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家為什麼被稱為"天下第一家"?孔府為何又分南北?原來是這樣

在中國歷史中,有位聖人,被稱為"萬世師表""至聖先師",他就是孔子。孔子在中華文明中的重要地位,想必無需多言。

無論是曾子、孟子,還是二程、朱熹,一代又一代孔門後學,不斷以自身的學識與智慧延續著孔子思想的生命力。

然而,在學界的傳承之外,孔子本人的後代同樣延續著孔氏一門的榮光。根據《史記·孔子世家》記載,孔子逝世之後,魯國世代相傳,祭祀其廬冢。

孔子的孫子子思,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傳承者,子思的後代子慎曾擔任魏國國相。子慎的兒子孔鮒,曾在陳勝手下擔任博士,策劃了著名的"魯壁藏書事件"。

孔家為什麼被稱為

孔鮒的弟弟子襄在漢惠帝時擔任博士,子襄的後代孔安國在漢武帝時擔任博士,備受武帝寵信。

從孔子逝世到司馬遷生活的漢武帝時期,曲阜孔式每一代子孫的命運都與時代的風雲與儒學的傳承緊密相連。因此司馬遷感嘆"天下從君王到賢人,人數不可謂不多"。

但往往在世的時候身份顯赫,逝世後就不再知名了。孔子本是一介布衣,傳承十餘代,為天下學者共同尊奉,真可謂是"至聖"了!

朝廷對曲阜孔氏的優厚禮遇,在司馬遷之後的各個時代依舊有所延續。漢元帝時期,孔子後代孔霸被冊封為"褒成侯",從此曲阜孔氏正式獲得世襲爵位。

孔家為什麼被稱為

曹魏以後,這一爵位先後有"宗聖"、"奉聖"、"崇聖"、"恭聖"、"褒聖"等不同名稱,均有曲阜孔氏嫡系子孫世襲。

唐開元時期正式冊封孔子為"文宣王",同時將"褒聖侯"改為"文宣公",爵位提升了一級,以孔子38代孫孔維晊承襲。

宋仁宗時期,將"文宣公"改為"衍聖公",以孔子46世孫孔宗願承襲其位,從此直到民國時期,"衍聖公"的名號一直沿用了下來。

到了宋金戰爭期間,"衍聖公"孔端友追隨宋高宗南渡寓居浙江衢州,此後不久,金朝天眷三年,金熙宗也冊封留居北方的孔子第49代孫孔端友侄子孔璠為"衍聖公"。

孔家為什麼被稱為

孔府自此分為南北二宗,金朝滅亡後,北宗衍聖公孔元措歸降蒙古,仍襲封衍聖公,元朝統一中國後,南宗衍聖公孔洙於1282年來大都朝覲元世祖,被委以其他職務。

孔洙死後,孔府南宗不再擔任"衍聖公"一職,但仍組織衢州孔廟的祭祀活動,香火一直不斷。

除"衍聖公"外,自宋朝以來曲阜知縣常常也有孔氏子弟世襲,元朝釐定制度,明確曲阜知縣由孔氏世襲,同時將"衍聖公"品級定為三品,比前代有所提高。

明朝建立以後,"衍聖公"品級進一步提高到一品。曲阜知縣仍由孔氏世襲,同時免除孔氏子孫所有徭役。

孔家為什麼被稱為

清朝建立以後,延續明朝政策,優待孔氏子孫。辛亥革命以後,"衍聖公"一職仍被保留,1935年,國民政府將"衍聖公"改為"奉祀官"。

標誌著延續近千年的"衍聖公"一職至此完成歷史使命,除"衍聖公"一系外,諸如東漢末年文學家孔融、唐代經學家孔穎達、清代文學家孔尚任等也都作為孔子的後人,為世人所知。曲阜孔氏一門被歷朝歷代統治者所禮遇,可謂是名副其實的素王家族!


讀者們,關於曲阜孔氏,大家有怎樣的看法?如果喜歡本文章,請轉發收藏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