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雄文:机关里那些过时的“老观念”,太认真你就输定了

老观念一:“提水端茶扫地擦桌子”

年轻公务员们刚上班时,一定被父母和老前辈们语重心长、掏心掏肺地点拨过这样一句话:“进单位以后千万别偷懒,上班早点去,给领导同事擦擦桌子、扫扫地、打打水!”

这个观念一直被视为抹哪哪爽的万金油,而且很多领导年轻时都是从擦桌子扫地打水开始,慢慢博得领导同事好感,慢慢获得提拔重用的。

年轻人有眼力见儿肯定是好事,眼里没活儿肯定招人烦。

但万金油也不是胡乱抹的,你浑身都抹上试试!你抹到菊花上试试!

为了表现而表现,或者表现跨了界、表现过了头,即便再勤奋领导都不会认可你。

老吴刚毕业时在党报实习,去之前被当科长的姑父“谆谆教导”了一番,一进单位就忙得上蹿下跳,天天七点多就到办公室拖地、打水、帮主任整理桌子。接了稿件任务后,敲会键盘看看同事的杯子,还没等喝几口就赶紧去倒上。

弄了几天以后,主任把他叫到办公室劈头盖脸一顿训斥:“让你来实习不是让你当服务员的,是让你写稿子的,光整天搞那没用的,你看你写这稿子是个啥玩意!另外,我桌子上东西都是按我的习惯分门别类放好的,别再给我整理桌子了,净帮倒忙!”

老吴吃木了,接下来几天稳稳当当坐那爬格子,不再上蹿下跳。突然一天有个关系好的老师私下给他说:“你知道同事们现在咋说你?说你表现越来越差了,开始变懒了!”

老吴听了以后很懵很委屈,哭笑不得地骂了自己一句:“操,起点太高真TM不是啥好事!”

老观念二:“当公务员就是为了将来当官”

进了公务员系统,没人不想当官,不想当官的公务员要么是假装清高,要么是懒政怠政。

但是想当官跟当不当得上官是两码事。根据人社部2016年统计数字显示,全国公务员大致为800万人,县处级(含副职)以上领导干部只占10%,也就是说,“官”毕竟是少数,90%的公务员都是在基层或者单位的中下层。

长篇雄文:机关里那些过时的“老观念”,太认真你就输定了

何况当官需要很多综合因素,比如机遇、背景、领导喜好、单位性质、个人性格等等,很多时候看似有标准,其实标准很模糊,领导的“自由裁量权”比较大。

“官”,还真不是你努力了就一定能当上的。

老吴虽然是副处长,但是在省直还真不算是个“官”,而且省直的处级是个坎,跨越不了处级,跳不出省直,永远也就是个“吏”。

当不上官咋办,难道就没有前途了吗?以前是,现在是,以后可能就不是了。

去年7月14日,中办、国办印发的两类公务员管理规定全文公布,下一步公务员会分成综合管理、行政执法和专业技术三个类别,以后除了综合管理类是“官”,其他都不是“官”。

对于行政执法类和专业技术类的公务员,即便不当“官”,你只要有“手艺”,能够成为系统内的顶尖人才,待遇照样可以很高,活得照样会很潇洒、很滋润。

能不能当“官”、当多大的“官”跟你的努力没有直接关系,但能不能成为“人才”跟你的努力是直接挂钩的。老吴说,下一步他想往专业技术方面靠靠。

老观念三:“大领导很难接触得到”

当然,想当官就得跟领导接触,而且最好是跟“一把手”接触,这不是啥难为情的、羞耻的事儿。

毕竟现有干部选拔体制下,你再头精头能、材料写得再顺溜、业务干得再得法,你不向领导靠拢,领导看不见你,或者说根本就不知道你这个人,那你活该原地踏步,干死也没用。

所以跟领导接触是当官的临门一脚,踢得好你才能拿到比赛的资格,踢得不好你连出线的机会都没有。

很多人道理都明白,但是都觉得跟大领导接触很难、很不好意思,或者觉得自己地位卑微,领导根本不鸟自己,或者是所谓的“看破红尘”,“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

其实持这种观点的人说好听点是自尊心强,害怕尝试了以后被领导拒绝而自信心遭到打击,说不好听就是一句话,“太拿自己当根葱”。

而领导也都是被这样的人给神化或妖魔化了。

再大的领导首先也是个人,也要吃喝拉撒,也有喜怒哀乐,喝晕吹起来也木边,说话带把儿也很溜,激情的时候会唱小白杨,黯然的时候会有小情怀,不愿干家务也会老婆埋怨,不会玩微信也会被孩子鄙视。

长篇雄文:机关里那些过时的“老观念”,太认真你就输定了

老吴这人就很泼辣,反正是土包子出身,压根就没有过患得患失。当科员时,工作上有啥想法就敢“直闯”厅级领导办公室,生活中有啥心结也敢给领导当面提,陪同领导一起出差时呼呼啦啦就把很多事给办了,领导召集开会也敢于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偶尔有机会跟领导一起吃饭,瞅准时机讲个不荤不素的段子,也能把领导逗得哈哈大笑。

自然而然,不卑不亢,从不装B。老吴说:“我可是向来没送过礼,我就是把领导当人看,没想到领导也把我当人看了。”

老观念四:“凡事必给领导请示汇报”

请示汇报是机关里的政治规矩,如果不注意这一点,很容易越权或者被扣上“不听招呼”的帽子。

但啥事都不是绝对的,特别是处理突发事件、危机事件,不可能事事都请示汇报,将在外军令还有所不受呢!

另外,如果一丁点芝麻绿豆小事都给领导请示,领导会觉得你没主见,不能担当,不可重用。

要知道,现在啥事都是责任制,领导头上既有“铁帽子”也有“紧箍咒”,领导也是人,也喜欢轻松,谁下班不喜欢喝个小酒喷个空儿的,谁不喜欢手下人把活儿干得利利索索的,干好后只给自己个结果就行了。

老吴是写材料出身,领导之所以信任他、提拔他,就是因为他写领导讲话时敢于先找领导沟通,不厌其烦地把领导一次性“掏空”,拿他的话来说,“我就烦他一次,写材料过程中从来不找他请示,很多时候都是一遍成。”

但现实中很多写材料的干部往往都很胆小,事先不敢找领导沟通,先自己在那憋,最后憋出了内伤憋出来一堆领导根本不想说的漂亮话,喜滋滋拿去给领导汇报,领导劈头盖脸训一顿,然后再回去憋,再训再改再憋再训。

有的干部倒是胆大,经常一边写一边找领导对思路,领导整天都快忙晕了,哪有时间听你在那废话!往往是要不冷不热怼你几句的。

老吴说这我也有同感。前几天有个同事带着他考公务员的小老乡,找到我们几个曾经的“考试专业户”给辅导面试。我们给他出题,其中一道题是:“你们当地有个重大活动,你作为维持秩序的交警负责道路警戒线,这时刚好有一辆救护车拉着马上要生孩子的妇女,必须从这里过,而你领导电话又打不通,你该怎么处理?”

这娃很机灵,上来就套路满满:“遇到这类问题,首先我要去找领导请示……”

我刚听一句气就不打一处来:“一听就是辅导班教出来的,你请示领导让领导跑过来给她接生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