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復興時代到來的第一朵報春花——佛羅倫薩聖母百花大教堂


即便是在摩天大樓隨處可見的今天,聖母百花大教堂的穹頂仍然保持著一種罕見的震懾人心的力量。 ——羅斯•金

文藝復興時代到來的第一朵報春花——佛羅倫薩聖母百花大教堂

佛羅倫薩城

即便是在摩天大樓隨處可見的今天,聖母百花大教堂的穹頂仍然保持著一種罕見的震懾人心的力量。

——羅斯•金

1296年,歐洲最繁華的都市佛羅倫薩已是一個具有統治地位的城邦國家。佛羅倫薩人也因自身經濟和文化上的優越而感到自豪,他們將這種自豪轉化成了代表佛羅倫薩的標誌性建築。

爭強好勝的佛羅倫薩人要修建一座“具有無與倫比之華美和尊榮的聖殿,足以使托斯卡納任何其他教堂都相形見絀”的大教堂。他們想要通過這座大教堂顯示佛羅倫薩這個城市的重要性和經濟實力,同時要將鄰城錫耶納和比薩新建的教堂比下去。

然而,直到1418年,這座夢想中的建築仍未完工。沒人提供教堂巨大拱頂和圓頂,以及起重設備的設計方案。工程處以

200金幣為豐厚的獎勵徵集設計方案。當時全城首富、著名的藝術贊助商美第奇家族,資產也不過80000塊弗羅林金幣。

文藝復興時代到來的第一朵報春花——佛羅倫薩聖母百花大教堂

大教堂、鐘樓和洗禮堂

佛羅倫薩大教堂,又叫做鮮花聖母瑪利亞大教堂,是早期文藝復興最傑出的代表作。佛羅倫薩大教堂位於今天佛羅倫薩市的杜阿莫廣場和相鄰的聖·日奧瓦妮廣場上,是一組建築群,由大教堂、鐘塔和洗禮堂組成。

文藝復興時代到來的第一朵報春花——佛羅倫薩聖母百花大教堂

穹頂至今都是佛羅倫薩整個城市輪廓線的中心

歷經坎坷的大教堂

佛羅倫薩大教堂由於技術難度大,建造過程歷經坎坷,耗費了幾代人的才能和精力。

大教堂在1296年由建築師阿諾爾福·迪·坎比奧(Arnolfo di Cambio1245—1302年)開始設計建造,他設計了一座宏大的公堂式教堂,建有高大的連拱廊,比例寬大,與當時法國流行的哥特式建築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但這一設計在14世紀中期之後被改為更接近歐洲北部哥特式風格,圍繞著八邊形的十字交叉處需要建起一座巨大的穹頂。

雄心勃勃的佛羅倫薩人,什麼都想要最大的。這一工程技術難題直到15世紀才得以解決。

文藝復興時代到來的第一朵報春花——佛羅倫薩聖母百花大教堂

穹頂結構圖

1420年,從羅馬回來的菲利普·布魯內萊斯基承擔起這一重任。他潛心研究了古羅馬的拱券和哥特式建築的骨拱技術,經過精確計算,決定建造一個前所未有的八角肋骨拱的穹頂

穹頂的基部呈八角平面形,內徑為43米,高30多米,在其正中央有希臘式圓柱的尖頂塔亭,連亭總計高達107米。

巨大的穹頂依託在交錯複雜的構架上,下半部分由石塊構築,上部分用磚砌成。

穹頂於1434年完工,建成後的穹頂成為了整個城市輪廓線的中心,它是文藝復興時期獨創精神的標誌

文藝復興時代到來的第一朵報春花——佛羅倫薩聖母百花大教堂

鐘樓

羅馬風格的鐘樓和禮拜堂

大教堂依意大利的傳統建造了獨立的鐘樓,位於大教堂的南邊,緊靠其西立面。

鐘樓始建於1334年,由當時佛羅倫薩的藝術大師喬託負責設計。喬託通過各個組成部分之間清晰和富有邏輯性的關係來表現結構,預示了文藝復興建築的理念。

鐘樓共5層,高85米,比大教堂的穹頂低6米,外牆正面貼有白色、綠色和粉紅色的托斯卡納大理石,斑斕的色彩與大教堂和洗禮堂相呼應。

文藝復興時代到來的第一朵報春花——佛羅倫薩聖母百花大教堂

禮拜堂

羅馬式風格的洗禮堂位於城市中心,是敬獻給佛羅倫薩主保聖人聖施洗約翰的。市民認為在洗禮堂受洗不僅意味著成為基督徒,同時也意味著正式成為佛羅倫薩市民

洗禮堂最引人矚目的是它的三組青銅門

南門是最早完成的,由來自比薩的雕刻家安德烈亞·達·皮薩諾於1330—1336年創作完成。南門的內容主要表現了施洗約翰的生平

直到1401年,為了紀念佛羅倫薩逃過瘟疫災難,洗禮堂北門和東門的修建才提上了議事日程。通過競賽,佛羅倫薩雕刻家吉貝爾蒂脫穎而出。吉貝爾蒂承擔了這兩座門的設計工作。

文藝復興時代到來的第一朵報春花——佛羅倫薩聖母百花大教堂

天堂之門

北門的內容主要取材於《新約》東門是洗禮堂的正門,表現了《舊約》中描繪的場景:從“亞當與夏娃被逐出伊甸園”到“所羅門王與示巴女王”。這件作品被米開朗基羅稱之為“天堂之門”。這兩件作品的創造持續了49年之久(1403—1452年)。

文藝復興時代到來的第一朵報春花——佛羅倫薩聖母百花大教堂

簡單的幾何形體構成清晰的輪廓線

大教堂的外在與內涵

佛羅倫薩大教堂所有的設計都在強調水平方面的元素,建築堅實而穩固地坐落在地面上。簡潔的幾何形體量界定得非常清晰,沒有表現出一絲彼此穿插或沒入天空的傾向。

教堂的巨大穹頂雖然具有一絲上升的感覺,但是由於它清晰和明確的輪廓線使之與背後的天空明顯地區分開來,區別於哥特式建築。

文藝復興時代到來的第一朵報春花——佛羅倫薩聖母百花大教堂

在採光廳俯瞰全城


文藝復興時代到來的第一朵報春花——佛羅倫薩聖母百花大教堂

大教堂與鐘樓外牆

教堂內部空間開闊,長150米,中廳寬度33米,十字耳堂的長度約為95米。支撐巨大拱頂的粗大立柱將中殿劃分為三個縱廳。

在教堂的地下室還留存公元4世紀的教堂——聖雷帕拉塔教堂的遺蹟。

參觀者可以順著463級臺階到達圓頂,並從圓頂上面的採光亭俯看全城的景色。教堂內的著名壁畫有北牆上多梅尼科·迪米凱利諾繪製的《但丁解釋》,以及裝飾圓屋頂內部的吉奧基歐·瓦薩里的名作《最後的審判》。

文藝復興時代到來的第一朵報春花——佛羅倫薩聖母百花大教堂

吉奧基歐·瓦薩里的名作《最後的審判》


文藝復興時代到來的第一朵報春花——佛羅倫薩聖母百花大教堂

大教堂內部

佛羅倫薩大教堂被公認為是這座城市的精神中心

天氣好的時候,遠在西邊幾十公里的匹斯托亞都可以看到大教堂圓頂的輪廓。

如今,這座如小山般雄渾的圓頂依然俯視著整個佛羅倫薩,五百年如一日。它完美地展現了新世界觀的創造活力,被視為

文藝復興時代到來的第一朵報春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