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才子为寡妇写下一首诗,竟被人们看不起,没想到现在成了经典

唐诗是我们最为熟悉的文化,多少大家留下千古经典。李白的浪漫,杜甫的忧国忧民,还有许许多多的才子,都让我们记忆深刻。可不是所有的经典作品,都会被选入教材。这也是因为古代和今天的人们,对于诗作的理解、看法不同造成的。今天要说的是一首不是很有名的诗——《山中寡妇》,这首诗在当时很多文人都看不上,甚至直言“可笑”。但是到了今天,却被选入中学课本,可见此诗是有意义的。

唐代才子为寡妇写下一首诗,竟被人们看不起,没想到现在成了经典

这首诗到底写了什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山中寡妇》

唐·杜荀鹤

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

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

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

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

唐代才子为寡妇写下一首诗,竟被人们看不起,没想到现在成了经典

杜荀鹤相传,是杜牧出妾之子。虽然才华横溢,却命运坎坷。他出身寒微,曾数次上长安应考,均没有成功。在仕途上很是不顺,和很多文人一样,怀才不遇。正是因为在生活中遭遇了这么多的磨难,在面对百姓的艰难处境时,他才能感同身受,才能写出如此多的深有感触的诗作。而这首《山中寡妇》,便是其中的代表。

这首诗主要围绕的便是一位“寡妇”,这位女性的困苦生活,让诗人同情。更加愤恨当时社会昏暗、民不聊生的状态。其忧国忧民之情,油然而生。接下来我们一起细致地了解这首诗。

唐代才子为寡妇写下一首诗,竟被人们看不起,没想到现在成了经典

丈夫因为战乱身死,只留下这个妇人独自守在这茅草屋。穿着麻布的衣衫,头发非常干枯焦黄。桑树和柘树都废毁了,可是还要缴纳税款。田地荒芜无人种植,也要交农业税。经常挖一些野菜,连着根茎一起煮了吃。砍生柴,连着叶子一起烧。即使处于更深的深山里面,你也没办法逃避掉朝廷的征税。

唐代才子为寡妇写下一首诗,竟被人们看不起,没想到现在成了经典

我们通读这首诗,可以猜想到,这位寡妇的生活处境是多么艰难。她的年纪应该不是很大,因为还可以砍柴、挖野菜,自己照顾自己。但是诗人眼中,这位寡妇的外表是什么样子?“麻苎衣衫鬓发焦”,生活的艰难、不易,才是造成这位寡妇的憔悴的根本原因。

唐代才子为寡妇写下一首诗,竟被人们看不起,没想到现在成了经典

即使她的生活已经到了吃野菜、住茅草屋的地步,还是不能免除征税。所以诗人才说,哪怕你住到更深的深山中去,也是要交税的。至最后两句,诗人的情绪表露无遗。对于朝廷这种残酷的徭役赋税,诗人很不认同。这首表现了当时现实的诗,在当时以致后来的很长时间,都不被认同。明末清初的诗人吴殳在《围炉诗话》中说:开成已后,诗非一种,不当概以晚唐视之。如“时挑野菜和根煮”、“雪满长安酒价高”之类,极为可笑。

唐代才子为寡妇写下一首诗,竟被人们看不起,没想到现在成了经典

每一个人对于诗作的理解都是不同的,所以有各种各样的声音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现在这首诗已经被选入了中学课本,所以其教育意义是很重要的。一位能够对百姓的生活感同身受的诗人,本身就是令人敬佩的!对于这首诗你怎么看?欢迎留下你的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