、字号、生卒年月、寿数等。

14.族产

记录家族、宗族的集体财产如祀田、坟地、义庄、学田、义墅、山林、房屋等。

15.文约

专门登载与记录和族产有关的契据文约、管理制度以及宗族、家族内部关于承嗣、婚姻、分家等的文书及契约。

16.坟茔

记载族中公共坟地的情况,包括墓地图、坟向、祖坟及各支派墓地分布等。

17.名迹录

记载与本族或族中成员有关的山水桥梁、亭台堂舍、庵寺书院等。

18.任宦记

记载族中成员历代官宦名人事迹,其内容与传记部分大致相同,包括履历、科第、政绩、功勋、著作、学说等。

19.年谱

是按照年、月、日专门记载一个人生平事迹的一种体裁。

20.艺文

收录家族、宗族成员的著述,包括奏疏、殿试文、万言策、诗词和各式文章等。

21.字辈谱

又称派语、派行诗、行第、派引、排行等,专门登载族内成员姓名排行的字语。

22.领谱字号

中国古代家谱修好后,在派发给族中成员前,对每部谱都编以号码。 23.续后篇 或称余庆录。指家谱修完后,专门留空白纸数页,留待后世子孙续,以示绵延不绝。

24.纂修、捐资人名

家谱的纂修或续修,是家族、宗族中的一件大事,涉及族中许多人员,且须动员全族成员捐款助修。

以上是家谱的基本格式。一部家谱也许不可能将上述基本格式全部用到,但格式中的主要部分如谱序、凡例、世系图、传记、家规、艺文、字辈谱等肯定会有,家谱也正是任借上述内容将家族的历史渊源、迁徙情况、历代英贤等保存下来,并流传后世。 其实一部完整的家谱就是一部宗族、家族史或宗族、家族百科全书。通过这部家谱,我们可以了解到该家族的历史沿革,世系繁衍,人口变迁,居地变迁,婚姻状况,该家放成员在科第、官职等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和事迹,该有族的经济情况和丧葬、礼典、家规、家法等典章制度等。而家谱也正是将这些内容以书、图、志、表、史的形式记录下来,从与正史与方志并列的又一文史宝库。


玄斋堂


记载家谱的卷轴,家谱轴子的幅面较大,一般宽1.1米左右,高1.7米。家谱轴子展示的内容是程式化的。主体画面自上而下分为二部分。上部分的顶部,绘厅堂楼阁、松竹等吉祥之物。楼阁有一供桌,其上置一牌位,写着 "供奉历代宗祖(祖宗)之位" 八个字。供桌的下面长长的甬路,甬路的两侧,画有一排排规整的格子,用来记录已逝的祖先、长辈或同族人的名字。名字排列是有规矩的,男居左女居右,夫妻二人左右对称呼应;辈分最高的在顶层一格,其他长辈名次按辈分高低依次向下排列。早先的社会,讲究男尊女卑,一般说来男人都有名字,女人的地位低贱,除富贵人家的女人外,很多女人都没有正式的名字,特别是贫苦农家的女人更是如此。但女人去世后,是必定要在家堂上登记的,所以这些没有名字的女人,就只好冠以"李氏"、"王氏"或"张氏"等等的称呼了。


深度解读


家谱轴子市场上有专门卖的,族人想去买时一定要说是请,买是犯忌讳的。另外一种是找门画匠亲手画一幅,造价可能高一点。请回来后找有名望擅长书法的长者来填写祖宗名讳:请本族人长者到场,家族谱书到位。上面第一行填写祖籍地,迁到现住址都写上。下面中间位置图像左祖宗男性,填写始祖名字老大老二老三…右祖宗女性填写对应左第一行老大祖位置填写大祖妻氏姓氏,如王氏。第二行始祖老二妻氏…填写完毕。下面填写第一代祖宗名姓及妻氏。然后第二代,第三代……以此类推。代笔人写完后请族人一同吃饭庆贺吧!请记得大年三十烧香供祖宗,挂家谱轴子。送完财神爷后请下家谱轴子,供祖完毕。


Liaokong了空


家谱编案可参考,历史系表的格式,设一世祖,二世祖,从二世再分枝看有位二世,设几个支系,从支中,再排三。四世等等顺延,这样让后人一目了然。也要参考司马迁先生的史记格式,以历史系表格为主线,再加一些如,一世祖的功德遗事,作为补充。二世,三世,功德之人表之类的内容,这样后人想了解先祖,就有了具体的之化内含。


书画博览许先生


家有乘尤如国有史,家谱和国史,地方志共同组成中华民族的传承史。

在北宋之前,豪门士族由国家记录撰写,北宋时由官方传向民间,主要格式有欧体(欧阳修)和苏体(苏轼)。民间修谱发展后,形成各姓氏,各大宗叫XⅩ宗谱,各小宗称ⅩX支谱或Ⅹ氏XX分支等。

家谱组成由:个人传序(有影响力的名人和突出事迹),族规、族训、祠堂、祠产、世系图、世系表等等。家谱轴子其实就是世系图,由所知始祖往下排,就像大树倒挂,主根,分支,再分支………,把各世祖填上,或只记始祖→分迁祖→再分迁祖…………。





谈昆明


我是《山西炎黄家谱》,分欧苏两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